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件、通信设备散热系统和通信设备散热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81232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件、通信设备散热系统和通信设备散热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和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件、通信散热系统和通信散热方法。



背景技术:

通讯网络纵深覆盖的需求,推动通讯基站等通信设备朝大容量、高功率发展,同时要求产品小型化、免维护以适应各种复杂安装场景。功率密度的不断提升对产品散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高可靠度、免维护的自冷散热产品,传统的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已经没有提升的空间。如何寻找一种新型散热器,提高散热能力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件、通信散热系统和通信散热方法,解决现有中通信设备的散热器的散热能力有限导致通讯设备散热不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件,所述散热件与通信设备散热器配套使用,所述散热器具有第一散热主件,所述第一散热主件上设有通孔,所述散热件包括导热部、传热部和散热部;所述导热部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散热器内通信设备的发热器件接触,同时与所述传热部连接;所述传热部与所述散热部连接,将所述导热部吸收的热量传输至所述散热部散出。

在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部包括多个散热片,相邻两个散热片之间的空隙形成散热通风流道。

在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片包括散热固定子部和分别位于所述散热固定子部两侧的第一散热子部和第二散热子部;所述传热部包括长条形传热件,所述传热件一端与所述导热部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散热固定子部。

在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子部与所述散热固定子部成大于等于30度、小于等于60度的夹角,和/或所述第二散热子部与所述散热固定子部成大于等于30度、小于等于60度的夹角。

在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器件为所述通信设备的主发热器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散热系统,包括散热器和至少一个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散热件,所述散热器具有第一散热主件,所述第一散热主件上设有通孔;所述导热部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散热器内通信设备的发热器件接触,同时与所述传热部连接;所述传热部与所述散热部连接,将所述导热部吸收的热量传输至所述散热部散出。

在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还包括第二散热主体,所述第一散热主体与所述第二散热主体连接形成密闭腔体。

在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散热主体与所述第二散热主体中至少一个连接端面涂有隔热材料,或在所述第一散热主体与所述第二散热主体连接的端面之间设置隔热件。

在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部在所述密闭腔体外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散热方法,包括:

为所述通信设备设置散热器,所设置的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主件,所述第一散热主件上设有通孔;

为所述散热器设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散热件,所述散热件包括导热部、传热部和散热部;所述导热部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散热器内通信设备的发热器件 接触,同时与所述传热部连接;所述传热部与所述散热部连接,将所述导热部吸收的热量传输至所述散热部散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散热件、通信散热系统和通信散热方法,散热件与通信设备散热器配套使用,散热器具有第一散热主件,第一散热主件上设有通孔,散热件包括导热部、传热部和散热部;导热部通过通孔与散热器内通信设备的发热器件接触,同时与传热部连接;传热部与散热部连接,将导热部吸收的热量传输至散热部散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散热件通过散热器的第一散热主体的通孔与散热器内的通信设备的发热器件接触,将发热器件工作时的热导出并散出,通过散热件来增强散热器的散热能力,提供对通信设备的散热能力,可以避免由于通信设备散热不及时导致通信设备运行部稳定,烧坏电子设备等一系列的问题,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散热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通信设备散热系统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通信设备散热系统组装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通信设备散热系统设置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散热件,如图1所示,包括导热部11、传热部12和散热部13, 该散热件用于与通信设备散热器配套使用,散热器具有第一散热主件,第一散热主件上设有通孔,导热部11的一端通过通孔与散热器内通信设备的发热器件接触,另一端与传热部12连接,传热部12与散热部13连接。通过该散热件对通信设备的发热器件进行散热,这样能够提高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值得注意是,这里的第一散热主件是散热器的散热部件的一部分,例如该散热器如果是压铸散热器,那么该第一散热主件可以是压铸散热器的上盖,也可以是压铸散热器的下盖,具体的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里的导热部11、传热部12和散热部13优选的由高导热材料构造,例如金属材料,具体的可以采用铜材料。

具体的,散热部13包括多个散热片,相邻两个散热片之间的空隙形成散热通风流道。值得注意是,图1所示的散热片是分别在前后侧,具体可以只分别在前侧或后侧,并且散热片之间可以是平行的,也可以是不平行的,具体的设置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例如,散热片包括散热固定子部和分别位于散热固定子部两侧的第一散热子部和第二散热子部;传热部12包括长条形传热件,传热件一端与导热部连接,另一端穿过散热固定子部。

优选的,散热通风流道之间的最大间距大于等于6.5毫米、小于等于10毫米。具体的,当两个相邻的散热片平行固定在导热部上时,散热通风流道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6.5毫米、小于等于10毫米;当任意两个相邻的散热片不平行固定在导热部上时,散热通风流道之间的最大间距大于等于6.5毫米、小于等于10毫米。当然,具体散热片之间的间距不仅限于上述情况,具体的最大间距可以根据具体的布局进行合理设置。

为了便于热量传输,传热部包括长条形传热件,优选的,长条形传热件可以选择为热管。散热片包括第一散热子部、散热固定子部和第二散热子部,传热件一端与导热部连接,另一端穿过散热固定子部,具体的,散热固定子部上 设有固定通孔,第一散热子部和第二散热子部分别与散热固定子部两端连接。优选的,分别与散热固定子部成正负预设夹角;传热固定子部穿过固定通孔固定散热片。即在同等条件下,设置一定角度,可以保证在同样的散热片长度下相对散热风道较短,提高散热能力。优选的,第一散热子部与散热固定子部成大于等于30度、小于等于60度的夹角,和/或第二散热子部与散热固定子部成大于等于30度、小于等于60度的夹角。

进一步,由于通信设备的主发热器件的温度较高,为了避免对通信设备影响,该散热件选择对通信设备的主发热器件进行散热。这里的主发热器件是指功率大的器件,即产生热量多的器件。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通信设备散热系统,本实施例中的散热器以压铸散热器为例,如图2所示,包括散热件1、散热件2、压铸散热器下盖3、压铸散热器上盖4、发热模块5、发热模块6、发热模块6上的主发热源61和发热模块7。发热模块6与压铸散热器上盖4接触散热,发热模块7与压铸散热器下盖3接触散热。发热模块6上的两个主发热源61分别与独立散热件1和独立散热件2通过高导热材料接触散热。发热模块6除主发热源61外的其他热量与压铸散热器下盖3接触散热。其中,铜底板11为导热部的一种例子,通过通孔31与散热器内通信设备的发热器件接触,独立散热件1通过铜底板11和热管将发热模块6的主发热源61的热量均匀传导至散热片,散热片采取侧置前后通风的短流道,根据流道实际尺寸设计合适倾角(一般在30度-60度之间),得到的最优散热片齿间距相对传统压铸方案,可减小到原来的1/3-1/2,显著提升单位体积的散热表面积。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中的通信设备可以是基带处理单元、射频处理单元等通 信设备,例如,以射频处理单元为例,则发热模块5对应的为收发信电源单板、发热模块6对应的为功放单板,其中主发热源61对应的为功放功率放大器,发热模块7对应的为双工器。

如图3所示,独立散热件1和2和压铸散热器下盖3通过密封条实现气密。并且为了能够保证热量的传导,发热模块6的主发热源61与独立散热件的铜底板11之间采用高效导热泥、液态金属等高性能导热材料解决界面导热问题。

进一步,可以将暴露在外部环境的热管及散热片通过喷漆、或喷粉达成防腐蚀要求以适应户外各种恶劣环境下的长期、可靠运行。

进一步,为了提高空气的流通,提高散热,散热部13设置在散热器外部,具体设置在密闭腔体外侧。

实施例中的发热模块6主发热源61的热量通过独立散热件实现高效散热,除主发热源外的器件温度相对普通压铸散热器明显降低。这部分器件需要的散热器体积明显缩小,进一步降低了整机的散热体积。给发热模块5散热的压铸散热器上盖4,与压铸散热器下盖3形成一个密闭腔体,结合界面通过密封条实现气密。散热器上盖4和下盖3的接触界面可采取隔热材料或隔热结构形式增加热隔离,减少高温下盖4对低温下盖3的热量传递,这样满足散热要求的压铸散热器上盖4需要的散热体积可以进一步缩小。再次降低了整机需要的散热体积。采用本实施例中的高效自冷热管散热器,作为功率放大设备主要热源的散热器,配合短流道设计,单位体积的散热表面积提升50%,单位体积散热能力提升30%。

值得注意是,本实例中的通信设备散热系统,是包括两个散热件,应该理解为,该通信设置散热系统只要包括散热器和至少一个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散热件都可以,包括散热器和至少一个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散热件,散热器具有第一 散热主件,第一散热主件上设有通孔;导热部通过通孔与散热器内通信设备的发热器件接触,同时与传热部连接;传热部与散热部连接,将导热部吸收的热量传输至散热部散出。具体的,散热器具有第一散热主件,第一散热主件上设有通孔,发热器件在散热器内;散热件的导热部的一端通过通孔与发热器件接触。散热器还包括第二散热主体,第一散热主体与第二散热主体连接形成密闭腔体。在第一散热主体与第二散热主体中至少一个连接端面涂有隔热材料,或在第一散热主体与第二散热主体连接的端面之间设置隔热件。结合上面例子可以,当为压铸散热器时,这里的第一散热主体与第二散热主体分别为压铸散热器下盖3和压铸散热器上盖4,当然具体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通信设备散热系统设置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为通信设备设置散热器,所设置的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主件,第一散热主件上设有通孔;

步骤S402:为散热器设置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散热件,散热件包括导热部、传热部和散热部;导热部通过通孔与散热器内通信设备的发热器件接触,同时与传热部连接;传热部与散热部连接,将导热部吸收的热量传输至散热部散出。

本实例的通信设备散热系统设置方法,将发热器件工作时的热导出并散出,通过散热件来增强散热器的散热能力,提供对通信设备的散热能力,可以避免由于通信设备散热不及时导致通信设备运行部稳定,烧坏电子设备等一系列的问题,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上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 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仅仅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