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灯短路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13843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矿灯短路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矿灯短路的保护装置。
现有的矿灯保护器体积大,设计复杂,生产难度大,安装困难,电压降大影响充电,而且防震性能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制作容易,安装方便,有较强的充电稳定性的矿灯短路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由下述方案来实现它包括外壳2,外壳内有线圈骨架1,磁轭3装在线圈骨架上,动接触簧片4装在磁轭上,动板5与动接触簧片铆合在一起,静接触簧片6安装在线圈骨架上,电压线圈7绕在线圈骨架上,电流线圈8绕在电压线圈的外层,铁芯9与线圈和磁轭铆合在一起,引线10与静接触簧片及电流线圈的端头焊接,然后进行调试校验和封装。
为了便于加工制作,免去铆、焊工序,在磁轭3的两个边缘上各设一个凸台,动接触簧片4上设两个弯曲的方孔,弯曲的方孔挂在两个凸台上,将两者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体积小,生产和安装使用都容易,消耗功率小,在较高充电电流时也不会产生误动现象,有较强的充电稳定性,抗震性好。


图1是电原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线圈骨架;2.外壳;3.磁轭;4.动接触簧片;5.动板;6.静接触簧片;7.电压线圈;8.电流线圈;9.铁芯;10.引线;11.封装物。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它包括外壳2,外壳内有线圈骨架1,磁轭3装在线圈骨架上,动接触簧片4装在磁轭上,动板5与动接触簧片铆合在一起,静接触簧片6安装在线圈骨架上,电压线圈7绕在线圈骨架上,电流线圈8绕在电压线圈的外层,铁芯9与线圈和磁轭铆合在一起,引线10与静接触簧片及电流线圈的端头焊接,在磁轭3的两个边缘上各设一个凸台,动接触簧片4上设两个弯曲的方孔,弯曲的方孔挂在两个凸台上,将两者固定在一起。
矿灯保护装置工作原理如下接通电源开关K电流由电池正端经电流线图L1,通过保护器触点J,再经过灯丝回到电源负端,此时矿灯正常工作。回路的电流值为矿灯的工作电流,该电流远低于装置设定的动作电流。因此电流通过线圈L1,只产生微弱磁通,动板不吸合,电流经过触点J稳定流通。
当矿灯两端出现短路故障时,流经电流线图L1及触点J的电流突然增大,线圈L1产生的磁通量也突然增大,在较大的磁通作用下,铁芯被迅速磁化,经由磁轭、动板构成的闭合磁路,使动板吸向铁芯极靴,并带动触点断开。触点J断开后,短路电流经过L2绕组。由于L2是电压绕组,所以短路电流突然减小为<200mA。但此时电磁系统的磁势没变,动板与铁芯保持吸合状态,触点J继续处于分断状态。断开电源开关K,将短路故障排除后,矿灯可恢复正常工作。
权利要求1.矿灯短路保护装置,包括外壳[2],外壳内有线圈骨架[1],其特征在于磁轭[3]装在线圈骨架上,动接触簧片[4]装在磁轭上,动板[5]与动接触簧片铆合在一起,静接触簧片[6]安装在线圈骨架上,电压线圈[7]绕在线圈骨架上,电流线圈[8]绕在电压线圈的外层,铁芯[9]与线圈和磁轭铆合在一起,引线[10]与静接触簧片及电流线圈的端头焊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灯短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磁轭[3]的两个边缘上各设一个凸台,动接触簧片[4]上设两个弯曲的方孔,弯曲的方孔挂在两个凸台上,将两者固定在一起。
专利摘要矿灯短路保护装置涉及一种用于矿灯短路的保护装置,主要是为解决现有的矿灯保护器结构复杂、体积大、生产和安装困难等问题研制的,主要包括外壳、线圈骨架、磁轭、动接触簧片、静接触簧片、动板、电压线圈、电流线圈、铁芯及引线等,优点是结构简单,体积小,生产和安装容易,稳定性好,抗震性好。
文档编号H02H3/087GK2404244SQ99250769
公开日2000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24日
发明者洪德利, 郝振环 申请人:洪德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