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绕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99285发布日期:2023-05-17 17:00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绕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绕线结构,属于马达绕线。


背景技术:

1、在风扇的实际生产中,应客户需求风量下,使用常规绕线结构,很难达到所要求的转速,即使达到也是在定子满线的状况下,这样很容易在生产中造成异音,绕线断裂等问题,这就需要对机构进行维修,但是维修是较难操作的,从而导致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绕线结构,可以提升转速的同时也不会使定子满线,从而使产品性能、使用寿命等得到了提升。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绕线结构,所述绕线结构设于马达定子上,所述马达定子设有偶数个槽束,所述槽束均绕设有一组绕线,所述绕线的终端均设于同一槽束上,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所述槽束构成一组,各组槽束的绕线的起始端均设于其中一个槽束上。

3、可选的,所述槽束的数量为6个,分别为第一槽束、第二槽束、第三槽束、第四槽束、第五槽束和第六槽束,所述第一槽束和第四槽束构成第一组槽束,所述第二槽束和第五槽束构成第二组槽束,所述第三槽束和第六槽束构成第三组槽束。

4、可选的,所述第一槽束上设有u孔,所述第五槽束上设有v孔,所述第六槽束上设有w孔,所述u孔、v孔和w孔分别用于固定各组槽束的绕线的起始端,所述第三槽束上设有com孔,所述com孔用于固定各个槽束的绕线的终端。

5、可选的,所述绕线的绕设圈数均为130圈。

6、可选的,所述绕线采用漆包线,所述漆包线的直径为0.09mm。

7、可选的,所述绕线结构的阻抗为2.55ω。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绕线结构,摒弃了常规通过满线作业来提升转速的方式,当轴流扇采用新型绕线结构可以获得更高的转速,从而提升风量的大小;并且在同转速情况下,采用新型绕线结构的轴流功耗降低,节约了资源的同时提升了风扇的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绕线结构,所述绕线结构设于马达定子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定子设有偶数个槽束,所述槽束均绕设有一组绕线,所述绕线的终端均设于同一槽束上,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所述槽束构成一组,各组槽束的绕线的起始端均设于其中一个槽束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束的数量为6个,分别为第一槽束、第二槽束、第三槽束、第四槽束、第五槽束和第六槽束,所述第一槽束和第四槽束构成第一组槽束,所述第二槽束和第五槽束构成第二组槽束,所述第三槽束和第六槽束构成第三组槽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束上设有u孔,所述第五槽束上设有v孔,所述第六槽束上设有w孔,所述u孔、v孔和w孔分别用于固定各组槽束的绕线的起始端,所述第三槽束上设有com孔,所述com孔用于固定各个槽束的绕线的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在各个槽束上的绕设圈数均为130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采用漆包线,所述漆包线的直径为0.09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结构的阻抗为2.55ω。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马达绕线技术领域的新型绕线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需通过满线作业来提升转速的问题,其设于马达定子上,所述马达定子设有偶数个槽束,所述槽束均绕设有一组绕线,所述绕线的终端均设于同一槽束上,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所述槽束构成一组,各组槽束的绕线的起始端均设于其中一个槽束上。本技术可以提升转速的同时也不会使定子满线,从而使产品性能、使用寿命等得到了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封世徐,宋林广,何克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品岱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