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28478发布日期:2024-04-08 11:19阅读:6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蓄电池保护电路,具体涉及一种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1、随着工业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工作场景中的用电设备需要全天候不间断工作。但由于自然灾害或线路故障等不可抗力的存在,导致供电系统无法百分百满足用电设备全天候工作需求,因此需要引入备用电源(即可充电蓄电池),来接续供电系统失电期间的设备供电。

2、虽然蓄电池可以在供电系统失电后持续提供电能,但蓄电池的工作条件却非常严格。一旦出现过度放电,将会直接影响电池放电能力,严重一点会导致电池报废,甚至会发生爆炸,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为保证蓄电池性能及安全,需要对蓄电池的放电进行严格的保护。以往,用于对蓄电池放电保护的方式是通过继电器构成的放电保护电路进行保护,此种放电保护电路,存在着保护不可靠的问题,而且此种放电保护电路功耗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该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设置于蓄电池组与负载之间,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一端与蓄电池组连接,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另一端与负载连接;所述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包括检测采集单元、欠压保护锁定单元、控制单元、电池启停单元,所述检测采集单元包括阈值设定单元、电压检测单元,所述阈值设定单元、电压检测单元、欠压保护锁定单元、控制单元、电池启停单元之间依次配合连接;所述阈值设定单元与电压检测单元连接于蓄电池组侧,所述控制单元与电池启停单元连接于负载侧,所述欠压保护锁定单元连接于电压检测单元与控制单元之间。

4、进一步地,所述阈值设定单元包括电阻r3、电压基准芯片u2,电阻r3与电压基准芯片u2串联连接;位于阈值设定单元与蓄电池组之间设置有电容c1,电容c1并联连接于阈值设定单元与蓄电池组之间;电压检测单元包括电阻r4、电阻r7,电阻r4与电阻r7串联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欠压保护锁定单元包括比较器u1、二极管d1、电阻r5,二极管d1、电阻r5构成反馈锁定器件,比较器u1的正输入端3引脚与电压检测单元的电阻r4、电阻r7连接,比较器u1的负输入端1引脚与阈值设定单元的电阻r3、电压基准芯片u2连接;电阻r5与电压检测单元的电阻r4、电阻r7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端与电阻r5相连,二极管d1的阴极端、比较器u1的输出端4引脚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级控制电路、第二级控制电路,第一级控制电路与第二级控制电路相连;第一级控制电路由电阻r1、电阻r6、三极管q2组成,电阻r1与电阻r6连接,电阻r1、电阻r6分别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级控制电路由场效应管q1、电阻r2组成,场效应管q1与电阻r2连接,第二级控制电路的电阻r2与第一级控制电路的电阻r1相连;第一级控制电路、第二级控制电路均与电池启停单元相连。

7、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启停单元包括带自锁开关s1、电容c2、发光二极管d2,带自锁开关s1、电容c2、发光二极管d2依次串联连接,电容c2的两端分别与控制单元的第一级控制电路的三极管q2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带自锁开关s1还分别与控制单元的第二级控制电路的场效应管q1、电阻r2相连;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端与电容c2连接,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端与控制单元的第一级控制电路的电阻r6相连。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9、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场效应管作为本实用新型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的主回路开关,执行蓄电池欠压保护,较以往的继电器保护方式大大降低了放电保护电路的功耗;通过所述的欠压保护锁定单元,消除了保护临界状态下的抖动,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并实现保护锁定;通过所述的电池启停单元,无需充电触发,即可启动蓄电池,提高了设备使用便捷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该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设置于蓄电池组与负载之间,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一端与蓄电池组连接,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另一端与负载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包括检测采集单元、欠压保护锁定单元、控制单元、电池启停单元,所述检测采集单元包括阈值设定单元、电压检测单元,所述阈值设定单元、电压检测单元、欠压保护锁定单元、控制单元、电池启停单元之间依次配合连接;所述阈值设定单元与电压检测单元连接于蓄电池组侧,所述控制单元与电池启停单元连接于负载侧,所述欠压保护锁定单元连接于电压检测单元与控制单元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设定单元包括电阻r3、电压基准芯片u2,电阻r3与电压基准芯片u2串联连接;位于阈值设定单元与蓄电池组之间设置有电容c1,电容c1并联连接于阈值设定单元与蓄电池组之间;电压检测单元包括电阻r4、电阻r7,电阻r4与电阻r7串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欠压保护锁定单元包括比较器u1、二极管d1、电阻r5,二极管d1、电阻r5构成反馈锁定器件,比较器u1的正输入端3引脚与电压检测单元的电阻r4、电阻r7连接,比较器u1的负输入端1引脚与阈值设定单元的电阻r3、电压基准芯片u2连接;电阻r5与电压检测单元的电阻r4、电阻r7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端与电阻r5相连,二极管d1的阴极端、比较器u1的输出端4引脚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级控制电路、第二级控制电路,第一级控制电路与第二级控制电路相连;第一级控制电路由电阻r1、电阻r6、三极管q2组成,电阻r1与电阻r6连接,电阻r1、电阻r6分别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级控制电路由场效应管q1、电阻r2组成,场效应管q1与电阻r2连接,第二级控制电路的电阻r2与第一级控制电路的电阻r1相连;第一级控制电路、第二级控制电路均与电池启停单元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启停单元包括带自锁开关s1、电容c2、发光二极管d2,带自锁开关s1、电容c2、发光二极管d2依次串联连接,电容c2的两端分别与控制单元的第一级控制电路的三极管q2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带自锁开关s1还分别与控制单元的第二级控制电路的场效应管q1、电阻r2相连;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端与电容c2连接,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端与控制单元的第一级控制电路的电阻r6相连。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设置于蓄电池组与负载之间,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一端与蓄电池组连接,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另一端与负载连接;蓄电池放电保护电路包括检测采集单元、欠压保护锁定单元、控制单元、电池启停单元,检测采集单元包括阈值设定单元、电压检测单元,阈值设定单元、电压检测单元、欠压保护锁定单元、控制单元、电池启停单元之间依次配合连接;阈值设定单元与电压检测单元连接于蓄电池组侧,控制单元与电池启停单元连接于负载侧,欠压保护锁定单元连接于电压检测单元与控制单元之间。本技术大大降低了放电保护电路的功耗,消除了保护临界状态下的抖动,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并实现保护锁定。

技术研发人员:邹德东,李承东,郭峰,李雪菁,雷兴,孙天龙,任艳,杜明旭,张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9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