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固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21496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直流固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继电器领域,涉及一种固态继电器,尤其涉及一种低损耗、长寿命且动作值或返回值参数可调的高速小型直流固态继电器结构。
背景技术
固态继电器是一种无触点电子开关,其是由电子元件组成的,较之电磁型继电器,具有工作可靠、对外界干扰小、能与逻辑电路兼容、抗干扰能力强、开关速度快和使用方便等一系列优点,因此具有很宽的应用领域,可扩展到传统的电磁继电器无法应用的领域。 但固态继电器的控制电路比较复杂、对元件的可靠性要求较高,所以固态继电器的应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可以预见,固态继电器将朝着小型、薄型方向发展,而现代的设备对固态继电器的动作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现有的固态继电器导通和关断的临界电压近似相同,在临界电压附近往往不能够准确动作,容易发生临界抖动现象,这就要求继电器的导通电压和截止电压之间具有一定的调节裕度。基于以上对现有固态继电器的优缺点分析,本发明人对现有的固态继电器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并经多次试验,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前述背景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直流固态继电器,其动作值或返回值参数可调,调节范围较宽,且满足高速度的要求。本发明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直流固态继电器,包括输入电路、隔离电路和输出电路;
输入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开关管和第一二极管,第一开关管的阴极作为继电器的VIN+端,阳极经由第一电阻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该端还连接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而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
隔离电路包括第一光耦和第二光耦,其中,第一光耦的正输入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负输入端作为继电器的VIN-端;第二光耦的负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基极,正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而其正输入端连接第一光耦的负输出端;
输出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其中,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光耦的负输入端,第二开关管的基极连接第二光耦的正输入端,集电极则连接第一光耦的正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还连接第三开关管的集电极,并作为继电器的VOUT+端,而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则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共同作为继电器的VOUT-端;第三开关管的基极连接在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四电阻之间,而发射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而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共同连接第二、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而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则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上述第一、二二极管为稳压二极管。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利用光耦构建隔离电路,并使用两路光耦形成一个正反馈的回路,在电路刚好导通的瞬间,输入电流值急速增长,继而在返回时体现继电特性,从而将继电器的导通电压与关断电压分离,且参数具有较大的可调范围。另外,由于本发明电路设计中,利用光耦来实现继电特性,未涉及电容电感等储能元件,所以继电器的开通和关断速度很快,满足小功率自动化模块对继电器高速的要求。


图1是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继电特性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电路连接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流固态继电器,包括输入电路、隔离电路和输出电路;其中,输入电路包含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开关管Tl和第一二极管D1,第一开关管Tl的阴极作为继电器的VIN+端,阳极连接第一电阻Rl的一端,而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该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还连接第一开关管Tl的集电极,而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则连接第一开关管Tl的发射极。隔离电路包括第一光耦Ul和第二光耦U2,其中,第一光耦Ul的正输入端连接第一开关管Tl的发射极,负输入端作为继电器的VIN-端;第二光耦U2的负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管Tl的基极,正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管Tl的集电极,而其正输入端连接第一光耦Ul的负输出端。输出电路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二开关管T2、第三开关管T3、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其中,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二光耦U2的负输入端,另一端作为继电器的VOUT-端,第二开关管T2的基极连接第二光耦U2的正输入端(也即第一光耦Ul 的负输出端),集电极则连接第一光耦Ul的正输出端,所述的集电极还连接第三开关管T3 的集电极,并作为继电器的VOUT+端,而第二开关管T2的发射极则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共同作为继电器的VOUT-端;第三开关管T3的基极连接在第二开关管T2的发射极与第四电阻R4之间,而发射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共同作为继电器的 VOUT-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共同连接第二、三三极管T2、T3的集电极,而第三二极管D3 的阳极则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作为继电器的VOUT-端。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耦Ul采用TLP127,第一、二二极管D1、D2为稳压二极管。图2示意了本发明的输入输出电压特性,下面结合图1和图2来对本发明关断与导通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其工作的过程如下
为了简化分析,现对电路中的各种变量进行定义设输入端的输入电流为。,第一二极管Dl的稳压值为G,三极管完全导通时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为Vee,光耦完全导通时输入端的压降为&,电路的导通电压为^,电路的关断电压为 ^。其他参数均如图2所示。
(1)电路未导通阶段
当施加的输入电压时,输入电路处于断路的状态,输入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当 ^Χ/;时,因为电路还没有导通,所以第二光耦U2还没有开始工作,所以第一开关管Tl相当于断路,则
权利要求
1.一种直流固态继电器,包括输入电路、隔离电路和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输入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开关管和第一二极管,第一开关管的阴极作为继电器的VIN+端,阳极经由第一电阻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该端还连接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而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隔离电路包括第一光耦和第二光耦,其中,第一光耦的正输入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负输入端作为继电器的VIN-端;第二光耦的负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基极,正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而其正输入端连接第一光耦的负输出端;输出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其中,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光耦的负输入端,第二开关管的基极连接第二光耦的正输入端,集电极则连接第一光耦的正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还连接第三开关管的集电极,并作为继电器的VOUT+端,而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则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共同作为继电器的VOUT-端;第三开关管的基极连接在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四电阻之间,而发射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而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共同连接第二、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而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则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固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二极管为稳压二极管。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直流固态继电器,包括输入电路、隔离电路和输出电路;输入电路包括第一、二电阻、第一开关管和第一二极管,第一开关管的阳极经由第一电阻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而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隔离电路包括第一、二光耦,第一光耦的正输入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第二光耦的正、负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和基极,正输入端连接第一光耦的负输出端;输出电路包括第三、四电阻、第二、三开关管、第二、三二极管,第二光耦的负输入端连接第三电阻,正输入端连接第二开关管的基极,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光耦的正输出端。此种继电器的动作值或返回值参数可调,调节范围较宽,且满足高速度的要求。
文档编号H03K17/78GK102158213SQ20111010175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2日
发明者刘洋, 卞海浪, 崔丽艳, 秦川, 袁敏, 陈谦, 鞠平 申请人:河海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