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68197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0002]移动电源是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充电器,可以给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地充电或待机供电。
[0003]现有的移动电源主要由充电输入电路、DC-DC(直流-直流变换)升压开关电路及其外围电路、中央控制电路、USB输出电路等组成。充电输入电路的输出端与DC-DC升压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DC-DC升压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USB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中央控制电路与DC-DC升压开关电路以及USB输出电路连接,对DC-DC升压开关电路以及USB输出电路进行控制,电芯保护电路与DC-DC升压开关电路连接,对DC-DC升压开关电路进行保护。
[0004]现有的移动电源中,DC-DC升压开关电路通常是由专用的升压芯片实现,且在升压芯片的外围需要设置对应的外围元件,总体成本较高,且电路面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节省移动电源成本,减少移动电源的电路面积。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电源,包括:主控制器、蓄电池以及升压充放电电路,其中:
[0007]所述主控制器,适于在检测到所述移动电源的充电端口存在电压输入时,向所述升压充放电电路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使得所述蓄电池经过所述升压充放电电路进行充电;以及,在检测到所述移动电源的输出端口存在负载时,向所述升压充放电电路发送第二控制信号,使得所述蓄电池经过所述升压充放电电路输出预设电压值;
[0008]升压充放电电路,与所述主控制器耦接,包括:
[0009]PMOS管,栅极与所述主控制器的第一控制端耦接,源极与所述移动电源的输出通路耦接,漏极与所述蓄电池正极耦接,适于在接收到所述主控制器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时导通,使得所述蓄电池充电;
[0010]NMOS管,栅极与所述主控制器的第二控制端耦接,源极与地耦接,漏极与所述蓄电池正极耦接,适于在接收到所述主控制器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时导通,使得所述蓄电池以预设的电压值放电。
[0011]可选的,所述升压充放电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电阻,串联在所述主控制器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PMOS管的栅极之间;第二开关电阻,串联在所述主控制器的第二控制端与所述NMOS管的栅极之间。
[0012]可选的,所述升压充放电电路还包括:第一电感,串联在所述PMOS管的漏极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之间;第一滤波电容,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耦接,第二端与地耦接。
[0013]可选的,所述升压充放电电路还包括:第一放电电阻,第一端与所述PMOS管的栅极耦接,第二端与所述移动电源的输出通路耦接;第二放电电阻,第一端与所述NMOS管的栅极耦接,第二端与所述NMOS管的源极耦接。
[0014]可选的,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充电插入检测电路,设置在所述移动电源的充电端口处,与所述主控制器的充电插入检测端耦接,适于在检测到所述移动电源的充电端口存在电压输入时,向所述主控制器的充电插入检测端发送高电平信号,使得所述主控制器向所述升压充放电电路发送第一控制信号。
[0015]可选的,所述充电插入检测电路包括:第一分压电阻,第一端与所述充电端口的VBUS端耦接,第二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充电插入检测端耦接;第二分压电阻,第一端与所述充电端口的GND端耦接,第二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充电检测端耦接。
[0016]可选的,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升压反馈电路,与所述充电插入检测电路耦接,以及与所述主控制器的充放电电压检测端耦接,适于实时获取所述充电端口输入的电压,并发送至所述主控制器。
[0017]可选的,所述升压反馈电路包括:第三分压电阻,第一端与所述充电端口的VBUS端耦接,第二端与所述电压检测端耦接;第四分压电阻,第一端与所述电压检测端耦接,第二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地端耦接。
[0018]可选的,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电池电压检测电路,与所述蓄电池正极耦接,以及与所述主控制器的电池电压检测端耦接,适于实时获取所述蓄电池的当前电压值,并将所述蓄电池的当前电压值发送至所述主控制器。
[0019]可选的,所述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五分压电阻、第六分压电阻、第一滤波电阻以及第二滤波电容,所述第五分压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耦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滤波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六分压电阻的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一滤波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电池电压检测端耦接,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分压电阻的第二端均与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地端耦接。
[0020]可选的,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负载接入检测电路,与所述移动电源的输出端口的GND端耦接,以及与所述主控制器的负载接入检测端耦接,适于在检测到所述输出端口存在负载时,向所述主控制器发送低电平信号,使得所述主控制器向所述升压充放电电路发送第二控制信号。
[0021]可选的,所述负载接入检测电路包括:第一驱动电阻、第二驱动电阻以及第一 NPN晶体管,所述第一驱动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移动电源的输出端口的GND端耦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 NPN晶体管的基极耦接;所述第二驱动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 NPN晶体管的基极耦接,第二端与地耦接;所述第一 NPN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所述负载接入检测端耦接,发射极与地耦接。
[0022]可选的,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放电使能电路,与所述移动电源的输出端口的GND端耦接,以及与所述主控制器的使能端耦接,适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器发送的使能信号时导通,使得所述蓄电池为所述负载供电。
[0023]可选的,所述放电使能电路包括:场效应管,漏极与所述输出端口的GND端耦接,源极与地耦接,栅极与第三放电电阻的第一端耦接;第三放电电阻,第二端与地耦接。
[0024]可选的,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负载电流检测电路,与所述放电使能电路耦接,以及与所述主控制器的负载电流检测端耦接,适于获取所述移动电源当前的放电电流。
[0025]可选的,所述负载电流检测电路包括:采样电阻、第二滤波电阻以及第三滤波电容,所述采样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滤波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耦接,第二端与地耦接;所述第二滤波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负载电流检测端耦接;所述第三滤波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负载电流检测端耦接,第二端与地耦接。
[0026]可选的,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充电保护电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充电电流检测端耦接,适于对所述移动电源提供充电保护。
[0027]可选的,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电池电量显示电路,与所述主控制器中预设的LED控制端耦接,适于根据所述蓄电池的当前电压值,显示对应的电池电量值。
[0028]可选的,所述电池电量显示电路包括:至少两个LED,所述LED分别与对应的主控制器中预设的LED控制端耦接。
[0029]可选的,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照明电路,第一端与所述主控制器预设的照明控制端耦接,第二端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耦接。
[0030]可选的,所述照明电路包括:第一基极电阻,第一端与所述照明控制端耦接,第二端与第二 NPN晶体管的基极耦接;
[0031]第二 NPN晶体管,发射极与地耦接,集电极与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一端耦接;
[0032]LED灯,第一端与电池正极耦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第二端耦接。
[00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34]通过PMOS管和NMOS管组成升压充放电电路,通过控制器控制升压充放电电路来控制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而不需要采用专用的升压充电芯片,在节省成本的同时,节省了升压充电芯片外围的连接元件,减少了电路的面积,并且,采用NMOS管和PMOS管可以支持大电流充放电,提高应用的灵活性。
[0035]进一步,将充电插入检测电路与主控制器的充电插入检测端耦接,将升压反馈电路与主控制器的电压检测端耦接,将电池电压检测电路与主控制器的电池电压检测端耦接,将负载接入检测电路与主控制器的负载接入检测端耦接,将放电使能电路与主控制器的使能端耦接,将负载电流检测电路与主控制器的负载电流检测端耦接,将充电保护电路与主控制器的充电电流检测端耦接,将移动电源的各个功能电路与主控制器耦接,充分利用主控制器的各个输入输出端口,相比于现有的移动电源,能够实现主控制器利用率的最大化。
【附图说明】
[003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升压充放电电路的电路图;
[003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充电插入检测电路、升压反馈电路以及电池电压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003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主控制器的引脚分布图;
[003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放电使能电路、负载电流检测电路、负载接入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004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放电保护电路的电路图;
[0041]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电池电量显示、快充控制以及手电筒电路的电路图;
[0042]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移动电源系统控制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现有的移动电源中,DC-DC升压开关电路通常是由专用的升压芯片实现,且在升压芯片的外围需要设置对应的外围元件,总体成本较高,且电路面积较大。
[004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PMOS管和NMOS管组成升压充放电电路,通过主控制器控制升压充放电电路,来控制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而不需要采用专用的升压充电芯片,在节省成本的同时,节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