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数字化变电站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20618发布日期:2023-09-04 08:36阅读:33来源:国知局
GIS数字化变电站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输变电,特别涉及gis数字化变电站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常见的数字变电站的gis配电室多为整体式的钢筋混凝结构,也即在整个数字变电站通过钢筋混凝土建筑为一体式的结构,这对于地质条件稳定的内陆适用,但对于沿海地区具有强海风、地震、温度变化等因素的环境而言,一体式的结构在出现晃动时容易开裂,导致一体式结构并不适用在沿海地区。

2、为此沿海地区的配电室通常在结构上每相隔一定的长度上设计分缝以提供晃动的空间,但这样的设计结构强度较低。可见,现有的数字变电站仍然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本实用新型提供gis数字化变电站防护结构,包括:总配电室,所述总配电室包括由分缝分隔而成的多个配电室单元;所述配电室单元为由混凝土墙体而制成的屋体,所述屋体的内部形成有沿左右方向敞开的存放室,所述屋体的两端均设有竖向支撑结构以及横向支撑结构。

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gis数字化变电站防护结构通过将分缝分隔而成的配电室单元配置为混凝土结构的屋体,并且在混凝土的屋体的两侧配置竖向支撑结构和横向支撑结构对屋体进行加强,从而使得该gis数字化变电站防护结构仍然具有较好的支撑强度。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竖向支撑结构包括柱座、支撑柱、外圈梁,所述柱座埋设在地面以下,所述支撑柱内嵌在混凝土墙体的内部,所述支撑柱的下端与所述柱座连接并组成竖向支撑体,所述竖向支撑体的数量至少有四支,所述竖向支撑体呈矩形分布。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外圈梁设在所述支撑柱背向所述存放室的一侧,所述外圈梁内嵌在所述混凝土墙体内,所述外圈梁与位于所述存放室一侧的各个所述支撑柱连接。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竖向支撑结构还包括内搭梁,所述内搭梁位于所述支撑柱指向所述存放室的一侧,所述内搭梁连接位于所述存放室一侧的各个所述支撑柱,且所述内搭梁均伸出所述混凝土墙体之外。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横向支撑结构包括顶框、弦梁、斜梁,所述顶框位于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且所述顶框的两侧分别被两侧的支撑柱支撑,所述弦梁沿左右方向架设在所述顶框的内侧,所述斜梁斜向地设置在所述顶框内,所述斜梁的两端与所述顶框或所述弦梁连接。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弦梁设置有二条,分别为第一次梁、第二次梁,所述斜梁设置有六条,分别为第一腹梁、第二腹梁、第三腹梁、第四腹梁、第五腹梁和第六腹梁,所述第一腹梁的一端、第二腹梁的一端与所述顶框的左右两侧的角部连接,所述第一腹梁的另一端、第二腹梁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次梁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三腹梁的一端、第四腹梁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次梁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三腹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次梁的左端连接,所述第四腹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次梁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五腹梁、第六腹梁分别与所述第一腹梁和第二腹梁平行,所述第五腹梁的一端、第六次梁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次梁的左端、右端连接,所述第五腹梁的另一端、第六腹梁的另一端均与所述顶框连接。



技术特征:

1.gis数字化变电站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总配电室,所述总配电室包括由分缝分隔而成的多个配电室单元(11);所述配电室单元(11)为由混凝土墙体(24)而制成的屋体,所述屋体的内部形成有沿左右方向敞开的存放室(110),所述屋体的两端均设有竖向支撑结构以及横向支撑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gis数字化变电站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撑结构包括柱座(21)、支撑柱(22)、外圈梁(23),所述柱座(21)埋设在地面以下,所述支撑柱(22)内嵌在混凝土墙体(24)的内部,所述支撑柱(22)的下端与所述柱座(21)连接并组成竖向支撑体(20),所述竖向支撑体(20)的数量至少有四支,所述竖向支撑体(20)呈矩形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gis数字化变电站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梁(23)设在所述支撑柱(22)背向所述存放室(110)的一侧,所述外圈梁(23)内嵌在所述混凝土墙体(24)内,所述外圈梁(23)与位于所述存放室(110)一侧的各个所述支撑柱(2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gis数字化变电站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撑结构还包括内搭梁(25),所述内搭梁(25)位于所述支撑柱(22)指向所述存放室(110)的一侧,所述内搭梁(25)连接位于所述存放室(110)一侧的各个所述支撑柱(22),且所述内搭梁(25)均伸出所述混凝土墙体(24)之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gis数字化变电站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撑结构包括顶框(3)、弦梁(4)、斜梁(5),所述顶框(3)位于所述支撑柱(22)的顶部且所述顶框(3)的两侧分别被两侧的支撑柱(22)支撑,所述弦梁(4)沿左右方向架设在所述顶框(3)的内侧,所述斜梁(5)斜向地设置在所述顶框(3)内,所述斜梁(5)的两端与所述顶框(3)或所述弦梁(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gis数字化变电站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弦梁(4)设置有二条,分别为第一次梁(41)、第二次梁(42),所述斜梁(5)设置有六条,分别为第一腹梁(51)、第二腹梁(52)、第三腹梁(53)、第四腹梁(54)、第五腹梁(55)和第六腹梁(56),所述第一腹梁(51)的一端、第二腹梁(52)的一端与所述顶框(3)的左右两侧的角部连接,所述第一腹梁(51)的另一端、第二腹梁(5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次梁(41)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三腹梁(53)的一端、第四腹梁(54)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次梁(42)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三腹梁(5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次梁(42)的左端连接,所述第四腹梁(5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次梁(41)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五腹梁(55)、第六腹梁(56)分别与所述第一腹梁(51)和第二腹梁(52)平行,所述第五腹梁(55)的一端、第六次梁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次梁(42)的左端、右端连接,所述第五腹梁(55)的另一端、第六腹梁(56)的另一端均与所述顶框(3)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输变电技术领域,本技术公开了GIS数字化变电站防护结构,包括:总配电室,所述总配电室包括由分缝分隔而成的多个配电室单元;所述配电室单元为由混凝土墙体而制成的屋体,所述屋体的内部形成有沿左右方向敞开的存放室,所述屋体的两端均设有竖向支撑结构以及横向支撑结构。本技术的GIS数字化变电站防护结构通过将分缝分隔而成的配电室单元配置为混凝土结构的屋体,并且在混凝土的屋体的两侧配置竖向支撑结构和横向支撑结构对屋体进行加强,从而使得该GIS数字化变电站防护结构仍然具有较好的支撑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吕娜娜,侯光荣,邓旭坚,季元景,龙丽,李格瑶,袁嘉和,董丽,孟庆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7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