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转子冲片叠压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72472发布日期:2024-03-01 12:20阅读:16来源:国知局
电机转子冲片叠压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机制造,特别是一种电机转子冲片叠压工装。


背景技术:

1、在现有的电机技术中,电机的旋转部分称为电机转子,由一系列相互连接的冲片组成。电机工作时,定子中的电流会产生磁场,与转子中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产生转矩,使得转子开始旋转。然而,转子旋转时,冲片之间会产生涡流,这些涡流会导致转子损耗和发热。为了减少涡流的产生和损耗,可以在转子的冲片之间安装隔磁环。隔磁环是由导磁材料制成的环形零件,可以有效地防止涡流的产生,从而降低转子损耗和发热。此外,隔磁环还可以减小转子的磁漏,提高电机的效率和性能。

2、目前,制作电机转子时需要对冲片进行叠压并压紧。叠压时通常需要使用定位工装对转子冲片进行轴向同心定位,并进行加压紧固。然而,叠压工艺完成后需要取出转子铁芯,然后再将其装配到转子转轴上。这种装配方式存在问题,一方面装配流程繁琐复杂,生产效率较低。另一方面,取出转子铁芯后,难以保证经过工装加压紧固后的冲片组在取出后仍然与隔磁环保持紧密连接,更难以保证其他位置的冲片的圆周齐度。

3、因此,如何保证对叠压的转子冲片进行精准并且牢固地定位,是叠压工装的重要技术难题和改进点。同时,如何保证转子冲片组的圆周齐度并确保与隔磁环保持紧密连接,也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够确保转子冲片在叠压过程中的精准定位,并在不需要取出叠压好的冲片情况下,直接将叠压好的冲片装配在转子转轴上的电机转子冲片叠压工装。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电机转子冲片叠压工装,包括底座、盖体和定位套筒,所述底座一端为叠压端,所述底座自其叠压端向另一端依次设有第一柱孔、第二柱孔和第三柱孔,所述第一柱孔、第二柱孔和第三柱孔相互连通并贯穿底座设置,所述盖体上开设有与第三柱孔同轴设置的第四柱孔,所述第三柱孔的孔径与转子冲片的内径相适配,所述第二柱孔的孔径与转子冲片的外径相适配,所述第一柱孔的孔径大于第二柱孔的孔径,所述定位套筒外径与第一柱孔的孔径相适配,且定位套筒的内径与第二柱孔的孔径相适配,所述盖体设于底座的叠压端并与底座紧固连接,所述定位套筒设于第一柱孔内并被设置为在盖体的作用下向下压紧容置于第二柱孔内的转子冲片。

3、为了方便地拆下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包括第一半圆筒和第二半圆筒,所述第一半圆筒和第二半圆筒的形状互为镜像,所述定位套筒由第一半圆筒和第二半圆筒组成。

4、为了方便地拆下盖体,所述盖体包括第一半圆盖和第二半圆盖,所述第一半圆盖和第二半圆盖的形状互为镜像,所述盖体由第一半圆盖和第二半圆盖组成。

5、为了稳固地连接底座和盖体,所述底座和盖体上开设有相适配的螺孔,所述底座和盖体通过螺钉与螺孔螺纹配合紧固连接。

6、为了提供更加均匀的压力分布,所述螺孔设置有多个,多个螺孔沿第四柱孔周向间隔布设。

7、为了使底座更容易被拆卸,所述底座具有一第一切缝,所述第一切缝自底座的内侧向外径向延伸贯穿所述底座设置。

8、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底座具有一与第一切缝位于底座同一直径上的第二切缝,所述第二切缝自底座的内侧向外径向延伸并与底座的外侧相距设置。

9、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第二切缝与底座外侧相距设置的一端设置有防破裂孔。

10、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电机转子冲片叠压工装,结构简单,能够确保转子冲片在叠压过程中的精准定位,并在不需要取出叠压好的冲片情况下,直接将叠压好的冲片装配在转子转轴上。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转子冲片叠压工装,包括底座(1)、盖体(2)和定位套筒(3),其特征是,所述底座(1)一端为叠压端(8),所述底座(1)自其叠压端(8)向另一端依次设有第一柱孔(4)、第二柱孔(5)和第三柱孔(6),所述第一柱孔(4)、第二柱孔(5)和第三柱孔(6)相互连通并贯穿底座(1)设置,所述盖体(2)上开设有与第三柱孔(6)同轴设置的第四柱孔(7),所述第三柱孔(6)的孔径与转子冲片的内径相适配,所述第二柱孔(5)的孔径与转子冲片的外径相适配,所述第一柱孔(4)的孔径大于第二柱孔(5)的孔径,所述定位套筒(3)外径与第一柱孔(4)的孔径相适配,且定位套筒(3)的内径与第二柱孔(5)的孔径相适配,所述盖体(2)设于底座(1)的叠压端(8)并与底座(1)紧固连接,所述定位套筒(3)设于第一柱孔(4)内并被设置为在盖体(2)的作用下向下压紧容置于第二柱孔(5)内的转子冲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冲片叠压工装,其特征是,所述定位套筒(3)包括第一半圆筒(31)和第二半圆筒(32),所述第一半圆筒(31)和第二半圆筒(32)的形状互为镜像,所述定位套筒(3)由第一半圆筒(31)和第二半圆筒(32)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冲片叠压工装,其特征是,所述盖体(2)包括第一半圆盖(21)和第二半圆盖(22),所述第一半圆盖(21)和第二半圆盖(22)的形状互为镜像,所述盖体(2)由第一半圆盖(21)和第二半圆盖(22)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机转子冲片叠压工装,其特征是,所述底座(1)和盖体(2)上开设有相适配的螺孔(11),所述底座(1)和盖体(2)通过螺钉与螺孔(11)螺纹配合紧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转子冲片叠压工装,其特征是,所述螺孔(11)设置有多个,多个螺孔(11)沿第四柱孔(7)周向间隔布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冲片叠压工装,其特征是,所述底座(1)具有一第一切缝(12),所述第一切缝(12)自底座(1)的内侧向外径向延伸贯穿所述底座(1)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转子冲片叠压工装,其特征是,所述底座(1)具有一与第一切缝(12)位于底座(1)同一直径上的第二切缝(13),所述第二切缝(13)自底座(1)的内侧向外径向延伸并与底座(1)的外侧相距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转子冲片叠压工装,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切缝(13)与底座(1)外侧相距设置的一端设置有防破裂孔(14)。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转子冲片叠压工装,包括底座、盖体和定位套筒,底座一端为叠压端,底座自其叠压端向另一端依次设有第一柱孔、第二柱孔和第三柱孔,盖体上开设有与第三柱孔同轴设置的第四柱孔,第三柱孔的孔径与转子冲片的内径相适配,第二柱孔的孔径与转子冲片的外径相适配,第一柱孔的孔径大于第二柱孔的孔径,定位套筒外径与第一柱孔的孔径相适配,盖体设于底座的叠压端并与底座紧固连接,定位套筒设于第一柱孔内并被设置为在盖体的作用下向下压紧容置于第二柱孔内的转子冲片。本技术所设计的电机转子冲片叠压工装,结构简单,能够在不需要取出叠压好的冲片情况下,直接将叠压好的冲片装配在转子转轴上。

技术研发人员:陆军荣,朱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科恩特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2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