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25129发布日期:2023-11-17 14:58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源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1、电源装置应用范围广,在生产生活中均有应用。电源装置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军工设备、科研设备、工控设备、计算机和电脑、通讯设备、电力设备、仪器仪表、医疗设备、半导体制冷制热等领域。

2、然而随着电子装置密集地发展与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电源供应器其负载的用电量也越来越高,各种用电设施所需要的功率较大,因此,供电装置长时间工作后会产生较大的热量,热量过大,容易烧毁电子器件及周围的线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2、一种电源装置,包括电源壳体,所述电源壳体的内部底部设有电源供应装置,所述电源壳体的前侧以及后侧设有侧立板,所述电源壳体的两端设有散热组件,所述电源壳体的底部通过第一固定板与用电设备连接。

3、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用电设备通过第一螺栓连接。

4、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固定板分别位于所述电源壳体底部两侧且呈对称分布。

5、优选地,所述电源供应装置通过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电源壳体连接。

6、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电源壳体内壁底部通过第二螺栓连接。

7、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板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二固定板分别位于所述电源供应装置底部两侧且呈对称分布。

8、优选地,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降噪板和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周围的所述电源壳体上设有所述降噪板。

9、优选地,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防尘网,所述防尘网设置在所述散热风扇远离所述电源供应装置的一侧。

10、优选地,所述防尘网通过第四螺栓与所述电源壳体的外壁连接。

11、优选地,所述侧立板通过第三螺栓与所述电源壳体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固定板与用电设备固定连接,同时电源壳体内部的电源供应装置固定在电源壳体内部,有效提高了电源装置的稳定性;通过散热组件可以将电源供应装置运行所产生的热量排出去。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壳体(1),所述电源壳体(1)的内部底部设有电源供应装置(2),所述电源壳体(1)的前侧以及后侧设有侧立板(8),所述电源壳体(1)的两端设有散热组件(7),所述电源壳体(1)的底部通过第一固定板(3)与用电设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3)与所述用电设备通过第一螺栓(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3)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固定板(3)分别位于所述电源壳体(1)底部两侧且呈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供应装置(2)通过第二固定板(5)与所述电源壳体(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5)与所述电源壳体(1)内壁底部通过第二螺栓(6)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5)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二固定板(5)分别位于所述电源供应装置(2)底部两侧且呈对称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7)包括降噪板(10)和散热风扇(11),所述散热风扇(11)周围的所述电源壳体(1)上设有所述降噪板(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7)还包括防尘网(12),所述防尘网(12)设置在所述散热风扇(11)远离所述电源供应装置(2)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网(12)通过第四螺栓(13)与所述电源壳体(1)的外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立板(8)通过第三螺栓(9)与所述电源壳体(1)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装置,包括电源壳体,所述电源壳体的内部底部设有电源供应装置,所述电源壳体的前侧以及后侧设有侧立板,所述电源壳体的两端设有散热组件,所述电源壳体的底部通过第一固定板与用电设备连接。本技术通过第一固定板与用电设备固定连接,同时电源壳体内部的电源供应装置固定在电源壳体内部,有效提高了电源装置的稳定性;通过散热组件可以将电源供应装置运行所产生的热量排出去。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能鹤岗发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