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冷却结构及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75740发布日期:2024-03-28 18:58阅读:11来源:国知局
定子冷却结构及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驱动电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定子冷却结构及电机。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驱动电机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功率和体积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电动车车速的不断提高,电机的转速和功率也在不断增加,随之也带来了电机高负荷、高发热等问题,电机过温保护通常受制于定子绕组的最高温度,限制电机性能输出。现有技术中的油冷定子技术通常冷却绕组端部,但定子铁心也会发热,当电机转速达到10000转/分以上时,定子齿部的损耗将会呈指数倍增,此时定子齿部会将热量传递给绕组,导致定子槽中间位置的绕组过热而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油冷定子在电机转速达到10000转/分以上时,定子齿部的损耗将会呈指数倍增,定子齿部会将热量传递给绕组,导致定子槽中间位置的绕组过热而失效的问题,提供一种定子冷却结构及电机。

2、其技术方案如下:

3、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定子冷却结构,包括:

4、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设有第一冷却通道,所述壳体的外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的进油口;及

5、定子铁心,所述定子铁心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定子铁心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冷却通道,各个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两端均分别延伸至所述定子铁心的两端,且各个所述第二冷却通道沿所述定子铁心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并均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

6、上述实施例中的定子冷却结构,使用时,冷却油从进油口进入并快速充满第一冷却通道,第一冷却通道将冷却油均匀分配到各个第二冷却通道内,实现对定子铁心的轭部和齿部冷却,且冷却后的冷却油最终从第二冷却通道的两端喷出,实现对绕组端部的喷油冷却。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油冷定子,本申请中的冷却油能够流经定子铁心的内部,并从定子铁心的两端喷出,实现对定子铁心和绕组的高效冷却,有效避免定子冷却结构出现局部过热,有利于提升电机整体的散热性能及输出性能。另外,冷却通道部分转移至壳体上,使得定子铁心上需要开设冷却通道的体积减小,进而使得冷却通道开设位置对磁路损失减小,提高电机的输出性能。

7、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定子铁心的轴线方向,所述定子铁心依次包括第一导磁段、过渡段及第二导磁段,所述第一导磁段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导流孔,所述第二导磁段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导流孔,所述过渡段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槽,各个所述第一导流孔均通过所述导流槽与各个所述第二导流孔对应连通,各个所述导流槽均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个所述导流槽沿所述过渡段的周向方向设置于所述过渡段的外侧壁,各个所述导流槽的底壁均设有连通槽,所述连通槽的数量、所述第一导流孔的数量及所述第二导流孔的数量均相同,沿所述过渡段的轴线方向,各个所述连通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流孔及所述第二导流孔对应连通,使得所述第一导流孔、所述连通槽及所述第二导流孔配合形成所述第二冷却通道。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槽设置为t形槽,沿所述过渡段的周向方向,各个所述t形槽的底壁均间隔设置三个所述连通槽。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段的内侧壁设有至少两个定子槽,相邻的两个所述定子槽之间均设有所述连通槽。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段包括至少一个过渡叠片,各个所述过渡叠片均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沿所述过渡叠片的轴向方向,各个所述过渡叠片堆叠形成所述过渡段,各个所述凹槽对应连通以形成所述导流槽。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磁段包括至少一个导磁叠片,各个所述导磁叠片均设有至少一个连通孔,沿所述导磁叠片的轴向方向,各个所述导磁叠片堆叠形成所述第一导磁段,各个所述连通孔对应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一导流孔。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段的外侧壁设有至少两个凸台,各个所述凸台沿所述过渡段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使得相邻的两个所述凸台能够与所述第一导磁段及所述第二导磁段围设形成第三冷却通道,各个所述导流槽均与全部所述第三冷却通道中的一个对应连通,各个所述第三冷却通道均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通道沿所述壳体的周向方向延伸,使得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两端能够对应连通。

16、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转子结构及所述的定子冷却结构,所述转子结构间隔设置于定子冷却结构内。

17、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机,使用时,冷却油从进油口进入并快速充满第一冷却通道,第一冷却通道将冷却油均匀分配到各个第二冷却通道内,实现对定子铁心的轭部和齿部冷却,且冷却后的冷却油最终从第二冷却通道的两端喷出,实现对绕组端部的喷油冷却。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油冷定子,本申请中的冷却油能够流经定子铁心的内部,并从定子铁心的两端喷出,实现对定子铁心和绕组的高效冷却,有效避免定子冷却结构出现局部过热,有利于提升电机整体的散热性能及输出性能。另外,冷却通道部分转移至壳体上,使得定子铁心上需要开设冷却通道的体积减小,进而使得冷却通道开设位置对磁路损失减小,提高电机的输出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定子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定子铁心的轴线方向,所述定子铁心依次包括第一导磁段、过渡段及第二导磁段,所述第一导磁段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导流孔,所述第二导磁段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导流孔,所述过渡段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槽,各个所述第一导流孔均通过所述导流槽与各个所述第二导流孔对应连通,各个所述导流槽均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导流槽沿所述过渡段的周向方向设置于所述过渡段的外侧壁,各个所述导流槽的底壁均设有连通槽,所述连通槽的数量、所述第一导流孔的数量及所述第二导流孔的数量均相同,沿所述过渡段的轴线方向,各个所述连通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流孔及所述第二导流孔对应连通,使得所述第一导流孔、所述连通槽及所述第二导流孔配合形成所述第二冷却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设置为t形槽,沿所述过渡段的周向方向,各个所述t形槽的底壁均间隔设置三个所述连通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的内侧壁设有至少两个定子槽,相邻的两个所述定子槽之间均设有所述连通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包括至少一个过渡叠片,各个所述过渡叠片均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沿所述过渡叠片的轴向方向,各个所述过渡叠片堆叠形成所述过渡段,各个所述凹槽对应连通以形成所述导流槽。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磁段包括至少一个导磁叠片,各个所述导磁叠片均设有至少一个连通孔,沿所述导磁叠片的轴向方向,各个所述导磁叠片堆叠形成所述第一导磁段,各个所述连通孔对应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一导流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的外侧壁设有至少两个凸台,各个所述凸台沿所述过渡段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使得相邻的两个所述凸台能够与所述第一导磁段及所述第二导磁段围设形成第三冷却通道,各个所述导流槽均与全部所述第三冷却通道中的一个对应连通,各个所述第三冷却通道均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沿所述壳体的周向方向延伸,使得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两端能够对应连通。

10.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结构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冷却结构,所述转子结构间隔设置于定子冷却结构内。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子冷却结构及电机,定子冷却结构包括壳体及定子铁心。其中,壳体的内侧壁设有第一冷却通道,壳体的外侧壁设有与第一冷却通道连通的进油口。定子铁心安装于壳体内,定子铁心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冷却通道,各个第二冷却通道的两端均分别延伸至定子铁心的两端,且各个第二冷却通道沿定子铁心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并均与第一冷却通道连通。本申请中的冷却油能够流经定子铁心的内部,并从定子铁心的两端喷出,实现对定子铁心和绕组的高效冷却,有利于提升电机整体的散热性能及输出性能。另外,冷却通道部分转移至壳体上,使得定子铁心上需要开设冷却通道的体积减小,进而使得冷却通道开设位置对磁路损失减小,提高电机的输出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王斯博,郭守仑,肖庚,张志强,王金昊,王延超,林展汐,王宇,齐红阳,高晓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