一种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38395发布日期:2023-03-22 08:52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发电领域,特别是一种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一种新能源,太阳能被广泛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利用太阳能发电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太阳光发电(亦称太阳能光发电),另一类是太阳热发电(亦称太阳能热发电)。太阳能光发电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储能设备作为将电能进行储存的设备,是太阳能发电的重要组成部分。
3.现有的储能设备内部结构复杂,在布线时还需要避让元器件,从而导致布线排布结构复杂,使得布线的装配维护难度较大、走线结构也不够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巧妙地解决了现有储能设备布线的装配维护难度较大、走线结构不够美观的问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包括电池组件和逆变器组件,电池组件和逆变器组件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堆叠设置;
7.逆变器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逆变器模块,第一壳体围设出第一安装腔和第一走线腔,逆变器模块设置在第一安装腔内,第一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走线腔上开设有第一走线口;
8.电池组件包括第二壳体和电池模块,第二壳体围设出第二安装腔和第二走线腔,电池模块设置在第二安装腔内,第二壳体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
9.第二走线腔上开设有第二走线口,第一走线口、第二走线口相对设置。
10.可选地,第一走线腔和第二走线腔的一侧分别盖设有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
11.第一盖板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第二盖板的一端通过卡接结构与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12.可选地,卡接结构包括卡扣部分和卡槽部分,卡扣部分设置在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上,卡槽部分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
13.可选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
14.可选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均设置有定位凹槽和定位凸起,定位凹槽和定位凸起卡接配合。
15.可选地,第一盖板对侧的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三盖板,第二盖板对侧的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四盖板;
16.第三盖板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第四盖板的一端通过卡接结构与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17.可选地,逆变器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架,电池组件还包括第二安装架;
18.第一安装架设置第一安装腔内,逆变器模块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架上;第二安装架设置在第二安装腔内,电池模块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架上。
19.可选地,储能系统还包括底座,底座、电池组件和逆变器组件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堆叠设置;
20.底座包括第三壳体,第三壳体围设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第三走线腔,第三壳体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第三走线腔开设有与第二走线口一一对应的第三走线口。
21.可选地,底座上设置有连接件,底座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安装。
22.可选地,储能系统还包括底座,底座、电池组件和逆变器组件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堆叠设置;底座上设置有定位凸起、定位凹槽,定位凹槽和定位凸起均设置在靠近定位孔的一侧。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逆变器组件、电池组件以及底座中设置走线腔和走线孔,使得连接线尽可能分布在走线腔中,从而简化走线结构、使得走线结构更加美观,这种走线结构也能够降低布线的装配维护难度。
附图说明
24.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逆变器组件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逆变器组件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逆变器组件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孔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件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件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件结构示意图;
33.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底座结构示意图;
34.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底座结构示意图;
35.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紧固件结构示意图;
36.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结构示意图。
37.图中:110、逆变器组件;111、第一壳体;1111、第一安装腔;1112、第一走线腔;11121、第一走线口;1113、第一连接孔;112、逆变器模块;113、第一盖板;114、第三盖板;115、第一安装架;120、电池组件;121、第二壳体;1211、第二安装腔;1212、第二走线腔;12121、第二走线口;1213、第二连接孔;122、电池模块;123、第二盖板;124、第四盖板;125、第二安装架;130、底座;131、第三壳体;1311、空腔;1312、第三走线腔;13121、第三走线口;1313、第三连接孔;140、卡接结构;141、卡扣部分;142、卡槽部分;150、定位孔;161、定位凹槽;162、定位凸起;170、散热孔;180、连接件;190、紧固件;200、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38.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一种新能源,太阳能被广泛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利用太阳能发电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太阳光发电(亦称太阳能光发电),另一类是
太阳热发电(亦称太阳能热发电)。太阳能光发电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储能设备作为将电能进行储存的设备,是太阳能发电的重要组成部分。
39.现有的储能设备内部结构复杂,在布线时还需要避让元器件,从而导致布线排布结构复杂,使得布线的装配维护难度较大、布线结构也不够美观。
40.故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通过在储能系统中的逆变器组件、电池组件和底座中设置走线腔和走线孔,布线时使连接导线穿过走线孔并分布在走线腔中。这种布线方式可以简化布线结构、使得布线结构更加美观并降低布线的装配维护难度。
41.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4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逆变器组件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4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包括电池组件120和逆变器组件110,电池组件120和逆变器组件110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堆叠设置;
43.逆变器组件110包括第一壳体111和逆变器模块112,第一壳体111围设出第一安装腔1111和第一走线腔1112,逆变器模块112设置在第一安装腔 1111内,第一壳体111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113,第一走线腔1112上开设有第一走线口11121;
44.电池组件120包括第二壳体121和电池模块122,第二壳体121围设出第二安装腔1211和第二走线腔1212,电池模块122设置在第二安装腔1211内,第二壳体121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213;
45.第二走线腔1212上开设有第二走线口12121,第一走线口11121、第二走线口12121相对设置。
46.逆变器组件110和电池组件120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堆叠设置,这种设置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储能系统安装使用时的占地面积,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工厂单位面积的利用率。
47.逆变器组件110和电池组件120的模块化设置既方便了生产加工,又方便了安装装配,尤其使得后期的维护工作难度显著降低。如果储能系统出现故障,只需要对相应故障组件进行拆卸更换,而无需对整个储能系统进行拆卸。
48.走线腔和走线口的设置使得储能系统内部的走线排布更加整齐有序,从而提高了走线的美观度、降低了走线难度,更加便于后期的维护工作。
49.进一步地,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逆变器组件结构示意图,图6 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件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紧固件结构示意图;从图3、图6和图11可以看出,第一走线腔1112和第二走线腔1212的一侧分别盖设有第一盖板113和第二盖板123;
50.第一盖板113的一端通过紧固件190与第一壳体111可拆卸连接,第二盖板123的一端通过卡接结构140与第二壳体121可拆卸连接。
51.当储能系统进行布线安装维护工作时,只需要将第一盖板113和第二盖板 123进行拆卸,即可对走线腔内的连接线进行装配调整,进一步降低了布线的安装维护工作难度。
52.具体地,如图8所示,卡接结构140包括卡扣部分141和卡槽部分142,卡扣部分141设置在第一盖板113和第二盖板123上,卡槽部分142设置在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21上。
53.进一步地,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件结构示意图;从图3 和图7可以看出,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21上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150。定位孔150一方面可以方便
电池组件120和逆变器组件110的安装固定,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安装精度、提升储能系统的美观度。
54.进一步地,如图3、图4、图6、图7和图8所示,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21上均设置有定位凹槽161和定位凸起162,定位凹槽161和定位凸起 162卡接配合。定位凹槽161和定位凸起162不仅便于逆变器组件110和电池组件120的连接定位,还可以对逆变器组件110和电池组件120之间起到连接作用。
55.进一步地,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逆变器组件结构示意图;从图2 和图7可以看出,第一盖板113对侧的第一壳体111上设置有第三盖板114,第二盖板123对侧的第二壳体121上设置有第四盖板124;
56.第三盖板114的一端通过紧固件190与第一壳体111可拆卸连接,第四盖板124的一端通过卡接结构140与第二壳体121可拆卸连接。
57.第三盖板114和第四盖板124的设置可以降低逆变器组件110和电池组件 120的安装难度,还有利于逆变器组件110和电池组件120后期的维护工作;紧固件190和卡接结构140降低了安装拆卸难度。
58.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孔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二盖板123和第四盖板124上设置有若干个散热孔170。逆变器组件110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散热孔170可以加强空气流动,利用自然对流的方式对逆变器组件110起到降温作用,一定程度上令逆变器组件 110避免因过热产生的故障。
59.进一步地,参看图4和图8,逆变器组件110还包括第一安装架115,电池组件120还包括第二安装架125;
60.第一安装架115设置第一安装腔1111内,逆变器模块112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架115上;第二安装架125设置在第二安装腔1211内,电池模块122 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架125上。
61.第一安装架115和第二安装架125便于逆变器模块112和电池模块122 的安装维护,还能对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21起到支撑保护作用,也能使得逆变器模块112和电池模块122各自的连接更加稳固,对逆变器模块112 和电池模块122起到保护作用。
62.进一步地,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底座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底座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9和图10所示,储能系统还包括底座130,底座130、电池组件120和逆变器组件110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堆叠设置;
63.底座130包括第三壳体131,第三壳体131围设有空腔1311,空腔1311 内设置有第三走线腔1312,第三壳体131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1313,第三走线腔1312开设有与第二走线口12121一一对应的第三走线口13121。
64.底座130、电池组件120和逆变器组件110的设置方式可以减少占地面积、提升储能系统的美观度;走线腔和走线口的设置还可以减少连接线的暴露程度,从而对连接线起到保护作用、延长连接线的使用寿命。
65.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底座130上设置有连接件180,底座130通过连接件180可拆卸安装。连接件180使得底座130和地面之间的连接稳固程度得到提升。
66.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储能系统还包括底座130,底座130、电池组件120 和逆变器组件110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堆叠设置;底座130上设置有定位凸起 162、定位凹槽161,定
位凹槽161和定位凸起162均设置在靠近定位孔150 的一侧。这种设置方式可以更方便储能系统各部件之间的安装定位,减少安装误差,从而提升储能系统的稳定性。
67.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6和图9所示,在逆变器组件110、电池组件120和底座130之间设置有通过紧固件190连接的连接孔,其中,第一壳体11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113、第二壳体12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 1213,第三壳体131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1313。
68.电池组件120、逆变器组件110和底座130之间通过紧固件190穿过连接孔进行可拆卸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使得储能系统内部组件间的连接更加牢固、提升储能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便于储能系统的安装维护工作。
69.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生产中,如图12所示,还可以在逆变器组件110和电池组件120之间增设第二连接件200,第二连接件200与逆变器组件110和电池组件120之间分别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件200可以进一步增强逆变器组件和电池组件间的连接牢固程度。
70.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范畴内,可以出现各种变形及修改,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