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转子夹持固定器

文档序号:33529643发布日期:2023-03-22 07:43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转子夹持固定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夹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转子夹持固定器。


背景技术:

2.电机是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的一种通用机电设备,其内转子上的转轴与轴承内圏装配时通常为过盈配合,通常采用压装工具将轴承压装到转轴上,需要更换时又通过拉拔工具(如:拉马等)将轴承从转轴上卸下。然而,转子上的铁芯、电枢绕组、滑环等属于精密部件,尤其是转子有外圆面是需保护面,若在拆装时不对其进行固定、保护,在拆装过程中极易造成磕碰、划伤等,影响装配质量,严重时导致装配后的无法正常使用。
3.相关技术中也存在多种对转子进行夹持后用于加工、拆装的用具,如公布号为cn108199549a的发明专利中就公开了一种转子立式固定装置及转子立式固定方法,具体公开了转子立式固定装置,包括支撑台和设置在支撑台上的夹紧组件,转子立放于支撑台上,夹紧组件夹紧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台包括用于支撑转子重量的上支撑板、位于上支撑板正下方且面积大于上支撑板的底板和可带动上支撑板上下运动的支撑调节组件,支撑调节组件固定在底板上支撑上支撑板,上支撑板的中心开有直径小于转子最大直径的通孔,转子的转轴穿过通孔,端面与底板中心接触,上支撑板上具有与转子接触的橡胶垫片。本发明用于转子的立式固定,结构简单,通用性强,且转子立放的方向精度高,提高转子立式加工的可靠性和精确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转子立式固定方法。但该装置上需要依次旋拧各夹紧组件中的紧固螺栓才能驱使各压紧块对转子进行压紧,这种压紧方式主要适用于中大型转子与轴承的拆装,而对于中小型转子与轴承的拆装这种操作方式就稍显繁琐,并不能达到对转子进行夹持固定的快速性、易操作性等。因此,上述不足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转子夹持固定器,通过箍套同时驱使若干个压紧块靠近转子而进行夹持,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转子夹持固定的快速性、易操作性。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转子夹持固定器,包括:
7.底板,底板上具有开口朝上的用于立放转子转轴的通孔;
8.压紧块,压紧块位于通孔外围大致呈圆周阵列设置若干个,所述压紧块底部沿径向移动设置于底板上,压紧块朝向圆心的面为压紧面,所述压紧面上方具有用于限制转子向上移动的压板,压紧块远离圆心的面为锁紧面,所述锁紧面从上至下逐渐远离圆心;以及
9.箍套,其内孔从上至下呈渐扩的圆锥孔状,其中,箍套下移时,其内孔与各压紧块上的锁紧面配合驱使压紧块沿径向向内移动,从而使得各个压紧块上的压紧面与转子压紧实现夹紧固定。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紧块底部通过滑块沿径向移动设置于底板上,其中,压紧块底部转动安装于滑块上以使压紧块能够向靠近或远离转子的方向偏转。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紧块底部具有限位面,当压紧块向靠近转子的方向偏转至极限位置时,所述限位面与滑块上端面贴紧且使得压紧面大致呈竖直状态。
12.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可拆卸地安放于通孔中,所述轴承座上具有同轴设置的轴承限位孔和轴孔。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紧面上设有保护垫层。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箍套外围上方设有凸缘。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机转子夹持固定器的有益效果是:该固定器通过箍套同时驱使若干个压紧块靠近转子而进行夹持,相对于依次旋拧单个螺栓来锁紧的方式而言,该种方式提高了对转子夹持固定的快速性、易操作性,适用于中小型转子上轴承的拆装应用场合。
16.本实用新型中的压紧块翻转设置于滑块上,从而避免了放置转子至底板上时压紧块对转子造成的干扰影响。
17.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给操作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值得大量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底板;10、通孔;2、压紧块;20、滑块;21、压紧面;22、压板;23、锁紧面;3、箍套;30、凸缘;4、轴承座;41、轴承限位孔;42、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24.如图1-3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半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5.实施例一
26.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转子夹持固定器,包括:
27.底板1,其上端面平整,底板1上具有开口朝上的用于立放转子转轴的通孔10,其中转子如图1中的虚线部分所示,底板1下端面可以焊接支撑法兰,通孔10处以下部分留出足够的空间,保证底面也不对转轴端部造成影响,转子的转轴立式插入通孔10中时,转子的铁
芯或者轴承下端面搁置在底板1上;
28.压紧块2,压紧块2位于通孔10外围大致呈圆周均布阵列设置若干个,最少两个,优选为三个或四个,如图1所示,就呈圆周均布阵列设置了四个所述的压紧块2,所述压紧块2底部沿径向移动设置于底板1上,即可以在底板1上沿圆的径向开设滑槽,再将压紧块2底部通过滑齿滑动设置于滑槽中,以保证各压紧块2都能向靠近或远离圆心的方向滑动,压紧块2朝向圆心的面为压紧面21,压紧面21的横向宽度约为2~5cm,压紧面21的高度基本可以覆盖铁芯的轴向高度,该压紧面21可以设置成大致与转子铁芯配合的内凹的弧面状,所述压紧面21上方具有用于限制转子向上移动的压板22,该压板22主要用于限制铁芯的上端面处,但该压板22不能过大,需要保证留出足够的用于拆卸上端轴承的空间,压紧块2远离圆心的面为锁紧面23,所述锁紧面23从上至下逐渐远离圆心,可以为外凸的锥面状;以及
29.箍套3,其内孔从上至下呈渐扩的圆锥孔状,其中,箍套3下移时,其内孔与各压紧块2上的锁紧面23配合驱使压紧块2沿径向向内移动,从而使得各个压紧块2上的压紧面21与转子压紧实现夹紧固定。
30.具体使用过程中,将电机转子立放转子转轴的通孔10,转子的铁芯或者轴承下端面搁置在底板1上,然后将各压紧块2先滑向转子,将箍套3从上向下套于各压紧块2的外围,箍套3下移时,其内孔与各压紧块2上的锁紧面23配合驱使压紧块2沿径向向内移动,从而使得各个压紧块2上的压紧面21与转子压紧实现夹紧固定,最后操作者便可以通过工具对转子上方的轴承进行拆装操作,完成后,向上取出箍套3,径向向外移走各压紧块2,便可将转子取下;可以理解地,该固定器通过箍套同时驱使若干个压紧块靠近转子而进行夹持,相对于依次旋拧单个螺栓来锁紧的方式而言,该种方式提高了对转子夹持固定的快速性、易操作性,适用于中小型转子上轴承的拆装应用场合。
31.实施例二
32.基于实施例一,为了避免放置转子至底板1上时压紧块2对转子造成影响,可选地,所述压紧块2底部通过滑块20沿径向移动设置于底板1上,如图所示,可在底板1上开设径向滑槽,将滑块20滑动设置安装于滑槽内,为了方便装入,还可以将滑槽与通孔10连通,其中,压紧块2底部转动安装于滑块20上以使压紧块2能够向靠近或远离转子的方向偏转,即压紧块2底部通过销轴转动安装于滑块20上端的耳孔中,这样一来,当装入或者移走转子时,只需要将压紧块2沿径向向外翻转放平,再移动转子时就不会碰到压紧块2,也减小了滑块20径向滑动调整的位移量,使操作更加方便。
33.进一步地,所述压紧块2底部具有限位面,当压紧块2向靠近转子的方向偏转至极限位置时,所述限位面与滑块20上端面贴紧且使得压紧面21大致呈竖直状态,如此一来,以使压紧块2快速定位至理想夹持位置,也保证了夹持固定时的稳定性。
34.实施例三
35.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轴承座4,所述轴承座4可拆卸地安放于通孔10中,其外形可以为两不同直径的同心圆结构,直径小的下圆部分插入通孔10中,直径大的上圆部分搁置在底板1上,而且大圆与小圆过渡处还可以设置加强筋,该加强筋一方面可以起到增加强度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以与滑槽配合限位,如图3中所示,限制绕竖直轴转动,所述轴承座4上具有同轴设置的轴承限位孔41和轴孔42,其中,该轴承座4的高度、以及轴承限位孔41和轴孔42的大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按照不同大小转子而制成不同规格,以在一定范围内适应
不同大小转子的夹持固定。
36.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压紧面21上设有保护垫层,可以为软质橡胶层,用于起到防滑和避免压紧面21与铁芯的刚性接触。
37.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箍套3外围上方设有凸缘30,该凸缘30便于操作者手动向上拔离取出箍套3。
3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9.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