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部件安装装置以及电子部件安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033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以及电子部件安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对所装配的搬送带的随时间劣化状态进行监视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以及电子部件安装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将电子部件安装于基板的电子部件安装系统所利用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大多采用的是由水平行驶的搬送带来搬送基板的基板搬送机构。搬送带由聚氨酯(ポリゥレタン)等构成,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随时间劣化会伸长或者支撑基板的表面发生磨损。若由于随时间劣化而搬送带磨损达给定量以上,则有可能导致被搬送的基板会发生滑动从而无法停止到给定的位置,或者基板的搬送本身无法实现。作为监视这种搬送带的随时间劣化的装置,例如已知有如下的装置,即,将检测搬送带的张力的传感器设置于电子部件安装装置来测定搬送带的张力(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4186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具有对基板安装电子部件的安装头,所述电子部件安装装置还具有:基板搬送部,由搬送带支撑所述基板来搬送所述基板;辨识单元,配备于所述安装头,对所述搬送带的表面状态进行辨识;和判定单元,根据所述辨识单元辨识出的所述搬送带的表面状态来判定所述搬送带的劣化状态。

本公开的电子部件安装系统具备电子部件安装装置,该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具有向基板安装电子部件的安装头,所述电子部件安装装置还具有:基板搬送部,由搬送带支撑所述基板来搬送所述基板;和辨识单元,配备于所述安装头,对所述搬送带的表面状态进行辨识,所述电子部件安装系统还具备:判定单元,根据所述辨识单元辨识出的所述搬送带的表面状态来判定所述搬送带的劣化状态。

根据本公开,能够在装配于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的状态下监视搬送带的劣化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系统的构成说明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的俯视图。

图3(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具备的基板搬送机构的侧面的构成说明图。

图3(b)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具备的基板搬送机构的平面构成说明图。

图4(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具备的基板搬送机构所装配的搬送带的放大俯视图。

图4(b)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具备的基板搬送机构所装配的搬送带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6(a)是表示由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具备的基板辨识摄像机摄像到的、装配于基板搬送机构的搬送带的表面未磨损的状态的图像例的图。

图6(b)是表示由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具备的基板辨识摄像机摄像到的、装配于基板搬送机构的搬送带的表面发生磨损的状态的图像例的图。

图7是表示由高度传感器测定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具备的基板搬送机构所装配的搬送带的表面的结果例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系统以及电子部件安装装置执行的部件安装方法的工序说明图。

图9是表示由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具备的基板辨识摄像机摄像到的、装配于基板搬送机构的搬送带的表面的亮度与磨损状况的关系的图。

图10是表示由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具备的高度传感器测定出的、装配于基板搬送机构的搬送带的表面的高度与磨损状况的关系的图。

图11(a)是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形态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具备的基板搬送机构所装配的搬送带的放大俯视图。

图11(b)是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形态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具备的基板搬送机构所装配的搬送带的放大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形态的电子部件安装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13(a)是在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形态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具备的基板搬送机构中搬送基板时的行驶速度的控制模式,是表示搬送带的张力正常的情况下的例子的图。

图13(b)是在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形态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具备的基板搬送机构中搬送基板时的行驶速度的控制模式,是表示搬送带的张力异常的情况下的例子的图。

图14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形态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具备的基板辨识摄像机摄像到的、装配于基板搬送机构的搬送带的图像例的图。

图15是由高度传感器测定了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形态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具备的基板搬送机构所装配的搬送带的表面的结果例的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形态的电子部件安装系统以及电子部件安装装置执行的部件安装方法的工序说明图。

图17(a)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形态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具备的基板辨识摄像机摄像到的、张力异常的搬送带的图像例的图。

图17(b)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形态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具备的基板辨识摄像机摄像到的、张力异常的搬送带的其他图像例的图。

图18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形态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具备的高度传感器测定出的、张力异常的搬送带的测定结果例的图。

符号说明

1 电子部件安装系统

5 基板搬送机构(基板搬送部)

6 基板

11 安装头

11a 吸附喷嘴(喷嘴)

14 基板辨识摄像机(辨识单元)

15 高度传感器(辨识单元)

17 搬送带

17a 支撑面(支撑基板的部位)

17b 非支撑面(不支撑基板的部位)

M1~M3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前先简单说明现有中的问题点。

在包含专利文献1的现有技术之中的使用过程中的随时间劣化所引起的搬送带的劣化状态的确认中,需要在维护检查等定时由负责维护的人员通过目视的方式观察搬送带来定性地判断,或者为了定量地判断而将搬送带从电子部件安装装置拆除并以专用的装置来解析。因而,存在无法定量地监视装配于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的状态下的搬送带的劣化状态的问题点。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装配于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的状态下监视搬送带的劣化状态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以及电子部件安装系统。

以下,利用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以下所述的构成、形状等是用于说明的例示,能够根据电子部件安装系统的规格来适当进行变更。以下,在所有附图中,对于对应的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图2以及后述的一部分中,作为在水平面内相互正交的2轴方向,示出基板搬送方向的X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以及与基板搬送方向正交的Y方向(图2中的前后方向)。在图3(a)以及后述的一部分中,作为与水平面正交的高度方向而示出Z方向。Z方向是电子部件安装系统设置于水平面上的情况下的上下方向或者正交方向。

首先,参照图1来说明电子部件安装系统1。在图1中,电子部件安装系统1成为如下构成,即,连结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M3,通过通信网络2来连接,由管理计算机3控制整体。即,电子部件安装系统1具备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M3。电子部件安装系统1具有向基板安装电子部件(以下简称为“部件”。)来制造安装基板的功能。另外,电子部件安装系统1的构成也不限定于图1的例子,可以连结4台以上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M3,也可以由1台电子部件安装装置来构成。

其次,参照图2来说明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M3的构成。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M3是相同的构成,在此说明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具有执行部件安装作业的功能,在部件安装作业中由安装头将从部件供给部供给的部件安装于基板。在基台4的中央,基板搬送机构5配设在X方向。基板搬送机构5将从上游侧搬送的基板6插入安装作业位置,并定位保持。此外,基板搬送机构5将部件安装作业已完成的基板6从安装作业位置向下游侧搬出。

在基板搬送机构5的两侧,配置有部件供给部7。在各个部件供给部7,并排装配有多个带式供给器8。带式供给器8通过在从部件供给部7的外侧朝向基板搬送机构5的方向(带传送方向)上对形成有容纳部件的容纳袋的载带进行间距供应,由此向以下说明的部件安装机构的安装头的部件吸附位置供给部件。

在基台4上表面,在X方向的一侧的端部,配设有具备线性驱动机构的Y轴梁部(ビ一厶)9。在Y轴梁部9,同样具备线性驱动机构的2台X轴梁部10在Y方向上移动自如地结合。在2台X轴梁部10,安装头11分别在X方向上移动自如地装配。安装头11是具备多个保持头的多联型头,在各个保持头的下端部,如图3(a)所示,装配有能够吸附保持部件来单独升降的吸附喷嘴11a。各吸附喷嘴11a经由电磁阀11b(参照图5)而与负压产生源以及正压产生源连通。通过控制电磁阀11b,从而吸附喷嘴11a对部件进行真空吸附,并且从吸附喷嘴11a喷出空气。

通过驱动Y轴梁部9、X轴梁部10,从而安装头11在X方向、Y方向上移动。即,Y轴梁部9以及X轴梁部10构成了使安装头11在水平面内移动的头移动机构12。由此,两个安装头11通过吸附喷嘴11a从各自对应的部件供给部7的带式供给器8的部件吸附位置取出部件,移送搭载至被基板搬送机构5定位后的基板6的安装点。Y轴梁部9、X轴梁部10以及安装头11构成了通过使保持有部件的安装头11移动而将部件移送搭载于基板6的部件安装机构。如此,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具有向基板6移动搭载(安装)部件(电子部件)的安装头11。

在图2中,在部件供给部7与基板搬送机构5之间配设有部件辨识摄像机13。从部件供给部7取出了部件的安装头11在部件辨识摄像机13的上方移动时,部件辨识摄像机13对被安装头11保持的状态的部件进行摄像。在安装头11装配有基板辨识摄像机14,该基板辨识摄像机14位于X轴梁部10的下表面侧且分别与安装头11一体式移动。通过安装头11移动,从而基板辨识摄像机14移动到被基板搬送机构5定位保持后的基板6的上方,对基板6进行摄像。此外,基板辨识摄像机14移动到装配于基板搬送机构5的后述的搬送带的上方,对搬送带的表面状态进行摄像。

部件辨识摄像机13以及基板辨识摄像机14的摄像数据在安装控制部31的辨识处理部31c(参照图5)中被辨识处理。此外,在安装头11向基板6的部件安装作业中,考虑部件辨识摄像机13的部件辨识结果和基板辨识摄像机14的基板辨识结果来进行搭载位置修正。

在图2中,在各安装头11的一侧面,装配有与安装头11一体式移动的高度传感器15。高度传感器15是检测向测定对象照射并被反射的激光光束来测定直至测定对象的距离的激光位移传感器等。高度传感器15通过照射线状的激光光束,从而能够对测定对象的高度H、存在于测定对象的高低差ΔH进行测定。高度传感器15移动到被基板搬送机构5定位保持后的基板6的上方,对安装于基板6的部件的高度进行测定。此外,高度传感器15移动到装配于基板搬送机构5的搬送带的上方,对搬送带的表面的高度H或者存在于搬送带的表面的高低差ΔH进行测定。

接下来,参照图3、4来说明基板搬送机构5的构成。图3(a)示意性地表示从基板搬送方向(X方向)的上游侧观察到的基板搬送机构5的侧面以及移动到基板搬送机构5的上方的安装头11,图3(b)示意性地表示从上方观察基板搬送机构5的平面。基板搬送机构5在X方向上延伸的一对板状构件16的内侧,具备在X方向上配设的一对搬送带17。搬送带17被挂绕至配置于板状构件16的一端的带轮18和配置于另一端的搬送电动机19所驱动的驱动带轮19a。

在图3(a)中,在一对板状构件16的内侧,分别配设有向搬送带17的上方伸出的引导构件20。一对引导构件20与由搬送带17搬送的基板6的两侧面抵接,并对基板6进行引导,使得在搬送带17的宽度方向的大约一半的区域内支撑基板6的下表面。即,一对搬送带17在内侧的上表面(以下称作“支撑面17a”。)对基板6进行支撑,在外侧的上表面(以下称作“非支撑面17b”。)不对基板6进行支撑(还参照图4)。搬送带17通过同步驱动两个搬送电动机19从而沿着板状构件16进行水平移动,在X方向上搬送载置于上表面的基板6。即,基板搬送机构5成为由搬送带17支撑基板6来搬送基板6的基板搬送部。

在图3(a)中,在一对板状构件16的上端,分别配设有向搬送带17的上方伸出的按压板21。按压板21的下表面与搬送带17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隔宽于由搬送带17搬送的基板6的厚度。在安装作业位置处的基板6的下方,配设有由升降装置(省略图示)进行上升、降低的下承受构件22。按压板21在按压板21的下表面从上按压通过上升的下承受构件22从搬送带17提升的基板6的两缘部,由此将基板6保持在安装作业位置。

在图3(b)中,按压板21由上游侧的按压板21a和下游侧的按压板21b构成。此外,引导构件20不被配设在上游侧的按压板21a与下游侧的按压板21b之间双点划线的圆所表示的区域A。因而,能够通过移动到区域A的上方的基板辨识摄像机14来对搬送带17的表面状态进行摄像。此外,能够通过移动到区域A的上方的高度传感器15来测定搬送带17的表面的高度H。另外,在图3(b)中,为了方便起见,省略了引导构件20的记载。

图4(a)是图3(b)所示的区域A中的搬送带17的放大图。在图4(b)中示出图4(a)所示的B-B剖面。在搬送带17中,基板6被支撑面17a支撑,不被非支撑面17b支撑。因而,关于搬送带17,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随时间变化而只有支撑面17a逐渐磨损。图4(b)表示由于随时间变化而搬送带17的支撑面17a发生磨损的状态。在搬送带17的表面,在非支撑面17b与支撑面17a的边界的位置P0处产生高低差ΔH1。

接下来,参照图5来说明电子部件安装系统1的控制系统。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M3是相同的构成,在此说明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具备:安装控制部31、安装存储部32、基板搬送机构5、部件供给部7、安装头11、头移动机构12、部件辨识摄像机13、基板辨识摄像机14、高度传感器15、显示部33以及通信部34。安装存储部32除了存储安装控制部31控制各部分所需的安装作业参数之外,还存储图像数据32a、亮度数据32b、高度数据32c等的各种数据。

在图5中,安装控制部31作为内部处理功能部而具备搬送控制部31a、判定控制部31b、辨识处理部31c、亮度计算部31d、高度计算部31e以及磨损判定部31f。安装控制部31通过控制部件供给部7、安装头11、头移动机构12的各部分,由此来执行部件安装作业,在部件安装作业中,从部件供给部7取出部件并移送搭载至被基板搬送机构5定位保持在安装作业位置的基板6。搬送控制部31a控制基板搬送机构5,将基板6搬入安装作业位置来保持,并且从安装作业位置搬出。判定控制部31b总括执行后述的磨损判定处理。

辨识处理部31c对部件辨识摄像机13、基板辨识摄像机14摄像到的摄像数据进行辨识处理,使之作为图像数据32a而存储于安装存储部32。在此,参照图6(a)、(b),说明使基板辨识摄像机14摄像到的搬送带17的表面状态的图像数据32a显示于显示部33的显示画面33a的一例。图6(a)、(b)是图3(b)所示的区域A的摄像图像。

图6(a)表示刚装配于基板搬送机构5之后没有劣化的搬送带17的表面状态的一例,搬送带17的支撑面17a与非支撑面17b的表面状态存在差异。图6(b)表示由于随时间劣化而支撑基板6的支撑面17a发生磨损的搬送带17(相当于图4(b))的表面状态的一例。搬送带17的支撑面17a若伴随着磨损而表面粗糙从而凹凸增加,则易于使光发生漫反射。因而,在图像数据32a中支撑面17a的亮度B(图像的浓淡)增加(使光发生漫反射而看得比较明亮)。由此,搬送带17的支撑面17a与非支撑面17b产生亮度B之差(以下称作“亮度差ΔB”。)。

在图5中,亮度计算部31d根据存储的搬送带17的图像数据32a来计算搬送带17的支撑面17a以及非支撑面17b的亮度B或亮度差ΔB,并作为亮度数据32b而存储于安装存储部32。高度计算部31e运算高度传感器15对搬送带17的表面的测定结果来计算给定位置的高度H或高低差ΔH,并使之作为高度数据32c而存储于安装存储部32。

在此,参照图7来说明由高度计算部31e计算的搬送带17的表面的高度H。图7是将由高度传感器15测定了图3(b)所示的区域A的结果在横轴用搬送带17中的位置P来表示、在纵轴用高度H来表示的图表。横轴所示的位置P0是搬送带17的支撑面17a与非支撑面17b的边界的位置(还参照图4(b)),夹着位置P0的右侧成为支撑面17a(代表点用位置Pa来表示),左侧成为非支撑面17b(代表点用位置Pb来表示)。图表中的实线表示刚装配于基板搬送机构5之后的搬送带17的表面的高度H的测定结果的一例。图表中的虚线表示由于随时间劣化而支撑基板6的支撑面17a发生磨损的搬送带17(相当于图4(b))的表面的高度H的测定结果的一例。

刚装配于基板搬送机构5之后的搬送带17无论是支撑面17a还是非支撑面17b均为高度H0。另一方面,在由于随时间劣化而只有支撑面17a发生磨损的搬送带17中,非支撑面17b为高度H0而未变化,但支撑面17a的平均成为比高度H0低的高度H1。即,在支撑面17a与非支撑面17b之间产生高低差ΔH1(ΔH1=H0-H1)。伴随着搬送带17磨损,支撑面17a的平均高度H1变低,高低差ΔH1增加。高度计算部31e作为高度数据32c而计算非支撑面17b的高度H0以及支撑面17a的平均高度H1,或者计算支撑面17a与非支撑面17b的高低差ΔH1,来进行存储。

在图5中,磨损判定部31f基于安装存储部32中存储的亮度数据32b的搬送带17的表面的亮度B、或者高度数据32c的搬送带17的表面的高度H,来执行对搬送带17的表面的磨损状况W(劣化状态)进行判定的磨损判定处理。此外,若磨损状况W超过阈值(给定的状态),则磨损判定部31f判定为搬送带17发生劣化,使显示部33通知需要更换搬送带17等的维护。另外,磨损判定部31f也可以使显示灯、蜂鸣器等(省略图示)进行通知。

显示部33是液晶面板等显示装置,除了显示图像数据32a、亮度数据32b、高度数据32c等各种数据之外,还显示向作业者通知搬送带17的维护的信息等。通信部34是通信接口,经由通信网络2而与管理计算机3之间进行信号、数据的收发。

在图5中,管理计算机3具备管理控制部41、管理存储部42、操作/输入部43、显示部44以及通信部45。管理控制部41是CPU等运算装置,具有磨损判定部41a等内部处理部。管理存储部42是存储装置,除了存储用于对电子部件安装系统1进行总括控制的电子部件安装数据之外,还存储亮度数据42a、高度数据42b等。

操作/输入部43是键盘、触摸面板、鼠标等输入装置,用在操作指令、数据输入时。显示部44是液晶面板等显示装置,除了显示亮度数据42a、高度数据42b等各种数据之外,还显示向作业者通知搬送带17的维护的信息等。通信部45是通信接口,经由通信网络2而与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M3之间进行信号、数据的收发。

管理存储部42所存储的亮度数据42a与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M3的安装存储部32中存储的亮度数据32b相同,由亮度计算部31d发送。管理存储部42所存储的高度数据42b与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M3的安装存储部32中存储的高度数据32c相同,由高度计算部31e发送。

磨损判定部41a执行与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M3的磨损判定部31f同样的磨损判定处理。磨损判定部41a基于管理存储部42中存储的亮度数据42a的搬送带17的表面的亮度B、或者高度数据42b的搬送带17的表面的高度H,来判定搬送带17的表面的磨损状况W(劣化状态)。此外,若磨损状况W超过阈值(给定的状态),则磨损判定部41a判定为搬送带17发生劣化,使显示部44通知需要更换搬送带17等维护。另外,磨损判定部41a也可以使显示灯、蜂鸣器等(省略图示)进行通知。

接下来,遵循图8的流程,参照图9、10来说明由电子部件安装系统1或者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M3对搬送带17的磨损状态(磨损状况W)进行判定的方法(磨损判定处理)。电子部件安装系统1的磨损判定处理和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M3的磨损判定处理除了执行磨损判定处理的控制部(磨损判定部41a、磨损判定部31f)和通知部(显示部44、显示部33)不同之外,其他均相同。以下,说明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的磨损判定处理。

摩擦判定处理在生产开始前、结束后等给定的时期内搬送带17未载置基板6的状态时,在停止了搬送带17的状态下被执行。在磨损判定处理中,可使用基板辨识摄像机14或者高度传感器15(辨识单元)。以下,说明基板辨识摄像机14对图3(b)所示的搬送带17的区域A进行辨识来判定磨损所引起的劣化的例子。

在摩擦判定处理中,首先,向成为辨识对象的搬送带17的区域A吹送空气来吹掉搬送带17的表面所附着的尘埃等(ST11:尘埃除去工序)。即,判定控制部31b控制头移动机构12,使安装头11的吸附喷嘴11a移动到搬送带17的区域A的上方,控制电磁阀11b,使吸附喷嘴11a喷出空气。

如此,吸附喷嘴11a(喷嘴)在辨识单元(基板辨识摄像机14或者高度传感器15)对搬送带的表面状态进行辨识之前,向所辨识的搬送带17的表面吹送空气。由此,能够防止搬送带17所附着的磨损碎屑等引起的劣化的误判定。另外,喷出空气的喷嘴并不限定于吸附喷嘴11a,也可以在安装头11设置专用于尘埃除去而喷出空气的喷嘴。

其次,判定控制部31b控制头移动机构12,使基板辨识摄像机14移动到辨识对象的搬送带17的区域A的上方(ST12:辨识单元移动工序)。接下来,由基板辨识摄像机14进行搬送带17的表面状态的辨识(ST13:辨识工序)。具体而言,辨识处理部31c对基板辨识摄像机14摄像到的包含支撑面17a的搬送带17的摄像数据进行辨识处理,并作为图像数据32a来存储。即,基板辨识摄像机14(摄像机)成为对搬送带17的表面状态进行摄像的辨识单元。接下来,亮度计算部31d基于图像数据32a来计算搬送带17的表面(支撑面17a、非支撑面17b)的亮度B,并使之作为亮度数据32b来存储。

接下来,磨损判定部31f判定搬送带17是否发生劣化(ST14:劣化判定工序)。具体而言,磨损判定部31f基于亮度数据32b来判定搬送带17的表面(支撑面17a、非支撑面17b)的亮度B是否超过了阈值(判定基准)。即,磨损判定部31f成为基于基板辨识摄像机14(摄像机)摄像到的搬送带17的表面的亮度B(图像的浓淡)来对搬送带17的磨损状况W(劣化状态)进行判定的判定单元。而且,若搬送带17的劣化状态(磨损状况W)超过给定的条件(阈值),则判定单元判定为搬送带17发生劣化。

在此,参照图9来说明搬送带17的支撑面17a上的磨损状况W(横轴)与亮度B(纵轴)的关系。搬送带17的支撑面17a从磨损状况W为零的初始状态的亮度B0起随着由于随时间劣化表面磨损而亮度B增加。若支撑面17a的亮度B超过阈值的亮度B1,即,若支撑面17a的磨损状况W超过阈值的磨损状况W1,则磨损判定部31f判定为搬送带17发生劣化。成为阈值的磨损状况W1考虑搬送带17的磨损状况W与搬送基板6时的滑动状况的关系等而基于实验、经验来决定。

另外,在磨损判定处理中,可以基于支撑面17a与非支撑面17b的亮度差ΔB来判定搬送带17的劣化。在此情况下,亮度计算部31d根据图像数据32a来计算支撑面17a与非支撑面17b的亮度差ΔB,并使之作为亮度数据32b来存储,磨损判定部31f基于亮度数据32b的亮度差ΔB来判定劣化。在图9的例子中,由于非支撑面17b的亮度B从亮度B0起没有变化,因此成为阈值的亮度差ΔB成为亮度差ΔB1(B1与B0之差)。

在图8中,在劣化判定工序(ST14)中判定为搬送带17发生劣化的情况下(是),磨损判定部31f使显示部33通知搬送带17发生劣化而需要维护的意思(ST15:通知工序)。即,显示部33在搬送带17发生劣化的情况下成为通知对搬送带17进行维护的通知部。在劣化判定工序(ST14)中判定为搬送带17未劣化的情况下(否),磨损判定处理结束,进行下一次作业。例如,在下一次作业为部件安装作业的情况下,接着搬入成为安装对象的基板6来执行部件安装作业。

接下来,在摩擦判定处理中,针对由高度传感器15辨识搬送带17的区域A的情况,以与上述的基板辨识摄像机14的情况的差异为中心来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在辨识单元移动工序(ST12)中,高度传感器15被移动到区域A的上方。然后,在辨识工序(ST13)中,高度计算部31e基于高度传感器15测定出的包含支撑面17a的搬送带17的测定数据来计算高度H,并使之作为高度数据32c来存储。然后,在劣化判定工序(ST14)中,磨损判定部31f基于高度数据32c来判定搬送带17的表面(支撑面17a、非支撑面17b)的高度H是否超过了阈值(判定基准)。

即,高度传感器15成为对搬送带17的表面的高度H进行测定的辨识单元。此外,磨损判定部31f成为基于高度传感器15测定出的搬送带17的表面的高度H来对搬送带17的磨损状况W(劣化状态)进行判定的判定单元。而且,若搬送带17的劣化状态(磨损状况W)超过给定的条件(阈值),则判定单元判定为搬送带17发生劣化。

在此,参照图10来说明搬送带17的支撑面17a上的磨损状况W(横轴)与高度H(纵轴)的关系。搬送带17的支撑面17a从磨损状况W为零的初始状态的高度H0起随着由于随时间劣化表面磨损而高度H降低。若支撑面17a的高度H低于阈值的高度H1,即,若支撑面17a的磨损状况W超过阈值的磨损状况W1,则磨损判定部31f判定为搬送带17发生劣化。

另外,在磨损判定处理中,可以基于支撑面17a与非支撑面17b的高低差ΔH来判定搬送带17的劣化。在此情况下,高度计算部31e计算支撑面17a与非支撑面17b的高低差ΔH,并使之作为高度数据32c来存储,磨损判定部31f基于高度数据32c的高低差ΔH来判定劣化。在图10的例子中,由于非支撑面17b的高度H从高度H0起没有变化,因此成为阈值的高低差ΔH成为高低差ΔH1(H0与H1之差)。

如此,基板辨识摄像机14或者高度传感器15成为配备于安装头11并对搬送带17的表面状态进行辨识的辨识单元。而且,辨识单元对支撑基板6的部位(支撑面17a)和不支撑基板的部位(非支撑面17b)的搬送带17的表面状态进行辨识。而且,磨损判定部31f成为根据作为辨识单元辨识出的搬送带17的表面状态的、支撑基板6的部位的搬送带17的表面状态和不支撑基板6的部位的搬送带17的表面状态来对搬送带17的劣化状态进行判定的判定单元。由此,能够在装配于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M3的状态下定量地监视搬送带17的磨损状态(劣化状态)。

另外,在上述中,说明了辨识单元(基板辨识摄像机14或者高度传感器15)对区域A中的搬送带17的表面状态进行辨识的例子,但所辨识的部位并不限定于区域A,只要是能够由辨识单元从上方辨识搬送带17的表面状态的部位,则可以为任何部位。此外,在另一搬送带17中,也同样由辨识单元辨识表面状态,来判定搬送带17的劣化状态。

接下来,针对由电子部件安装系统1判定搬送带17的磨损状态(磨损状况W)的方法(磨损判定处理),以与上述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的差异为中心来进行说明。在电子部件安装系统1中,在辨识工序(ST13)中,安装存储部32中存储的亮度数据32b或者高度数据32c被发送至管理计算机3,作为亮度数据42a或者高度数据42b而存储至管理存储部42。然后,在劣化判定工序(ST14)中,管理控制部41的磨损判定部41a基于所存储的亮度数据42a或者高度数据42b来判定搬送带17的亮度B或者高度H是否超过了阈值(判定基准)。然后,在通知工序(ST15)中,磨损判定部41a使管理计算机3的显示部44进行通知。

即,电子部件安装系统1具备:判定单元(管理控制部41的磨损判定部41a),根据辨识单元(基板辨识摄像机14或者高度传感器15)辨识出的搬送带17的表面状态来判定搬送带17的劣化状态。此外,电子部件安装系统1具备:通知部(管理计算机3的显示部44),在搬送带17发生劣化的情况下,通知对搬送带17进行维护。

如上述所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M3具备:基板搬送部(基板搬送机构5),由搬送带17支撑基板6来搬送;辨识单元(基板辨识摄像机14或者高度传感器15),对搬送带17的表面状态进行辨识;和判定单元(磨损判定部31f),根据辨识出的表面状态来判定搬送带17的劣化状态(磨损状况W)。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系统1具备: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M3;和判定单元(磨损判定部41a),根据辨识出的表面状态来判定搬送带17的劣化状态(磨损状况W)。由此,能够在装配于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M3的状态下定量地监视搬送带17的磨损状态。

另外,也能够利用如下的搬送带17,使得劣化状态(磨损状况W)的判定更易于理解。例如,在由基板辨识摄像机14判定搬送带17的劣化状态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具有黑色的表面层和位于表面层下的亮度B与表面层截然不同的白色的内部层的搬送带17。通过利用这种搬送带17,从而劣化少且表面层露出的状态的亮度B与劣化发展而表面层磨损且内部层露出的状态的亮度B之差变大,更易于判定劣化状态。

以上,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关于该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理解为,在这些各构成要素、各处理工艺的组合中能够实施各种变形例,此外这种变形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在上述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作为搬送带的随时间劣化而对磨损状态进行了监视,但在以下的变形例中,说明将搬送带的张力降低作为随时间劣化来监视的电子部件安装系统。从上述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省略重复的说明。

上游侧的按压板21a、下游侧的按压板21b、引导构件20未配设在带轮18以及驱动带轮19a的上方。因而,能够通过移动到图3(b)中双点划线的圆所示的包含带轮18的区域C、或者驱动带轮19a的上方的基板辨识摄像机14来摄像搬送带17的表面状态。

图11(a)是图3(b)所示的区域C中的包含带轮18的搬送带17的放大图。在图11(b)中示出图11(a)所示的B-B剖面。带轮18的宽度Wp(旋转轴方向的长度)宽于搬送带17的宽度Wb,搬送带17挂绕于带轮18,使得中央Q0与带轮18的中央P0(Y方向的中间点)大体一致。

从安装头11观看,由于支撑基板的一侧的搬送带17存在于带轮18的上方,因此能够以带轮18为基准来获知搬送带17的左右的端部QL、QR的位置P。即,在垂直方向上从安装头11向下方观察时,带轮18成为看上去位于比搬送带17远的一侧并从搬送带17突出的基准构件。换言之,搬送带17挂绕的带轮18成为基准构件。此外,在带轮18的表面18a与支撑基板的一侧的搬送带17的表面17a之间具有搬送带17的厚度所引起的高低差ΔH。

接下来,参照图12来说明变形例的电子部件安装系统1的控制系统。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M3是相同的构成,在此说明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具备:安装控制部31、安装存储部32、基板搬送机构5、部件供给部7、安装头11、头移动机构12、部件辨识摄像机13、基板辨识摄像机14、高度传感器15、显示部33以及通信部34。安装存储部32除了存储安装控制部31控制各部分所需的安装作业参数之外,还存储图像数据32a、边界位置数据32b、高低差位置数据32c、行驶速度数据32d等的各种数据。

在图12中,安装控制部31作为内部处理功能部而具备搬送控制部31a、判定控制部31b、辨识处理部31c、边界检测部31d、高低差检测部31e以及张力判定部31f。安装控制部31通过对部件供给部7、安装头11、头移动机构12的各部分进行控制,由此来执行部件安装作业,在部件安装作业中,从部件供给部7取出部件并移送搭载至被基板搬送机构5定位保持在安装作业位置的基板6。

行驶速度数据32d是基板搬送机构5搬送基板6时的搬送带17的行驶速度V的控制模式。在图13(a)中,将搬送带17的行驶速度V的控制模式的一例示出在纵轴用行驶速度V表示、横轴用搬送时间T表示的图表中。在该例子中,在时间t1的期间内,基板6从静止的状态起以恒定的加速度U(V1/t1)加速至行驶速度V1,在时间t2的期间内,以恒定的行驶速度V1搬送基板6,在时间t3的期间内,从行驶速度V1起以恒定的加速度U(-V1/t3)减速来使基板6静止。在行驶速度数据32d中存储有与所搬送的基板6的种类、搬送带17的张力的状态等对应的多个控制模式(例如,参照图13(b)所示的张力异常的情况下的控制模式)。

搬送控制部31a控制基板搬送机构5,将基板6搬入安装作业位置来保持,并且从安装作业位置搬出。搬送控制部31a在搬送、搬出基板6时,按照行驶速度数据32d中存储的对应的行驶速度V的控制模式对基板搬送机构5的搬送电动机19进行驱动控制,由此来控制搬送带17的行驶速度V。即,搬送控制部31a成为对搬送带17的行驶速度V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判定控制部31b总括执行后述的张力判定处理。

辨识处理部31c对部件辨识摄像机13、基板辨识摄像机14摄像到的摄像数据进行辨识处理,使之作为图像数据32a而存储于安装存储部32。在此,参照图7,说明使基板辨识摄像机14摄像到的包含带轮18的搬送带17的表面状态的图像数据32a显示于显示部33的显示画面33a的一例。图14是图3(b)所示的区域C的摄像图像。

图14表示张力正常的搬送带17的摄像图像(表面状态)的一例,搬送带17在中央Q0与带轮18的中央P0一致的位置处挂绕于带轮18。以下,将该状态下的搬送带17的左侧的端部QL以及右侧的端部QR在带轮18中的位置P分别称作左端的理想位置PL0以及右端的理想位置PR0。在搬送带17的表面17a与带轮18的表面18a由于光的反射率不同,因此在基板辨识摄像机14的摄像图像中被辨识为亮度(浓淡)不同的图形。

在图12中,边界检测部31d根据存储的搬送带17的图像数据32a中的图像的浓淡来检测搬送带17的左侧的端部QL或者右侧的端部QR在带轮18中的位置P(边界的位置),并作为边界位置数据32b而存储于安装存储部32。高低差检测部31e根据高度传感器15对搬送带17的表面17a以及带轮18的表面18a的测定结果来检测带轮18与搬送带17的左侧的端部QL或者右侧的端部QR之间的高低差ΔH,并使带轮18中的位置P(高低差的位置)作为高低差位置数据32c而存储于安装存储部32。

在此,参照图15来说明由高低差检测部31e检测的带轮18与搬送带17之间的高低差ΔH。图15是将由高度传感器15测定了图3(b)所示的区域A中的搬送带17的左侧的端部QL的附近的结果在横轴用带轮18中的位置P来表示、在纵轴用高度H来表示的图表。若沿着横轴从左向右观察,则高度传感器15测定出的高度H在左端的理想位置PL0处从带轮18的表面18a的高度H1变化为搬送带17的表面17a的高度H0。即,在左端的理想位置PL0处产生了高低差ΔH(H0-H1)。高低差检测部31e使高低差ΔH的位置P作为高低差位置数据32c来存储。

在图12中,张力判定部31f执行张力判定处理,在张力判定处理中,基于安装存储部32中存储的边界位置数据32b或者高低差位置数据32c的搬送带17的端部QL、QR在带轮18中的位置P,来判定挂绕于带轮18的搬送带17的张力是正常还是异常(低于给定值)。

具体而言,张力判定部31f在不载置基板6使搬送带17行驶的状态下,求出搬送带17的端部QL、QR的位置P存在的范围R。若由于随时间劣化而搬送带17伸长从而挂绕于带轮18的搬送带17的张力降低,则在行驶过程中搬送带17蜿蜒,端部QL、QR的范围R扩大。因而,若端部QL、QR的范围R或者端部QL、QR的位置P超过阈值(给定的范围),则张力判定部31f判定为搬送带17的张力异常。此外,若张力判定部31f判定为张力异常,则使显示部33通知需要更换搬送带17等维护的意思。另外,张力判定部31f也可以使显示灯、蜂鸣器等(省略图示)进行通知。

在图12中,显示部33是液晶面板等显示装置,除了显示图像数据32a、边界位置数据32b、高低差位置数据32c、行驶速度数据32d等各种数据之外,还显示向作业者通知搬送带17的维护的信息等。通信部34是通信接口,经由通信网络2而与管理计算机3之间进行信号、数据的收发。

在图12中,管理计算机3具备管理控制部41、管理存储部42、操作/输入部43、显示部44以及通信部45。管理控制部41是CPU等运算装置,具有张力判定部41a等内部处理部。管理存储部42是存储装置,除了存储用于对电子部件安装系统1进行总括控制的电子部件安装数据之外,还存储边界位置数据42a、高低差位置数据42b等。

操作/输入部43是键盘、触摸面板、鼠标等输入装置,用在操作指令、数据输入时。显示部44是液晶面板等显示装置,除了显示边界位置数据42a、高低差位置数据42b等各种数据之外,还显示向作业者通知搬送带17的维护的信息等。通信部45是通信接口,经由通信网络2而与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M3之间进行信号、数据的收发。

管理存储部42所存储的边界位置数据42a与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M3的安装存储部32中存储的边界位置数据32b相同,由边界检测部31d发送。管理存储部42所存储的高低差位置数据42b与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M3的安装存储部32中存储的高低差位置数据32c相同,由高低差检测部31e发送。

张力判定部41a执行与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M3的张力判定部31f同样的张力判定处理。张力判定部41a基于管理存储部42中存储的边界位置数据42a或者高低差位置数据42b的搬送带17的端部QL、QR在带轮18中的位置P,来判定挂绕于带轮18的搬送带17的张力是正常还是异常。此外,若张力判定部41a判定为搬送带17的张力异常,则使显示部44通知需要更换搬送带17等维护。另外,张力判定部41a也可以使显示灯、蜂鸣器等(省略图示)进行通知。

接下来,遵循图16的流程,参照图13、17、18来说明由电子部件安装系统1或者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M3对搬送带17的张力进行判定的方法(张力判定处理)。电子部件安装系统1的部件安装方法和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M3的部件安装方法除了执行张力判定处理的控制部(张力判定部41a、张力判定部31f)和通知部(显示部44、显示部33)不同之外,其他均相同。以下,说明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的张力判定处理。

张力判定处理在给定个数的安装基板的制造后等给定的时期内搬送带17未载置基板6的状态、即基板搬出后被执行。在张力判定处理中,可使用基板辨识摄像机14或者高度传感器15(辨识单元)。以下,说明基板辨识摄像机14对图3(b)所示的搬送带17的区域A中的搬送带17的左侧的端部QL进行辨识来判定搬送带17的张力是正常还是异常的例子。此外,在下面说明的张力判定处理之前的部件安装作业中,假设按照图13(a)所示的行驶速度V1的控制模式来执行基板6的搬入、搬出。

在张力判定处理中,首先,判定控制部31b控制头移动机构12,使基板辨识摄像机14移动到辨识对象的搬送带17的区域C的上方(ST21:辨识单元移动工序)。其次,搬送控制部31a控制基板搬送机构5,使搬送带17行驶(ST22)。(ST22)中的搬送带17的行驶速度V被设定为部件安装作业中的基板6搬入、搬出时的控制模式的行驶速度V1以上。

接下来,由基板辨识摄像机14进行包含带轮18的搬送带17的表面状态的辨识(ST23:辨识工序)。具体而言,辨识处理部31c对基板辨识摄像机14摄像到的包含带轮18的搬送带17的摄像数据进行辨识处理,并作为图像数据32a来存储。即,基板辨识摄像机14(摄像机)成为对行驶的搬送带17的表面状态以及带轮18(基准构件)的表面状态进行摄像的辨识单元。接下来,边界检测部31d基于图像数据32a来检测搬送带17的左侧的端部QL在带轮18中的位置P,并使之作为边界位置数据32b来存储。

接下来,张力判定部31f判定挂绕于带轮18的搬送带17的张力是正常还是异常(ST24:张力判定工序)。具体而言,张力判定部31f基于边界位置数据32b来判定搬送带17的左侧的端部QL的位置P存在的范围R是否超过了阈值(判定基准)。即,张力判定部31f成为基于基板辨识摄像机14(摄像机)摄像到的行驶的搬送带17的表面的以及带轮18(基准构件)的表面的图像的浓淡(亮度之差)来判定搬送带17的张力是正常还是异常的判定单元。而且,若搬送带17的端部QL的范围R或者位置P超过给定的条件(阈值),则判定单元判定为搬送带17的张力异常(超过容许范围从而降低)。

在此,参照图17(a)、图17(b)来说明通过基板辨识摄像机14摄像由于张力降低而在行驶过程中左右(Y方向)蜿蜒的搬送带17的例子。图17(a)是摄像到搬送带17蜿蜒而朝向显示画面33a偏靠最右侧(位置PLR)的状态的图像,图17(b)是摄像到偏靠最左侧(位置PLL)的状态的图像。若对行驶的搬送带17连续摄像,则搬送带17的左侧的端部QL的位置P分散在夹着理想位置PL0的位置PLR与位置PLL之间(范围R)。

在搬送带17的左侧的端部QL的位置P,即右端的位置PLR或者左端的位置PLL超过了给定的位置P(阈值)的情况下,或者超过了给定的范围R(阈值)的情况下,张力判定部31f判定为张力异常。该阈值(给定的位置P或给定的范围R)是基于实验、经验并与辨识工序(ST23)中的搬送带17的行驶速度V相关联地决定的。此外,该阈值是考虑搬送带17的伸长导致的寿命、由于张力的降低而搬送带17从带轮18脱落的危险性等来决定的。

如此,在张力判定工序(ST24)中,进行行驶的搬送带17的张力的判定。由此,即便是在静止状态和搬送基板6的行驶状态下挂绕于带轮18的搬送带17的张力变化的构造的基板搬送机构5,也能够检测符合现实的状态下的搬送带17的张力的异常。此外,在基板辨识摄像机14(辨识单元)对行驶的搬送带17的表面状态以及带轮18(基准构件)的表面状态进行辨识时,通过使搬送带17的行驶速度V比搬送基板6时的行驶速度V1更快,从而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通过在更苛刻的条件下检测搬送带17的张力的异常,从而能够提高搬送带17的张力的异常的检测精度。

在图16中,在张力判定工序(ST24)中判定为搬送带17的张力异常的情况下(是),张力判定部31f使显示部33通知搬送带17的张力降低、发生异常从而需要维护的意思(ST25:通知工序)。即,显示部33在搬送带17的张力异常的情况下成为通知对搬送带17进行维护的通知部。接下来,判定控制部31b将基板安装作业中的基板6搬入、搬出时的行驶速度V的控制模式变更为比搬送带17的张力正常的情况更抑制了行驶速度V的控制模式(ST26:行驶速度变更工序)。

在图13(b)中示出抑制了行驶速度V的张力异常时用的控制模式的例子。张力异常时用的控制模式与张力正常时用的控制模式(图13(a))相比,如下点被变更。即,与正常时相比,恒速行驶时的行驶速度V1*被抑制得更低。而且,加速的时间t1*以及减速的时间t3*变长,由此加速时的加速度U*(V1*/t1*)以及减速时的加速度U*(-V1*/t3*)被抑制得较低。此外,延长恒速行驶的时间t2*,使得基板6的搬送距离相同。

在图16中,若在行驶速度变更工序(ST26)中搬送带17的行驶速度V的控制模式被变更为张力异常时用,则在以后的部件安装作业中,以与张力正常时用的行驶速度V1相比抑制了行驶速度V的行驶速度V1*的控制模式来搬送(搬入、搬出)基板6。即,在搬送带17的张力异常的情况下,搬送控制部31a(控制部)抑制搬送基板6的搬送带17的行驶速度V。由此,在判定为搬送带17的张力异常之后(ST24中是),直到由作业者执行维护的期间,也能够防止搬送带17的脱落等不良状况,并且能够继续进行部件安装作业。

在劣化判定工序(ST24)中判定为搬送带17的张力非异常(正常)的情况下(否),张力判定处理结束,进行下一次作业。例如,在下一次作业部件安装作业的情况下,搬入成为安装对象的基板6,来继续进行部件安装作业。在该情况下,基板6搬入、搬出时的搬送带17的行驶速度V不从张力正常时用(行驶速度V1)发生变更。

接下来,在张力判定处理中,针对由高度传感器15辨识搬送带17的区域A中的搬送带17的左侧的端部QL的情况,以与上述的基板辨识摄像机14的情况的差异为中心来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在辨识单元移动工序(ST21)中,高度传感器15被移动到区域A的上方。然后,在辨识工序(ST23)中,高低差检测部31e基于高度传感器15测定出的搬送带17的表面17a以及带轮18的表面18a的高度H的测定数据,来检测搬送带17的左侧的端部QL与带轮18的高低差ΔH的位置P,并使之作为高低差位置数据32c来存储。然后,在张力判定工序(ST24)中,张力判定部31f基于高低差位置数据32c来判定搬送带17的端部QL的范围R或者位置P是否超过了阈值(判定基准)。

即,高度传感器15成为对行驶的搬送带17的表面以及带轮18(基准构件)表面的高度H进行测定的辨识单元。此外,张力判定部31f成为基于高度传感器15测定出的行驶的搬送带17的表面以及带轮18(基准构件)表面的高度H来判定搬送带17的张力是正常还是异常的判定单元。而且,若搬送带17的端部QL的范围R或者位置P超过给定的条件(阈值),则判定单元判定为搬送带17的张力异常。

在此,参照图18来说明通过高度传感器15测定了由于张力降低而在行驶过程中蜿蜒的搬送带17的左侧的端部QL附近的测定结果的例子用带轮18中的位置P(横轴)和高度H(纵轴)来表示的图表。高度传感器15测定出的高度H从搬送带17的表面17a的高度H0变化为带轮18的表面18a的高度H1的位置P成为搬送带17的左侧的端部QL的位置P。搬送带17由于蜿蜒而左右摆动,与之相伴,搬送带17的左侧的端部QL的位置P也分散在单点划线所表示的右端的PLR与双点划线所表示的左端的PLL之间(范围R)。

在搬送带17的左侧的端部QL的位置P超过了给定的位置P(阈值)的情况,或者超过了给定的范围R(阈值)的情况下,张力判定部31f判定为张力异常。

如此,基板辨识摄像机14或者高度传感器15成为配备于安装头11并对行驶的搬送带17的表面状态以及带轮18(基准构件)的表面状态进行辨识的辨识单元。即,辨识单元对以带轮18(基准构件)为基准的搬送带17的端部QL的位置进行辨识。而且,张力判定部31f成为根据辨识单元辨识出的搬送带17的表面状态以及带轮18(基准构件)的表面状态来判定搬送带17的张力是正常还是异常的判定单元。即,判定单元根据辨识单元辨识出的搬送带的端部QL的位置来判定搬送带17的张力是正常还是异常。由此,能够在不利用张力测定用的专用传感器的情况下定量地监视挂绕于带轮18的搬送带17的张力。

另外,在上述中,说明了辨识单元(基板辨识摄像机14或者高度传感器15)对区域A中的搬送带17的左侧的端部QL进行辨识的例子,但辨识单元也可以对右侧的端部QR进行辨识。此外,所辨识的部位并不限定于包含带轮18的搬送带17,也可以是包含驱动带轮19a的搬送带17。进而,不限定于带轮18、驱动带轮19a,只要是能够由辨识单元从上方辨识搬送带17的表面状态且在搬送带17的下方具有能够对搬送带17的端部QL、QR的位置进行辨识的基准构件的部位即可。此外,在另一搬送带17中,也同样由辨识单元辨识表面状态,来判定挂绕于带轮18的搬送带17的张力是正常还是异常。

接下来,针对由电子部件安装系统1判定搬送带17的张力的方法(张力判定处理),以与上述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的差异为中心来进行说明。在电子部件安装系统1中,在辨识工序(ST23)中,安装存储部32中存储的边界位置数据32b或者高低差位置数据32c被发送至管理计算机3,作为边界位置数据42a或者高低差位置数据42b而存储至管理存储部42。然后,在张力判定工序(ST24)中,管理控制部41的张力判定部41a基于所存储的边界位置数据42a或者高低差位置数据42b来判定搬送带17的端部QL的范围R或者位置P是否超过了阈值(判定基准)。然后,在通知工序(ST25)中,张力判定部41a使管理计算机3的显示部44进行通知。

即,电子部件安装系统1具备:判定单元(管理控制部41的张力判定部41a),根据辨识单元(基板辨识摄像机14或者高度传感器15)辨识出的行驶的搬送带17的表面状态以及带轮18(基准构件)的表面状态来判定搬送带17的张力是正常还是异常。此外,电子部件安装系统1具备:通知部(管理计算机3的显示部44),在搬送带17的张力异常的情况下,通知对搬送带17进行维护。

如上述所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M3具备:基板搬送部(基板搬送机构5),由搬送带17支撑基板6来搬送;基准构件(带轮18),在垂直方向上从安装头11观察时,看上去位于比搬送带17远的一侧并从搬送带17突出;辨识单元(基板辨识摄像机14或者高度传感器15),对行驶的搬送带17的表面状态以及基准构件的表面状态进行辨识;和判定单元(张力判定部31f),根据辨识出的表面状态来判定搬送带17的张力是正常还是异常。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系统1具备:电子部件安装装置M1~M3;和判定单元(张力判定部41a),根据辨识出的表面状态来判定搬送带17的张力是正常还是异常。由此,能够在不利用张力测定用的专用传感器的情况下定量地监视行驶的搬送带17的张力。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以及电子部件安装系统具有能够在装配于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的状态下监视搬送带的随时间劣化的效果,在将部件安装于基板的部件安装领域中是有用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