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排水双回路补偿启动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07987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井下排水双回路补偿启动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井下排水水栗的供电回路,具体是一种井下排水双回路补偿启动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井下排水普遍采用四台水栗进行。四台水栗的供电回路如下:四组电源通过四台开关启动器与四台水栗一一对应连接,由此形成四条相互独立的供电回路。工作时,四组电源直接通过四个开关启动器控制四台水栗的启停。实践表明,此种供电回路由于自身结构所限,存在如下问题:若当前使用的某一设备(例如电源)出现故障,则与该故障设备处在同一条供电回路的其余正常设备(例如开关启动器和水栗)便全部无法使用,由此使得当前使用的整条供电回路完全瘫痪,从而必须启动另一条供电回路(包括电源、开关启动器、水栗)。也就是说,此种供电回路在某一设备出现故障时无法实现其余正常设备的互用。因此,此种供电回路存在所需设备过多、占地面积过大的问题,由此导致其架设成本过高,从而导致矿井建设成本过高。基于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全新的供电回路,以解决现有井下排水水栗的供电回路在某一设备出现故障时无法实现其余正常设备的互用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井下排水水栗的供电回路在某一设备出现故障时无法实现其余正常设备的互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井下排水双回路补偿启动器。
[0004]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井下排水双回路补偿启动器,包括进线电路、补偿控制电路、出线电路;
[0005]所述进线电路包括第一-第六进线端子、第一-第四检测端子、直流正输出端子、直流负输出端子、第一中继端子、第二中继端子、第三中继端子、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第一整流桥、第二整流桥、第一电容、第一三相接触器、第二三相接触器;
[0006]第一中继端子、第二中继端子、第三中继端子通过第一三相接触器的三相常开触点与第一进线端子、第二进线端子、第三进线端子一一对应连接;第一中继端子、第二中继端子、第三中继端子通过第二三相接触器的三相常开触点与第四进线端子、第五进线端子、第六进线端子一一对应连接;第一变压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进线端子、第三进线端子连接;第二变压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第四进线端子、第六进线端子连接;第一整流桥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变压器的两个输出端连接;第二整流桥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二变压器的两个输出端连接;第一检测端子、第二检测端子分别与第一变压器的两个输出端连接;第三检测端子、第四检测端子分别与第二变压器的两个输出端连接;直流正输出端子分别与第一整流桥的正输出端、第二整流桥的正输出端连接;直流负输出端子分别与第一整流桥的负输出端、第二整流桥的负输出端连接;第一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直流正输出端子、直流负输出端子连接;
[0007]所述补偿控制电路包括第四中继端子、第五中继端子、第六中继端子、三相功率因数表、第一三相电流互感器、第二三相电流互感器、第三三相接触器的三相常开触点、第一-第四电感、第一-第三双向可控硅、第二 -第四电容、主控制器、第一-第四漏电保护器;
[0008]三相功率因数表的三相输入端与第一中继端子、第二中继端子、第三中继端子一一对应连接;第四中继端子、第五中继端子、第六中继端子通过第一三相电流互感器与三相功率因数表的三相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第一电感的首端、第二电感的首端、第三电感的首端依次通过第三三相接触器的三相常开触点、第二三相电流互感器与三相功率因数表的三相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第一双向可控硅的第一阳极、第二双向可控硅的第一阳极、第三双向可控硅的第一阳极与第一电感的尾端、第二电感的尾端、第三电感的尾端--对应连接;第二电容的首端、第三电容的首端、第四电容的首端与第一双向可控硅的第二阳极、第二双向可控硅的第二阳极、第三双向可控硅的第二阳极--对应连接;第二电容的尾端、第三电容的尾端、第四电容的尾端均通过第四电感接地;直流正输出端子、直流负输出端子、第一检测端子、第二检测端子、第三检测端子、第四检测端子、第一双向可控硅的两个控制极、第二双向可控硅的两个控制极、第三双向可控硅的两个控制极、第一三相接触器的线圈两端、第二三相接触器的线圈两端、第三三相接触器的线圈两端均与主控制器连接;第一漏电保护器、第二漏电保护器、第三漏电保护器、第四漏电保护器均通过RS485总线与主控制器连接;
[0009]所述出线电路包括第一-第十二出线端子、第四-第七三相接触器、第三-第六三相电流互感器;
[0010]第三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三相进线端通过第四三相接触器的三相常开触点与第四中继端子、第五中继端子、第六中继端子一一对应连接;第四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三相进线端通过第五三相接触器的三相常开触点与第四中继端子、第五中继端子、第六中继端子一一对应连接;第五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三相进线端通过第六三相接触器的三相常开触点与第四中继端子、第五中继端子、第六中继端子一一对应连接;第六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三相进线端通过第七三相接触器的三相常开触点与第四中继端子、第五中继端子、第六中继端子一一对应连接;第一出线端子、第二出线端子、第三出线端子与第三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三相出线端一一对应连接;第四出线端子、第五出线端子、第六出线端子与第四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三相出线端一一对应连接;第七出线端子、第八出线端子、第九出线端子与第五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三相出线端一一对应连接;第十出线端子、第十一出线端子、第十二出线端子与第六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三相出线端对应连接;直流正输出端子、直流负输出端子、第三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三相进线端和二次侧三相出线端、第四三相接触器的线圈两端均与第一漏电保护器连接;直流正输出端子、直流负输出端子、第四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三相进线端和二次侧三相出线端、第五三相接触器的线圈两端均与第二漏电保护器连接;直流正输出端子、直流负输出端子、第五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三相进线端和二次侧三相出线端、第六三相接触器的线圈两端均与第三漏电保护器连接;直流正输出端子、直流负输出端子、第六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三相进线端和二次侧三相出线端、第七三相接触器的线圈两端均与第四漏电保护器连接。
[0011]工作时,第一-第三进线端子共同构成第一组电源。第四-第六进线端子共同构成第二组电源。主控制器通过第一-第四检测端子检测两组电源是否全部带电,若两组电源全部带电,则主控制器控制第一三相接触器的三相常开触点进行闭合(此时第二三相接触器的三相常开触点保持断开),由此开始使用第一组电源,此时第一组电源依次通过第一变压器、第一整流桥向主控制器和第一-第四漏电保护器进行直流供电。若第一组电源失电,则主控制器控制第二三相接触器的三相常开触点进行闭合,由此开始使用第二组电源,此时第二组电源依次通过第二变压器、第二整流桥向主控制器和第一-第四漏电保护器进行直流供电。将第一-第三出线端子与第一台水栗的三相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将第四-第六出线端子与第二台水栗的三相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将第七-第九出线端子与第三台水栗的三相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将第十-第十二出线端子与第四台水栗的三相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将高水位检测器、低水位检测器、安全水位检测器均与主控制器连接。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当低水位检测器检测到低水位信号时,主控制器通过RS485总线向第一漏电保护器发送启动信号,第一漏电保护器控制第四三相接触器的三相常开触点进行闭合,此时第一组电源依次通过第一三相接触器的三相常开触点、三相功率因数表、第三三相电流互感器向第一台水栗进行供电,第一台水栗由此启动并开始排水,使得水位开始下降。待安全水位检测器检测到安全水位信号时,主控制器通过RS485总线向第一漏电保护器发送关停信号,第一漏电保护器控制第四三相接触器的三相常开触点进行断开,此时第一组电源停止向第一台水栗进行供电,第一台水栗由此关停并停止排水。当高水位检测器检测到高水位信号时,主控制器通过RS485总线向第一-第N (N为正整数,且2 < N < 4)漏电保护器发送启动信号,第一-第N漏电保护器控制第四-第M (M为正整数,且57)三相接触器的三相常开触点进行闭合,第一组电源依次通过第一三相接触器的三相常开触点、三相功率因数表、第三-第P (P为正整数,且4 SPS 6)三相电流互感器向第一-第N台水栗进行供电,第一-第N台水栗由此启动并开始排水,使得水位开始下降。待安全水位检测器检测到安全水位信号时,主控制器通过RS485总线向第一-第N漏电保护器发送关停信号,第一-第N漏电保护器控制第四-第M三相接触器的三相常开触点进行断开,此时第一组电源停止向第一-第N台水栗进行供电,第一-第N台水栗由此关停并停止排水。在上述过程中,主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三三相接触器的三相常开触点进行闭合,使得三相功率因数表、第一-第二三相电流互感器、第一-第四电感、第一-第三双向可控硅共同进行静态无功补偿(三相功率因数表的作用是检测功率因数的大小。第一三相电流互感器的作用是检测是否有水栗运行。第二三相电流互感器的作用是检测补偿电流的大小。第一-第三电感的作用是消除谐波。第四电感的作用是消除不利因素产生的过电压。第一-第三双向可控硅的作用是增大或减小补偿电流),由此起到实施改善功率因数、提高用电质量、抑制电网谐波的作用,从而达到节能的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