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锁延时按键开关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7333阅读:6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具体是一种自锁延时按键开关控制器。



背景技术:

延时开关是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开关设备,通常用于延时控制,使用非常方便,但是传统的延时开关大多为智能器件控制,如555计时芯片作为主控原件,这类延时开关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是却存在稳定性差、易受干扰和继电器噪声大、驱动能力差、寿命短的缺陷,因此有待于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锁延时按键开关控制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锁延时按键开关控制器,包括施密特触发器U1、芯片IC1、轻触开关K和电容C1,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轻触开关K、电源VCC和负载P,轻触开关K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电阻R3和施密特触发器U1的输入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电容C3、MOS管Q1的栅极、施密特触发器U2的输出端和芯片IC1的引脚16,施密特触发器U2的输入端连接施密特触发器U1的输出端,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和芯片IC1的引脚12,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电阻R2的另一端、MOS管Q1的源极和芯片IC1的引脚6,芯片IC1的引脚2连接施密特触发器U3的输入端,施密特触发器U3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芯片IC1的引脚9连接电容C4,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和芯片IC1的引脚11,MOS管Q1的漏极连接负载P的另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芯片IC1的型号为CD406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自锁延时按键开关控制器施密特触发器结合计时器的形式实现了对MOS管的开关控制,且具有自锁延时控制的功能,进而达到延时开关的目的,因此具有使用方便、控制精准和性能稳定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自锁延时按键开关控制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自锁延时按键开关控制器,包括施密特触发器U1、芯片IC1、轻触开关K和电容C1,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轻触开关K、电源VCC和负载P,轻触开关K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电阻R3和施密特触发器U1的输入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电容C3、MOS管Q1的栅极、施密特触发器U2的输出端和芯片IC1的引脚16,施密特触发器U2的输入端连接施密特触发器U1的输出端,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和芯片IC1的引脚12,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电阻R2的另一端、MOS管Q1的源极和芯片IC1的引脚6,芯片IC1的引脚2连接施密特触发器U3的输入端,施密特触发器U3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芯片IC1的引脚9连接电容C4,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和芯片IC1的引脚11,MOS管Q1的漏极连接负载P的另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芯片IC1的型号为CD406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人工触动图中的微动开关S1时,施密特触发器U1的输入端为高电平,该高电平由U1、U2两次反相后,从U2的输出端脚仍输出高电平,该高电平经电阻R1又加在U1的输入端,促使U2的输出端保持在高电平(即稳定状态)。U2的输出端的高电平分两路输出,一路加在IC1的电源端16脚使IC1起动工作,芯片IC1的2脚输出高电平经过U3、电阻R3后反馈到施密特触发器U1,实现自锁控制,另一路加在MOS管Q1的栅极,使Q1管导通,结果电源VCC给负载P端供电。在微动开关S1触动瞬间,U2的的输出端的高电平,同时经微分电路C3、R2微分,其高电平加在芯片IC1的清零端12脚使芯片IC1计数清零,此时芯片IC1的计数输出端全部为零,2脚输出低电平,U1的输入端变为低电平,Q1因此而关断,负载P失电,芯片IC1复位以等待重新下次工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