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压转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93230发布日期:2023-03-31 15:01阅读:42来源:国知局
光伏电压转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压转换领域,具体是一种光伏电压转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光伏电池发电后的电能不会立即被完全使用,往往会通过电池来存储电能,但是电池充电过程中往往维持恒流充电,无法辅助电池快速存储电能,需要改进。
3.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电压转化装置。
5.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光伏电压转化装置,其组成包括:太阳能电池电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电路包括阳能电池e1,其特征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电路与电流限制电路连接,所述的电流限制电路与稳压电路连接,所述的稳压电路与充电电路连接,所述的充电电路与充电电流调节电路连接;
7.所述的电流限制电路、所述的稳压电路、所述的充电电路和所述的充电电流调节电路串联连接组成光伏电压转化装置。
8.所述的光伏电压转化装置,所述的电流限制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1、电阻r1,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太阳能电池电路,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c1、电阻r1,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稳压电路。
9.所述的光伏电压转化装置,其特征是:稳压电路包括电阻r2、三极管v1、可控精密稳压源z1、电位器rp1、电容c2,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流限制电路、三极管v1的集电极,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的基极、可控精密稳压源z1的负极,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电位器rp1、充电电路,电位器rp1的另一端接地,电位器rp1的滑动端连接电容c2、可控精密稳压源z1的参考极,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可控精密稳压源z1的正极接地。
10.所述的光伏电压转化装置,充电电路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mos管v2、mos管v3、mos管v4、mos管v5、电池e2,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稳压电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mos管v2的s极,mos管v2的g极连接电池e2的正极,电池e2的负极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mos管v3的s极,mos管v3的g极连接电池e2的正极,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mos管v4的s极,mos管v4的g极连接电池e2的正极,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mos管v5的s极,mos管v5的g极连接电池e2的正极。
11.所述的光伏电压转化装置,充电电流调节电路包括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0、二极管d11、二极管d12,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6的负极、二极管d9的负极、电池e2的正极,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mos管v2的g极,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mos管v3的g极,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8的负极,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mos管v4的g极,二极管d9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0的负极,二极管d10的
正极连接二极管d11的负极,二极管d1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2的负极,二极管d12的正极连接mos管v5的g极。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充电电流调节电路来根据电池的电流来改变电池的阶段充电电流,使得电池共有4种充电电流,保证电池的充电速度的同时,也防止了电池充电产生大量热能。
14.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电池电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输出,电流限制电路限制电流的输出方向和大小,稳压电路输出恒定的电压,供给充电电路,充电电路通过稳压电路获得电压,为电池充电,充电电流调节电路根据电池的电压,选择性控制充电电路的充电电流。
15.附图说明:
16.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电路图。
17.附图2是mos管的引脚图。
18.图中:1、电流限制电路,2、稳压电路,3、充电电路,4、充电电流调节电路。
19.具体实施方式:
20.实施例1:
21.请参阅图1,一种光伏电压转化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电路,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输出;电流限制电路,用于限制电流的输出方向和大小;稳压电路,用于输出恒定的电压,供给充电电路;充电电路,用于通过稳压电路获得电压,为电池充电;充电电流调节电路,用于根据电池的电压,选择性控制充电电路的充电电流;太阳能电池电路连接电流限制电路,电流限制电路连接稳压电路,稳压电路连接充电电路,充电电路连接充电电流调节电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电路与电流限制电路1连接,所述的电流限制电路与稳压电路2连接,所述的稳压电路与充电电路3连接,所述的充电电路与充电电流调节电路4连接;
22.实施例2:
23.在具体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电路包括太阳能电池e1,太阳能电池e1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输出。
24.如图1所示,电流限制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1、电阻r1,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太阳能电池电路,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c1、电阻r1,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稳压电路。
25.二极管d1为整流二极管,二极管d2为发光二极管,电容c1用于保证电路电流平稳,电阻r1用于限流。
26.如图1所示,稳压电路包括电阻r2、三极管v1、可控精密稳压源z1、电位器rp1、电容c2,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流限制电路、三极管v1的集电极,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的基极、可控精密稳压源z1的负极,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电位器rp1、充电电路,电位器rp1的另一端接地,电位器rp1的滑动端连接电容c2、可控精密稳压源z1的参考极,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可控精密稳压源z1的正极接地。可控精密稳压源z1型号可选择tl431。
27.经过电流限制电路的电流通过电阻r2使得三极管v1的基极为高电平,三极管v1得电导通,进而三极管v1的发射极输出电压,输出电压通过电位器rp1反馈给可控精密稳压源z1的参考极,在输出电压变大时,可控精密稳压源z1的参考极电压变大,使得可控精密稳压源z1的负极电压变小,进而三极管v1导通程度下降,使得输出电压减小;同样在输出电压变
小时,通过可控精密稳压源z1,使得三极管v1导通程度增加,三极管v1输出电压增大,以此防止输出电压波动。
28.如图1和图2所示,充电电路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mos管v2、mos管v3、mos管v4、mos管v5、电池e2,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稳压电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mos管v2的s极,mos管v2的g极连接电池e2的正极,电池e2的负极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mos管v3的s极,mos管v3的g极连接电池e2的正极,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mos管v4的s极,mos管v4的g极连接电池e2的正极,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mos管v5的s极,mos管v5的g极连接电池e2的正极。
29.管v2、mos管v3、mos管v4、mos管v5为pmos管,在g极电压为低电平时导通。开始时,由于稳压电路输出电压恒定,使得恒定电压分别通过电阻r3和mos管v2、电阻r4和mos管v3、电阻r5和mos管v4、电阻r6和mos管v5为电池e2充电。且电阻r3、r4、r5、r6阻值相同,mos管v2、v3、v4、v5信号相同。
30.如图1,充电电流调节电路包括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0、二极管d11、二极管d12,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6的负极、二极管d9的负极、电池e2的正极,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mos管v2的g极,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mos管v3的g极,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8的负极,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mos管v4的g极,二极管d9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0的负极,二极管d10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1的负极,二极管d1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2的负极,二极管d12的正极连接mos管v5的g极。
31.开始时,电池e2电量低,上面的电压下,使得稳压二极管d3到d12都不导通,因此,mos管v2、v3、v4、v5的g极都为低电平,mos管v2、v3、v4、v5都导通,此时充电电路的阻抗最小;随着电池e2充电的进行,在电池e2充电到第一阈值时,二极管d3导通,mos管v2的g极为高电平,使得mos管v2截止,此时充电电路的阻抗增加;电池e2电压在进一步到达第二阈值,二极管d4、d5也变为导通状况,mos管v3也截止,充电电路的阻抗进一步增加;电池e2电压达到第三阈值时,二极管d6、d7、d8也导通,mos管v4截止,充电电路的阻抗再度增加;电池e2电压达到第四阈值时(充满时),二极管d9、d10、d11、d12导通,mos管v5截止,此时充电电路四条充电线路全部断开,保证电池e2充满后不在充电,通过充电电路和充电电流调节电路的配合,使得电池e2电量低时,充电速度快,电池e2电量高时,充电速度慢,保证电池e2的充电速度,同时使得充电后期降低充电速度,防止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持续上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