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03745发布日期:2024-03-13 20:51阅读:9来源:国知局
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供电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1、移动电源其定义就是方便易携带的大容量随身电源。它是一个集储电,升压,充电管理于一体的便携式设备。

2、现有的移动电源很多都具有通过显示灯或者数显屏幕进行电量提示的功能,但是不管是设置显示灯或者显示屏都需要对产品外壳进行开槽,因此对于产品外壳制作的精准度要求较高,并且开槽之后产品的整体美观度也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旨在不影响产品的整体美观度的前提下实现移动电源的电量显示。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电源,包括:

3、壳体,包括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相互连接并合围形成一容纳腔;

4、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电量显示模块,所述电量显示模块包括一发光部,所述发光部靠近所述第一外壳设置;

5、电池,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6、其中,所述第一外壳由透明磨砂材质制成,以透过所述第一外壳看到所述发光部。

7、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内托支架,所述内托支架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内托支架外侧固定有所述电路板,其内侧形成有一用于固定所述电池的腔室。

8、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呈矩形状,所述内托支架的形状与所述壳体的形状相适配,并形成一矩形的所述腔室。

9、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按键,所述第一外壳设有按键孔,所述按键设于所述按键孔处。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外壳上设有凹槽,所述输入插头可旋转地设所述凹槽处。

11、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两连接线,所述第二外壳设有两线槽,用于分别容置两所述连接线,两所述连接线对应的连接头类型为type-c、lightning以及microusb的其中一种,且两所述连接线的连接头类型不相同。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壳开设有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为usb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为type-c接口。

13、进一步地,所述发光部为led显示屏,用于显示数字。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外壳由非透明材质制成。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外壳表面具有间隔均匀的条状凹凸纹路。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将部分壳体设置为半透明的磨砂材质,在电量显示模块显示发光时,用户可透过半透明磨砂外壳观察到电量的显示,而当电量显示模块不显示电量时则处于黑暗状态,用户则无法透过半透明磨砂外壳清晰的看到内部的构造,因此也不会直接看到凌乱的内部构造。该设计结构简单,对外壳的制作精度要求较低,并且更加美观实用。



技术特征:

1.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托支架,所述内托支架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内托支架外侧固定有所述电路板,其内侧形成有一用于固定所述电池的腔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呈矩形状,所述内托支架的形状与所述壳体的形状相适配,并形成一矩形的所述腔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按键,所述第一外壳设有按键孔,所述按键设于所述按键孔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插头,所述第二外壳上设有凹槽,所述输入插头可旋转地设所述凹槽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连接线,所述第二外壳设有两线槽,用于分别容置两所述连接线,两所述连接线对应的连接头类型为type-c、lightning以及microusb的其中一种,且两所述连接线的连接头类型不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开设有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为usb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为type-c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部为led显示屏,用于显示数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由非透明材质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表面具有间隔均匀的条状凹凸纹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电源,包括壳体、电路板以及电池,包括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相互连接并合围形成一容纳腔;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电量显示模块,所述电量显示模块包括一发光部,所述发光部靠近所述第一外壳设置;所述电池,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外壳由透明磨砂材质制成,以透过所述第一外壳看到所述发光部。通过将部分壳体设置为半透明的磨砂材质,在电量显示模块显示发光时,用户可透过半透明磨砂外壳观察到电量的显示,而当电量显示模块不显示电量时则处于黑暗状态,用户则无法透过半透明磨砂外壳清晰的看到内部的构造。

技术研发人员:唐俊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智创一切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5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