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89416发布日期:2024-03-22 10:43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储能电源,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1)大部分储能电源的散热方式都是把风扇直接安装固定在逆变器pcba组件上,然而储能电源在运行过程中,逐渐升温,风扇随之运转起来,以将逆变器pcba组件上产生的热量吹出、带走,降低温度,此时的风扇不可避免会产生噪音,让使用者的体验感大打折扣;(2)现有技术中的储能电源之间的电量传递大部分都是通过对接插头进行连接导通,因此想要实现储能电源间的电量传递必须随身携带对接插头及其连接线,如果使用者忘记携带对接插头及其连接线,便无法实现储能电源的堆叠共享,不便于消费者的日常使用;(3)现有技术中的储备能源上的手电筒是固定在储备能源上的,当人们到野外露营时,需要运用储备能源上的手电筒照明和夜间寻找物品、以及出现停电的情况等等,只能提着储备能源去提供照明,不便于人们的出行,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2、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在于:(1)现有技术中的储能电源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噪音,让使用者的体验感大打折扣;(2)现有技术中的储能电源间的电量传递必须随身携带对接插头及其连接线,不便于消费者的日常使用;(3)现有技术中的储能电源上的手电筒是固定在储能电源上的,不能单独取出使用,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储能电源间的电量传递必须随身携带对接插头及其连接线的问题,以及现有技术中的储能电源上的手电筒不能单独取出使用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结构,包括主壳,所述主壳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设有母座组件、公座组件,所述主壳内部设有逆变器pcba板、电池包,所述主壳右侧从左往右依次设有led灯供电盖、pcba控制板、右壳,所述右壳上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led手电筒,所述led手电筒左侧壁设有第一铜片、第二铜片,所述led灯供电盖固定设于右壳上,所述led灯供电盖上设有两个探针,两个所述探针的一端向右穿过所述led灯供电盖分别与第一铜片、第二铜片电连接,两个所述探针的另一端与pcba控制板电连接,所述pcba控制板与电池包电连接,以控制电池包给led手电筒充电;所述公座组件包括接头公座壳体、两个弹片、接头公座面盖、插脚,所述接头公座壳体与所述接头公座面盖之间设有可用于实现插脚进行90度旋转的空间,两个所述弹片的一端与pcba控制板接线电连接,两个所述弹片的另一端可与旋转90度后的插脚电连接,所述插脚上方中部设有若干弹簧,若干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接头公座壳体过盈配合,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插脚弹性接触;所述母座组件包括两个母端子,两个所述母端子的一端与pcba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旋转90度后的插脚可与另一台储能电源的两个所述母端子的另一端电连接,以实现供电功能。

3、进一步地,所述逆变器pcba板上设有变压器,所述主壳内部还设有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绝缘片,所述第二散热片固定设于第一散热片的上方,所述第二散热片向上穿过绝缘片,并通过陶瓷盖与变压器的底部形成紧密接触,以将变压器上的热量传递到第一散热片上。

4、进一步地,所述逆变器pcba板前后两侧设有若干mos管,若干所述mos管上均套设有铲形陶瓷盖,所述铲形陶瓷盖与第一散热片的内侧壁形成紧密接触,并通过mos管压件将mos管固定于第一散热片上,以将mos管上的热量传递到第一散热片上。

5、进一步地,所述逆变器pcba板的前侧还设有整流桥,所述整流桥通过陶瓷片与第一散热片的内侧壁贴平并固定,以将整流桥上的热量传递到第一散热片上。

6、进一步地,所述右壳上设有第一螺纹,所述led手电筒的右端部设有旋钮,所述旋钮的左侧设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二螺纹与第一螺纹相适配,所述旋钮的外径大于第一螺纹的外径,以便将led手电筒取出使用。

7、进一步地,所述led手电筒左侧壁还设有感应开关,所述感应开关设于第一铜片与第二铜片之间,以将第一铜片、第二铜片间隔开来。

8、进一步地,所述插脚包括两个铜脚、旋转轴,两个所述铜脚、旋转轴一体化成型,所述旋转轴沿前后延伸,两个所述铜脚分别设置于旋转轴的前后两侧,两个所述铜脚向右穿过旋转轴,两个所述弹片分别设于插脚上方的前后两侧,所述接头公座壳体与接头公座面盖前后两侧对应设有用于放置旋转轴的转动槽,两个所述转动槽之间设有上下贯穿的转动孔,所述转动孔的左侧设有与两个铜脚相适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开口方向朝下,以放置原始状态下的插脚。

9、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铜脚与旋转轴垂直设置,所述转动孔的右侧壁设有两个向右延伸的u形定位槽,两个所述u形定位槽沿前后分布,所述u形定位槽与原始状态的铜脚位置相对应,以放置原始状态下的插脚。

10、进一步地,所述主壳前后两侧的内侧壁从上往下依次对称设有第一滑轨、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散热片前后两侧对应位置设有与第一滑轨相适配的滑块,所述第一散热片通过滑块与第一滑轨限位配合,所述第一滑轨的左右两端分别插有固定销,所述第一散热片通过所述固定销固定于主壳上。

11、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包的下方设有电池包固定板,所述电池包通过螺栓固定设于电池包固定板上,所述电池包固定板上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和第二滑轨相适配,所述电池包固定板通过限位板与主壳的第二滑轨滑动配合。

12、综上所述,运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1)母端子、弹片的一端均与pcba控制板电连接,操作者想要实现储能电源之间的电量共享,只需要将储能电源的插脚转动到90度的位置,此时的插脚整体呈竖直向下延伸的状态,插脚向上伸出一段距离以压缩弹簧,并将插脚与弹片的另一端接通,紧接着将脚插入到另外一台储能电源的母端子上,进而将供电信息传递给pcba控制板,以控制电池包的电流通过逆变器pcba变压后传递到另一台储能,以实现储能电源间的电量堆叠共享;(2)本实用新型的led手电筒可拆卸连接的设置在右壳上,led手电筒插入储能电源顺时针旋转即可固定在右壳上;led手电筒逆时针旋转即可将led手电筒从储能电源上取出;(3)通过在led灯供电盖上设置的两个探针,使得led手电筒与pcba控制板电连接,而pcba控制板与电池包电连接,进而将电池包的电流传递给led手电筒,以实现对led手电筒的充电或者提供照明的电量。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结构,包括主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1)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设有母座组件(2)、公座组件(3),所述主壳(1)内部设有逆变器pcba板(4)、电池包(5),所述主壳(1)右侧从左往右依次设有led灯供电盖(6)、pcba控制板(7)、右壳(8),所述右壳(8)上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led手电筒(9),所述led手电筒(9)左侧壁设有第一铜片(901)、第二铜片(902),所述led灯供电盖(6)固定设于右壳(8)上,所述led灯供电盖(6)上设有两个探针(10),两个所述探针(10)的一端向右穿过所述led灯供电盖(6)分别与第一铜片(901)、第二铜片(902)电连接,两个所述探针(10)的另一端与pcba控制板(7)电连接,所述pcba控制板(7)与电池包(5)电连接,以控制电池包(5)给led手电筒(9)充电;所述公座组件(3)包括接头公座壳体(301)、两个弹片(302)、接头公座面盖(303)、插脚(304),所述接头公座壳体(301)与所述接头公座面盖(303)之间设有可用于实现插脚(304)进行90度旋转的空间,两个所述弹片(302)的一端与pcba控制板(7)接线电连接,两个所述弹片(302)的另一端可与旋转90度后的插脚(304)电连接,所述插脚(304)上方中部设有若干弹簧(11),若干所述弹簧(11)的一端与接头公座壳体(301)过盈配合,所述弹簧(11)的另一端与插脚(304)弹性接触;所述母座组件(2)包括两个母端子(201),两个所述母端子(201)的一端与pcba控制板(7)电连接,所述旋转90度后的插脚(304)可与另一台储能电源的两个所述母端子(201)的另一端电连接,以实现供电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pcba板(4)上设有变压器(401),所述主壳(1)内部还设有第一散热片(12)、第二散热片(13)、绝缘片(14),所述第二散热片(13)固定设于第一散热片(12)的上方,所述第二散热片(13)向上穿过绝缘片(14),并通过陶瓷盖(15)与变压器(401)的底部形成紧密接触,以将变压器(401)上的热量传递到第一散热片(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pcba板(4)前后两侧设有若干mos管(17),若干所述mos管(17)上均套设有铲形陶瓷盖(18),所述铲形陶瓷盖(18)与第一散热片(12)的内侧壁形成紧密接触,并通过mos管压件(27)将mos管(17)固定于第一散热片(12)上,以将mos管(17)上的热量传递到第一散热片(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pcba板(4)的前侧还设有整流桥(19),所述整流桥(19)通过陶瓷片(20)与第一散热片(12)的内侧壁贴平并固定,以将整流桥(19)上的热量传递到第一散热片(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壳(8)上设有第一螺纹(801),所述led手电筒(9)的右端部设有旋钮(903),所述旋钮(903)的左侧设有第二螺纹(904),所述第二螺纹(904)与第一螺纹(801)相适配,所述旋钮(903)的外径大于第一螺纹(801)的外径,以便将led手电筒(9)取出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手电筒(9)左侧壁还设有感应开关(905),所述感应开关(905)设于第一铜片(901)与第二铜片(902)之间,以将第一铜片(901)、第二铜片(902)间隔开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脚(304)包括两个铜脚(3041)、旋转轴(3042),两个所述铜脚(3041)、旋转轴(3042)一体化成型,所述旋转轴(3042)沿前后延伸,两个所述铜脚(3041)分别设置于旋转轴(3042)的前后两侧,两个所述铜脚(3041)向右穿过旋转轴(3042),两个所述弹片(302)分别设于插脚(304)上方的前后两侧,所述接头公座壳体(301)与接头公座面盖(303)前后两侧对应设有用于放置旋转轴(3042)的转动槽(3031),两个所述转动槽(3031)之间设有上下贯穿的转动孔(3032),所述转动孔(3032)的左侧设有与两个铜脚(3041)相适配的定位槽(3033),所述定位槽(3033)的开口方向朝下,以放置原始状态下的插脚(30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铜脚(3041)与旋转轴(3042)垂直设置,所述转动孔(3032)的右侧壁设有两个向右延伸的u形定位槽(3034),两个所述u形定位槽(3034)沿前后分布,所述u形定位槽(3034)与原始状态的铜脚(3041)位置相对应,以放置原始状态下的插脚(304)。

9.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1)前后两侧的内侧壁从上往下依次对称设有第一滑轨(101)、第二滑轨(102),所述第一散热片(12)前后两侧对应位置设有与第一滑轨(101)相适配的滑块(1201),所述第一散热片(12)通过滑块(1201)与第一滑轨(101)限位配合,所述第一滑轨(101)的左右两端分别插有固定销(21),所述第一散热片(12)通过所述固定销(21)固定于主壳(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5)的下方设有电池包固定板(22),所述电池包(5)通过螺栓固定设于电池包固定板(22)上,所述电池包固定板(22)上设有限位板(2201),所述限位板(2201)和第二滑轨(102)相适配,所述电池包固定板(22)通过限位板(2201)与主壳(1)的第二滑轨(102)滑动配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结构,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1)本技术通过在主壳的上下两侧设置的母座组件、公座组件,便可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对接插头及其连接线,以实现储能电源间的电量共享;(2)本技术的LED手电筒可拆卸连接的设置在右壳上,LED手电筒插入储能电源顺时针旋转即可固定在右壳上;LED手电筒逆时针旋转即可将LED手电筒从储能电源上取出,既可以直接装在储能电源上使用,还可以将LED手电筒从储能电源上取出单独使用,使用简便,大大提高了产品竞争力;(3)通过两个探针设置,使得LED手电筒与PCBA控制板电连接,而PCBA控制板与电池包电连接,进而将电池包的电流传递给LED手电筒,以实现对LED手电筒的充电。

技术研发人员:廖晋康,何耀麟,张彪,鲁忠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市天宝创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8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