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冷电驱动总成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83576发布日期:2023-11-18 02:06阅读:32来源:国知局
油冷电驱动总成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驱动结构,具体地指油冷电驱动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更高的电压平台(例如800v平台)以及更高的性能要求对电驱动总成的散热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根据这一发展趋势,油冷电驱动总成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而油冷电驱动总成不论是电机侧定转子总成的供油,还是减速器侧轴承主动润滑,亦或是构建整个总成的润滑油回路,都需要为润滑油的流动提供动力输出。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配置油泵进行油液的驱动。

2、如专利号为“cn216649450u”的名为“一种减速器油冷安装结构、电驱动系统及车辆”的中国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带有油泵的电驱动总成,包括减速器箱体上安装有油泵、过滤器和油冷器,油泵与减速器箱体底部的油池相连通,油泵、过滤器和油冷器依次通过减速器箱体内部的油道相连通;减速器箱体的内部还设有减速器输入轴油道、电机定子输入油道和导油部件,使减速器箱体底部油池中的油依次通过油泵、过滤器和油冷器后,一部分油通过减速器输入轴油道和导油部件到达电机转子内孔,实现转子的冷却,一部分油通过电机定子输入油道到达电机定子壳体内,实现定子的冷却。该结构的油液对转子和定子的冷却,是通过油泵进行驱动,油泵驱动油液在油泵、过滤器和油冷器,然后一部分进行定子,一部分进入到转子,都需要为油液提供动力,虽然该结构的冷却效率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3、现有电驱动总成配置油泵进行油液驱动,使整个电驱动总成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并且油泵自身开发成本高,开发难度大,大幅度提升了整个电驱动总成的造价成本,另外还需要为油泵的运行提供额外的动力,需要在电驱动总成表面增加线束、支架等连接件,导致电驱动总成与整车端的外包络匹配更加困难,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电驱动总成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油冷电驱动总成及汽车。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油冷电驱动总成,包括,

3、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内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转轴、安装于转轴上的转子以及安装在主壳体内侧的定子;所述主壳体内设置有与转子的冷却油路连通的转子进油结构以及与定子的冷却油路连通的定子进油结构;

4、减速器壳体,所述减速器壳体设置于主壳体内,减速器壳体内设置有与转轴同轴布置且连接于转轴端部的减速器输入轴;

5、增压腔,所述增压腔是设置于减速器壳体上的密闭腔体,增压腔内安装有与减速器输入轴端部固定连接并跟随减速器输入轴旋转的叶轮;

6、回油腔,所述回油腔设置于主壳体的最底部;

7、油冷器,所述油冷器设置于减速器壳体上,用于对油液进行冷却;

8、所述回油腔、增压腔、油冷器和转子进油结构按照油液流动方向通过主壳体和减速器壳体内的油路结构串联为一体。

9、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冷电驱动总成,所述叶轮通过旋拧在减速器输入轴端部的轴端螺母固定在减速器输入轴上;所述轴端螺母的旋向与减速器输入轴正向旋转方向相反。

1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冷电驱动总成,所述油路结构包括,

11、第一油路,所述第一油路位于减速器壳体内,第一油路的两端分别连通增压腔和回油腔,第一油路位于增压腔的下方。

1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冷电驱动总成,所述第一油路上安装有对回油腔出油进行过滤的第一过滤器。

13、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冷电驱动总成,所述油路结构包括,

14、第二油路,所述第二油路位于减速器壳体内,第二油路的两端分别连通增压腔和油冷器,第二油路位于增压腔的上方。

1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冷电驱动总成,所述第二油路上安装有用于对增压腔出油进行过滤的第二过滤器。

1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冷电驱动总成,所述油路结构包括,

17、第三油路,所述第三油路设置于主壳体内,第三油路的进口端与油冷器连通,第三油路包括与转子进油结构连通的第一出口端以及与定子进油结构连通的第二出口端。

1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的一种油冷电驱动总成。

19、本技术的优点有:1、本技术通过在减速器壳体上设置增压腔,增压器内设置有与减速器输入轴连接的叶轮,叶轮可以跟随减速器输入轴旋转,改变增压腔内部压力,从而为油液在增压腔内流动提供动力,使油液能够稳定且方便的依次流经转子和定子,起到润滑冷却的效果,同时叶轮的旋转是完全依赖减速器输入轴的转动而动作的,而减速器输入轴的转动是通过转轴的驱动实现的,即叶轮的旋转是根据转轴的转速来相适应的,刚好可以应对驱动电机不同的需求,当转轴高速旋转时,驱动电机的发热量大,叶轮跟随旋转的转速也较快,增压腔内压力大,对油液的驱动更快,油液热交换的速度越高,适应高转速的情况,反之当转轴低速旋转时,叶轮的旋转速度也随之变慢,驱动电机的发热量减小,油液流动变缓,充分满足驱动电机的润滑冷却需求,但不会造成能耗升高,本技术的油冷电驱动总成结构简单,完全无需使用油泵结构进行油液的驱动,整体造价使用成本低廉;

20、2、本技术通过轴端螺母将叶轮固定在减速器输入轴端部,轴端螺母与减速器输入轴的正向旋转方向相反,驱动电机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轴端螺母具有自锁紧的功能,当驱动电机反向旋转时,由于该种情况通常为倒车状态,转速低,轴端螺母也不会被松脱,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极为方便;

21、3、本技术通过减速器壳体内的第一油路连通增压腔和回油腔,第一油路处于增压腔的下方,方便增压器内叶轮将油液从回油腔抽入到增压腔内,同时第一油路集成在减速器壳体内,结构简单紧凑,管路布置合理,不易损坏;

22、4、本技术在第一油路上设置第一过滤器,第一过滤器能够对从回油腔进入到增压腔内的油液进行初步的过滤处理,避免回油腔内油液中的杂质造成叶轮的损伤,延长了叶轮的使用寿命,提升了整体结构运行的安全性;

23、5、本技术通过第二油路连通增压腔和油冷器,第二油路处于增压腔的上方,方便叶轮将增压腔内油液泵入到油冷器内,整体结构简单,且第二油路布置在减速器壳体内,结构紧凑,不易损坏;

24、6、本技术在第二油路上安装第二过滤器,第二过滤器能够方便的对增压腔流出的油液进行过滤,避免油液中的杂质影响后续结构的冷却润滑效果,提升了整个电驱动总成使用的安全性;

25、7、本技术在主壳体内设置第三油路,第三油路连通油冷器和转子进油结构以及定子进油结构,通过将油冷器出来的油液输送至转子和定子内进行冷却润滑,整体结构简单,第三油路集成在主壳体内,结构紧凑,使用寿命长;

26、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集成有上述电驱动总成的汽车,本技术提供的汽车无需在电驱动总成上安装油泵,可以完全依赖转轴的旋转实现油液的输送,整体润滑冷却效果极好,能耗大幅度降低,具有良好的节能降耗效果。

27、本技术的电驱动总成结构简单,无需增设油泵即可利用转轴旋转实现油液的流动,油液冷却润滑的效果极好,降低了使用和制造成本,具有良好的节能降耗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