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接线盒外壳、水面光伏组件及其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79018发布日期:2024-03-22 10:31阅读:14来源:国知局
光伏组件接线盒外壳、水面光伏组件及其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线盒,具体地,涉及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外壳。进一步地,本技术涉及一种包括所述光伏组件接线盒外壳的水面光伏组件接线盒,更进一步地,本技术涉及一种包括所述水面光伏组件接线盒的水面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1、光伏组件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由多个光伏电池通过串并联连接,然后封装而成的产品。光伏组件接线盒是将光伏电池产生的电能引入供电系统的关键器件。水面光伏组件作为光伏组件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具有节约用地、冷却效果好、运营维护方便等优点。现有技术cn201922391958.9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如图1所示,壳体内部两端分别固定有导电端子100,每个导电端子100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汇流条101,每个汇流条101的端部都装配连接器102,两个导电端子100之间焊接固定二极管103,通过连接器102与光伏组件连接。该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通过与连接器102连接的汇流条101将水面光伏组件产生的电能引入供电系统。然而该接线盒是基于地上光伏组件的使用目的而设计的,水面光伏组件接线盒不能像地上光伏组件的接线盒一样设置在光伏组件背光面,设置在背光面的接线盒在长期风吹浪打的影响下有连接件和电缆断裂的风险,接线盒掉落水体里,水体就可能带电,从而造成触电或电站异常等危险事故。出于安全考虑现有技术的水面光伏组件接线盒一般设置在水面光伏组件的正面(即设有电池片的面),如图2所示,在水面光伏组件的使用中,由于接线盒设置于光伏组件正面未铺设电池片的汇流条区域中,光伏组件接线盒外壳104在不同角度的太阳光照射下接线盒会产生一定面积的阴影遮挡光伏组件。此时被遮蔽的光伏组件相当于负载消耗其他有光照的太阳电池组件所产生的能量,从而使得被遮蔽的光伏组件发热。这种热斑效应能严重的破坏太阳能电池,影响光伏组件寿命。

2、有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克服上述技术难题、有效解决或缓解上述技术缺陷的水面光伏组件接线盒。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外壳,该光伏组件接线盒外壳在合适的使用地点使用时能够有效减少光伏组件的电池片产生热斑效应,从而能够延长电池片使用寿命。

2、进一步地,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面光伏组件接线盒,该水面光伏组件接线盒在合适的使用地点使用时能够有效减少光伏组件的电池片产生热斑效应,从而能够延长电池片使用寿命。

3、更进一步地,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面光伏组件,该水面光伏组件在合适的使用地点使用时能够减少光伏组件的电池片产生热斑效应,从而能够延长电池片使用寿命。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外壳,包括光伏组件接线盒壳体和光伏组件接线盒壳盖,其中,所述光伏组件接线盒壳体的第一侧面与所述光伏组件接线盒壳体的底面形成第一夹角,所述光伏组件接线盒壳体的第二侧面与所述光伏组件接线盒壳体的底面形成第二夹角,该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设置为与预设使用地点的太阳高度角相配合,以使得所述光伏组件接线盒外壳在太阳照射下产生的阴影减少。

5、具体地,所述光伏组件接线盒外壳的截面为三角形或不规则四边形。

6、优选地,所述光伏组件接线盒壳盖的壳盖第一侧面与所述底面的夹角的角度等于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壳盖第二侧面与所述底面的夹角的角度等于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

7、优选地,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减去所述光伏组件接线盒壳体预设使用地点的对应纬度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所述光伏组件接线盒壳体预设使用地点的对应纬度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小值。

8、优选地,所述壳盖第一侧面和所述壳盖第二侧面上均设有具有止挡台阶面的凸缘止挡部,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上均设有具有限位台阶面的凸缘限位部,所述止挡台阶面与所述限位台阶面互相止挡

9、在上述光伏组件接线盒外壳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面光伏组件接线盒,其中,所述水面光伏组件接线盒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光伏组件接线盒外壳。

10、优选地,所述水面光伏组件接线盒包括导电端子和汇流条,所述光伏组件接线盒壳体的内部两端分别固定有所述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孔洞,所述汇流条通过所述孔洞穿过所述导电端子,并且弯折锡焊焊接。

11、优选地,所述水面光伏组件接线盒包括导热防水结构,所述导热防水结构能够防止水汽进入接线盒内部。

12、具体地,所述导热防水结构包括灌封胶,所述灌封胶灌封所述水面光伏组件接线盒内部。

13、在上述水面光伏组件接线盒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面光伏组件,其中,所述水面光伏组件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水面光伏组件接线盒,所述水面光伏组件接线盒设置在所述水面光伏组件正面的未铺设电池片的汇流条区。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接线盒外壳,其独创性地通过改变光伏组件接线盒外壳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与光伏组件接线盒外壳底面的夹角,使得该光伏组件接线盒外壳设置在预设使用地点时减少在太阳照射下光伏组件接线盒产生的阴影。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接线盒外壳,能够使得该光伏组件接线盒外壳设置在预设使用地点时不论一年中太阳角度如何变化其在太阳照射下几乎不会产生阴影。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水面光伏组件接线盒,通过锡焊焊接汇流条和导电体减少了接触面电阻,该接线盒包括导热防水结构,能够在防水的同时起到散热效果。此外,减少了水面光伏组件接线盒的散热铜片和接线盒体积,从而降低了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外壳,包括光伏组件接线盒壳体(1)和光伏组件接线盒壳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接线盒壳体(1)的第一侧面(3)与所述光伏组件接线盒壳体(1)的底面(5)形成第一夹角(6),所述光伏组件接线盒壳体(1)的第二侧面(4)与所述光伏组件接线盒壳体(1)的底面(5)形成第二夹角(7),该第一夹角(6)和第二夹角(7)设置为与预设使用地点的太阳高度角相配合,以使得所述光伏组件接线盒外壳在太阳照射下产生的阴影减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接线盒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接线盒外壳的截面为三角形或不规则四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接线盒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接线盒壳盖(2)的壳盖第一侧面(8)与所述底面(5)的夹角的角度等于所述第一夹角(6)的角度,壳盖第二侧面(9)与所述底面(5)的夹角的角度等于所述第二夹角(7)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接线盒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6)的角度≤180°减去所述光伏组件接线盒壳体预设使用地点的对应纬度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所述第二夹角(7)的角度≤所述光伏组件接线盒壳体预设使用地点的对应纬度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小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接线盒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第一侧面(8)和所述壳盖第二侧面(9)上均设有具有止挡台阶面(10)的凸缘止挡部(11),所述第一侧面(3)和所述第二侧面(4)上均设有具有限位台阶面(12)的凸缘限位部(13),所述止挡台阶面(10)与所述限位台阶面(12)互相止挡。

6.一种水面光伏组件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光伏组件接线盒的外壳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接线盒外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面光伏组件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光伏组件接线盒包括导电端子(14)和汇流条,所述光伏组件接线盒壳体(1)的内部两端分别固定有所述导电端子(14),所述导电端子(14)包括孔洞(16),所述汇流条通过所述孔洞(16)穿过所述导电端子(14),并且弯折锡焊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面光伏组件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光伏组件接线盒包括导热防水结构,所述导热防水结构能够防止水汽进入接线盒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面光伏组件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防水结构包括灌封胶,所述灌封胶灌封所述水面光伏组件接线盒内部。

10.一种水面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光伏组件的接线盒包括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水面光伏组件接线盒,所述水面光伏组件接线盒设置在所述水面光伏组件正面的未铺设电池片的汇流条区。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外壳,其中,光伏组件接线盒壳体的第一侧面与光伏组件接线盒壳体的底面形成第一夹角,光伏组件接线盒壳体的第二侧面与光伏组件接线盒壳体的底面形成第二夹角,该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设置为与预设使用地点的太阳高度角相配合,以使得光伏组件接线盒外壳在太阳照射下产生的阴影减少。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该光伏组件接线盒外壳的水面光伏组件接线盒和包括该水面光伏组件接线盒的水面光伏组件。本技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能够使得水面光伏组件接线盒设置在预设使用地点时在阳光照射下产生的阴影减少,减少光伏组件电池片产生热斑效应,从而能够延长电池片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丁一瀚,谢佩,童旻,田野,孙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1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