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化镓大功率快充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47848发布日期:2023-03-15 00:02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氮化镓大功率快充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氮化镓大功率快充充电器。


背景技术:

2.充电器,是采用高频电源技术,运用先进的智能动态调整充电技术,充电机通过微机控制技术,实现优化的wsa+pulse充电特性曲线,充电电流随蓄电池的充电电压的升高而自动下降,结合充电末期的脉冲充电方式,使充电效果更为理想,采用容量平衡原理智能地判别蓄电池的充足,保证蓄电池充足——既不欠充,也不过充,充电同时具有充电参数动态跟踪调整功能以及完善的保护功能。
3.氮化镓是一种可以代替硅、锗的新型半导体材料。使得充电器能够实现更高的功率,但传统的氮化镓充电器有一些缺点,一般都是采用usb数据线与充电头之间对接的,不能匹配type-c数据线,且接口的数量有限,难以发挥氮化镓充电器大功率的优势,并且一般拥有多接口的氮化镓充电器体积都较大对插排的空间有一定要求,一般都难以与其他设备共用插排。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氮化镓大功率快充充电器,既拥有多个usb接口和type-c接口,能够同时适配usb数据线和type-c数据线,提高氮化镓充电器的实用性以及发挥氮化镓充电器大功率的优势,又能够减少该氮化镓充电器在插排上的占用空间,从而使得充电器与其他设备能够共用插排。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氮化镓大功率快充充电器,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集成芯片的电路板;
6.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第一电源输出组件,用于输出直流电源至电子设备;
7.所述壳体的左右侧面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二电源输出组件,用于输出直流电源至电子设备;
8.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交流电输入组件,所述交流电输入组件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使得所述交流电输入组件使用时伸出所述壳体,不使用时收纳至所述壳体内。
9.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源输出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usb接口和第一type-c接口,所述第一usb接口和所述第一type-c接口均与内部的电路板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usb接口和所述第一type-c接口在分别连接usb数据线和type-c数据线后能够输出直流电源至电子设备。
10.优选的,所述第一usb接口和所述第一type-c接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凹槽内,且所述的第一凹槽凹陷于所述壳体的顶部表面。
11.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二usb接口和第二type-c接口,所述第二usb接口和所述第二type-c接口均与内部的电路板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二usb接口和所述第二type-c接口在分别连接usb数据线和type-c数据线后能够输出直流电源至电子
设备。
12.优选的,所述第二usb接口和所述第二type-c接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二凹槽内,且所述的第二凹槽凹陷于所述壳体的顶部表面。
13.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组件设置有两组,对称分布于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
14.优选的,所述交流电输入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导电插脚,两个所述导电插脚其中一端通过连动杆固定连接;所述连动杆上还设置有一个拨钮,且所述拨钮与所述连动杆转动连接。
15.优选的,两个所述导电插脚沿所述壳体底部开设的插脚槽移动,所述拨钮沿所述壳体底部开设的拨钮槽移动;所述拨钮槽开设于两条所述插脚槽之间,且与两条所述插脚槽均平行。
16.优选的,所述连动杆中间与所述拨钮连接处绕圆周设置有柔性齿,通过所述柔性齿与所述拨钮连接;
17.所述拨钮包括按压部和连接部,在所述连接部中心通孔圆周开设有齿槽,所述连动杆穿过中心通孔,并且所述柔性齿与所述齿槽啮合。
18.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前后两侧表面设置有散热条,所述散热条间隔均匀分布于所述壳体的前后两侧表面。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1.该氮化镓大功率快充充电器拥有多个usb接口和type-c接口,能够同时适配usb数据线和type-c数据线,提高氮化镓充电器的实用性以及发挥氮化镓充电器大功率的优势;
21.2.该氮化镓大功率快充充电器使用时,包括至少三种使用场景,1、当插排与充电器底部垂直时,手部按压按压部并推动所述按压部移动,此时所述按压部能够带动所述连动杆以及两端的导电插脚沿所述插脚槽移动,使得导电插脚能够伸出足够长度插入插排;2、当插排与充电器底部平行时,拨动所述导电插脚,使得所述导电插脚之间的连动杆绕所述拨钮转动,直至所述导电插脚与所述充电器底部垂直,从而插入插排,在转动过程中,所述柔性齿通过其自身的形变在不同的齿槽中变换位置,当到达指定位置时,所述柔性齿又会恢复形变啮合在对应的齿槽中,从而锁定所述导电插脚的转动位置;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所述导电插脚也能够转动至与充电器底部倾斜的角度使用;3、当插排上还插接有其他设备时,留给该充电的位置就不多了,此时可以将所述导电插脚先转动至与充电器底部垂直或倾斜位置,然后将导电插脚沿插脚槽移动至充电器底部边缘位置,使得该充电器仅占用插排极少的空间就可以使用。该氮化镓大功率快充充电器能够根据不同位置的插排以及不同大小的插排空间进行连接接电,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氮化镓大功率快充充电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氮化镓大功率快充充电器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氮化镓大功率快充充电器交流电输入组件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氮化镓大功率快充充电器底部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氮化镓大功率快充充电器交流电输入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氮化镓大功率快充充电器交流电输入组件拨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氮化镓大功率快充充电器第一使用场景时的示意图;
29.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氮化镓大功率快充充电器第二使用场景时的示意图;
30.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氮化镓大功率快充充电器第三使用场景时的示意图。
31.图中:1、壳体;2、第一电源输出组件;3、第二电源输出组件;4、交流电输入组件;5、第一凹槽;6、第二凹槽;7、插脚槽;8、拨钮槽;9、散热条;201、第一usb接口;202、第一type-c接口;301、第二usb接口;302、第二type-c接口;401、导电插脚;402、连动杆;403、拨钮;4021、柔性齿;4031、按压部;4032、连接部;4033、齿槽。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实施例
3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氮化镓大功率快充充电器,请参阅图1和图2,包括壳体1,在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集成芯片的电路板;以图1的视角为例,在所述壳体1顶部设置有第一电源输出组件2,用于输出直流电源至电子设备,所述壳体1的左右侧面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二电源输出组件3,用于输出直流电源至电子设备;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有交流电输入组件4,所述交流电输入组件4与所述壳体1滑动连接,使得所述交流电输入组件4使用时伸出所述壳体1,不使用时收纳至所述壳体1内。
37.具体的,所述第一电源输出组件2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usb接口201和第一type-c接口202,所述第一usb接口201和所述第一type-c接口202均与内部的电路板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usb接口201和所述第一type-c接口202在分别连接usb数据线和type-c数据线后能够输出直流电源至电子设备。并且所述第一usb接口201和所述第一type-c接口202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第一凹槽5内,且所述的第一凹槽5凹陷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表面。当该氮化镓大功率快充充电器收纳放置时没所述第一电源输出组件2凹陷与所述壳体1的的表面,不易产生磕碰,能够有效的保护第一usb接口201和所述第一type-c接口202。
38.同理,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组件3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二usb接口301和第二type-c接口302,所述第二usb接口301和所述第二type-c接口302均与内部的电路板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二usb接口301和所述第二type-c接口302在分别连接usb数据线和type-c数据线后能够输出直流电源至电子设备。并且所述第二usb接口301和所述第二type-c接口302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第二凹槽6内,且所述的第二凹槽6凹陷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表面。当该氮化镓大功率快充充电器收纳放置时没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组件3凹陷与所述壳体1的的表面,不易产生磕碰,能够有效的保护第二usb接口301和所述第二type-c接口302。
3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组件3设置有两组,对称分布于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在该实施例下,所述氮化镓大功率快充充电器最多能够给六个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40.具体的,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交流电输入组件4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导电插脚401,两个所述导电插脚401其中一端通过连动杆402固定连接;所述连动杆402上还设置有一个拨钮403,且所述拨钮403与所述连动杆402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导电插脚401沿所述壳体1底部开设的插脚槽7移动,所述拨钮403沿所述壳体1底部开设的拨钮槽8移动;所述拨钮槽8开设于两条所述插脚槽7之间,且与两条所述插脚槽7均平行。
41.具体的,请参阅图5和图6,所述连动杆402中间与所述拨钮403连接处绕圆周设置有柔性齿4021,通过所述柔性齿4021与所述拨钮403连接;所述拨钮403包括按压部4031和连接部4032,在所述连接部4032中心通孔圆周开设有齿槽4033,所述连动杆402穿过中心通孔,并且所述柔性齿4021与所述齿槽4033啮合。使用时,如图7所示,当插排与充电器底部垂直时,手部按压所述按压部4031并推动所述按压部4031移动,此时所述按压部4031能够带动所述连动杆402以及两端的导电插脚401沿所述插脚槽7移动,使得导电插脚401能够伸出足够长度插入插排;如图8所示,当插排与充电器底部平行时,拨动所述导电插脚401,使得所述导电插脚401之间的连动杆402绕所述拨钮403转动,直至所述导电插脚401与所述充电器底部垂直,从而插入插排,在转动过程中,所述柔性齿4021通过其自身的形变在不同的齿槽4033中变换位置,当到达指定位置时,所述柔性齿4021又会恢复形变啮合在对应的齿槽4033中,从而锁定所述导电插脚401的转动位置;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所述导电插脚401也能够转动至与充电器底部倾斜的角度使用;如图9所示,当插排上还插接有其他设备时,留给该充电器的位置就不多了,此时可以将所述导电插脚401先转动至与充电器底部垂直或倾斜位置,然后将导电插脚401沿插脚槽7移动至充电器底部边缘位置,使得该充电器仅占用插排极少的空间就可以使用。该氮化镓大功率快充充电器能够根据需要通过第一电源输出组件和第二电源输出组件给不同数量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同时可以根据不同位置的插排以及不同大小的插排空间进行连接接电,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
42.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述壳体1的前后两侧表面设置有散热条9,所述散热条9间隔均匀分布于所述壳体1的前后两侧表面,能够对该充电器进行散热;同时所述散热条9设置于壳体1的前后两侧的散热槽中但凸出所述壳体1的表面,在使用时,手部接触所述散热条9还能够起到防滑效果。
43.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