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06332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磁力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力动机,可用于并替代现有以燃料及电力等为动力的动力机,属于动力机技术领域。
并且现有动力机由于使用燃料,造成污染和噪声严重,且造价高。
本发明磁力动机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动力机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以磁力为动力的动力机。
本发明磁力动机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把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86)(见图4)上下两端的轴(38)、(37)分别装入机架(87)上下两端的轴承(70)、(44)中(见

图1);四块同形同体积的正弓形柱磁铁体(8)、(9)、(10)、(11)轴装于机架(87)四边的框口中(见图1),组成总装机(见图1)。
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86)(见图4)中,正三棱锥磁铁体(23)、(24)呈N极磁性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底面磁力相斥,通过正三棱柱铜体(27),相斥磁力与正四棱锥磁铁体(5)、(6)、(7)呈N极磁性的锥尖部相斥磁力又一并相吸于正弓形柱磁铁体(8)、(9)、(10)、(11)呈S极的长方形平面,与正四棱锥(5)、(6)、(7)磁铁体呈S极的底面相吸。由于四块正弓形柱磁铁体(8)、(9)、(10)、(11)以其本体的轴在机架轴承中和磁体之间互感磁力又与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86)磁力的相互作用,逐依次迅速的产生张闭转动,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86)按箭头(79)所示方向转动做功(见图1)。注总装机(见图1)平面投影与原理图(见图2)重合。
图1为磁力动机总装示意图。
图2为磁力动机原理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三块正四棱锥磁铁体形状示意图。
图4为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的总装示意图。
图5为磁力动机的机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显示图4中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背面仰视形状示意图。
图7为三块正四棱锥磁铁体与一块正三棱柱铜体的组合形状示意图。
图8为四块正弓形柱形磁铁体形状示意图。
图9为四块正弓形柱磁铁体排列成正圆形磁铁组的俯视与仰视形状示意图。
图10为两块正三棱锥磁铁体与一块正三棱柱金属铜体组合形状的俯视示意图。
图11为显示图10中组合体背面的仰视形状示意图。
图12为两块正三棱锥磁体与一块正三棱柱铜体的形状示意图。
兹结合附图对磁力动机详细叙述说明磁力动机机架(87)的组合(见图5),架杆(40)、(41)、(43),(42)的一端固接于点(39)处,点(39)处装轴承(44),架杆(42)另一端与架杆(45)、(46)、(47)的一端固接于点(48)处,架杆(40)、(45)的另一端与架杆(50)、(51)的一端固接于点(49)处,架杆(41)、(51)的另一端与架杆(53)、(54)的一端固接于点(52)处,架杆(54)、(47)、(43)的另一端与架杆(55)的一端固接于点(56)处,架杆(57)、(58)、(59)、(60)的一端固接于点(69)处,点(69)处装轴承(70),架杆(60)的另一端与架(61)、(62)的一端在点(68)处固接,然后在点(68)接处与架杆(55)另一端用罗栓丝接,架杆(57)、(62)的另一端与架杆(63)的一端在点(65)处固接,然后在点(65)接处与架杆(46)另一端用罗栓丝接,架杆(63)、(58)的另一端与架杆(64)的一端固接于点(56)处,然后在点(66)接处与架杆(50)的另一端用罗栓丝接,架杆(64)、(59)、(61)的另一端固接于点(67)处,然后在点(67)接处与架杆(53)的另一端用罗栓丝接。为机架(87)的固结强度增加架杆撑固叙述说明杆(115)、(107)、(139)的一端在点(68)处与原架杆固接,杆(118)、(99)、(137)的一端在点(56)处与原架杆固接,杆(109)、(121)、(117)的一端在点(65)处与原架杆固接,杆(105)、(120)、(126)的一端在点(48)处与原架杆固接,杆(111)、(123)、(130)的一端在点(66)处与原架杆固接,杆(101)、(127)、(132)的一端在点(49)处与原架杆固接,杆(113)、(138)、(129)的一端在点(67)处与原架杆固接,杆(103)、(136)、(134)的一端在点(52)处与原架杆固接。杆(108)的一端固接于轴承(72)处,中部与杆(107)一端固接,另端与杆(61)固接。杆(100)的一端固接于轴承(76)处,中部与杆(99)的一端固接,另一端与杆(54)固接。杆(110)的一端固接于轴承(73)处,中部与杆(109)的一端固接,另一端与杆(62)固接。杆(106)的一端固接于轴承(77)处,中部与杆(105)的一端固接,另端与杆(47)固接。杆(112)的一端固接于轴承(74)处,中部与杆(111)的一端固接,另一端与杆(63)固接。杆(102)的一端固接于轴承(78)处,中部与杆(101)的一端固接,另端与杆(45)固接。杆(114)的一端固接轴承(71)处,中部与杆(113)的一端固接,另端与杆(64)固接。杆(104)的一端固接于轴承(75)处,中部与杆(103)的一端固接,另端与杆(51)固接。杆(115)、(116)、(117)、(121)的一端共固接,杆(116)的另端固接轴承(72)处。杆(118)、(121)、(119)、(120)的一端共固接,杆(119)的另端固接于轴承(76)处。杆(121)、(122)、(123)、(125)的一端共固接,杆(122)的另端固接于轴承(73)处。杆(126)、(124)、(127)、(125)的一端共固接,杆(124)的另端固接于轴承(77)处。杆(130)、(128)、(129)、(131)的一端共固接,杆(128)的另端固接于轴承(74)处。杆(132)、(133)、(134)、(131)的一端共固接,杆(133)的另端固接于轴承(78)处。杆(136)、(135)、(137)、(140)的一端共固接,杆(135)的另端固接于轴承(75)处。杆(138)、(141)、(140)、(139)的一端共固接,杆(141)的另端固接于轴承(71)处。杆(116)、(128)与杆(61)平行,杆(122)、(141)与杆(64)平行,杆(116)、(141)、(128)、(122)等长,杆(121)、(46)、(125)、(131)、(140)等长,且垂直、杆(115)、(121)、(130)、(138)等长。拉杆(142)一端固接于近轴承(77)处,另端固接于近轴承(73)处。拉杆(143)一端固接于近轴承(78)处,另端固接于近轴承(74)处。拉杆(145)一端固接于近轴承(76)处,另端固接于近轴承(72)处。拉杆(144)一端固接于近轴承(71)处,另端固接于近轴承(76)处,拉杆(142)、(143)、(144)、(145)等长并且各固接位置以恰不妨碍正弓形柱磁铁体(8)、(9)、(10)、(11)的往复转动。架杆(40)、(41)、(42)、(43)和架杆(57)、(58)、(59)、(60)等长。架杆(61)、(54)上装轴承(71)、(75),架杆(62)、(47)上装轴承(72)、(76),架杆(63)、(45)上装轴承(73)、(77),架杆(64)、(51)上装轴承(74)、(78),依此分别与图2中内正接四边形(2)的重合边(61、45),重合点(71、75)和重合边(62、47)、重合点(72、76)和重合边(63、45)、重合点(73、77)和重合边(64、51)重合点(74、78)同号重合(注重合边指内正接四边形(2)的一边,并表示机架(87)中两架杆在此重合边重合,重合点指内正接四边形(2)和等边三角形(4)和三角形(5)、(6)、(7)边上的线段黄金分割点,并表示机架(87)中两架杆上的两轴承在此重合点重合,且同号同位重合)。机架(87)上下两端的轴承(70)、(44)中心点(3)、(3)均与图2中圆心点(3)重合。架杆(55)、(53)、(50)、(46)均用截面为三角形的架杆(79)(此架杆(79)见图5中右上方所示)型材,其它架杆皆用截面是长方形的扁杆。凡机架(87)中所用一切材料皆是不能被磁铁吸引的,且强度较高的金属材料。由点(68)、(56)、(65)、(48)处架杆和点(65)、(48)、(66)、(49)处架杆和点(66)、(49)、(67)、(52)处架杆和点(67)、(52)、(68)、(56)处架杆各组成的正长方形框口均同形同面积并各与正弓形柱磁铁体(8)、(9)、(10)、(11)各立面的正长方形平面吻合。机架(87)中架杆接点(68)、(56)和接点(67)、(52)和接点(66)、(49)和接点(65)、(48)均和图2中圆(1)与内正接四边形(2)交点上的重合点(68、65)、(67、52)、(66、49)、(65、48)依此同号重合。
正弓形柱磁铁体(8)、(9)、(10)、(11)的构造和组成(见图8、9),四块柱高、形状、体积和磁极位置等都完全一样的正弓形柱磁铁体(8)、(9)、(10)、(11),以正弓形柱磁铁体(8)为代表例说明其上下两截面(上截面参见正弓形柱(10)、(11))均为同形同面积的弓形平面(与原理图2中弓形(8)重合),在两弓形平面的直边处各以直边上取黄金分割点(12)、(14),以此点按装固定轴(12)、(14)(与图2中弓形(8)直边处重合点(72、76)重合)。其立面一面为正长方形平面,呈S极磁性,另一面(参见正弓形柱(10)、(11)所示)为弧形凸面,呈N极磁性。正弓形柱磁铁体(9)、(10)、(11)呈弓形的上下截面直边处的固定轴(13)、(15)、(17)、(19)、(16)、(18)、((18)、(19)见图9下方磁铁组(88)中所示)按装位置的取法与正弓形柱磁铁体(8)例述一样,并依此,固定轴(13)、(15)与图2中弓形(9)中重合点(71、75)重合,固定轴(17)、(19)与图2中弓形(10)中重合点(74、78)重合,固定轴(16)、(18)与图2中弓形(11)中重合点(73、77)重合。正弓形柱磁铁体(9)、(10)、(11)各呈弓形的截面分别与图2中弓形(9)、(10)、(11)重合。其它也都与正弓形柱磁铁体(8)代表例述一样,在此不再另重复叙述。
由四块正弓形柱磁铁体(8)、(9)、(10)、(11)排列组合成的磁铁组(88)(见图9)呈正圆形(此正圆形与图2中圆(1)重合)。正弓形柱磁铁体(8)、(9)、(10)、(11)各呈S极磁性的立面(正长方形平面)面向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86)(见图1)。
磁铁组(88)装入机架(87)中(见图1);由图9和图5中所示组合件,于图1中,四块正弓形柱磁铁体(11)、(8)、(9)、(10)的固定轴(16)、(18)和固定轴(12)、(14)和固定轴(13)、(15)和固定轴(17)、(19)依此分别装入机架(87)框口杆中轴承(72)、(76)和轴承(71)、(75)和轴承(74)、(78)和轴承(73)、(77)中,轴装在机架(87)中的四块正弓形柱磁铁体(11)、(8)、(9)、(10)组合成的磁铁组(88)(与机架(87)四边框口吻合)呈正圆形,正弓形柱磁铁体(8)、(9)、(10)、(11)在机架(87)四边的框口中各以本体的轴在架杆轴承中可张闭式往复转动。注图1中由正弓形柱磁铁体(8)、(9)、(10)、(11)和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86)所挡而不能显示的表示符号请参见图9和图5。
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86)总装(见图4正面俯视图,参见图6背面仰视图)的构造和组合在图4中,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86)上下两端的轴(38)、(37)中心点(3)、(3)相连接的中心虚线(80)与图2中圆心点(3)重合。周围的三块正四棱锥磁铁体(5)、(6)、(7)依此与图2中三角形(5)、(6)、(7)重合,在中心线(80)上的两块正三棱锥磁铁体(23)、(24)和一块正三棱柱铜体(27)与图2中等边三角形(4)重合。注凡述重合,指原理性的投影重合。
见图3,三块底边同、锥高同、形状、体积、磁极位置和阴影标记完全一样的正四棱锥磁铁体(5)、(6)、(7),以正四棱锥磁铁体(5)为代表例说明其锥高(82)比底边(83)等于146.59比230,锥高(82)和底边(83)均按世界埃及古迹金字塔塔高146.59米,底边一边长230米的比例来取据长度,在正四棱锥磁铁体(5)一任意侧三角形斜面上做,由点(84)、(85)、(89)、(90)连接组成的正长方形阴影标记(20),阴影杆记(20)上端分别与斜边(94)、(95)的交点(89)、(84)均各为斜边(94)、(95)上的线段黄金分割点(如斜边(95)上黄金分割点(84)既是以锥尖点(92)至底边交点(91)的长度乘以数字0.618所得长度从点(91)沿边(95)向上量割,交于点(84))。点(90)、(85)在底边上,点(89)至点(84)的直线平行于点(90)至点(85)的直线,且两直线长度同。点(93)至点(90)的长度等于点(85)至点(91)的长度,又点(91)、(93)之间长度等于底边(83)长度等于图8中正弓形柱磁铁体(8)的柱高(81)高度,其锥尖(92)处为N极磁性,其底面为S极磁性。正四棱锥磁铁体(6)、(7)上分别做与正四棱锥磁铁体(5)上阴影标记(20)完全一样的阴影标记(21)、(22)。
二块完全一样的正三棱锥磁铁体(23)、(24)(见图12),以正三棱锥磁铁体(23)为代表例说明其锥高(25)的长度乘以数字0.618所得长度既是底边(81)的长度,锥尖(82)处为S极磁性,底面为N极磁性,正三棱锥磁铁体(24)与(23)其底边同、准高同磁极位置同,不再重复叙述。
正三棱柱金属铜(27)(见图12中部示意),呈等边三角形的上下截面与正三棱锥磁铁体(23)、(24)呈等边三角形的底面,面积一样。(图中边长80表示与正三棱锥底边(81)等长)。两块正三棱锥磁铁体(23)、(24)与一块正三棱柱铜体(27)以图12所示组合方式固接成一体(见图10正面俯视示意图和图11背面仰视示意)。
见图10、11,正三棱柱铜体(27)立面的三个正长方形平面上的阴影标记(28)、(29)、(30),其形状同,面积同,在三个正长方形平面上各所处位置同。以图(仰视示意图)11中正三棱柱铜体(27)一侧立面上的阴影标记(30)为代表例说明由点(89)(指左端的(89)点)、(90)、(84)(指左端的(84)点)、(85)连接组成阴影标记(30),其点(90)、(85)分别为点(89)至点(89)之间线段和点(84)至点(84)之间线段中的黄金分割点(如以点(89)至点(89)的长度乘以数字0.618所得长度以右端点(89)向左割交于点(90),点(90)即是黄金分割点)。点(90)至点(85)的直线平行于点(89)至点(84)的直线,且两直线长度同。阴影标记(30)中的点(90)至点(85)的长度(此长度就是图12中正三棱柱铜体(27)的柱高(26)高度)等于图3中正四棱锥(5)上阴影标记(20)中的点(89)至点(84)之间的长度。阴影标记(30)中的点(90)至点(89)的长度等于图3中正四棱锥磁铁体(5)上阴影标记(20)中的点(84)至点(85)之间的长度。
使三个正四棱锥磁铁体(5)、(6)、(7)上的阴影标记(20)、(21)、(22)各与正三棱柱铜体(27)上的阴影标记(28)、(29)、(30)吻合(分别各以两方阴影标记点(89)对点(89)、点(90)对点(90),点(84)对点(84),点(85)对点(85)重合)固接。固接在正三棱柱铜体(27)立面的三块正四棱锥磁铁体(5)、(6)、(7)其形状显示详见图7所示,参见图4、6所示。
见图10左上方与左下方所示,帽套(33)、(34)其底部做正三棱锥形帽孔(36)、(35),轴(38)、(37)固接在帽套尖顶部,所用材料皆是不能被磁铁吸引的金属。
帽套(33)、(34)通过其底部的帽孔(36)、(35)与正三棱锥磁铁体(23)、(24)的锥尖部吻合套装(见图4、6所示)。
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86)(见图4)装入机架(87)(见图5)中,其轴(38)、(37)分别轴装入机架(87)上下两端的轴承(70)、(44)中(见图1),总装机成功(图1总装机中并以虚线透视方式显示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86)被正弓形柱磁铁体所挡住部分和以虚线符号指示正三棱锥磁铁体(24))。
原理图2的做法和示意,作圆(1)、作圆(1)内正接四边形(2),交圆(1)于重合点(68、56)、(67、52)、(66、49)、(65、48)、四个弓形(8),(9)、(10)、(11)。内正接四边形(2)由重合边(62、47),(61、54)、(64、51)、(63、45)组成,在此四个边上作边的线段黄金分割点(72、76)(71、75)、(74、78)、(73、77)(注凡点括号内以顿号为界二个数字符号的表示二点在此重合或表示二线段在此重合)。以圆心点(3)为中心,做等边三角形(4)(注等边三角形(4)三角的角平分线交点,既是圆心点(3)),三个重合点(90、85)、(90、85)、(90、85)均各是等边三角形(4)三条边上的各边中线段黄分割点。做三角形(5)、(6)、(7)(位置按图所示)。等边三角形(4)三边的三个交点为三个重合点(89、84)、(89、84)、(89、84),此三个重合点分别是三角形(5)、(6)、(7)与等边三角形(4)各边连接边的线段黄金分割点,图中箭头(79)表示磁力动机按比原理的旋转方向。
依此叙述图2中黄金分割点的位置作法,在等边三角形(4)的边(32)上,边(32)两端的重合点(89、84)、(89、84)之间的长度乘以数字0.618所得长度从边(32)下端的重合点(89、84)沿边(32)向上割交于重合点(90、85)。在等边三角形(4)的边(97)上,边(97)两端的重合点(89、84)、(89、84)之间的长度乘以数字0.618所得长度从边(97)上端的重合(89、84)沿边(97)向下割交于重合点(90、85)。在等边三角形(4)的边(98)上,边(98)两端的重合点(89、84)、(89、84)之间的长度乘以数字0.618所得长度从边(98)右端的重合点(89、84)沿边(98)向左割交于重合点(90、85)。三角形(7)一边上的重合点(89、84)、(90、85)之间的长度等于点(31)至边(32)上的重合点(90、85)之间的长度乘以数字0.618所得长度。三角形(6)一边上的重合点(89、84)、(90、85)之间的长度等于点(96)至边(97)上的重合点(90、85)之间的长度乘以数字0.618所得长度。三角形(5)一边上的重合点(89、84)、(90、85)之间的长度等于点(92)至边(98)上的重合点(90、85)之间的长度乘以数字0.618所得长度。内正接四边形(2)的一重合边(62、47)两端的重合点(65、48)、(68、56)之间的长度乘以数字0.618所得长度以重合边(62、47)下端重合点(65、48)向上割交于重合点(72、76),内正接四边形(2)的一重合边(61、54)两端的重合点(68、56)、(67、52)之间的长度乘以数字0.618所得长度以重合边(61、54)左端的重合点(68、56)沿重合边(61、54)向右割交于重合点(71、75)。内接正四边形(2)的一重合边(64、51)两端的重合点(67、52)(66、49)之间的长度乘以数字0.618所得长度以重合边(64、51)上端的重合点(67、52)沿重合边(64、51)向下割交于重合点(74、78)。内正接四边形(2)的一重合边(63、45)两端的重合点(66、49)、(65、48)之间的长度乘以数字0.618所得长度以重合边(63、45)右端的重合点(66、49)沿重合边(63、45)向左割交于重合点(73、77)。
正四棱锥磁铁体(5)、(6)、(7)与正三棱柱铜体(27)三个长方形侧立面每处固接的阴影标记(见图10、11、3中阴影标记(28)、(29)、(30)、(20)、(21)、(22))同号重合固接点(89)、(84)、(90)、(85)均与原理图2中三角形(5)、(6)、(7)和等边三角形(4)边上每边处的连接点(重合点)(89、84)、(90、85)同号重合,其它在前已说明,不再重复叙述。
现结合附图于实施例制做规格说明正三棱锥磁铁体锥高(25)等于数字185.4,底边(81)等于数字114.6。(见图12)。
正三棱柱铜体柱高(26)等于数字33.4,边(80)长度等于数字114.6。(见图12)。
正四棱锥磁铁体锥高(82)等于数字55.73,底边(83)长度等于数字87.45。(见图3的正四棱锥(5)所示)。
正弓形柱磁铁体(8)柱高(81)等于数字87.45,其截面弓形平面的直边长等于数字248.48284,见图8中正弓形柱(8),固定轴的固接点(12)至直边左端终点的长度等于数字153.57。
机架按附图示意和前说明与其呈正圆形的磁铁组(88)吻合,与核心动力组合发生体(88)两端的轴(38)、(37)吻合。
正四棱锥磁体与正三棱柱铜体的连接按前说明的阴影标记吻合法固接。
由于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85)的多块磁铁体不同磁极所互感磁力通过与正圆形磁铁组(88)磁力互感,各正弓形柱磁铁体(8)、(9)、(10)、(11)呈S极磁性的正长方形平面磁力又互感,使正弓形柱磁铁体(8)、(9)、(10)、(11)依此产生极迅速的张闭往复式转动,调节磁力并使磁力感应的相吸力、相斥力一并相继作用于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86)转动,磁力动机通过上下两端的轴(38)、(37)传出旋转力做功。
磁力动机有下述优点1、可替代现有动力机,以磁力为动力源,没有污染。
2、通过此种形式的磁力做功,可解开气功之迷,魔鬼三角区之迷,埃及古迹金字塔之迷,思维之形象显示结果谓之思想一词的解释之迷,世人有所目睹飞碟(UFO)之动力源其根本原理处于盲解而迷之迷等等。
3、由此形式磁力做功的成功,在科学界可证明,最小磁场数之无尽,最小质数之无尽,反之也是如此。现世谓称之混沌既此两者启点按规律又由按规律重复之启点无限解释混沌之呈现(既如一方面地球上必呈有高山、丘岭、平原、底谷、大海等等之自然),由所目睹与一切科学之深入察示而所呈现状态,皆属磁场与质所在层次组合现时呈现之结果,又无限启点交织(规律混沌)又无限呈现而已——的根本规律展于科学界最大门。
4、可证明科学家爱因斯坦后半生所研究而未成功的科学谛解正是这方面理论与现实的突破点。
5、可证明我认为的美既是动!由美学比等于“启”、魔鬼等于“磁”、金字塔等于“律”、八卦图等于“根”、易经等于“术”所组合而成美,由此理论依据发明本磁力动机。
6、以此种以磁力(永久性磁铁磁力)为动力的旋转可发电,以人类的智慧很快可以此原理开发出反地球引力的原理机器。
权利要求
(1)一种以多块永久性磁铁磁力为动力的磁力动机,其特征为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86)由二块同体积,同形状并锥尖为S极磁性、底面为N极磁性的正三棱锥磁铁体(23)、(24)和三块同体积同形状并锥尖为N极磁性、底面为S极磁性的正四棱锥磁铁体(5)、(6)、(7)通过正三棱柱铜体(27)磁力互感所组成。呈正圆形磁铁组(88)由四块同体积、同形状和各弓形截面同位置处都装有同样固定轴并立面的正长方形平面为S极磁性、弧形凸面为N极磁性的正弓形柱磁铁体(8)、(9)、(10)、(11)各以本体上的轴组装在机架(87)框架的轴承中所形成。磁力动机平面投影与原理图2重合。
(2)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磁力动机,其特征在于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86)中,正三棱锥磁铁体锥高度乘以数字0.618所得长度为正三棱锥底面一边长度。正四棱锥磁铁体锥高度比锥底面一边长度等于数字146.59比数字230。正三棱柱铜体呈等边三角形的截面与正三棱锥磁铁体底面同面积并吻合固接,柱高等于正四棱锥磁铁体上的阴影标记中的点(89)至点(84)之间的长度,在立面的三个正长方形平面上与三块正四棱锥磁铁体各按本体中阴影标记(20)与(28)、(21)与(29)、(22)与(30)中同号点重合方式吻合固接。
(3)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磁力动机,其特征在于,正弓形柱磁铁体两弓形的截面与原理图2中弓形重合,弓形截面直边处固定轴与原理图2中弓形内直边处重合点重合,原理图2中重合边(61.54)长度乘数字0.618等于重合点(68.56)至重合边(61.54)处重合点(71.75)的长度,由此说明固定轴的位置。弓形截面的直边长度比正三棱锥磁铁体锥高等于数字24.8483比数字18.54,柱高度等于正四棱锥磁铁体底面一边长度。
(4)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磁力动机,其特征在于,阴影标记(20)、(28)、(21)、(29)、(22)、(30)都是正长方形且面积同并各由点(89)、(84)、(90)、(85)组成。正三棱柱上阴影标记中的点(89)至点(90)长度等于正三棱柱一侧立面两端点(89)、(89)之间长度乘以数字0.618所得长度。正四棱锥磁铁体(5)侧面斜边上点(93)至点(92)长度乘以数字0.618所得长度等于点(89)至点(93)长度,以点(89)确定阴影标记(20)位置,阴影标记(21),(22)与(20)所处位置同。
(5)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磁力动机,其特征在于,机架(87)中架杆接点(65)、(48)和(66),(49)和(67)、(52)和(68)、(56)依此与原理图2中重合点(65、48),(66、49)、(67、52)、(68、56)重合,机架两端中心点(3)、(3)与原理图2中圆心点(3)重合,轴承点(72)、(76)和(73)、(77)和(74)、(78)和(71)、(75)依此与原理图2中重合点(72、76)、(73、77)、(74、78)、(71、75)同号重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磁力动机,属于动力机技术领域。以永久性磁铁本身磁力为动力做功,不用燃料,且噪音小。特征为轴装在机架(87)中的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86)中的正三棱锥磁铁体(23)、(24)与正四棱锥磁铁体(5)、(6)、(7)通过正三棱柱铜体(27),磁力互感,并又于装在机架(87)框口中可往复转动的四块正弓形柱磁铁体(8)、(9)、(10)、(11)磁力互感,由此交织磁力使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86)转动,并通过两端的轴(38)、(37)传出动力做功。用途可替代一切现有动力机做功。
文档编号H02N11/00GK1133509SQ9511950
公开日1996年10月16日 申请日期1995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1995年12月14日
发明者李来聚 申请人:李来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