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接地支架及光伏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39130发布日期:2024-04-08 11:36阅读:16来源:国知局
光伏组件接地支架及光伏电站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尤其涉及光伏组件接地支架及光伏电站。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光伏发电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光伏电站中的光伏组件能够直接将太阳能转变成电能,在光伏电站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光伏组件架起暴露的太阳光下,以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而且为保证工作安全,必须要将光伏组件接地。

2、在现有技术中,针对光伏电站的建设,通常需要使用铁质或钢制等导电材料制成的支架将光伏组件架起,以保证在光伏组件的正常接地的前提下获得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而且由于光伏组件在进行光电转换时发热较为严重,为保证散热效果,通常需要将光伏组件架起在一定的高度,但光伏组件的高度增加后支架的稳定性就随着降低。因此,还需要在支架的下端设置水泥桩以提高支架与光伏组件的稳定性。但是这种设置方式需要使用大量的支架与水泥桩,建设成本高,施工作业难度大,尤其是在针对山地或丘陵等地貌不平坦的作用环境中,进一步提高光伏电站的建设成本与施工难度。

3、因此,亟需发明光伏组件接地支架及光伏电站,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光伏组件接地支架及光伏电站,以实现在保证光伏组件正常接地的基础上,降低光伏电站的建设成本与施工难度。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光伏组件接地支架,包括:

4、固定接地架,所述固定接地架的底壁与安装面相固定,光伏组件的下部与所述固定接地架的上部相固定,所述固定接地架能够将所述光伏组件正常接地;以及

5、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的输出端设置在所述光伏组件的下方,所述散热组件的输出端能够向所述光伏组件的下端面吹送冷风。

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光伏组件的两侧壁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连接板,所述固定接地架的两侧壁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固定板,所述连接板的侧壁与所述固定板的侧壁对接固定,每个所述连接板与一个所述固定板对应设置,所述散热组件的输出端位于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散热组件包括:

8、气源;以及

9、出风管道,设置在所述光伏组件的下方并位于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所述出风管道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管道的输入端与所述气源的输出端相导通,所述气源的输出端能够将冷空气沿所述出风管道从所述出风口排出并吹送至所述光伏组件的下端面。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

11、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气源的输出端与所述出风管道的输入端之间,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气源的输出端和所述出风管道的输入端之间的导通或隔断。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

13、检测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光伏组件下端面的温度,所述检测器能够将检测信息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检测器的检测信息控制所述气源的开启与关闭。

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出风管道的上半部分上沿其轴向与径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出风口。

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板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开设有第一螺纹通孔,所述连接板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上开设有第二螺纹通孔,所述光伏组件接地支架还包括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固定螺栓依次穿设过所述第一螺纹通孔和所述第二螺纹通孔后将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螺纹固定。

1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延伸部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螺纹通孔,每个所述第一螺纹通孔均与一个所述第二螺纹通孔和一个所述第一固定螺栓对应设置。

1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接地架的底壁上间隔设置有第三螺纹通孔,所述光伏组件接地支架还包括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第二固定螺栓螺纹穿设过所述第三螺纹通孔后与安装面螺纹固定。

18、光伏电站,包括光伏组件、储能装置以及如上所述的光伏组件接地支架,多个所述光伏组件沿其侧边方向延伸任意排列,每个所述光伏组件均与所述光伏组件接地支架相固定,每个光伏组件均与所述储能装置线束连接,所述储能装置用于储存电能。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组件接地支架,通过将固定接地架的底壁与安装面相固定并将固定接地架的上部光伏组件的下部相固定,实现了光伏组件的正常接地效果,保护光伏组件与工作人员并将散热组件的输出端设置在光伏组件的下方以向光伏组件的下端面吹送冷风,能够在减低光伏组件的安装高度的前提下,保证对光伏组件的散热效果。此外,减低了光伏组件的安装高度后无需设置水泥桩即可保证光伏组件的安装稳定性,结构简单,减低光伏电站的建设成本与施工难度。

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光伏电站,通过应用上述光伏组件接地支架,能够在减低光伏组件的安装高度的前提下,保证对光伏组件的散热效果。减低了光伏组件的安装高度后无需设置水泥桩即可保证光伏组件的安装稳定性,结构简单,减低光伏电站的建设成本与施工难度。



技术特征:

1.光伏组件接地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接地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2000)的两侧壁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连接板(2100),所述固定接地架(100)的两侧壁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固定板(110),所述连接板(2100)的侧壁与所述固定板(110)的侧壁对接固定,每个所述连接板(2100)与一个所述固定板(110)对应设置,所述散热组件(200)的输出端位于两个所述连接板(210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接地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200)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接地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200)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接地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200)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接地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道的上半部分上沿其轴向与径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出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接地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1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11),所述第一延伸部(111)上开设有第一螺纹通孔(1111),所述连接板(210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第二延伸部(2110),所述第二延伸部(2110)上开设有第二螺纹通孔(2111),所述光伏组件接地支架还包括第一固定螺栓(300),所述第一固定螺栓(300)依次穿设过所述第一螺纹通孔(1111)和所述第二螺纹通孔(2111)后将所述第一延伸部(111)和所述第二延伸部(2110)螺纹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组件接地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11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螺纹通孔(1111),每个所述第一螺纹通孔(1111)均与一个所述第二螺纹通孔(2111)和一个所述第一固定螺栓(300)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接地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接地架(100)的底壁上间隔设置有第三螺纹通孔(120),所述光伏组件接地支架还包括第二固定螺栓(400),所述第二固定螺栓(400)螺纹穿设过所述第三螺纹通孔(120)后与安装面螺纹固定。

10.光伏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组件(2000)、储能装置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接地支架,多个所述光伏组件(2000)沿其侧边方向延伸任意排列,每个所述光伏组件(2000)均与所述光伏组件接地支架相固定,每个光伏组件(2000)均与所述储能装置线束连接,所述储能装置用于储存电能。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光伏组件接地支架及光伏电站。该光伏电站中的光伏组件接地支架包括固定接地架与散热组件,固定接地架的底壁与安装面相固定,光伏组件的下部与固定接地架的上部相固定,固定接地架能够将光伏组件正常接地,散热组件的输出端设置在光伏组件的下方,散热组件的输出端能够向光伏组件的下端面吹送冷风,实现了在光伏组件正常接地与安全散热的基础上,减低光伏组件的安装高度的效果,减低建设成本与施工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阳光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5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