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学习机器人伺服驱动器。
背景技术:
伺服驱动器又称为“伺服控制器”、“伺服放大器”,是用来控制伺服电机的一种控制器,其作用类似于变频器作用于普通交流马达,属于伺服系统的一部分,主要应用于高精度的定位系统。一般是通过位置、速度和力矩三种方式对伺服马达进行控制,实现高精度的传动系统定位,现在的伺服驱动器在使用时,需要接通家用电源,在室外或者郊区没有外接电源的情况下基本无法使用,存在使用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伺服驱动器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学习机器人伺服驱动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学习机器人伺服驱动器,包括壳体,在壳体上设有面板,面板上设有显示屏以及按键,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导轨,壳体底部的两侧设有安置孔,在安置孔内设有电流接线柱,电流接线柱的一端通过滑动片与所述导轨连接,所述壳体的下方设有充电座,充电座的两侧位置均设有蓄电池,充电座上设有安置槽,在安置槽的槽壁上设有与所述蓄电池连接的电源接触弹片,所述电流接线柱的自由端与电源接触弹片相对应。
上述的一种自学习机器人伺服驱动器,所述壳体内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与壳体的上部围成上空腔,固定板与壳体的下部围成下空腔,上空腔内设有电路板,下空腔内设有散热器,散热器的底部通过滑动块与所述壳体底部的导轨连接。
上述的一种自学习机器人伺服驱动器,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多个通孔。
上述的一种自学习机器人伺服驱动器,所述壳体与面板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伺服驱动器的壳体的底部设有导轨,壳体底部的两侧设有安置孔,在安置孔内设有电流接线柱,电流接线柱的一端通过滑动片与导轨连接,壳体的下方设有充电座,充电座的两侧位置均设有蓄电池,充电座上设有安置槽,在安置槽的槽壁上设有与蓄电池连接的电源接触弹片,电流接线柱的自由端与电源接触弹片相对应,使用时,拨动滑动片使得电流接线柱从安置孔内伸出并与电源接触弹片接触,即可保证蓄电池与伺服驱动器接通并供电,无需连接外界市政电源,使用方便,壳体内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与壳体的上部围成上空腔,固定板与壳体的下部围成下空腔,上空腔内设有电路板,下空腔内设有散热器,散热器的底部通过滑动块与壳体底部的导轨连接,固定板上设有多个通孔,散热器对上空腔内的电路板散热,而且通过拨动滑动块可以带动散热器在下空腔内移动,便于改变散热的位置,提高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区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自学习机器人伺服驱动器,包括壳体1,在壳体1上设有面板2,面板2上设有显示屏3以及按键4,壳体1的底部设有导轨5,壳体1底部的两侧设有安置孔,在安置孔内设有电流接线柱6,电流接线柱6的一端通过滑动片7与导轨5连接,壳体1的下方设有充电座8,充电座8的两侧位置均设有蓄电池9,充电座8上设有安置槽,在安置槽的槽壁上设有与蓄电池9连接的电源接触弹片10,电流接线柱6的自由端与电源接触弹片10相对应。
进一步,壳体1内设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与壳体1的上部围成上空腔12,固定板11与壳体1的下部围成下空腔13,上空腔12内设有电路板14,下空腔13内设有散热器15,散热器15的底部通过滑动块16与壳体1底部的导轨5连接,固定板11上设有多个通孔。
使用时,拨动滑动片7使得电流接线柱6从安置孔内伸出并与电源接触弹片10接触,即可保证蓄电池9与伺服驱动器接通并供电,无需连接外界市政电源,使用方便,壳体内设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与壳体1的上部围成上空腔12,固定板11与壳体1的下部围成下空腔13,上空腔12内设有电路板14,下空腔13内设有散热器15,散热器15的底部通过滑动块16与壳体1底部的导轨5连接,固定板11上设有多个通孔,散热器15对上空腔12内的电路板14散热,而且通过拨动滑动块16可以带动散热器15在下空腔13内移动,便于改变散热的位置,提高散热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