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太阳能光伏监测系统基站电路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8545910阅读:来源:国知局
40、芯片U6、保险丝F4、双向稳压二极管TV4, 3.3V变5V隔离模块包括芯片U7、电容C42、电阻R27、电容C41 ;第三芯片U3的第一引脚与第一保险丝Fl的一端、第三十五电容C35的正极、第十九电容C19的一端、第二十电容C20的一端、第二^^一电容C21的一端、第二十二电容C22的一端、第二十三电容C23的一端、第二十四电容C24的一端、第二十五电容C25的一端、第二十六电容C26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引脚与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第一电感LI的一端相连接,第三引脚与第五引脚、第三十五电容C35的负极、第十九电容C19的另一端、第二十电容C20的另一端、第二i^一电容C21的另一端、第二十二电容C22的另一端、第二十三电容C23的另一度、第二十四电容C24的另一端、第二十五电容C25的另一端、第二十六电容C26的另一度、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第三十六电容C36的一端、第二十七电容C27的一端、第二十八电容C28的一端、第二十九C29电容的一端、第三十电容C30的一端、第三i^一电容C31的一端、第三十二电容C32的一端、第三十三电容C33的一端、第三十四电容C34的一端、第二十五电阻R25的一端连接后接地;电感LI的另一端与第三十六电容C36的另一端、第二十七电容C27的另一端、第二十八电容C28的另一端、第二十九电容C29的另一端、第三十电容C30的另一端、第三i^一电容C31的另一端、第三十二电容C32的另一端、第三十三电容C33的另一端、第三十四电容C34的另一端、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相连接,第十八电阻R18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五电阻R25的另一端相连接后接第三芯片U3的第四引脚;第三接口 P3的第一管脚与第一保险丝Fl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管脚接地;第六芯片U6的第三管脚与第三十七电容C37的一端、第三十八电容C38的一端、第三十九电容C39的一端连接后接4V外接电源,第一管脚与第三十七电容C37的另一端、第三十八电容C38的另一端、第三十九电容C39的另一端、第四十电容C40的负极、双向稳压二极管TV4的一端连接后接地,第二管脚与第四保险丝F4的一端连接后接外接电源V3.3,第四保险丝F4的另一端与双向稳压二极管TV4的另一端、第四十电容C40的正极连接后接外接电源VCC ;第七芯片U7的第一管脚GND接地,第二管脚Vin接外接电源VCC,第三管脚VO与第四十二电容C42的负极、第二十七电阻R27的一端、第四^^一电容C41的一端连接后接地,第四管脚V+与第四十二电容C42的正极、第二十七电阻R27的另一端、第四十一电容C41的另一端连接接外接电源VCC2 ; 所述的第三芯片U3型号为LM2576D2T-ADJR4G ; 所述的第六芯片U6型号为SPX1587-3.3 ; 所述的第七芯片U7型号为B0305S。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太阳能光伏监测系统基站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显示屏模块包括设置用RS485电路、RS485-液晶屏控制模块、DW液晶屏几1、接口JR1,其中设置用RS485电路包括芯片U4、电容C15、C16、电阻R19、R21、R23,RS485_液晶屏控制模块包括电容C7、电阻R9、R10、R12、R14、R16 ;第四芯片U4的第一管脚与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连接后接外接电源VCC,第二管脚与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连接后接地,第四管脚、第五管脚连接后与单片机控制芯片Ul的第七十管脚PAlI相连接,第六管脚与单片机控制芯片Ul的第六十八管脚PA9相连接,第七管脚与单片机控制芯片Ul的第七十一管脚PA12相连接,第八管脚、第九管脚均接地,第十二管脚与第二十三电阻的R23 —端相连接,第十三管脚与第十九电阻的R19 —端相连接,第十五管脚与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连接后接地,第十六管脚与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外接电源VCC2,第三管脚与单片机控制芯片Ul的第六十九管脚相连接,其他管脚架空;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一电阻R21的一端、接口 JRl的第二管脚相连接,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另一端与第二i^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口 JRl的第一管脚相连接;第二芯片U2的第一管脚与单片机控制芯片Ul的第七十九管脚PCll相连接,第二管脚与第三管脚连接后与单片机控制芯片Ul的第六十六管脚PC9相连接,第四管脚与单片机控制芯片Ul的第七十八管脚PClO相连接,第五管脚与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连接后接地,第七管脚与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相连接,第六管脚与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十电阻RlO的一端相连接,第八管脚与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第七电容C7的一端连接后接外接电源V3.3 ;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第十电阻RlO的另一端与DW液晶屏JLl的第二管脚相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与DW液晶屏JLl的第一管脚相连接,Dff液晶屏JLl的第三管脚接地,Dff液晶屏JLl的第四管脚接外接电源+24V-A ; 所述的第二芯片U2型号为SN65HVD12D ; 所述的第四芯片U4型号为ADM248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太阳能光伏监测系统基站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线通信模块包括有线通信部分、接口 JR2、CCllOl无线模块JC1、GPRS模块G1、W5500模块JE1,其中有线通信部分包括芯片U5、电容C17、C18、电阻R20、R24、R22、保险丝F2、F3、双向稳压二极管TV1、TV2、TV3 ;第五芯片U5的第一管脚与第十七电容C17的一端相连接,第二管脚与第十七电容C17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第三管脚与单片机控制芯片Ul的第四十八管脚PBll相连接,第四管脚与第五管脚连接后与单片机控制芯片Ul的第四十五管脚PE14相连接,第六管脚与单片机控制芯片Ul的第四十七管脚PBlO相连接,第七管脚与单片机控制芯片Ul的第四十六管脚PE15相连接,第八管脚、第九管脚接地,第十二管脚与第二十四电阻R24的一端相连接,第十三管脚与第二十电阻R20的一端相连接,第十五管脚与第十八电容的C18 —端连接后接地,第十六管脚与第十八电容的C18另一端连接后接外接电源VCC2,其他管脚架空;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二电阻R22的一端、第一双向稳压二极管TVl的一端、第二双向稳压二极管TV2的一端、第二保险丝F2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十四电阻R24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二电阻R22的另一端、第二双向稳压二极管TV2的另一端、第三双向稳压二极管TV3的一端、第三保险丝F3的一端相连接,第三双向稳压二极管TV3的另一端接地,第一双向稳压二极管TVl的另一端接地,第二保险丝F2的另一端与接口 JR2的第二管脚相连接,第三保险丝F3的另一端与接口 JR2的第一管脚相连接;CC1101无线模块JCl的第一管脚接外接电源VCC,第二管脚接地,第三管脚架空,第四管脚与单片机控制芯片Ul的第八十管脚PC12相连接,第五管脚与单片机控制芯片Ul的第八十三管脚PD2相连接,第六管脚与单片机控制芯片Ul的第八十五管脚PD4相连接,第七管脚与单片机控制芯片Ul的第八十四管脚PD3相连接,第八管脚与单片机控制芯片Ul的第八十二管脚PDl相连接;GPRS模块Gl的第六管脚与单片机控制芯片Ul的第二十六管脚PA3相连接,第七管脚与单片机控制芯片Ul的第二十五管脚PA2相连接,第十五管脚与单片机控制芯片Ul的第二十九管脚PA4相连接,第十一管脚与第十二管脚连接后接地,第十六管脚接电压4V,其他管脚架空;第一电容Cl的正极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后接外接电源VCC,第一电容Cl的负极与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W5500模块JEl的第一管脚、第二管脚、第十二管脚均接地,第三管脚与单片机控制芯片Ul的第九^^一管脚PB5相连接,第四管脚与单片机控制芯片Ul的第八十九管脚PB3相连接,第五管脚与单片机控制芯片Ul的第九十二管脚PB6相连接,第六管脚与单片机控制芯片Ul的第九十三管脚PB7相连接,第七管脚与单片机控制芯片Ul的第九十管脚PB4相连接,第八管脚与单片机控制芯片Ul的第九十五管脚PB8相连接,第九管脚与单片机控制芯片Ul的第九十六管脚PB9相连接,第十管脚、第十一管脚均接外接电源VCC。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太阳能光伏监测系统基站电路。本发明包括数据处理模块、存储器、显示屏模块、GPRS模块、电源模块、有线通信模块;节点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或有线通信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的四个不同输出端与存储器的输入端、有线通信模块的输入端、显示屏模块的输入端、GPRS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有线通信模块的输出端接PC机,电源模块为数据处理模块、显示屏模块、GPRS模块供电。本发明本系统具有低功耗、低噪音等特点,能够满足不同环境要求的特点;采用物联网技术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了科学管理与监测;具有安装简单、维护方便、高可靠性的特点。
【IPC分类】H02S50-00
【公开号】CN104868842
【申请号】CN201510188624
【发明人】刘光宇, 后宗玉, 张文霞, 李继勇, 朱凌
【申请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0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