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13824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诸如蜂窝电话、无线LAN(WLAN)之类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 使用多个射频(RF)波段的多波段无线电技术。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能够适 用于多个RF波段的无线电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蜂窝电话用户数量的增加使得最初分配用于第三代蜂窝电话 的频带已经很难容纳新的用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开发对应多个频带的移动终端,例如,通过新 频带的分配,已分配给第二代的频带的替换等方法产生所述多个频带。如图1所示,已经提出第三代蜂窝电话的规格的3GPP在波段I与波段 X之间定义了十个频带。通常,在移动电话终端的接收部分中,使用直接变换方法,这是因为使 用直接变换方法的接收机与使用超外差方法的接收机相比,实施起来所需要 的元件数量更少(例如,参看日本待审查专利申请,/>开号2006-246323)。图2是图解具有使用直接变换方法的蜂窝电话的接收系统的通信设备的 配置例子的图。如图2所示,通信设备1有天线(ANT)2、开关(SW)3、双工器(DUP)4、发 送功率放大器(PA)5、低噪声放大器(LNA)6、滤波器7、本地振荡器(LO)8、 分频器(移相器)9、混频器(MIX)IOI和IOQ、低通滤波器(LPF)llI和11Q以 及基带电路12。在通信设备l中,由天线2接收到的射频信号,通过开关3、双工器4、 LNA 6、滤波器7、混频器(MIX)IOI和IOQ、 LPF 111和11Q以及基带电路12进行解调。这里,在图2中,需要由虚线包围的LNA 6、滤波器7以及混频器101 和IOQ对于每个接收频率具有不同的频率特性。发明内容在图2中,虽然需要由虚线包围的LNA 6,滤波器7以及混频器101和 IOQ对于每个接收频率具有不同的频率特性,但是需要这里使用的滤波器7 处理高频,并具有陡变衰减特性,因此很难由IC内部电路实现这种功能。因此,为了处理多个接收频率,需要移动电话终端除了 IC之外,还包括 多个滤波元件,因此不适合移动电话终端的微型化。期望提供一种无线电通信设备,其可以无须使用滤波元件,在具有多波 段能力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元件数量的增加,可以微型化,并且可以实现高精 度的接收处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使用可以接收具 有预定频带的无线电信号的直接变换方法,该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低噪声 放大器部分,包括一个或多个低噪声放大器,用于接收具有预定频带的接收 信号的输入;以及混频器部分,包括同相和正交混频器,用于把低噪声放大 器的输出分别地解调为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信号,其中该混频器部分在输入 部分中包含电容器,由该电容器分离直流电中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并且 把该分量分别地提供给对应的同相和正交混频器。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低噪声放大器部分优选地包括偏置电路,该偏置 电路产生偏置信号,用于偏置低噪声放大器信号输入端;以及滤波器,用于 减小偏置电路的输出信号的噪声,并且把该信号提供给信号输入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多个低噪声放大器中的每一个都优选地由差分晶 体管对组成,并且每组差分晶体管对在参考电压侧都共有用于简并的差分电 感器。而且,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多个低噪声;^文大器中的每一个都优选地由 差分晶体管对组成,并且每组差分晶体管对在输出侧都共有共源共栅 (cascode)连接的晶体管和负载电感器。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低噪声放大器部分优选地具有开关,其响应于接 收频率有选择地把偏置信号通过滤波器提供给对应于频率信号的输入的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入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同相和正交混频器优选地单独地由吉尔伯特(Gilbert)单元混频器组成,该吉尔伯特单元混频器包括差分晶体管对,并且该混频器部分的输入部分通过电容器把低噪声放大器部分的输出信号提供给其对应单元的差分连接晶体管部分。根据本发明,信号由低噪声放大器部分中预定的低噪声放大器进行放大 操作后,直接输入至混频器部分。混频器部分的输入部分中包括电容器,由该电容器分离直流电中的同相 分量和正交分量,并且把该分量分别地提供给对应的同相和正交混频器。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无线电通信设备,该无线电通信设备可以不 须要滤波元件,可以在具有多波段能力的情况下避免元件数量的增加,可以 微型化,并且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接收处理。


图1是图解用于第三代蜂窝电话的发送和接收频率的列表图; 图2是图解使用直接变换方法的蜂窝电话的通信设备主要在接收系统上 的配置例子的图;图3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设备的配置例子的图; 图4是图解图3中的接收电路的具体配置例子的电路图; 图5是图解图3中的接收电路的另一个具体配置例子的电路图;和 图6是图解图3中的接收电路的又一个具体配置例子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3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设备的配置例子的图。同样, 图4是图解图3中的接收电路的具体配置例子的电路图;图3中的无线电通信设备100是图解主要包括使用直接变换方法的蜂窝 电话的接收系统的通信设备的配置例子。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无线电通信设备100具有天线(ANT)101、开 关(SW)102和103、双工器(DUP)104和105、发送功率放大器(PA) 106和107、 LNA(低噪声放大器)108和109、本地振荡器(LO) 110、分频器(移相器)111、混频器(MIX) 1121和112Q、低通滤波器(LPF) 1131和113Q以及基带电路114。 LNA 108和109、混频器(MIX) 1121和112Q构成无线电通信设备100中 的接收电路120。这个接收电路120集成在一个芯片里。接收电路120通常具有对应于多个接收波段的多个(图3中的例子中具 有两个)输入端T1和T2,具有90°的相位差的本地!^荡信号SloI和SloQ 的输入端T3和T4,以及具有90。的相位差的输出给LPF 1131和113Q的基 带信号Sbbl和SbbQ的输出端T5和T6。本实施例的接收电路120中的混频器和LNA具有如下描述的特征配置。 混频器1121和112Q具有接收LNA的输出的输入部分中的电容器,并且 具有通过分离直流电中的同相分量(I)和正交分量(Q)来避免二次失真发生 的配置。而且,在LNA 108和109的偏置电路中,通过LPF降低来自于电流源的 偏置信号的噪声,因此在大输入信号时间下,将LNA配置成几乎没有NF(噪 声系数)恶化。LNA 108和109具有拥有两个输入或多个的差分配置,以及中间点接地的在发射极(源极)部分上的简并差分电感器的输入部分,并且共有共源共栅 连接的晶体管(cascode-connected transistor)和负载电感器。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电路都实现在IC中,并且无需具有在LNA和混频 器(MIXER)之间所曾经需要的SAW滤波器。而且,可以实现用于通信或广播 的直接变换接收机,其具有在拥有多波段能力的情况下不增加元件数量的特 性。在本实例的接收电路120中,其具有这样的特征,LNA和混频器之间不 需要滤波电路。因此,通过根据频带为IC提供独立的LNA输入端,可以接 收多个频带,而无需增加外部滤波元件。对于接收电路120的具体配置,下面给出关于图4的详细描述。这里,将给出两点描述, 一点是LNA和混频器之间需要滤波元件的原因, 另 一点是不需要滤波器的电路的性能。使用WCDMA方法的第三代蜂窝电话的特征之一是可以与接收操作同时 地输出发送信号。该发送信号由PA(功率放大器)放大,并且通过滤波电路和称为双工器的开关电路提供给天线。而且,基站发送并且由该天线接收的信号通过双工器提供给LNA。输入 给双工器的发送信号电平高达20dBm,因此隔离度(isolation)(从发送信号 的输入端到接收信号的输出端之间的信号漏损)大约为50dB。因此,大约 -30dBm的发送信号纟皮施加到LNA |#入。当把这个高电平的发送信号施加到混频器时,作为弱信号的接收信号被 抑制,因此很难正确地执行解调。所以为了衰减该发送信号以使得不引起抑制,需要在所述LNA和混频器 之间布置滤波电路。为此目的而使用滤波电路。在混频器中强信号引起抑制的主要原因是该混频器的二次失真。因此, 像本实施例,如果接收该LM输出的输入部分具有电容器,并且具有通过分 离直流电中的同相分量(I)和正交分量(Q)来将二次失真的生成电平保持在 期望值之内,那么在LNA和混频器之间可以不需要滤波器。接下来参考图4,给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接收电路120的具体配置和功能 的描述。接收电路120具有LNA部分(低噪声放大器部分)121和混频器部分122.而且,在图4中,每个信号都是差分信号,因此将标注p(正)或n(负)添 加给端子Tl至T6。LNA部分121具有由npn双4 L晶体管构成的晶体管Ql至Q7、由p沟道 MOS晶体管构成的晶体管Q8和Q9、电阻元件R1至R6、电容器C1至C5、用 于简并的差分电感器(下面,称为简并电感器)L1、负载差分电感器(下面, 称为负载电感器)L2、緩沖器B1、开关Sl以及电流源Il。混频器部分122具有由n沟道MOS晶体管构成的晶体管Qll至Q15、由 npn双极晶体管构成的晶体管Q21至Q28、电容器C11至C14、电阻元件R21 至R24、电容器C21至C24以及电流源121。而且,电源电压Vdd从电源VI和V2分别地提供给接收电路120的LNA 部分121和混频器部分122.在LNA部分121中,晶体管Q1的发射极连接至简并电感器L1的一端及 晶体管Q3的发射极。晶体管Ql的集电极连接至晶体管Q5的发射极及晶体 管Q3的集电极。晶体管Q1的基极连接至电阻元件I^的一端,并且通过直 流隔离电容器C2连接至输入端Tlp。晶体管Q2的发射极连接至简并电感器Ll的另一端及晶体管Q4的发射 极。晶体管Q2的集电极连接至晶体管Q6的发射极及晶体管Q4的集电极。 晶体管Q2的基极连接至电阻元件R3的一端,并且通过直流隔离电容器C3 连接至输入端Tln。晶体管Q3的发射极连接至简并电感器Ll的一端及晶体管Ql的发射极。 晶体管Q3的集电极连接至晶体管Q5的发射极及晶体管Ql的集电极。晶体 管Q3的基极连接至电阻元件R4的一端,并且通过直流隔离电容器C4连接 至输入端T2p。晶体管Q4的发射极连接至简并电感器Ll的另一端及晶体管Q2的发射 极。晶体管Q4的集电极连接至晶体管Q6的发射极及晶体管Q2的集电极。 晶体管Q4的基极连接至电阻元件R5的一端,并且通过直流隔离电容器C5 连接至输入端T2n。晶体管Q5的集电极连接至负载电感器L2的一端,并且其连接点形成 LNA部分121的一个差分输出的节点,ND1。晶体管Q6的集电极连接至负载 电感器L2的另一端,并且其连接点形成LNA部分121的另一个差分输出的 节点,ND2。筒并电感器Ll的中点与连接至参考电压(例如,地电压)的地线LG1连接。而且,共射共基(cascode)连接的晶体管Q5、 Q6的基极和负载电感器 L2的中点与连接至电源VI的电源线LV1连接。LNA 108、 109由晶体管Ql至Q6、电阻元件R2至R5、简并电感器L1 以及负载电感器L2构成,其具有这样的连接关系。在这个例子中,LNA 108、 109共用(有)简并电感器L1、负载电感器L2 以及共射共基连接的晶体管Q5、 Q6。开关Sl具有静触点a及工作触点b和c。静触点a连接至緩冲器Bl的 输出,静触点b连接至电阻元件R2及R3的另一端,静触点c连接至电阻元 件R4及R5的另一端。晶体管Q8、 Q9的源极连接至电源线LVl,晶体管Q8的漏极连接至晶体 管Q7的集电极、电阻元件R1的一端及电阻元件R6的一端。晶体管Q8和Q9的各栅极相互连接。晶体管Q9的漏极连接至各栅极和 电流源II的连接点,并且电流源II连接至地线LG1。电阻元件R6的另一端连接至晶体管Q7的基才及,并且晶体管Q7的发射 极连接至地线LG1。电阻元件R1的另一端连接至緩冲器B1的输入端及电容器C1的一个电 极,电容器Cl的另一个电极连接至地线LG1。LNA 108和109的电流镜类型的偏置电路1211由晶体管Q8和Q9、电流 源Il、晶体管Q7以及电阻元件R6构成,其具有这样的连接关系。而且,LPF(低通滤波器)1212由电阻元件R1和电容器C1构成。在混频器部分122中,电容器Cll和C12的一个电极连接至LNA部分 121的输出节点ND1,并且电容器C13和C14的一个电才及连接至LNA部分121 的输出节点ND2。这些电容器Cll至C14构成混频器部分122的$餘入部分1221。晶体管Qll至Q15的源极公共地连接至地线(参考电压线)LG2。晶体管 Qll至Q15的栅极公共地相连接,其栅极的连接点连冲妄至晶体管Qll的漏极 及电流源121,并且电流源121连接至电源线LV2。晶体管Q12的漏极连接至输入部分1221中的电容器Cll的另一个电极, 并且公共地连接至晶体管Q21和Q22的发射极,从而由这些连接点形成节点 ND 11。晶体管Q13的漏极连接至输入部分1221中的电容器C13的另 一个电极, 并且公共地连接至晶体管Q23和Q24的发射极,从而由这些连接点形成节点 ND 12。晶体管Q14的漏极连接至输入部分1221中的电容器C12的另 一个电极, 并且公共地连接至晶体管Q25和Q26的发射极,从而由这些连接点形成节点 ND 13。晶体管Q15的漏极连接至输入部分122I中的电容器C14的另一个电极, 并且公共地连接至晶体管Q27和Q28的发射极,从而由这些连接点形成节点 ND 14。电流镜型电流源1222由晶体管Qll至Q15以及电流源II组成,其具有 这冲羊的连4妄关系。晶体管Q21和Q22的各发射极相互连接,并且连接至节点NDll。晶体 管Q21的集电极连接至给LPF 1131的基带信号Sbbl的输出端T5p,以及晶 体管Q23的集电极。而且,晶体管Q21的集电极通过并联布置的电阻元件R21和电容器C21连4妻至电源线LV2。晶体管Q23和Q24的各发射极相互连接,并且连接至节点ND 12。晶体 管Q24的集电极连接至给LPF 1131的基带信号Sbbl的输出端T5n,以及晶 体管Q22的集电极。而且,晶体管Q24的集电极通过并联布置的电阻元件 R22和电容器C22连4妻至电源线LV2。晶体管Q21和Q24的基极连接至本地振荡信号Slol的输入端T3n,晶 体管Q22和Q23的基极连接至本地振荡信号Slol的输入端T3p。I端混频器(I-side mixer) 1121由晶体管Q21至Q24、电阻元件R21 和R22、电容器C21和C22、晶体管Qll至Q13以及电流源121组成,其具 有这样的连接关系。晶体管Q25和Q26的各发射极相互连接,并且连接至节点ND13。晶体 管Q25的集电极连接至给LPF 113Q的基带信号SbbQ的输出端T6p,以及晶 体管Q27的集电极。而且,晶体管Q25的集电极通过并联布置的电阻元件 R23和电容器C23连接至电源线LV2。晶体管Q27和Q28的各发射极相互连接,并且连接至节点ND 14。晶体 管Q28的集电极连接至给LPF 113Q的基带信号SbbQ的输出端T6n,以及晶 体管Q26的集电极。而且,晶体管Q28的集电极通过并联布置的电阻元件 R24和电容器C24连接至电源线LV2。晶体管Q25和Q28的基极连接至本地振荡信号SloQ的输入端T4p,晶 体管Q26和Q27的基极连接至本地振荡信号SloQ的输入端T4n。Q端混频器(Q-side mixer) 112Q由晶体管Q25至Q28、电阻元件R23和 R24、电容器C23和C24、晶体管Qll、 Q14和Q15以及电流源121组成,其 具有这样的连接关系。接下来,给出具有图3和图4的配置的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接收系统的操 作的描述。原则上,如图3所示,在无线电通信设备IOO中,由天线101接收到的 RF信号通过开关102和103及双工器104和105,并且输入至包括在IC中 的才妻收电^各120中的LNA 108和109。开关Sl按照接收频率由图中未画出中的控制系统切换,混频器1121或 112Q分别地^巴LNA 108或LNA 109放大后的信号Srf与本地振荡信号Slol 和SloQ相乘,并且信号分别地转化成为基带信号Sbbl和SbbQ。这里,本地振荡信号Slol和SloQ是通过把本地^振荡器110的振荡信号 分频为具有1/2初始频率的信号得到的,并且施加到输入端T3和T4的信号 具有90°的相位差,因此由混频器1121和混频器112Q构成正交混频器。因此,可以在输出端T5和T6分别地得到具有90°相位差的基带信号 Sbbl和SbbQ。更具体地,在接收电路120中,LNA 108包括差分输入晶体管Ql和Q2、 简并电感器Ll、共射共基连接的(cascode-connected)晶体管Q5和Q6以及 负载电感器L2。通过以这种方式使用共射共基连接,可以抑制所谓的镜像作用干扰。 接收差分晶体管Q3和Q4的基极输入的LNA 109通过与LNA 108共有相同的电路,使用简并电阻L1、共射共基连接的晶体管Q5和Q6以及负载电感器L2如图4所示,对应于接收频率的各个双工器104和105通过直流隔离电 容器C2和C3,以及电容器C4和C5连接至差分晶体管Q1和Q2的基极,以 及差分晶体管Q3和Q4的基极,其构成两个输入部分。在图4的例子中,双工器104用于波段I,并且双工器105用于波段II。 LNA 108和109的偏置电路由电流源II、晶体管Q8、 Q9和Q7以及电阻 元件R6组成,其构成电流镜。LNA部分121还包括包含用于衰减偏置电路(稳 压器电路)1211产生的噪声的电阻元件R1和电容器C1,以及緩冲器B1的 LPF 1212.LNA 108或LM 109由偏置电路1211附近的开关Sl的位置提供偏置。 例如,在波段I的情况下控制开关,以使得静触点a和工作触点b通过来自 图中未画出的控制系统的开关信号相连接。同样,在波段II的情况下,控 制开关以使得静触点a和工作触点c通过来自图中未画出的控制系统的开关 信号相连接。大约-30dBm的自发送信号作为阻塞信号输入至LNA 108和LNA 109。在接收频带中,如此大的输入信号的输入增加了噪声,其产生于偏置电 路1211中的电流调节器电路,恶化了 LNA 108和LNA 109的接收频带中的 NF。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电流调节器电路和緩冲器Bl之间插入LPF 1212, 避免了来自电流调节器的噪声,同时避免了接收频带中的NF的恶化。而且,差分输入晶体管Ql和Q2的基极,或是晶体管Q3和Q4的基极都 通过偏置电^各1211、 LPF 1212、緩沖器Bl以及开关Sl偏置。在这种情况 下,例如,将0. 8V施加到上述的基极,电阻元件R2和R3,以及电阻元件 R4, R5与开关Sl的连接侧都变为大约0. 9V。响应于此,0. 8V同样施加到偏置电路1211中的晶体管Q7的基极,电 阻元件R6和晶体管Q7的集电极之间的连接点的电压变为0. 9V。也就是说,通过给偏置电路1211提供LNA 108或LNA 109实际放大的 偏置状态的实质等效状态的配置,可以施加更稳定和准确的偏置。由LNA 108和LNA 109经历》文大操作的信号从节点ND1和ND2输出至混 频器部分122。混频器部分122中的已经由LNA 108和LNA 109》丈大的信号通过电容器 Cll、 C12、 C13、 C14,并且输入至接地发射极晶体管Q21至Q24和Q25至 Q28的混频器1121和112Q。将已经通过电容器Cll的信号提供给连接至节点ND11的晶体管Q21以 及晶体管Q22的发射极。将已经通过电容器C12的信号提供给连接至节点 ND13的晶体管Q25以及晶体管Q26的发射极。将已经通过电容器C13的信 号提供给连接至节点ND12的晶体管Q23以及晶体管Q24的发射极。将已经 通过电容器C14的信号提供给连接至节点ND14的晶体管Q27以及晶体管Q28 的发射极。通过从所谓的吉尔伯特单元混频器构成的混频器的发射端输入RF信 号,实现具有小交调失真的混频器。在本实施例中的混频器部分122中,I端混频器1121和Q端混频器112Q 的发射极与LNA输出的耦合以及直流隔离,是通过各个电容器(电容)实现 的。混频器1121和112Q中发生二次失真的主要原因是吉尔伯特单元混频器 的晶体管对的基极和发射极(BE)之间的电压失调。像本实施例,通过发射极的电容耦合,可以避免由来自于I端到Q端或 是Q端到I端影响的直流电压失调带来的二次失真的增加。如上面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接收电路120的LNA部分121中,对应 于接收频率的各个双工器104和105连接至差分晶体管Ql和Q2的基极,以 及差分晶体管Q3和Q4的基极,其通过直流隔离电容器C2和C3,以及电容器C4和C5构成LNA 108和LNA 109的这两个输入部分。LNA 108和LNA 109 共用简并电感器Ll、共射共基连"t妄的晶体管Q5和Q6以及负载电感器L2。 LNA 108和LNA 109的偏置电路1211由构成电流镜的电流源II,晶体管Q8、 Q9和Q7,以及电阻元件R6构成。LNA部分121还包括包含用于减小偏置电 ;洛1211产生的噪声的电阻元件Rl和电容器Cl的LPF 1212。将混频器部分122中已经由LNA 108和LNA 109方文大的信号通过电容器 Cll、 C12、 C13以及C14,并且输入至接地发射极晶体管Q21至Q24和Q25 至Q28的混频器1121和112Q。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在混频器部分122中,通过发射极的电容耦合, 可以避免由来自于I端到Q端或是Q端到I端影响的直流电压失调带来的二 次失真的增加。而且,在LNA部分121中,可以避免电流调节器产生的噪声, 并且通过在偏置电路(稳压器)和緩沖器Bl之间插入LPF 1212可以避免接收 频带中的NF的恶化。因此,可以无须在LNA和混频器之间布置的滤波元件,在具有多波_歐能 力情况下可以避免元件数量的增加,可以微型化,并且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接 收处理。而且,由LNA 108和LNA 109共用简并电感器Ll,输出部分中的共射 共基连接的晶体管Q5和Q6,以及负载电感器L2、,可获得下面的益处。在IC中,与晶体管相比,电感器占据了非常大的面积,并且很难通过 半导体的微型化来减小其尺寸。从而,由多个LNA共用简并电感器和负载电 感器的好处非常大,因此非常有利于需要具有多波段能力的蜂窝电话的接收 系统的微型化。而且,在LNA和混频器之间无需布置滤波器,因此不需要增加外部元件 的数量。所以可以具有多波段能力,减低费用,并且实现微型化。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设备不仅可以适用于第三代蜂窝电 话,而且适用于用于广播的直接变换接收电路。因此,该无线电通信设备有 利地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在这方面,图4中接收电路具有包括双极晶体管和场效应管(MOS晶体 管)的配置。然而,接收电路不局限于这种配置。 .例如,如图5所示,晶体管Q8、 Q9以及Qll至Q15不是由场效应晶体 管构成,而可以由双极晶体管构成它们。在这种情况下,晶体管Q8和Q9可以由pnp双才及晶体管组成,并且晶体 管Qll至Q15可以由npn双极晶体管组成。而且,如图6所示,晶体管Ql至Q7以及Q21至Q28不是由双极晶体管 构成,而可以由场效应管构成它们。在这种情况下,晶体管Ql至Q7以及Q21至Q28可以由n沟道M0S晶体 管组成。而且,接收电路的信号输入的数量不局限于两个,可以具有三个输入或 者更多。在这种情况下,提供了对应于信号输入的数量的LNA,并且开关S1的 工作触点的数量按照输入的数量设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书或其等效范围内,可根 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产生各种修改、组合、附属组合和替换。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使用能够接收具有预定频带的无线电信号的直接变换方法,该无线电通信设备包含低噪声放大器部分,包括一个或多个低噪声放大器,用于接收具有预定频带的接收信号的输入;和混频器部分,包括同相和正交混频器,用于把该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出分别地解调为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信号,其中的该混频器部分包括输入部分中的电容器,由该电容器分离直流电中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并且把该分量分别地提供给对应的同相和正交混频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设备, 其中该低噪声放大器部分包括偏置电路,产生偏置信号,偏置该低噪声放大器的信号输入端;和 滤波器,减小该偏置电路的输出信号的噪声,并且把该信号提供给上述 信号输入端。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该多个低噪声放大器中的每个都由以下部分形成 差分晶体管对,和每组该差分晶体管对在参考电压侧都共有用于简并的差分电感器。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该多个低噪声放大器中的每个都由以下部分形成 差分晶体管对,和每组该差分晶体管对在输出侧都共有共源共栅连接的晶体管和负载电感器。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该多个低噪声放大器中的每个都由以下部分形成 差分晶体管对,每组该差分晶体管对在参考电压侧都共有用于简并的差分电感器,并且 在输出侧都共有共源共栅连接的晶体管和负载电感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该低噪声放大器部分有开关,其响应于接收频率有选择地把所述偏置信号通过所述滤波器提供 给对应于该频率信号的输入的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入端。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该同相和正交混频器单独地由以下部分组成 吉尔伯特单元混频器,包括差分晶体管对,和该混频器部分的输入部分通过电容器把该低噪声放大器部分的输出信号 提供给对应的单元的晶体管的差分连接部分。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该同相和正交混频器单独地由以下部分组成 吉尔伯特单元混频器,包括差分晶体管对,和该混频器部分的输入部分通过电容器把该低噪声放大器部分的输出信号 提供给对应的单元的晶体管的差分连接部分。
全文摘要
一种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使用能够接收具有预定频带的无线电信号的直接变换方法。该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低噪声放大器部分,包括一个或多个低噪声放大器,用于接收具有预定频带的接收信号的输入;以及混频器部分,包括同相和正交混频器,用于把该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出分别地解调为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信号,其中该混频器部分的输入部分中包括电容器,由该电容器分离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并且把该分量分别地提供给对应的同相和正交混频器。
文档编号H03F1/26GK101335533SQ20081013051
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6日
发明者富山均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