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方法、装置及无线充电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379153阅读:来源:国知局
无线充电设备当前的未分配功率,为每一个终端分配充 电功率。
[0072]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装置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73] (1)当检测到与多个终端建立连接时,当检测到与多个终端建立连接时,获取每一 个终端的当前可用电量;获取预先统计的每一个终端离开标记区域的时间,无线充电设备 位于标记区域内;基于每一个终端的当前可用电量和每一个终端离开标记区域的时间,为 每一个终端分配实际充电时间;按照每一个终端的实际充电时间设置功率分配优先级别; 基于功率分配优先级别和无线充电设备当前的未分配功率,为每一个终端分配充电功率。 本公开可基于各个终端离开标记区域的时间、当前时间和第一充电时间计算各个终端的实 际充电时间,并根据各个终端的实际充电时间为各个终端分配充电功率,使得实际充电时 间越小的终端获得更多的充电功率,因此可以给用户急于携带出门的设备优先充满电,有 效地提高了充电效率,智能性较优。
[0074] (2)根据第一充电时间、当前时间和每一个终端离开标记区域的时间,计算每一个 终端的实际充电时间,包括:对于每一个终端,计算终端离开标记区域的时间、当前时间之 间的时间差值;当第一充电时间小于或等于时间差值时,将第一充电时间确定为终端的实 际充电时间;当第一充电时间大于时间差值时,将时间差值确定为终端的实际充电时间。本 公开中第一充电时间根据当前可用电量、第二充电时间等多个数据得到,结果较为精准,进 而根据各个终端离开标记区域的时间与当前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值、第一充电时间可精确地 确定实际充电时间,进而为后续根据实际充电时间为各个终端分配充电功率提供更加准确 地依据,有效地提高了充电效率。
[0075] (3)本公开无线充电设备可接收位置变化指令,该位置变化指令中至少包括任一 终端离开标记区域的时间和任一终端的身份标识。根据该位置变化指令,无线充电设备可 较为精确地统计出每一个终端离开标记区域的时间,进而为后续实际充电时间的计算提供 了更加准确地依据,有效地提高了充电效率。
[0076] (4)本公开无线充电设备确定当前所在的地理位置;获取用户输入的标记信息和 标记范围数据;根据标记信息和标记范围数据,对地理位置进行标记,得到标记区域。通过 对无线充电设备所在的周边范围进行标记,使得终端或路由设备可在离开标记区域的第一 时间内向无线充电设备发送位置变换指令,进而可较为精准地统计各个终端离开标记的时 间,从而为后续实际充电时间的计算提供了更加准确地依据,有效地提高了充电效率。
[0077]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 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0078]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 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0079]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0080] 图2是根据一不例性实施例不出的一种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0081] 图3是根据一不例性实施例不出的第一种充电装置的框图。
[0082]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种充电装置的框图。
[0083]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三种充电装置的框图。
[0084]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85]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 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 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 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86]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充电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充电方 法用于无线充电设备中,包括以下步骤。
[0087] 在步骤101中,当检测到与多个终端建立连接时,获取每一个终端的当前可用电 量。
[0088] 在步骤102中,获取预先统计的每一个终端离开标记区域的时间。
[0089] 其中,无线充电设备位于该标记区域内。
[0090] 在步骤103中,基于每一个终端的当前可用电量和每一个终端离开标记区域的时 间,为每一个终端分配实际充电时间。
[0091] 在步骤104中,按照每一个终端的实际充电时间设置功率分配优先级别。
[0092] 在步骤105中,基于功率分配优先级别和无线充电设备当前的未分配功率,为每 一个终端分配充电功率。
[0093]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当检测到与多个终端建立连接时,获取每一个终端的 当前可用电量;获取预先统计的每一个终端离开标记区域的时间,无线充电设备位于标记 区域内;基于每一个终端的当前可用电量和每一个终端离开标记区域的时间,为每一个终 端分配实际充电时间;按照每一个终端的实际充电时间设置功率分配优先级别;基于功率 分配优先级别和无线充电设备当前的未分配功率,为每一个终端分配充电功率,由于基于 每一个终端离开标记区域的时间为各个终端分配充电功率,因此可以给用户急于携带出门 的设备优先充电,有效地提高了充电效率,智能性较优。
[0094] 可选地,基于每一个终端的当前可用电量和每一个终端离开标记区域的时间,为 每一个终端分配实际充电时间,包括:
[0095] 根据每一个终端的当前可用电量,计算每一个终端由当前可用电量充电至满电量 所消耗的第一充电时间;
[0096] 根据第一充电时间、当前时间和每一个终端离开标记区域的时间,计算每一个终 端实际充电时间。
[0097] 可选地,根据每一个终端的当前可用电量,计算每一个终端由当前可用电量充电 至满电量所消耗的第一充电时间,包括:
[0098] 计算在平均分配充电功率时每一个终端由零电量充电至满电量所消耗的第二充 电时间;
[0099] 根据每一个终端的当前可用电量和第二充电时间,计算每一个终端由当前可用电 量充电至满电量所消耗的第一充电时间。
[0100] 可选地,根据第一充电时间、当前时间和每一个终端离开标记区域的时间,计算每 一个终端的实际充电时间,包括:
[0101] 对于每一个终端,计算终端离开标记区域的时间、当前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值;
[0102] 当第一充电时间小于或等于时间差值时,将第一充电时间确定为终端的实际充电 时间;
[0103] 当第一充电时间大于时间差值时,将时间差值确定为终端的实际充电时间。
[0104] 可选地,根据每一个终端的当前可用电量,计算每一个终端由当前可用电量充电 至满电量所消耗的第一充电时间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0105] 确定无线充电设备当前所在的地理位置;
[0106] 获取用户输入的标记信息和标记范围数据;
[0107] 根据标记信息和标记范围数据,对地理位置进行标记,得到标记区域。
[0108] 可选地,获取预先统计的每一个终端离开标记区域的时间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0109] 接收位置变化指令,位置变化指令中至少包括任一终端离开标记区域的时间和任 一终端的身份标识;
[0110] 根据位置变化指令,统计每一个终端离开标记区域的时间;
[0111] 建立终端的身份标识与离开标记区域的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
[0112] 获取预先统计的每一个终端离开标记区域的时间,包括:
[0113] 对于每一个终端,根据终端的身份标识在对应关系中进行查找,得到与身份标识 相匹配的时间值,将时间值确定为终端离开标记区域的时间。
[0114] 可选地,接收位置变化指令,包括:
[0115] 接收任一终端发送的位置变化指令,位置变化指令由任一终端在根据当前所在位 置和标记区域确定已离开标记区域时发送;或,
[0116] 接收路由器发送的位置变化指令,位置变化指令在路由器检测到任一终端与其断 开连接后发送,路由器与无线充电设备之间保持无线连接。
[0117] 可选地,根据每一个终端的当前可用电量和第二充电时间,应用下述公式,计算每 一个终端由当前可用电量充电至满电量所消耗的第一充电时间:
[0118] PTl = PT2* (I-AP)
[0119] 其中,AP指代百分比形式的当前可用电量,PTl指代第一充电时间,PT2指代第二 充电时间。
[0120] 可选地,按照每一个终端的实际充电时间设置功率分配优先级别,包括:
[0121] 将实际充电时间最小的终端设置为最高优先级,将实际充电时间最大的终端设置 为最低优先级。
[0122] 可选地,基于功率分配优先级别和无线充电设备当前的未分配功率,应用下述公 式,为每一个终端分配充电功率:
[0124] 其中,Z指代无线充电设备当前的未分配功率;XTSn = TS1+TS2+TS3+. . . +TSn,η 指代与无线充电设备连接且未分配充电功率的终端的总数,i为正整数,〇〈i < n,TSi指代 与无线充电设备连接且为分配充电功率的第i个终端的实际充电时间,第i个终端的实际 充电时间大于第i-Ι个终端的实际充电时间且小于第i+Ι个终端的实际充电时间,Si指代 为第i个终端分配的充电功率。
[0125]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 --赘述。
[0126]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充电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充电方 法用于无线充电设备中,包括以下步骤。
[0127] 在步骤201中,无线充电设备确定其当前所在的地理位置,获取用户输入的标记 信息和标记范围数据,并根据标记信息和标记范围数据,对地理位置进行标记,得到标记区 域。
[0128] 其中,无线充电技术利用磁共振在无线充电设备与终端之间的电场和磁场中传输 电能,线圈和电容器则在无线充电设备与终端之间形成共振。即,无线充电设备使用的共振 原理是磁场共振,电能只在以同一频率共振的线圈之间传输,而其他终端无法接受。无线充 电设备可连接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无线局域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用户 的各款终端,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均可通过无线网络与无线充电设备建立连接。无 线充电设备在确定其当前所在的地理位置时,可通过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 球定位系统)技术或WLAN实现,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0129] 其中,用户输入的标记信息可为"家庭"、"公司"、"学校"等,用于标记用户频繁出 现的地方,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标记范围数据用于标记无线充电设备当前 所在的地理位置的半径。比如,标记范围数据可为10米。以家庭为例,则家庭面积的半径 大概为10米左右。当用户的任一款终端离开无线充电设备当前所在地理位置10米远时, 即表明该终端已不在房间里了,用户可能已经将其携带出门。
[0130] 在根据标记信息和标记范围数据,对地理位置进行标记得到标记区域后,该标记 区域即为一个以无线充电设备所在地理位置为中心,以标记范围数据为半径的圆形区域。 无线充电设备可记录该标记区域的位置信息、标记信息和标记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