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探测仪器的天线线束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92875发布日期:2024-01-16 11:29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探测仪器的天线线束夹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特别是涉及一种探测仪器的天线线束夹。


背景技术:

1、探测设备配套有很多导线,在使用过程中裸露的导线比较杂乱且容易被周围物品碰伤,导致导线易受损、安全性较差,进而影响探测仪器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探测仪器的天线线束夹,可方便的收纳且保护线束,结构小巧,携带方便。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探测仪器的天线线束夹,其包括:壳体底板,壳体底板中部位置设有用于绕线的束缚块,所述壳体底板上位于所述束缚块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壁和第二限位壁,所述第一限位壁、第二限位壁与所述束缚块的轴心线方向相平行设置,且与所述束缚块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线束的收束槽,所述束缚块的两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组线束定位部,所述线束定位部为朝向第一限位壁或第二限位壁方向延伸形成的凸起块。

3、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块的截面为梯形,且厚度为1~2cm。

4、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块的表面铣出有防滑槽。

5、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块的表面贴附有硅胶垫。

6、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收束槽的宽度为3.5~5cm。

7、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束缚块具有中空型腔的椭圆形结构。

8、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底板的两端为倒圆角结构。

9、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壁、第二限位壁的高度与所述束缚块的高度相齐平。

10、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束缚块的中空型腔内设置有若干散热孔。

11、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底板的一端设置有束线缺口。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方便的收纳且保护线束,结构小巧,携带方便,成本较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线易受损,安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探测仪器的天线线束夹,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底板,所述壳体底板中部位置设有用于绕线的束缚块,所述壳体底板上位于所述束缚块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壁和第二限位壁,所述第一限位壁、第二限位壁与所述束缚块的轴心线方向相平行设置,且与所述束缚块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线束的收束槽,所述束缚块的两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组线束定位部,所述线束定位部为朝向第一限位壁或第二限位壁方向延伸形成的凸起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探测仪器的天线线束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块的截面为梯形,且厚度为1~2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探测仪器的天线线束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块的表面铣出有防滑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探测仪器的天线线束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块的表面贴附有硅胶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探测仪器的天线线束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束槽的宽度为3.5~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探测仪器的天线线束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缚块具有中空型腔的椭圆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探测仪器的天线线束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底板的两端为倒圆角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探测仪器的天线线束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壁、第二限位壁的高度与所述束缚块的高度相齐平。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探测仪器的天线线束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缚块的中空型腔内设置有若干散热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探测仪器的天线线束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底板的一端设置有束线缺口。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探测仪器的天线线束夹,包括:壳体底板,壳体底板中部位置设有用于绕线的束缚块,壳体底板上位于所述束缚块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壁和第二限位壁,第一限位壁、第二限位壁与所述束缚块的轴心线方向相平行设置,且与束缚块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线束的收束槽,束缚块的两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组线束定位部,线束定位部为朝向第一限位壁或第二限位壁方向延伸形成的凸起块。本技术一种探测仪器的天线线束夹,可方便的收纳且保护线束,结构小巧,携带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盛志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市光富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