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举电容充电控制电路及DC-DC转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55551发布日期:2023-09-07 23:40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举电容充电控制电路及DC-DC转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集成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自举电容充电控制电路及dc-dc转换电路。


背景技术:

1、在dc-dc电路中,为了导通其内部的上管,往往需要内部电路和自举电容配合形成自举电路,自举电路在上管不导通时,给自举电容充电,当上管导通时,利用电容电压不突变的特性,使上管持续导通。现有技术中,多使用自举二极管和自举电阻等来构作为自举电容的充电控制器件,然后这种方式由于自举二极管的体积较大,导致不方便集成在dc-dc转换芯片内,因此厂家为了生产成本一般都不将二极管集成在dc-dc转换芯片内,而是让用户在使用时自己外接二极管,用户使用体验差,另一方面只使用自举二极管去控制自举电容充电,控制效果差造成自举电压(vbst)误充电,鲁棒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举电容充电控制电路及dc-dc转换电路,提高电路的鲁棒性,降低将实现自举功能的相关器件集成在芯片内的成本。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自举电容充电控制电路,与自举电容的自举端耦接,所述自举端与上管驱动电路连接,包括:

3、控制驱动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自举端提供的自举电压和控制信号,输出第一驱动电平信号;

4、不交叠电路,与所述控制驱动电路连接,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驱动电平信号,输出第二驱动电平信号和第三驱动电平信号,所述第二驱动电平信号与所述第一驱动电平信号极性相反,所述第三驱动电平信号与所述第一驱动电平信号极性相同;

5、充电控制电路,与所述不交叠电路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自举电压、第二驱动电平信号和第三驱动电平信号,控制自举电容的充电过程。

6、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驱动电路包括:

7、第一反向器,所述第一反向器的输入端用于接收自举控制信号,第一反向器的输出端与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

8、第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经第一电阻与电源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源极与第三mos管的漏极连接;

9、第二mos管,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经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与自举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与第四mos管的漏极连接;

10、第三mos管,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三mos管的源极接地;

11、第四mos管,第四mos管的源极接地;

12、缓冲器,所述缓冲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缓冲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不交叠电路连接输出第一驱动电平信号。

13、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驱动电路还包括:

14、防误充电路,被配置为当自举端的电压升高时,分流所述第二mos管产生的电流,使所述第一驱动电平信号紧随自举端的电压升高而升高。

15、进一步的,所述防误充电路包括:

16、第五mos管,所述第五mos管的漏极经第四电阻、第五电阻与所述自举端连接,第五mos管的栅极和源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

17、第六mos管,所述第六mos管的源极与所述自举端连接,第六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四电阻和所述第五电阻的公共端连接,第六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缓冲器的输出端连接;

18、第七mos管,所述第七mos管的源极与所述自举端连接,第七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六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七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缓冲器的输入端连接。

19、进一步的,所述不交叠电路包括:

20、第一与门,包括第一正向输入端、第一反向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正向输入端与所述缓冲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反向输入端与第三反向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端与第二反向器的输入端连接;

21、第二反向器,所述第二反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连接输出第二驱动电平信号,

22、第一或门,包括第二正向输入端和第二反向输入端,所述第二正向输入端与所述缓冲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反向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反向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端与第三反向器的输入端连接;

23、第三反向器,所述第三反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连接输出第三驱动电平信号。

24、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包括:

25、第八mos管,所述第八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反向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八mos管的源极与所述自举端连接,第八mos管的漏极与第九mos管的漏极连接;

26、第九mos管,所述第九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反向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九mos管的源极与所述自举电容相对于自举端的另一端连接;

27、第十mos管,所述第十mos管的源极与所述自举端连接,第十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八mos管的漏极连接,第十mos管的漏极经第六电阻与地连接,第十mos管的漏极还与所述电源端连接;

28、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六电阻并联。

2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dc-dc转换电路,包括,如上所述的自举电容充电控制电路。

3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dc-dc转换芯片,包括,如上所述的dc-dc转换电路。

31、本申请的一种自举电容充电控制电路,降低了将自举功能相关的器件集成在dc-dc转换芯片内部的成本,便于用户使用;通过自举控制信号控制自举电容的充电,大大提高了电路的鲁棒性。

32、本申请的一种自举电容充电控制电路,设置有防误充电路,克服了自举端电压升高瞬间,电源误向电容充电的缺陷。

33、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



技术特征:

1.一种自举电容充电控制电路,与自举电容的自举端耦接,所述自举端与上管驱动电路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举电容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驱动电路,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举电容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驱动电路,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举电容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误充电路,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举电容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不交叠电路,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举电容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还包括:

7.一种dc-dc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自举电容充电控制电路。

8.一种dc-dc转换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dc-dc转换电路。


技术总结
一种自举电容充电控制电路及DC‑DC转换电路,与自举电容的自举端耦接,所述自举端与上管驱动电路连接,包括:控制驱动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自举端提供的自举电压和来自外部的自举控制信号,输出第一驱动电平信号;不交叠电路,与所述控制驱动电路连接,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驱动电平信号,输出与所述第一驱动电平信号极性相反的第二驱动电平信号和与所述第一驱动电平信号极性相同的第三驱动电平信号;充电控制电路,与所述不交叠电路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自举电压、所述第二驱动电平信号和所述第三驱动电平信号,控制自举电容的充电过程。本申请的自举电容充电控制电路,提高了电路的鲁棒性,而且降低了DC‑DC转换芯片内部的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樊茂,刘敬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英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