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电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98282发布日期:2023-05-10 09:51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供电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源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供电电源。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智能终端的功能日益强大,智能终端在工作时需要连接供电电源,供电电源设置有接口,在线路连接供电电源时需要经过导光柱进行指示,现有的供电电源的导光柱的固定采用热熔固定的方法,通过加热部分导光柱,使得导光柱部分融化后与外壳连接,以达到固定的作用,成本较高,且在维修时,若将导光柱取下后就不能再组装到其他设备上,无法重复利用,对此情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缓解供电电源的导光柱固定成本高且无法重复利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供电电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一种供电电源,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电池和电路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构成供电电源的外壳,所述电池和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路板配置有多个用于插接线路的接口,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导光柱,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导光柱对准的固定套筒;多个所述导光柱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插接孔,多个所述固定套筒的侧壁相互连接且所述固定套筒侧壁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连接块的避让槽以及用于与所述插接孔配合的插接块。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光柱与固定套筒配合,将导光柱部分限制在固定套筒内,对导光柱进行初步固定;多个导光柱之间通过连接块连接,进一步增加了导光柱的结构稳定性,同样的,多个固定套筒的侧壁相互连接,增加了固定套筒的结构稳定性,同时,通过连接块上设置的插接孔与固定套筒侧壁设置的插接块之间的插接配合,进一步提升稳定性,导光柱与外壳的固定不需要使用热熔固定,缓解了供电电源的导光柱固定成本高且无法重复利用的问题。

4、可选的,所述导光柱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柱体的外径,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二柱体嵌入的通孔。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壳体装配上时,第二柱体能够嵌入到通孔中,起到限位作用,同时使得电路板的led灯的光线能够通过导光柱传输到第一壳体外,第一柱体支撑在第一壳体和电路板之间,能够起到支撑作用。

6、可选的,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螺丝孔,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连接柱,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螺丝柱和连接孔,所述螺丝孔与所述螺丝柱配合对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第二壳体进行固定,所述连接柱与所述连接孔配合对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进行固定。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丝孔与螺丝柱的配合对电路板和第二壳体进行固定,通过连接柱与连接孔的配合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固定,从而实现了电路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稳定连接,从而使电路板更加稳定,缓解了电路板松动造成充电不稳定的情况。

8、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接口移动的接口槽。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智能终端进行充放电时,经常需要将线路插入或拔出接口,容易造成接口松动,通过在第一壳体上设置接口槽,从而防止供电电源的接口松动造成充电不稳定。

10、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电池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中部开设有供所述电池嵌入的电池槽,所述第二壳体的两个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电池的两侧进行限位的限位板,所述支撑板和所述限位板配合对所述电池进行定位。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壳体上设置支撑板,并在支撑板上开设电池槽供电池嵌入,再通过在第二壳体上设置限位板对电池的两侧进行限位,使电池稳定地固定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通过支撑板的设置使电池与第一壳体之间隔开一定的距离,便于散热。

12、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卡块。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通过卡扣和卡块进一步卡接固定,提高了安装的稳定性。

14、可选的,所述第二壳体的两侧壁以及底壁均设置有散热口。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散热口进行散热,防止内部热量过高造成供电电源损坏。

16、可选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壁的所述散热口的上方设置有挡尘条。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挡尘条的设置能够减少灰尘进入到内部,另一方面,挡层板的设置使底部的气流沿着平行底壁的方向流经散热口,进一步提高散热性。

18、可选的,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葫芦孔,所述葫芦孔的侧壁开设有贯通槽。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二壳体设置葫芦孔,在需要悬挂供电电源时,可以在接触面上固定好与葫芦孔规格对应的螺钉,然后螺钉的钉帽通过葫芦孔的大孔进入,再滑移到小孔内,从而使供电电源能够通过葫芦孔进行悬挂,提高使用便捷性。

20、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1、1.本申请通过导光柱与固定套筒配合,将导光柱部分限制在固定套筒内,对导光柱进行初步固定;多个导光柱之间通过连接块连接,进一步增加了导光柱的结构稳定性,同样的,多个固定套筒的侧壁相互连接,增加了固定套筒的结构稳定性,同时,通过连接块上设置的插接孔与固定套筒侧壁设置的插接块之间的插接配合,进一步提升稳定性,导光柱与外壳的固定不需要使用热熔固定,缓解了供电电源的导光柱固定成本高且无法重复利用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00)、第二壳体(200)、电池(300)和电路板(400),所述第一壳体(100)和所述第二壳体(200)构成供电电源的外壳,所述电池(300)和所述电路板(400)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路板(400)配置有多个用于插接线路的接口(410),所述电路板(400)上设置有多个导光柱(430),所述第一壳体(100)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导光柱(430)对准的固定套筒(120);多个所述导光柱(430)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40),所述连接块(440)上设置有插接孔(441),多个所述固定套筒(120)的侧壁相互连接且所述固定套筒(120)侧壁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连接块(440)的避让槽(121)以及用于与所述插接孔(441)配合的插接块(1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430)包括第一柱体(431)和第二柱体(432),所述第一柱体(431)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柱体(432)的外径,所述第一壳体(100)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二柱体(432)嵌入的通孔(1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400)上设置有螺丝孔(420),所述第一壳体(100)上设置有连接柱(110),所述第二壳体(200)上设置有螺丝柱(210)和连接孔(220),所述螺丝孔(420)与所述螺丝柱(210)配合对所述电路板(400)和所述第二壳体(200)进行固定,所述连接柱(110)与所述连接孔(220)配合对所述第一壳体(100)和所述第二壳体(200)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00)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接口(410)移动的接口槽(1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00)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电池(300)的支撑板(150),所述支撑板(150)中部开设有供所述电池(300)嵌入的电池槽(151),所述第二壳体(200)的两个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电池(300)的两侧进行限位的限位板(230),所述支撑板(150)和所述限位板(230)配合对所述电池(300)进行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00)的侧壁设置有卡扣(160),所述第二壳体(200)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卡扣(160)配合的卡块(2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00)的两侧壁以及底壁均设置有散热口(25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00)的底壁的所述散热口(250)的上方设置有挡尘条(26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00)上设置有葫芦孔(270),所述葫芦孔(270)的侧壁开设有贯通槽(271)。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电源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电电源,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电池和电路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构成供电电源的外壳,所述电池和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路板配置有多个用于插接线路的接口,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导光柱,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导光柱对准的固定套筒;多个所述导光柱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插接孔,多个所述固定套筒的侧壁相互连接且所述固定套筒侧壁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连接块的避让槽以及用于与所述插接孔配合的插接块。本申请具有提升导光柱的安装稳定性,且导光柱与外壳的固定不需要使用热熔固定,缓解了供电电源的导光柱固定成本高且无法重复利用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克新能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3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