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拆卸维修的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17925发布日期:2024-01-06 23:15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快速拆卸维修的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快速拆卸维修的电机。


背景技术:

1、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在电路中是用字母m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但是电机在生产时,其外壳通常是成套外壳,在连接时往往是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进行各部件的连接工作,但是这种连接固定的方式在拆卸时却非常不便,需要将螺栓逐一取下,在维护完成后再将螺栓逐一复位,而且螺栓容易出现滑丝等现象,因此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拆卸、组装上,从而导致电机的维修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快速拆卸维修的电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机在拆卸时需要将螺栓逐一取下,维修完成后再将螺栓逐一复位,而且螺栓容易出现滑丝等现象,从而影响电机维修效率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可快速拆卸维修的电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机体的右端通过连接组件贴合连接有前盖,所述机体的右端通过连接组件贴合连接有后盖,所述前盖与后盖的外壁分别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与连接组件卡接,所述前盖与后盖的内部通过定位组件分别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与定位组件卡接。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机体进行维修时,对固定机构进行控制,即可使固定机构不再对定位组件进行位置固定,即可使定位组件不再固定连接组件的位置,然后即可将前盖和后盖取下进行机体的维修工作,操作简单、快捷,极大程度的减少了机体的拆装时间,从而提升机体的维修效率。

5、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与连接槽,所述连接杆分别设置在机体的两端,所述连接槽分别开设在前盖与后盖的侧壁,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插接在连接槽的内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定位组件卡接,所述连接槽内部的内侧设置有弹射组件,所述弹射组件与定位组件贴合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前盖、后盖与机体连接时,将前盖、后盖分别与机体的两端贴合,并使连接杆的一端插入连接槽的内部,然后通过定位组件对连接杆进行定位,即可达到将连接杆固定在连接槽内部的作用,从而达到将前盖、后盖分别与机体连接的作用。

7、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插槽、插板、凹槽与卡块,所述插槽分别开设在前盖与后盖的外壁,所述插槽与连接槽相连通,所述插板插接在插槽的内部,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插槽内壁的一侧,所述固定机构与插板的侧壁卡杆,所述插板的一端伸入连接槽的内部,所述插板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套接在连接杆的外壁,所述凹槽的内壁与连接杆的外壁贴合连接,所述插板的一端与弹射组件贴合连接,所述卡块设置在连接杆的一端,所述卡块的侧壁与插板的侧壁贴合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连接杆插入连接槽的内部后将插板插入插槽的内部,并将插板连接杆的方向按压,即可使插板的一端伸入连接槽的内部,使凹槽套接在连接杆一端的外壁,且通过固定机构固定插板的位置,并通过卡块的侧壁与插板的侧壁贴合连接,即可使插板通过卡块将连接杆固定在连接槽的内部,从而使定位组件起到固定连接杆位置的作用,避免连接杆与连接槽分离导致前盖、后盖脱落。

9、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杆槽、第一弹簧、卡杆、卡槽与控制组件,所述杆槽开设在插槽内壁的一侧,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杆槽的内部,所述卡杆设置在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卡杆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限位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分别设置在前盖与后盖外壁的外侧,所述控制组件与卡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卡杆的一端贯穿杆槽,所述卡槽开设在插板侧壁的一端,所述卡杆的一端伸入卡槽的内部,所述卡槽的内部设置有卡位组件,所述卡位组件与卡杆贴合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插板插入插槽的内部时,通过插板的挤压使卡杆进入杆槽的内部,并在卡槽移动至卡杆的位置后,通过第一弹簧带动卡杆复位,并通过第一限位组件稳固卡杆的位置,即可使卡杆的一端伸入卡槽的内部,且通过卡杆进入卡槽的内部,使卡杆可对卡位组件提供动力,使卡位组件可稳固插板的左侧位置,进而通过固定机构与卡位组件可将插板固定在插槽的内部。

11、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块与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块设置在卡杆的内侧,所述第一限位槽开设在杆槽内部的内部,所述第一限位块滑动连接在第一限位槽的内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限位块滑动连接在第一限位槽的内部,使第一限位组件可稳固卡杆的位置,避免卡杆出现松动等情况影响插板的位置。

13、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组件包括通槽与拉杆,所述通槽分别开设在前盖与后盖外壁的外侧,所述通槽与杆槽相连通,所述拉杆滑动连接在通槽的内部,所述拉杆的一端伸入杆槽的内部,所述拉杆的一端与卡杆的外侧固定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卡杆与卡槽分离时,拉动拉杆在通槽的内部滑动,即可使拉杆带动卡杆向杆槽的内部移动,从而通过控制组件可使卡杆与卡槽分离。

15、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位组件包括定位杆、定位槽与第二弹簧,所述定位杆滑动连接在卡槽的内部,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与卡杆贴合连接,所述定位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二限位组件,所述定位杆的另一端贯穿卡槽,所述定位槽开设在插槽内壁的另一侧,所述定位杆的另一端插接在定位槽的内部,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定位槽的内部,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定位杆的一端贴合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杆的一端掺入卡槽的内部,即可使卡杆起到推动定位杆移动的作用,并通过第二限位组件稳固定位杆的位置,即可使定位杆对的一端贯穿卡槽并插入定位槽的内部,从而使卡位组件可稳固插板的左端位置,避免插板出现倾斜等情况而影响连接杆的位置,而在需要取出插板时,在卡杆退出卡槽后,通过第二弹簧的弹力将定位杆弹出定位槽并重新进入卡槽的内部,即可使卡位组件不再固定插板的左侧位置,从而便于将插板取出。

17、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第二限位块与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块设置在定位杆的外壁,所述第二限位槽开设在卡槽的内壁,所述第二限位块滑动连接在第二限位槽的内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限位块滑动连接在第二限位槽的内部,使第二限位组件可稳固定位杆的位置,避免定位杆出现倾斜等情况而影响插板固定工作。

19、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射组件包括安装槽与第三弹簧,所述安装槽开设在连接槽内部的内侧,所述第三弹簧设置在安装槽的内部,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贯穿安装槽,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插板的一端贴合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机构与卡位组件不再固定插板的位置后,通过安装槽内部的第三弹簧可对插板起到弹射的作用,从而通过弹射组件可将插板向插槽的外部弹出,以便于将插板取出。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第一、在需要对机体进行维修时,通过控制组件带动卡杆向杆槽的内部移动,即可使卡杆与卡槽分离,而失去卡杆的支撑即可使卡位组件不再固定插板的位置,然后通过弹射组件将插板向插槽的外部弹射,即可便于将卡板取出,使卡板不再固定连接杆的位置,然后拉动前盖、后盖,使连接杆与连接槽分离,即可将前盖和后盖取下进行机体的维修工作,操作简单、快捷,极大程度的减少了机体的拆装时间,从而提升机体的维修效率;

23、第二、在将前盖、后盖与机体连接时,将前盖、后盖分别与机体的两端贴合,并使连接杆的一端插入连接槽的内部,然后将插板插入插槽的内部,并将插板连接杆的方向按压,即可使插板的一端伸入连接槽的内部,使凹槽套接在连接杆一端的外壁,且通过固定机构固定插板的位置,并通过卡块的侧壁与插板的侧壁贴合连接,即可使插板通过卡块将连接杆固定在连接槽的内部,从而使定位组件起到固定连接杆位置的作用,避免连接杆与连接槽分离导致前盖、后盖脱落,进而完成前盖、后盖的安装工作,使前盖与后盖在安装时更加快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