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缓冲限位总成及电子电力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81566发布日期:2024-02-09 12:13阅读:13来源:国知局
模块缓冲限位总成及电子电力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子电力装备,具体涉及一种模块缓冲限位总成及电子电力系统。


背景技术:

1、云动力电源系统属于电子电力系统的一个具体分支,其融合了市电直供、脉冲移相变压器、整流模块、低压配电的功能,其中,各个功能模块均设置在系统框架上。为了方便维护,一些功能模块与系统框架之间为热插拔配合形式,热插拔的前提是系统框架本身接通电,在功能模块推入的过程中,若该功能模块与系统框架导电接触后直接接入工作电流,则功能模块内的电器元件容易因大电流的冲击造成损坏,影响功能模块的使用寿命。

2、现有技术中,在功能模块的后部设置长针和短针,在系统框架的后侧对应设置长针接口和短针接口。在插入过程中,长针首先与长针接口插接接通小电流(小于工作电流的电流)进行一定时间的缓冲,随后,短针与短针接口插接接通工作电流,避免直接接通大电流对器件造成冲击。但是,现有功能模块的插入进程完全依靠手动控制,操作人员难以控制插入程度,仍然有很大的风险造成功能模块在未适应小电流缓冲的情况下接通大电流,器件受到大电流冲击而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块缓冲限位总成及电子电力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可热插拔的功能模块在推入的过程中,容易因插入程度难以控制,导致功能模块在未适应小电流缓冲的情况下接通大电流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模块缓冲限位总成,设于功能模块和系统框架之间,所述功能模块与所述系统框架前后滑动配合,所述功能模块的前面板开设有面板开口,所述系统框架朝向所述功能模块的一侧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避位槽,包括:

4、调节件,沿上下方向与所述功能模块滑动配合,所述调节件的前端向前伸出所述面板开口;以及

5、限位件,固接于所述调节件朝向所述避位槽的一侧,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前面板的后侧,所述限位件具有与所述系统框架的前侧面抵接的第一状态,还具有与所述避位槽上下对应的第二状态。

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节件和所述限位件均设于所述功能模块的内部,所述功能模块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限位件对应的侧避位口。

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模块缓冲限位总成还包括固接于所述功能模块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具有滑动轨道,所述调节件与所述滑动轨道上下滑动配合;

8、所述滑动轨道和所述调节件的其中之一设有弹性定位凸起,所述滑动轨道和所述调节件的其中之另一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弹性定位凸起与所述定位凹槽配合,以在上下方向上限制所述调节件的位移;

9、并且,所述弹性定位凸起和所述定位凹槽具有使所述限位件保持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一配合状态,还具有使所述限位件保持所述第二状态的第二配合状态。

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具有滑动腔,所述滑动腔形成所述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腔的前侧壁具有前开口,后侧壁具有后开口;

11、所述调节件包括从前向后顺次衔接的调节部、定位部和限位连接部;所述调节部向前伸出所述前开口,所述限位连接部向后伸出所述后开口,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限位连接部朝向所述避位槽的一侧,且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固定座的后方;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滑动腔上下滑动适配,所述滑动腔的内壁和所述定位部的其中之一设有弹性定位凸起,所述滑动腔的内壁和所述定位部的其中之另一开设有定位凹槽。

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包括:

13、主座体,内部形成向后开口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的前侧壁形成所述前开口;以及

14、盖板,盖设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后侧开口处。

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板的至少一侧边缘形成向前延伸的定位翻边,所述定位翻边与所述主座体的外侧壁接触限位。

16、一些实施例中,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面上,所述调节部正投影的轮廓线,以及所述限位连接部正投影的轮廓线均位于所述定位部正投影的轮廓线之内。

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连接部为盒体结构,所述限位连接部之内设有多条加强筋。

18、一些实施例中,多条所述加强筋以所述限位件为中心,呈放射状的设于所述限位件的外周。

19、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功能模块插入的过程中,使限位件保持在第一状态,在功能模块后端的长针与系统框架的长针接口插接导电,但短针未与短针接口插接导电时,限位件与系统框架的前侧面贴合限位,此时功能模块不能再向后移动;操作人员需要在功能模块的前侧(前面板)处向上或向下拨动调节件的前端,使限位件随调节件移动以切换至第二状态(即使限位件在上下方向上对应于避位槽的状态),此时系统框架的前侧不再对限位件具有前后限位的作用,操作人员继续向后推动功能模块,即可使短针与短针接口插接导电;反向拉出功能模块,即可解除插接,在拔出的过程中,限位件始终被限制在第二状态,在限位件完全脱离避位槽后,调节件需要在外力(例如人手拨动)的作用下恢复至初始位置,此时限位件同步恢复到第一状态。由于限位件的限位作用,操作人员的插入进程得到干预,避免一次推入的程度过深导致短针与短针接口通电的情况,该次限位也是对插入进程的提示,操作人员可在小电流接通一定时间后再调节限位件进行二次推入,有效避免功能模块在未适应小电流缓冲的情况下接通大电流导致内部器件受损的问题。

20、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电力系统,包括功能模块、系统框架和模块缓冲限位总成;

21、所述功能模块与所述系统框架前后滑动配合,所述功能模块的前面板开设有面板开口,所述系统框架朝向所述功能模块的一侧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避位槽;

22、所述模块缓冲限位总成包括:

23、调节件,沿上下方向与所述功能模块滑动配合,所述调节件的前端向前伸出所述面板开口;以及

24、限位件,固接于所述调节件朝向所述避位槽的一侧,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前面板的后侧,所述限位件具有与所述系统框架的前侧面抵接的第一状态,还具有与所述避位槽上下对应的第二状态。

25、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限位件的限位作用,操作人员的插入进程得到干预,避免一次推入的程度过深导致短针与短针接口通电的情况,该次限位也是对插入进程的提示,操作人员可在小电流接通一定时间后再调节限位件进行二次推入,有效避免功能模块在未适应小电流缓冲的情况下接通大电流导致内部器件受损的问题;并且,模块缓冲限位总成的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成本较低。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块缓冲限位总成,设于功能模块和系统框架之间,所述功能模块与所述系统框架前后滑动配合,所述功能模块的前面板开设有面板开口,所述系统框架朝向所述功能模块的一侧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避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缓冲限位总成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缓冲限位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和所述限位件均设于所述功能模块的内部,所述功能模块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限位件对应的侧避位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缓冲限位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缓冲限位总成还包括固接于所述功能模块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具有滑动轨道,所述调节件与所述滑动轨道上下滑动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缓冲限位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具有滑动腔,所述滑动腔形成所述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腔的前侧壁具有前开口,后侧壁具有后开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缓冲限位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缓冲限位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至少一侧边缘形成向前延伸的定位翻边,所述定位翻边与所述主座体的外侧壁接触限位。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缓冲限位总成,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面上,所述调节部正投影的轮廓线,以及所述限位连接部正投影的轮廓线均位于所述定位部正投影的轮廓线之内。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缓冲限位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连接部为盒体结构,所述限位连接部之内设有多条加强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块缓冲限位总成,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加强筋以所述限位件为中心,呈放射状的设于所述限位件的外周。

10.一种电子电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功能模块、系统框架和模块缓冲限位总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缓冲限位总成及电子电力系统,属于电子电力装备技术领域,包括调节件和限位件;调节件沿上下方向与功能模块滑动配合,调节件的前端向前伸出面板开口;限位件固接于调节件朝向避位槽的一侧,限位件位于前面板的后侧,限位件具有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的与所述系统框架的前侧面重叠的第一状态,还具有与避位槽上下对应的第二状态。本技术中,限位件能有效干预操作人员的插入进程,有效避免功能模块在未适应小电流缓冲的情况下接通大电流导致内部器件受损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逢,罗岚,王聪炜,凌旭,余文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4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