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器和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71685发布日期:2024-03-28 18:54阅读:11来源:国知局
逆变器和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逆变器,特别涉及一种逆变器和包括该逆变器的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1、逆变器可以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在许多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中,直流电能的使用有限,而交流电能通常更为常见和实用,逆变器通过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源,使得直流能源可以用于供应交流电设备。逆变器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太阳能发电系统、风能发电系统、电动汽车、ups系统(不间断电源)、家用电器等,随着逆变器的应用越来越为广泛,需要提高逆变器的安装便捷性,以方便用户来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逆变器,逆变器的安装结构简单且方便操作,能够提升逆变器的安装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储能系统,包括前述的逆变器。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逆变器,包括:背板和壳体,所述背板包括安装部和散热板,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散热板为一体结构,所述安装部上设有挂接结构和定位结构;所述壳体盖在所述背板上,且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电子元件。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逆变器,通过在背板上设置安装部,实现壁挂式的安装,安装部上设置挂接结构和定位结构,在安装时可先通过挂接结构将逆变器挂接到安装面上,能够对逆变器进行预定位,挂接好后,再通过定位结构进行定位安装,在定位时不需要另外托住逆变器,方便将逆变器固定于安装面上,逆变器的安装结构简单,能够提升安装效率,另外,散热板设置在背板上,便于对逆变器的散热,且散热板与安装部一体的结构,能够提升背板的结构强度,进而提升逆变器在安装后的结构稳定性。

5、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逆变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板沿厚度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壳体盖在所述散热板的第一侧,所述安装部连接于所述散热板的第二侧。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板还包括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连接于所述散热板的第二侧。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支部和第二支部,所述第一支部与所述散热板相连,并朝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部与所述第一支部相连,并朝背离所述散热翅片的方向延伸,所述挂接结构和所述定位结构均设于所述第二支部上。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挂接结构配置为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安装部的孔状,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上方,且所述第一部分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部分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结构为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安装部的孔状,所述定位结构配置用于固定件沿前后方向穿设并将所述背板定位于安装面;和/或,所述安装部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定位结构。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所述背板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所述安装部,每个所述安装部上均设有所述挂接结构和所述定位结构,所述安装部上的挂接结构和定位结构沿上下方向排布。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上的挂接结构设于所述安装部的上端;和/或,所述安装部上的定位结构设于所述挂接结构的下方。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逆变器具有光伏接口、电池接口、电网输入接口、直流输出接口以及交流输出接口中的至少一个。

1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系统,包括:电池和前述的逆变器,所述逆变器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逆变器具有直流输出接口,所述储能系统还包括用电设备,所述用电设备具有直流供电口,所述直流供电口与所述直流输出接口电连接。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电设备包括暖通设备。



技术特征:

1.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沿厚度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壳体盖在所述散热板的第一侧,所述安装部连接于所述散热板的第二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还包括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连接于所述散热板的第二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支部和第二支部,所述第一支部与所述散热板相连,并朝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部与所述第一支部相连,并朝背离所述散热翅片的方向延伸,所述挂接结构和所述定位结构均设于所述第二支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挂接结构配置为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安装部的孔状,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上方,且所述第一部分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部分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为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安装部的孔状,所述定位结构配置用于固定件沿前后方向穿设并将所述背板定位于安装面;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所述背板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所述安装部,每个所述安装部上均设有所述挂接结构和所述定位结构,所述安装部上的挂接结构和定位结构沿上下方向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的挂接结构设于所述安装部的上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具有光伏接口、电池接口、电网输入接口、直流输出接口以及交流输出接口中的至少一个。

10.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具有直流输出接口,所述储能系统还包括用电设备,所述用电设备具有直流供电口,所述直流供电口与所述直流输出接口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设备包括暖通设备。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逆变器和储能系统,所述逆变器包括:背板和壳体,所述背板包括安装部和散热板,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散热板为一体结构,所述安装部上设有挂接结构和定位结构;所述壳体盖在所述背板上,且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电子元件。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逆变器,通过在背板上设置安装部,实现壁挂式的安装,安装部上设置挂接结构和定位结构,在安装时可先通过挂接结构将逆变器挂接到安装面上,对逆变器进行预定位,再通过定位结构进行定位安装,逆变器的安装结构简单,能够提升安装效率,另外,散热板设置在背板上,便于对逆变器的散热,且散热板与安装部一体的结构,能够提升背板的结构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李思源,刘胜,林琳,贺伟衡,靳珂珂,王坤杰,周超,覃双静,乔飞,李水城,陈续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8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