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30165发布日期:2023-09-04 14:20阅读:36来源:国知局
转子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转子,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子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机。


背景技术:

1、目前国内外的电机转子设计,冷却方式通常为喷淋散热,其转子内部基本上不做散热处理。但在工作时,转子处于高速旋转的状态的同时会产生较大的热量,过高的转子温度又容易通过热量传递,将热量传递至轴承部位,降低轴承使用寿命。对于异步电机来讲高温转子会造成电机转子绕组电阻增大从而增加了电机转子的励磁损耗降低电机效率。对于永磁同步电机来讲,过高的转子温度不仅会影响到轴承的使用寿命,甚至会造成永磁体退磁这种不可逆影响,严重影响到电机的性能甚至是使用安全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子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转子无法内部贯通冷却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子结构,包括:转子本体与冷却系统,冷却系统设置于转子本体内,冷却系统设有用于进液的第一冷却水路,以及冷却系统设有用于出液的第二冷却水路,冷却系统设有将第一冷却水路与第一冷却水路连接的第三冷却水路;其中,第三冷却水路沿转子本体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且至少部分的第三冷却水路为弧形结构。

3、进一步地,第一冷却水路的轴线沿转子本体的轴线方向延伸设置。

4、进一步地,第二冷却水路为多个,多个第二冷却水路沿转子本体的周向间隔地设置,第三冷却水路为多个,多个第三冷却水路沿转子本体的周向间隔地设置,且多个第三冷却水路位于第二冷却水路和第一冷却水路之间。

5、进一步地,多个第三冷却水路沿转子本体的周向形成多个冷却水路组,且每一个冷却水路组内包括至少两个沿转子本体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冷却水路。

6、进一步地,第二冷却水路沿转子本体的轴向方向的横截面呈v形冷却水路,其中,第二冷却水路沿转子本体的轴向贯通地设置于转子本体的两端。

7、进一步地,第二冷却水路的两端到第一冷却水路的轴线的距离大于第二冷却水路的中部到第一冷却水路的轴线的距离。

8、进一步地,至少一个冷却水路组内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冷却水路,第二冷却水路位于对应冷却水路组的外侧。

9、进一步地,转子本体的中部设置有供转轴通过的轴孔,轴孔形成第一冷却水路。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转子结构,转子结构为上述的转子结构。

11、进一步地,电机包括转轴,转轴的外表面设置有与第三冷却水路一一对应的导流通道,其中,导流通道包括导流槽、导流孔中的至少一种。

12、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冷却系统设置于转子本体内,并将冷却系统分为第一冷却水路、第二冷却水路与第三冷却水路,并且,部分的第三冷却水路设置为弧形结构,有效地增加冷却水路的流通面积,增加了转子内的冷却效率,保证了转子的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水路(21)的轴线沿所述转子本体(10)的轴线方向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水路(22)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冷却水路(22)沿所述转子本体(10)的周向间隔地设置,所述第三冷却水路(23)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冷却水路(23)沿所述转子本体(10)的周向间隔地设置,且多个所述第三冷却水路(23)位于所述第二冷却水路(22)和所述第一冷却水路(2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三冷却水路(23)沿所述转子本体(10)的周向形成多个冷却水路组,且每一个所述冷却水路组内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转子本体(10)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三冷却水路(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水路(22)沿所述转子本体(10)的轴向方向的横截面呈v形冷却水路,其中,所述第二冷却水路(22)沿所述转子本体(10)的轴向贯通地设置于所述转子本体(10)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水路(22)的两端到所述第一冷却水路(21)的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冷却水路(22)的中部到所述第一冷却水路(21)的轴线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冷却水路组内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冷却水路(22),所述第二冷却水路(22)位于对应所述冷却水路组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本体(10)的中部设置有供转轴通过的轴孔,所述轴孔形成所述第一冷却水路(21)。

9.一种电机,包括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冷却水路(23)一一对应的导流通道,其中,所述导流通道包括导流槽、导流孔中的至少一种。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子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机,转子结构包括:转子本体与冷却系统,冷却系统设置于转子本体内,冷却系统设有用于进液的第一冷却水路,以及冷却系统设有用于出液的第二冷却水路,冷却系统设有将第一冷却水路与第一冷却水路连接的第三冷却水路;其中,第三冷却水路沿转子本体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且至少部分的第三冷却水路为弧形结构。本申请中将冷却系统设置于转子本体内,并将冷却系统分为第一冷却水路、第二冷却水路与第三冷却水路,并且将少部分的第三冷却水路设置为弧形结构,有效地增加冷却水路的流通面积,增加了转子内的冷却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齐鹏冲,文彦东,于拓舟,张颖,李育宽,李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9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