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配电盘的机架定位组件、包括其的配电盘及配装方法_3

文档序号:9262718阅读:来源:国知局
边缘221上,这阻挡了关闭元件26相对于前部部分22朝向图10和11中的左侧的纵向移动。
[0069]前部部分22包括侧板224,用于将竖直汇流排J2组的杆彼此分离开。具有五个这些侧板224,它们沿着横向方向,S卩,垂直于平面P22的方向朝后部延伸。它们在部分22的后部部分中并排定位。侧板224并不与杆B接触。模块20的侧板224在它们的上边缘上限定了狭槽E224,用于接收属于定位在上方的相同模块的侧板224’。这些侧板224’在图5和12中示出。附图标记224a和224’ a表示边缘,S卩,侧板224和224’的前边缘的相应表面。
[0070]前部部分22还包括导引部226,用于导引关闭元件26的平移,所述导引部纵向分布在前部部分22内、在下边缘和上边缘上。
[0071]此外,前部部分22限定了用于扁平弹簧228通过的切口 229。这个扁平弹簧228安装在部分22上,在与开口 222相对的纵向端部处。所述扁平弹簧228是弹性可变性的凸舌,其与销266永久接触并且在关闭元件26的移动过程中弹性变形。默认状态下并且弹性地,扁平弹簧228将关闭元件26保持在关闭配置。更具体地说,在解锁过程中,关闭元件26克服扁平弹簧228的弹性负载作用而纵向移动。
[0072]当机架被移除时,扁平弹簧228使得关闭元件26返回到关闭配置成为可能,即它施加将关闭元件返回到其关闭配置的弹性力。此外,在实践中,关闭元件26的移动被弹簧所阻挡,该弹簧抵靠在与关闭元件相对的侧壁229上。
[0073]前部部分22包括在上表面SI上的第一肋50。这些肋50各自在两个侧板224之间纵向延伸,电绝缘并且在一侧上各自限定了用于容纳竖直汇流排J2的杆B的容纳部52。肋50不是直线的,即,它们具有断开线形状,或者挡板形状。实际上,肋50分别包括形成容纳部52的底部的中心部分50c、在中心部分50c的每一侧上沿着杆B延伸的两个横向部分50b以及将部分50b纵向连接到侧板224的两个部分50a。在杆B处于组件6中的组装配置中,杆与肋50的部分50b和50c接触。
[0074]用于分离杆的第一肋50和侧板224相对于上表面SI向上突出大约Icm的高度。
[0075]尤其是在图6中可见的后部部分24主要使得竖直汇流排J2的杆相对于金属封闭件8的底部绝缘成为可能。它限定了四个开口 240,用于接收竖直汇流排J2的杆B。单个容纳部240在图3和5中被标识,这是因为其他的被杆B遮挡。在图6中全部可见的容纳部240是具有大致矩形水平截面的凹槽,其竖直延伸并且各自适于夹持杆B的一侧,S卩,与在肋50的容纳部52中所接合的那侧相对的一侧。
[0076]容纳部240的底部容纳在竖直平面P24内,该竖直平面P24平行于平面P2。部分24还包括凹口 242,用于夹持前部部分22的侧板224。
[0077]后部部分24在上表面S2上包括第二肋60,该第二肋60适于将竖直汇流排J2的杆相对于导电封闭件8的后壁绝缘。
[0078]这些肋60是U形的,具有平的底部,U形的两个分支平行并且朝向前部部分22取向。
[0079]最后,后部部分24包括下表面S4,其上定位第三肋62。这些第三肋62是挡板,在与下方定位的相同模块交界处将竖直汇流排J2的杆彼此绝缘。对于前部部分22,这些第三肋62不是直线的,即,它们呈现断开线的形式。相对于肋50,肋62包括额外的直线部分,该额外的直线部分朝向后部延伸,并且与侧板224’一起限定了用于下部模块的侧板224的夹持区域。
[0080]如图2、4和5中所示,模块20适于彼此嵌套。实际上,前部部分22包括上表面SI和下表面S3,它们彼此互补。同样,后部部分24包括上表面S2和下表面S4,它们彼此互补。从而,在一个模块20在另一个模块之上配装的过程中,顶部模块相当于凸部分,而位于下方的模块是凹部分。
[0081]此外,每个模块的部分22在其下表面S3上限定了用于接收由下方定位的相同模块所支撑的第一肋50的区域54。在组件6的组装配置中,这些区域54设置在模块和竖直汇流排J2的杆B之间。
[0082]同样,后部部分24的第三肋62被构造成在由位于上方的模块所支撑的肋60之前被容纳。换言之,每个模块20的后部部分24在其上表面S2处限定了用于接收位于上方的模块的肋62的区域E60。在组件6的组装配置中,这些区域E60定位在肋60和汇流排J2的杆B之间。
[0083]模块彼此承载,使得在高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模块之间的交界处没有留下空白空间。定位模块20因此部分重叠地、一个在另一个之上定位,这对应于“瓷砖”或重叠效果。这改进了组件6的导体之间的绝缘。
[0084]此外,前部部分22相对于后部部分24的固定是利用封闭件8,通过将部分22和24的翅片分别接合在封闭件8的凹口 12和10中而实现的。
[0085]在操作过程中,S卩,在定位模块6的组装状态下并在配电盘I处于使用时,在汇流排J2的杆B内流动的电流趋于从一个杆向另一个杆流动。为此目的,电流寻找最短路径或最容易路径。在此,杆通过空气并通过侧板224彼此分离。由于构成模块20的塑料材料是比空气好的绝缘体,电流寻求穿过模块20的表面,掠过壁,以重新加入相邻的杆。因此,可以理解到在壁处具有充足的绝缘距离或容量,以避免电弧的产生。不会形成电弧的绝缘距离取决于竖直汇流排J2的电源电压。超过这个距离,不能发生电弧的启动。
[0086]汇流排J2的杆之间的绝缘在两个依次定位的模块之间的交界处特别需要小心处理。
[0087]更具体地说并如图12所示,在两个模块之间的交界处,下部模块的肋50和两个模块的侧板224在前部部件22处在杆之间形成连续屏障。在此,这个屏障被限定在位于杆BI上的起始点A和位于相邻杆B2上的终到点C之间。点A和C定位在相同的水平面上,在肋50的部分50b和50c之间的会合处。利用这个示例,对于要在两个依次的杆之间产生的电弧而言,电流必须首先沿着肋50的部分50b以重新进入侧板224,上部模块的侧板224’嵌套在该侧板224中。接着,电流必须沿着侧板224的表面朝向前部运行,直到它到达侧板224的边缘,即,侧板的前部竖直边缘。电流必须随后沿着侧板224和224’的边缘的表面224a和224’ a运行,然后沿着壁224朝向后部运行。最终,电流必须通过利用肋50的部分50b重新进入杆B2,所述肋50定位在侧板224和224’的另一侧上。
[0088]总之,电流必须运行25.4mm的距离以从一个部分到达另一个部分。这个距离是杆之间的绝缘距离,以及为了从一个部件到达另一个部件电流要运行的路径是爬电或漏电路径。实践中,这个路径越长,电流从一个部分爬到另一个部分的风险越小。杆之间的绝缘距离(为24.5mm)大于两个依次的杆之间的几何分隔d2。25.4mm的距离对应于美国UL标准的绝缘距离。在此,绝缘距离足够大以避免杆之间短路。从而,绝缘肋50和侧板224以及224’使得增加杆B之间的绝缘距离而不改变杆的分隔成为可能。因此,侧板224和224’与肋50 —起在模块20的前部部分处形成用于增加在两个依次的模块之间的交界处的杆之间的绝缘距离的装置。这个绝缘距离对应于杆之间的爬电路径的长度。在该情况下,正是侧板224和224’相对于肋50的布置产生了绝缘距离。在图12中,爬电路径由箭头F4示出,用于电流寻求在杆BI和B2之间流动。
[0089]在前部部分22处,爬电距离类似地增加。在该情况下,对于要在后部部分和在两个依次的模块之间的交界处产生的电弧来说,电流必须沿着肋62和侧板224和224’的边缘运行。该绝缘距离对于模块20前部的绝缘是相同的。因此,在模块20的后部部分处,肋62与侧板224和224’ 一起形成了用于增加在两个依次的模块之间的交界处的杆之间的绝缘距离的装置。在该情况下,正是肋62的断开线形状产生了绝缘距离。
[0090]此外,肋60也使得增加杆B和金属封闭件8之间的爬电路径(即,杆B和封闭件8之间的绝缘距离)的长度成为可能。实际上,如果产生了电弧,它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