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34221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自动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交通工具的自动充电系统,包括电源模块、升降模块、工作台、充电端和受电端,所述充电端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充电端通过连接线缆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升降模块升降工作台,所述受电端设置在交通工具上,经过升降模块、第一条调节模块、第二调节模块和第三调节模块的协同调节之后,使得充电端与受电端电气接触后充电;并且在充电完成后,自动收起充电端。
【专利说明】
自动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通工具的自动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和环保理念的快速发展,人类对于电动汽车的需求迅速增长。电动汽车是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由于其本身不排放有害气体,具有清洁环保的特点而受到广泛欢迎。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相比,电动汽车更需要基础设施的配套。特别是在电力不足时就会使驾驶员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所以完善的充电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0003]通常,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包括了充电粧,充电粧是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或储能站连接,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提供电流的供电装置。充电粧为满足充电需求,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体的安全承受范围。进一步的,充电粧上设置了与电动汽车电接触的充电头。在需要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需要人工操作该充电头与电动汽车上设置的受电口连接,该过程可能造成操作人员与充电头的高压电流接触,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这已经成为限制电动汽车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交通工具的自动充电系统,包括电源模块、升降模块、工作台、充电端和受电端,所述充电端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充电端通过连接线缆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升降模块升降工作台,所述受电端设置在交通工具上,所述充电端与受电端电气接触后充电,所述工作台还设置伸缩模块、第一调节模块和第二调节模块,所述充电端通过第一调节模块和第二调节模块与伸缩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模块包括具备自动复位的万向关节机构,所述的第二调节模块包括具备自动复位功能的挠性调节装置。
[0005]电源模块为升降模块和充电端供电,升降模块能够按照需求对工作台进行升降,使得充电端与受电端的高度一致,便于使用伸缩模块进一步将充电端延伸至受电端周围。
[0006]当充电端处于受电端周围时,通过第一调节模块对充电端的位置进行粗调,使其更接近于受电端的位置;并且第一调节模块包括具备自动复位的万向关节机构,实现伸缩模块做锥形角度运动。
[0007]第二调节模块包括具备自动复位功能的挠性调节装置,从而实现充电端的位置微调,使得充电端能够与受电端的位置相耦合,充电端与受电端电气接触,向交通工具充电。
[0008]作为优选,所述充电端、第一调节模块、第二调节模块和伸缩模块依次连接。
[0009]充电端、第一调节模块、第二调节模块和伸缩模块依次连接,在经过第一调节模块的粗调和第二调节模块的微调之后,使得充电端的位置与受电端的位置耦合,并且第一调节模块和第二调节模块减缓了与受电端对接过程中产生的侧向挤压力。
[0010]作为优选,所述受电端包括受电插头和喇叭形的引导罩,所述充电端包括充电插头。
[0011]受电端包括受电插头和喇叭形的引导罩,当充电插头处于受电端的周边位置,伸缩模块将充电插头延伸至受电端,喇叭形的引导罩起被动引导作用,使得在对接过程中,充电插头利用引导罩的弧度与受电插头电接触,从而达到对交通工具自动充电的目的。
[0012]作为优选,所述受电插头为梯形,并且触点为条形;所述充电插头为与受电插头耦合的梯形,并且触点为条形,所述受电插头的触点具备弧度。
[0013]受电插头和充电插头均为梯形,并且充电插头和受电插头能够互相耦合;受电插头和充电插头的触点做成条形,同时受电插头的触点具备弧度,便于充电插头和受电插头对接。
[0014]作为优选,所述充电插头和受电插头的电气接触面上均设置碳化层。
[0015]充电插头和受电插头之间的接触导致经常性磨损,在充电插头和受电插头的电气接触面上均设置碳化层,起到耐磨、防腐蚀和防氧化的作用,延长插头的使用寿命。
[0016]作为优选,所述工作台与升降模块之间通过第三调节模块连接,所述第三调节模块调节工作台上下、左右摆动。
[0017]通过第三调节模块对工作台进行上下、左右摆动,最终使得充电端更接近受电端的位置;并且在充电完成之后,第三调节模块使得工作台自动归位。
[0018]作为优选,所述第三调节模块包括半活动铰链。
[0019]半活动铰链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更易普及。
[0020]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线缆包括拖链电缆。
[0021]拖链电缆的内部设置了电缆,对电缆形成了保护,并且电缆还能随拖链实现来回移动,并且能够防止电缆纠缠、磨损和散乱,增加了导线的弯曲半径,保证了导线的使用寿命O
[0022]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模块选自液压升降机构和丝杠升降机构之中的至少一种。
[0023]升降模块将工作台进行升降,自液压升降机构和丝杠升降机构的结构可靠,并且效果优异。
[002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调节模块调节充电端的运动范围为Ocm至20cm半径的锥形面。
[0025]第一调节模块调节充电端的运动范围为Ocm至20cm半径的锥形面,即使受电端与充电端之间的位置偏差较大,也能够通过第一调节模块调整充电端更接近于受电端的位置,增加了灵活性。
[0026]使用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之后,当交通工具进入充电区域时,通过升降模块调整充电端与受电端的上下位置;待充电端与受电端高度一致时,再通过伸缩模块将充电端延伸至受电端的位置处。经过第一调节模块、第二调节模块和第三调节模块的协同调节,将充电端与受电端对接完成后,开始执彳丁充电。充电完成后,伸缩t旲块收起充电端,工作台通过半活动铰链自动归位,整个充电过程无需人工干预,提高了安全性能。充电端与伸缩机构之间采用软连接方式,减缓了与受电端对接过程中产生的侧向挤压力,减轻因侧向挤压力过大对充电端、受电端的磨损。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自动充电系统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自动充电系统的充电插头和受电插头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另一种自动充电系统的示意图;
[0030]其中,1、电源模块,2、升降模块,21、第三调节模块,3、工作台,31、充电端,311、充电插头,32、第一调节模块,33、第二调节模块,34、伸缩模块,4、连接线缆,5、受电端,51、受电插头,52、引导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下实施例。
[0032]实施例1
[003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的自动充电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电源模块1、升降模块2、第三调节模块21、工作台3、充电端31、第一调节模块32、第二调节模块33、伸缩模块34、和受电端5。电源模块I为所有用电器件供电,充电端31、第一调节模块32、第二调节模块33和伸缩模块34依次连接。工作台3与升降模块2之间通过第三调节模块21连接。升降模块2能够按照需求对工作台3进行升降,使得充电端31与受电端5的高度一致。第三调节模块21为半活动铰链,伸缩模块34固定在工作台3上,半活动铰链控制工作台3的上下、左右移动。升降模块2内主要包括了液压升降机构。
[0034]充电端31通过连接线缆4与电源模块I连接,并且连接线缆4从伸缩模块34内穿过,受电端5设置在交通工具上,充电端31与受电端5电气接触后充电。
[0035]如图2所示,受电端5包括受电插头51和喇叭形的引导罩52,充电端31包括充电插头311。充电插头311和受电插头51的电气接触面上均设置碳化层,增加耐磨度,延长插头的使用寿命。
[0036]第一调节模块32包括具备自动复位的万向关节机构,使得伸缩模块34能够做锥形角度运动,调节充电端31做锥形运动,第二调节模块33包括具备自动复位功能的挠性调节装置。当充电端31处于受电端周围时,通过第一调节模块32对充电端31的位置进行粗调,使其更接近于受电端5的位置;第二调节模块33对充电端31的位置微调,使得充电端31能够与受电端5的位置相耦合,充电端31与受电端5电气接触,向交通工具充电。在充电完成之后,充电端31从受电端5脱出,充电端31、第一调节模块32、第二调节模块33、伸缩模块34、第三调节模块21和升降模块2回归初始位置。
[0037]实施例2
[003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的自动充电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电源模块1、升降模块2、第三调节模块21、工作台3、充电端31、第一调节模块32、第二调节模块33、伸缩模块34、和受电端。电源模块I为所有用电器件供电,充电端31、第一调节模块32、第二调节模块33和伸缩模块34依次连接。工作台3与升降模块2之间通过第三调节模块21连接。升降模块2能够按照需求对工作台3进行升降,使得充电端31与受电端5的高度一致。第三调节模块21为半活动铰链,伸缩模块34固定在工作台3上,半活动铰链控制工作台3的上下、左右移动。升降模块2内主要包括了丝杠升降机构。
[0039]充电端31通过连接线缆4与电源模块I连接,并且连接线缆4从伸缩模块34内穿过,受电端5设置在交通工具上,充电端31与受电端5电气接触后充电。
[0040]如图2所示,受电端5包括受电插头51和喇叭形的引导罩52,充电端31包括充电插头311。充电插头311和受电插头51的电气接触面上均设置碳化层,增加耐磨度,延长插头的使用寿命。受电插头51为梯形,并且触点为条形;充电插头311为与受电插头51耦合的梯形,并且触点为条形,受电插头51的触点具备弧度。
[0041]第一调节模块32包括具备自动复位的万向关节机构,使得伸缩模块34能够做锥形角度运动,调节充电端31做锥形运动,第二调节模块33包括具备自动复位功能的挠性调节装置。当充电端31处于受电端周围时,通过第一调节模块32对充电端31的位置进行粗调,使其更接近于受电端5的位置;第二调节模块33对充电端31的位置微调,使得充电端31能够与受电端5的位置相耦合,充电端31与受电端5电气接触,向交通工具充电。在充电完成之后,充电端31从受电端5脱出,充电端31、第一调节模块32、第二调节模块33、伸缩模块34、第三调节模块21和升降模块2回归初始位置。
[0042]实施例3
[004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的自动充电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电源模块1、升降模块2、第三调节模块21、工作台3、充电端31、第一调节模块32、第二调节模块33、伸缩模块34、和受电端5。电源模块I为所有用电器件供电,充电端31、第一调节模块32、第二调节模块33和伸缩模块34依次连接。工作台3与升降模块2之间通过第三调节模块21连接。升降模块2能够按照需求对工作台3进行升降,使得充电端31与受电端5的高度一致。第三调节模块21为半活动铰链,伸缩模块34固定在工作台3上,半活动铰链控制工作台3的上下、左右移动。升降模块2内主要包括了液压升降机构。
[0044]充电端31通过连接线缆4与电源模块I连接,并且连接线缆4从伸缩模块34内穿过,受电端5设置在交通工具上,充电端31与受电端5电气接触后充电。
[0045]如图2所示,受电端5包括受电插头51和喇叭形的引导罩52,充电端31包括充电插头311。充电插头311和受电插头51的电气接触面上均设置碳化层,增加耐磨度,延长插头的使用寿命。受电插头51为梯形,并且触点为条形;充电插头311为与受电插头51耦合的梯形,并且触点为条形,受电插头51的触点具备弧度。连接线缆4选用拖链电缆。
[0046]第一调节模块32包括具备自动复位的万向关节机构,使得伸缩模块34能够做锥形角度运动,调节充电端31做锥形运动,第二调节模块33包括具备自动复位功能的挠性调节装置。当充电端31处于受电端周围时,通过第一调节模块32对充电端31的位置进行粗调,使其更接近于受电端5的位置;第二调节模块33对充电端31的位置微调,使得充电端31能够与受电端5的位置相耦合,充电端31与受电端5电气接触,向交通工具充电。在充电完成之后,充电端31从受电端5脱出,充电端31、第一调节模块32、第二调节模块33、伸缩模块34、第三调节模块21和升降模块2回归初始位置。
[0047]实施例4
[004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的自动充电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电源模块1、升降模块2、第三调节模块21、工作台3、充电端31、第一调节模块32、第二调节模块33、伸缩模块34、和受电端。电源模块I为所有用电器件供电,充电端31、第一调节模块32、第二调节模块33和伸缩模块34依次连接。工作台3与升降模块2之间通过第三调节模块21连接。升降模块2能够按照需求对工作台3进行升降,使得充电端31与受电端5的高度一致。第三调节模块21为半活动铰链,伸缩模块34固定在工作台3上,半活动铰链控制工作台3的上下、左右移动。升降模块2内主要包括了液压升降机构。
[0049]充电端31通过连接线缆4与电源模块I连接,并且连接线缆4从伸缩模块34内穿过,受电端5设置在交通工具上,充电端31与受电端5电气接触后充电。
[0050]如图2所示,受电端5包括受电插头51和喇叭形的引导罩52,充电端31包括充电插头311。充电插头311和受电插头51的电气接触面上均设置碳化层,增加耐磨度,延长插头的使用寿命。受电插头51为梯形,并且触点为条形;充电插头311为与受电插头51耦合的梯形,并且触点为条形,受电插头51的触点具备弧度。连接线缆4选用拖链电缆。
[0051]第一调节模块32包括具备自动复位的万向关节机构,使得伸缩模块34能够做锥形角度运动,调节充电端31的运动范围为Ocm至20cm半径的锥形面,第二调节模块33包括具备自动复位功能的挠性调节装置。当充电端31处于受电端周围时,通过第一调节模块32对充电端31的位置进行粗调,使其更接近于受电端5的位置;第二调节模块33对充电端31的位置微调,使得充电端31能够与受电端5的位置相耦合,充电端31与受电端5电气接触,向交通工具充电。在充电完成之后,充电端31从受电端5脱出,充电端31、第一调节模块32、第二调节模块33、伸缩模块34、第三调节模块21和升降模块2回归初始位置。
[0052]实施例5
[005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的自动充电系统,如图3所示,包括电源模块1、升降模块2、第三调节模块21、工作台3、充电端31、第一调节模块32、第二调节模块33、伸缩模块34、和受电端。电源模块I为所有用电器件供电,充电端31、第二调节模块33、第一调节模块32和伸缩模块34依次连接。工作台3与升降模块2之间通过第三调节模块21连接。升降模块2能够按照需求对工作台3进行升降,使得充电端31与受电端5的高度一致。第三调节模块21为半活动铰链,伸缩模块34固定在工作台3上,半活动铰链控制工作台3的上下、左右移动。升降模块2内主要包括了液压升降机构。
[0054]充电端31通过连接线缆4与电源模块I连接,并且连接线缆4从伸缩模块34内穿过,受电端5设置在交通工具上,充电端31与受电端5电气接触后充电。
[0055]如图2所示,受电端5包括受电插头51和喇叭形的引导罩52,充电端31包括充电插头311。充电插头311和受电插头51的电气接触面上均设置碳化层,增加耐磨度,延长插头的使用寿命。受电插头51为梯形,并且触点为条形;充电插头311为与受电插头51耦合的梯形,并且触点为条形,受电插头51的触点具备弧度。连接线缆4选用拖链电缆。
[0056]第一调节模块32包括具备自动复位的万向关节机构,使得伸缩模块34能够做锥形角度运动,调节充电端31的运动范围为Ocm至20cm半径的锥形面,第二调节模块33包括具备自动复位功能的挠性调节装置。当充电端31处于受电端周围时,通过第一调节模块32对充电端31的位置进行粗调,使其更接近于受电端5的位置;第二调节模块33对充电端31的位置微调,使得充电端31能够与受电端5的位置相耦合,充电端31与受电端5电气接触,向交通工具充电。在充电完成之后,充电端31从受电端5脱出,充电端31、第一调节模块32、第二调节模块33、伸缩模块34、第三调节模块21和升降模块2回归初始位置。
【主权项】
1.一种自动充电系统,包括电源模块、升降模块、工作台、充电端和受电端,所述充电端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充电端通过连接线缆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升降模块升降工作台,所述受电端设置在交通工具上,所述充电端与受电端电气接触后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还设置伸缩模块、第一调节模块和第二调节模块,所述充电端通过第一调节模块和第二调节模块与伸缩模块连接, 所述第一调节模块包括具备自动复位的万向关节机构,所述第二调节模块包括具备自动复位功能的挠性调节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端、第一调节模块、第二调节模块和伸缩模块依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端包括受电插头和喇叭形的引导罩,所述充电端包括充电插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插头为梯形,并且触点为条形;所述充电插头为与受电插头耦合的梯形,并且触点为条形,所述受电插头的触点具备弧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头和受电插头的电气接触面上均设置碳化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与升降模块之间通过第三调节模块连接,所述第三调节模块调节工作台上下、左右摆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调节模块包括半活动铰链。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缆包括拖链电缆。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模块选自液压升降机构和丝杠升降机构之中的至少一种。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模块调节充电端的运动范围为Ocm至20cm半径的锥形面。
【文档编号】H02J7/00GK205622286SQ201620453586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8日
【发明人】潘国富, 靳旭, 谢帅
【申请人】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