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光伏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7334627发布日期:2024-03-18 17:58阅读:15来源:国知局
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光伏系统与流程

本技术属于光伏,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1、光伏系统是光伏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核心角色,光伏系统的安全对于实现稳定发电收益的目标至关重要,同时还关系着维护成本投入的多少。风荷载是光伏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主要控制荷载,其中,静风荷载主要影响着光伏系统的结构强度和刚度,而动态风荷载则主要影响着光伏系统的气动稳定性,大风天气下,光伏系统的安全承受着严重的挑战。

2、目前,主要通过在光伏电站外围设立固定支架并设置光伏系统的阵列跟踪支架的保护角度进行防风,但随着大风天气的日益增多,通过设置保护角度来抵御风致失稳严重影响了整个电站的发电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光伏系统,可以有效改善光伏系统表面风荷载的大小和分布,提升光伏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增加发电量。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光伏系统包括第一光伏阵列,所述第一光伏阵列包括角度可调的光伏组件和至少一个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于所述光伏组件的侧边,该方法包括:

3、获取所述光伏系统所处环境的当前风速;

4、在确定所述当前风速大于或等于所述光伏系统的抵抗风速阈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当前风速,确定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目标组件倾角,所述目标组件倾角与所述当前风速呈正相关;

5、基于所述目标组件倾角,确定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目标导流夹角;

6、控制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所述光伏组件调整至所述目标组件倾角,并控制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光伏组件的夹角调整至所述目标导流夹角。

7、根据本技术的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对光伏系统的第一光伏阵列的光伏组件和导流板的角度进行调整,引导气流的流动,有助于减少光伏系统内侧光伏阵列所受到的风荷载,降低阵列发生风致失稳的风险,有效提升系统安全性和发电量。

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于所述当前风速,确定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目标组件倾角,包括:

9、在所述当前风速位于第一风速区间内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风速区间对应的第一倾角范围,并在所述第一倾角范围内确定出所述目标组件倾角;

10、在所述当前风速位于第二风速区间内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二风速区间对应的第二倾角范围,并在所述第二倾角范围内确定出所述目标组件倾角;

11、其中,所述第一风速区间的风速值小于所述第二风速区间的风速值,所述第一倾角范围的最大值小于所述光伏系统的颤振失稳区间的最小值,所述第二倾角范围的最小值大于所述颤振失稳区间的最大值。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获取所述第二风速区间对应的第二倾角范围,并在所述第二倾角范围内确定出所述目标组件倾角,包括:

13、在所述当前风速小于所述第二风速区间内的目标风速阈值的情况下,获取第一倾角子范围,并在所述第一倾角子范围内选取出所述目标组件倾角,所述第一倾角子范围是所述第二倾角范围内靠近最小值一侧的倾角范围,所述第一倾角子范围内倾角选取的优先级按照角度大小从小到大递增。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获取所述第二风速区间对应的第二倾角范围,并在所述第二倾角范围内确定出所述目标组件倾角,包括:

15、在所述当前风速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风速区间内的目标风速阈值的情况下,获取第二倾角子范围,并在所述第二倾角子范围内选取出所述目标组件倾角,所述第二倾角子范围是所述第二倾角范围内靠近最大值一侧的倾角范围,所述第二倾角子范围内倾角选取的优先级按照角度大小从小到大递减。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光伏系统包括至少两排所述第一光伏阵列,所述基于所述当前风速,确定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目标组件倾角,包括:

17、基于所述当前风速,确定处于所述光伏系统最外侧的一排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所述目标组件倾角;

18、基于处于所述光伏系统最外侧的一排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所述目标组件倾角,确定处于所述光伏系统内侧的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所述目标组件倾角。

1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沿朝向所述光伏系统内侧的方向,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所述目标组件倾角从小到大递增。

2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沿朝向所述光伏系统内侧的方向,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所述目标导流夹角从小到大递减。

2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处于所述光伏系统最外侧的一排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所述目标组件倾角与处于所述光伏系统内侧的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所述目标组件倾角相等。

2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处于所述光伏系统最外侧的一排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所述目标导流夹角与处于所述光伏系统内侧的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所述目标导流夹角相等。

2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组件倾角,确定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目标导流夹角,包括:

24、在确定所述目标组件倾角位于第一倾角范围内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倾角范围对应的第一夹角范围内确定出所述目标导流夹角,所述第一夹角范围和所述第一倾角范围对应的大端值之差以及小端值之差均小于第一角度阈值。

2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组件倾角,确定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目标导流夹角,包括:

26、在确定所述目标组件倾角位于第二倾角范围内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倾角范围对应的第二夹角范围内确定出所述目标导流夹角;

27、其中,所述第二夹角范围的中值对应所述导流板垂直于所述光伏组件的位置,所述第二夹角范围的一个端值对应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光伏组件的夹角大小等于所述目标组件倾角大小的位置。

2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获取所述光伏系统所处环境的当前风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29、在确定所述当前风速小于所述光伏系统的抵抗风速阈值,且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所述光伏组件和所述导流板的当前导流夹角位于目标角度范围内的情况下,调整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所述光伏组件的角度,以跟踪太阳光方向。

3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光伏阵列包括两个所述导流板,两个所述导流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光伏组件长度方向相对的两个侧边,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组件倾角,确定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目标导流夹角,包括:

31、基于所述目标组件倾角,分别确定两个所述导流板对应的所述目标导流夹角,两个所述导流板对应的所述目标导流夹角之和小于或等于180度。

32、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的控制装置,所述光伏系统包括第一光伏阵列,所述第一光伏阵列包括角度可调的光伏组件和至少一个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于所述光伏组件的侧边,所述装置包括:

33、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光伏系统所处环境的当前风速;

34、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当前风速大于或等于所述光伏系统的抵抗风速阈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当前风速,确定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目标组件倾角,所述目标组件倾角与所述当前风速呈正相关;

35、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组件倾角,确定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目标导流夹角;

36、第三处理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所述光伏组件调整至所述目标组件倾角,并控制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光伏组件的夹角调整至所述目标导流夹角。

37、根据本技术的光伏系统的控制装置,通过对光伏系统的第一光伏阵列的光伏组件和导流板的角度进行调整,引导气流的流动,有助于减少光伏系统内侧光伏阵列所受到的风荷载,降低阵列发生风致失稳的风险,有效提升系统安全性和发电量。

38、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包括:

39、第一光伏阵列,所述第一光伏阵列包括光伏组件、至少一个导流板、组件驱动设备和导流板驱动设备,所述导流板设于所述光伏组件的侧边,所述组件驱动设备用于调整所述光伏组件的角度,所述导流板驱动设备用于调整所述导流板的角度;

40、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组件驱动设备以及所述导流板驱动设备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

41、根据本技术的光伏系统,通过对第一光伏阵列的光伏组件和导流板的角度进行调整,引导气流的流动,有助于减少光伏系统内侧光伏阵列所受到的风荷载,降低阵列发生风致失稳的风险,有效提升系统安全性和发电量。

4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光伏阵列还包括:

43、导流固定板,所述导流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光伏组件的侧边,所述导流固定板背离所述光伏组件的一面设有固定板连接件,所述固定板连接件设有通孔;

44、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导流板驱动设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转动轴穿过所述固定板连接件的通孔;

45、导流板连接件,所述导流板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导流板的侧边,所述导流板连接件固定于所述转动轴。

4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流板为透明材质。

47、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

48、第五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

49、第六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

50、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