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机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4775发布日期:2018-07-04 10:40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信机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信机柜。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通信机柜结构复杂,其立柱与侧板之间通常有纵横交错的加固铁件。这些加固铁件会阻挡走线通道,并且还会阻挡风道,影响通信机柜内部设备的散热。

虽然众多的通信机柜厂商对上述问题采取了改进措施,如立柱和方孔条一体化、立柱内腔作为走线通道等,但这些改进措施功能单一,仍无法同时解决走线以及内部设备散热问题。

因此,提出一种可便于走线并且散热性能良好的通信机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机柜,包括:

两根前立柱、两根后立柱、两个侧板、前门、后门、顶板以及底座;

所述前立柱与所述后立柱垂直设置在底座上;所述顶板与所述前立柱、所述后立柱垂直固定;所述两根前立柱互相对称设置,所述两根后立柱互相对称设置;

所述前门通过铰链与所述前立柱连接;所述后门通过铰链与所述后立柱连接;

所述前立柱与所述后立柱对应设置有侧板固定孔,并通过所述侧板固定孔固定所述侧板;

所述前立柱与后立柱均由板材经弯折形成,所述板材围成一个三面封闭、一面敞开的腔体,以形成走线通道;

所述侧板、前门、后门、顶板以及底座上均设置有散热网孔。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通信机柜,由于立柱是由板材围成的腔体,因此所述通信机柜便于走线。此外,由于所述通信机柜的侧板、前门、后门、顶板以及底座上均设置有散热网孔,因此所述通信机柜有效地解决了内部设备散热的问题。综上,所述通信机柜完美地同时解决了走线以及散热问题,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机柜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机柜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例的通信机柜的前立柱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例的通信机柜的前立柱侧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例的通信机柜的后立柱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例的通信机柜的加固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例的通信机柜的线缆托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2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机柜正视以及俯视示意图,参看图1、2,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通信机柜,包括:

两根前立柱1、两根后立柱2、两个侧板3、前门4、后门5、顶板6以及底座7;

所述前立柱1与所述后立柱2垂直设置在底座7上;所述顶板6与所述前立柱1、所述后立柱2垂直固定;所述两根前立柱1互相对称设置,所述两根后立柱2互相对称设置;

所述前门4通过铰链与所述前立柱1连接;所述后门5通过铰链与所述后立柱2连接;

所述前立柱1与所述后立柱2对应设置有侧板固定孔51、71,并通过所述侧板固定孔51、71固定所述侧板3;

所述前立柱1与后立柱2均由板材经弯折形成,所述板材围成一个三面封闭、一面敞开的腔体52、72,以形成走线通道;

所述侧板、前门、后门、顶板以及底座上均设置有散热网孔。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通信机柜,由于立柱是由板材围成的腔体,因此所述通信机柜便于走线。此外,由于所述通信机柜的侧板、前门、后门、顶板以及底座上均设置有散热网孔,因此所述通信机柜有效地解决了内部设备散热的问题。综上,所述通信机柜完美地同时解决了走线以及散热问题,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体地,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参看图3、4,所述前门4通过铰链31与所述前立柱1连接;所述后门5通过铰链41与所述后立柱2连接;

图5为本发明实例的通信机柜的前立柱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例的通信机柜的前立柱侧面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例的通信机柜的后立柱结构示意图,参看图5、6、7,所述前立柱1与所述后立柱2对应设置有侧板固定孔51、71,并通过所述侧板固定孔51、71固定所述侧板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板固定孔51、71的数量分别为3个,当然,其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前立柱1与所述后立柱2还设置有铰链安装孔55、75,用于安装所述铰链,进而连接所述前门4与后门5。

所述前立柱1与后立柱2均由板材经弯折形成,所述板材围成一个三面封闭、一面敞开的腔体52、72,以形成走线通道;

所述侧板3、前门4、后门5、顶板6以及底座7上均设置有散热网孔(图中未示出),以便于所述通信机柜内的设备进行散热。其中,所述底座7还设置有支脚7’,用于支撑所述底座7。

以通信机柜内安装有bbu设备为例,bbu设备的风扇可从一侧侧板的散热网孔吸入所述通信机柜外的冷风,冷风经过bbu设备后,从另一侧侧板的散热孔离开,从而实现bbu设备的散热。

当然,所述散热孔的具体形状以及数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所述板材围成的腔体52、72的敞开的一面,设置有固定条53、73以固定所述腔体52、72。

在需要的时候,所述固定条53、73还可用作理线环。

优选地,所述板材为金属,所述固定条53、73也优选为金属。可通过将金属固定条53、73的两端与所述前立柱1与后立柱2焊接的方式,使所述固定条53、73对所述前立柱1与后立柱2进行加固。

进一步地,所述前立柱1设置有第一方孔条54,所述后立柱2对应设置有第二方孔条74。具体地,所述第一方孔条54上的方孔,与所述第二方孔条74上的方孔的高度一一对应。

图8为本发明实例的通信机柜的加固件结构示意图,参看图8,进一步地,在所述前立柱1的第一方孔条54与所述后立柱2的第二方孔条74之间,还对应设置有加固件81、82。

所述加固件81、82左右对称,且高度均为1u(44.5mm)。所述加固件81具有安装孔811、812,所述加固件82具有安装孔821、822。所述安装孔811固定于所述前立柱1的第一方孔条54的方孔上,所述安装孔812对应地固定在所述后立柱2的第二方孔条74的方孔上。所述安装孔821固定于另一个所述前立柱1的第一方孔条54的方孔上,所述安装孔822对应地固定在另一个所述后立柱2的第二方孔条74的方孔上。

所述加固件81、82安装在设备下方,以对安装有所述设备的所述第一方孔条54进行加固,防止设备重量过大时所述第一方孔条54变形。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后立柱2还设置有除第二方孔条74之外的第三方孔条74’,所述第三方孔条74’与所述第二方孔条74垂直,用于当通信机柜内的设备过于沉重时,对所述设备进行进一步加固。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6上还设置有线孔6’,所述线孔6’与所述走线通道对应设置,以便于线缆穿过顶板6,通过所述腔体52、72与通信机柜内的设备连接。

图9为本发明实例的通信机柜的线缆托架结构示意图,参看图9,进一步地,设置在所述前立柱1的第一方孔条54与所述后立柱2的第二方孔条74之间的加固件81,与设置在另一所述前立柱1的第一方孔条54与另一所述后立柱2的第二方孔条74之间的加固件82对应设置有线缆托架9。

具体地,所述线缆托架9可通过所述安装孔813、823安装在所述加固件81、82上。所述后立柱2的两个所述走线通道的线缆,可通过所述线缆托架9布放至通信机柜的前侧。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通信机柜,由于使用了加固件对第一方孔条进行加固,并且还设置有第三方孔条对柜内设备进行进一步地加固,因此,本发明的通信机柜可有效避免因设备沉重导致的设备或通信机柜损坏的情况。进一步地,由于加固件之间还设置有线缆托架,因此还便于线缆的布放。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