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识别的直流充电方法、装置、微控制单元和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7187915发布日期:2024-03-01 12:54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识别的直流充电方法、装置、微控制单元和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电能存储系统的,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识别的直流充电方法、装置、微控制单元和介质。


背景技术:

1、随着户外运动和露营活动日益受到青睐,便携式储能产品的市场迅速崛起,相关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日益增多。便携式储能产品的充电操作,在便携式储能产品的工作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便携式储能产品的充电方式包括多种,例如,通过电源适配器、车载点烟器、直流源、光伏面板进行直流充电。多种充电方式提升了便携式储能产品充电的领过性,提升了设备使用价值。

2、相关技术中,生产厂家在生产便携式储能产品时,为了降低设计难度,采用增加硬件电路的方式来实现多方式充电,即,针对每一种充电方式,设计对应的充电接口和充电电路,与此同时,增加硬件开关电路来实现对多种充电方式进行互斥访问,以方式损坏充电设备。然而,增加硬件电路的方式会造成生产成本和资源的浪费。

3、因而,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识别的直流充电方法、装置、微控制单元和介质,用于解决以上至少一项技术问题。

2、本技术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识别的直流充电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4、一种智能识别的直流充电方法,包括:

5、当检测到充电源接入时,获取开路电压值,其中,所述开路电压值为储能电池在开路状态下的端电压;

6、获取限流充电对应的限流电流值,按照所述限流电流值对储能电池进行限流充电,并在限流充电过程中,基于所述开路电压值进行电压变化计算,得到限流电压变化值;

7、基于所述限流电压变化值进行第一充电源识别,得到第一识别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为:光伏源、车载充电源和待识别充电源中任意一项;

8、当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为所述待识别充电源时,则在所述限流电流值的基础上,采用爬坡方式增加充电电流,并在增加充电电流的过程中,实时检测爬坡电压变化值和当前充电电流;

9、基于所述爬坡电压变化值和所述当前充电电流进行第二充电源识别,得到第二识别结果,其中,所述第二识别结果为:光伏源和目标充电源中任意一项;

10、基于所述第二识别结果,确定目标充电模式,并基于所述目标充电模式对储能电池进行直流充电,其中,所述目标充电模式包括:mppt充电模式和最大电流充电模式。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检测到充电源接入时,获取开路电压值和限流电流值,按照限流电流值对储能电池进行限流充电,并在限流充电过程中,基于开路电压值进行电压变化计算,得到限流电压变化值。然后,基于限流电压变化值进行第一充电源识别,得到第一识别结果,其中,第一充电源识别用于判断插入的充电源是否为光伏源或车载充电源。当第一识别结果为待识别充电源时,则在限流电流值的基础上,采用爬坡方式增加充电电流,并实时检测爬坡电压变化值和当前充电电流。进而,基于爬坡电压变化值和当前充电电流进行第二充电源识别,得到第二识别结果,第二充电源识别用于进一步判断充电源是否为光伏源。最终,基于第二识别结果,确定目标充电模式,并基于目标充电模式对储能电池进行直流充电。采用软件识别的方式,精准的识别出插入的充电源类型,并按照与充电源相匹配的充电模式进行直流充电,不仅增加了便携储能产品的灵活性,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感。

1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基于所述限流电压变化值进行第一充电源识别,得到第一识别结果,包括:

13、获取所述第一充电源识别对应的第一光伏源判定条件和车载源判定条件;

14、获取当前电压,基于所述当前电压和所述车载源判定条件进行第一车载源判定,并基于所述限流电压变化值和所述光伏源判定条件进行光伏源判定,得到第一识别结果。

1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基于所述限流电压变化值进行第一充电源识别,得到第一识别结果之后,还包括:

16、当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为所述光伏源时,则确定所述光伏源对应的充电模式为mppt充电模式,并按照所述mppt充电模式对储能电池进行直流充电;

17、当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为所述车载充电源时,则确定所述车载充电源对应的充电模式为车充最大电流模式,并按照所述车充最大电流模式对储能电池进行直流充电,其中,所述车充最大电流模式为限制充电电流在10a以下。

1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基于所述爬坡电压变化值和所述当前充电电流进行第二充电源识别,得到第二识别结果,包括:

19、获取所述第二充电源识别对应的第二光伏源判定条件、目标源判定条件和电流阈值;

20、若所述当前充电电流小于电流阈值时,则基于所述爬坡电压变化值和所述第二光伏源判定条件进行第二光伏源判定;

21、若所述当前充电电流不小于电流阈值时,则基于所述爬坡电压变化值和所述目标源判定条件进行目标源判定;

22、综合所述第二光伏源判定和所述目标源判定分别对应的结果,得到第二识别结果。

2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充电模式对储能电池进行直流充电,包括:

24、当所述目标充电模式为所述最大电流充电模式时,获取所述目标充电源对应的过流保护电流值;

25、基于所述过流保护电流值进行电流下调,得到所述目标充电源对应的目标充电电流,并按照所述目标充电电流对储能电池进行直流充电。

26、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在增加充电电流的过程中,实时检测爬坡电压变化值和当前充电电流之后,还包括:

27、若所述当前充电电流等于电流最大值,且爬坡电压变化值小于电压浮动阈值时,则按照所述电流最大值对储能电池进行直流充电。

28、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识别的直流充电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9、一种智能识别的直流充电装置,包括:

30、获取模块,用于当检测到充电源接入时,获取开路电压值,其中,所述开路电压值为储能电池在开路状态下的端电压;

31、限流充电模块,用于获取限流充电对应的限流电流值,按照所述限流电流值对储能电池进行限流充电,并在限流充电过程中,基于所述开路电压值进行电压变化计算,得到限流电压变化值;

32、第一充电源识别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限流电压变化值进行第一充电源识别,得到第一识别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为:光伏源、车载充电源和待识别充电源;

33、爬坡增加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为所述待识别充电源时,则在所述限流电流值的基础上,采用爬坡方式增加充电电流,并在增加充电电流的过程中,实时检测爬坡电压变化值和当前充电电流;

34、第二充电源识别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爬坡电压变化值和所述当前充电电流进行第二充电源识别,得到第二识别结果,其中,所述第二识别结果为:光伏源和目标充电源;

35、直流充电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识别结果,确定目标充电模式,并基于所述目标充电模式对储能电池进行直流充电,其中,所述目标充电模式包括:mppt充电模式和最大电流充电模式。

36、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一充电源识别模块在执行所述基于所述限流电压变化值进行第一充电源识别,得到第一识别结果时,用于:

37、获取所述第一充电源识别对应的第一光伏源判定条件和车载源判定条件;

38、获取当前电压,基于所述当前电压和所述车载源判定条件进行第一车载源判定,并基于所述限流电压变化值和所述光伏源判定条件进行光伏源判定,得到第一识别结果。

3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智能识别的直流充电装置,还包括:

40、充电模式选取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为所述光伏源时,则确定所述光伏源对应的充电模式为mppt充电模式,并按照所述mppt充电模式对储能电池进行直流充电;

41、当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为所述车载充电源时,则确定所述车载充电源对应的充电模式为车充最大电流模式,并按照所述车充最大电流模式对储能电池进行直流充电,其中,所述车充最大电流模式为限制充电电流在10a以下。

4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二充电源识别模块在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爬坡电压变化值和所述当前充电电流进行第二充电源识别,得到第二识别结果时,用于:

43、获取所述第二充电源识别对应的第二光伏源判定条件、目标源判定条件和电流阈值;

44、若所述当前充电电流小于电流阈值时,则基于所述爬坡电压变化值和所述第二光伏源判定条件进行第二光伏源判定;

45、若所述当前充电电流不小于电流阈值时,则基于所述爬坡电压变化值和所述目标源判定条件进行目标源判定;

46、综合所述第二光伏源判定和所述目标源判定分别对应的结果,得到第二识别结果。

4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直流充电模块在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充电模式对储能电池进行直流充电时,用于:

48、当所述目标充电模式为所述最大电流充电模式时,获取所述目标充电源对应的过流保护电流值;

49、基于所述过流保护电流值进行电流下调,得到所述目标充电源对应的目标充电电流,并按照所述目标充电电流对储能电池进行直流充电。

5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智能识别的直流充电装置,还包括:

51、最大电流充电模块,用于若所述当前充电电流等于电流最大值,且爬坡电压变化值小于电压浮动阈值时,则按照所述电流最大值对储能电池进行直流充电。

52、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微控制单元,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3、至少一个处理器;

54、存储器;

55、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其中至少一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上述的智能识别的直流充电方法。

56、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中执行时,令所述计算机执行上所述的智能识别的直流充电方法。

5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59、当检测到充电源接入时,获取开路电压值和限流电流值,按照限流电流值对储能电池进行限流充电,并在限流充电过程中,基于开路电压值进行电压变化计算,得到限流电压变化值。然后,基于限流电压变化值进行第一充电源识别,得到第一识别结果,其中,第一充电源识别用于判断插入的充电源是否为光伏源或车载充电源。当第一识别结果为待识别充电源时,则在限流电流值的基础上,采用爬坡方式增加充电电流,并实时检测爬坡电压变化值和当前充电电流。进而,基于爬坡电压变化值和当前充电电流进行第二充电源识别,得到第二识别结果,第二充电源识别用于进一步判断充电源是否为光伏源。最终,基于第二识别结果,确定目标充电模式,并基于目标充电模式对储能电池进行直流充电。采用软件识别的方式,精准的识别出插入的充电源类型,并按照与充电源相匹配的充电模式进行直流充电,不仅增加了便携储能产品的灵活性,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感。

60、若当前充电电流小于电流阈值时,则基于爬坡电压变化值和第二光伏源判定条件进行第二光伏源判定。与此同时,若当前充电电流不小于电流阈值时,则基于爬坡电压变化值和目标源判定条件进行目标源判定。最终,综合第二光伏源判定和目标源判定分别对应的结果,得到第二识别结果。第二充电源识别用于判断插入的充电源是光伏源还是目标充电源,以便于按照光伏源或目标充电源所高度对应的充电模式进行直流充电,极大地提升了直流充电的充电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