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具控制用控制输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3815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具控制用控制输出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具控制用控制输出系统。



背景技术:

在欧美发达国家,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在各种领域包括楼宇、商场、火车站、隧道、广场、医院等场合。欧美国家的西门子、路创、ABB等国际知名公司早已开始在智能照明控制领域研发出适合欧美市场特点的产品方案。欧美国家研究此领域的重点是放在了如何便于用户对灯具的方便控制,甚至自动控制,有效管理方面。国内外有线总线布线控制系统有KNX总线、C-BUS总线、RS485总线。

在我国此领域起步较晚,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有科研院校、科技公司陆续开始投入资金技术力量在此领域研发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我国能源紧张,节能减排,已经刻不容缓的背景下,如何在灯具方便控制,自动控制等有效管理功能之外,还有更多的研究放在灯具的有效使用节能上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灯具控制用控制输出系统,其为采用通信网络链式传输控制的灯具控制用控制输出系统,让灯具方便控制,提高自动化程度,节省能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灯具控制用控制输出系统,其由若干沿一直线排列的控制输出装置构成的,每个所述控制输出装置用于控制一盏灯具,每盏所述灯具均配有交流电源和继电器;所述灯具通过火线和零线连接所述交流电源,且所述继电器位于所述灯具的火线上;所述控制输出装置包括:包括:输出处理器,交流转直流电源转换器、通信接收装置、无线通信装置、天线和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交流转直流电源转换器连接所述交流电源和所述输出处理器,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连接所述输出处理器,所述天线连接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使所述控制输出系统中的各控制输出装置形成链式传递的通信网络,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继电器和所述输出处理器;该控制输出系统通过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控制输出装置中的通信接收装置接收外来的控制信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通信接收装置为RS485总线式通信装置,RS232总线式通信装置,CAN-BUS总线式通信装置,红外管式通信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输出处理器均为8位处理器或者32为ARM处理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交流转直流电源转换器包括开关电源以及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所述开关电源将220V交流电压转换成+5V直流电压,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连接将+5V直流电源转换成+3.3V直流电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开关电源的两个输入端口,其中一个输入端口,通过保险丝连接火线,另外一个输入端口连接零线,所述开关电源的两个输入端口还通过压敏电阻连接,所述开关电源的一个输出端口连接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入端口并输出+5V直流电压,另一个输出端口接地,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端口向所述输出处理器输出+3.3V直流电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一个三极管和一个二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通过限流电阻连接所述输出处理器,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接地端,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正极,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5V直流电压端,所述二极管与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并联。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来,本实用新型通过无线通信装置或者通信接受装置同时向其与其相邻的若干个控制输出装置同时发送信息,即控制输入装置的信号覆盖与其相邻的若干个控制输出装置,这样当控制输出系统中任意一个控制输出装置出现故障时不影响信息的链式传递给其它控制输出装置。其技术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让灯具更加方便控制,提高自动化程度,节省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交流转直流电源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

1-控制输出装置,2-控制输入装置,3-灯具,4-交流电源,5-继电器,11-输出处理器,12-交流转直流电源转换器,13-通信接受装置,15-无线通信装置,151-天线,17-继电器控制电路,U2-开关电源,U3-低压差线性稳压器,ZF1-保险丝,RV1-压敏电阻,E2-极性电容,E1-极性电容,C6-电容,Q1-三极管,D1-二极管,R10-限流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清楚易懂,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该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一般替换页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其次,本实用新型利用示意图进行了详细的表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例时,为了便于说明,示意图不依照一般比例局部放大,不应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控制输出装置1和至少一个控制输入装置2。控制输入装置2的控制信号经过通信网络传输给其正上方的控制输出装置1,并由该控制输出装置1通过单侧或双侧的链式传递,传送给控制输出系统中的每一台无线总线控制输入装置1。每一台控制输出装置1存储控制场景,且控制输出装置1可任意组态。存储的场景由控制输入装置2的触发条件触发。当控制输入装置2触发产生的控制信号在控制输出系统中上传输,每一台控制输出装置1根据存储的场景智能判断其输出的动作。其中控制输出系统是由若干个沿一条直线,依次排列的若干控制输出装置1构成的。每个控制输出装置1都有唯一的通信地址,并用于控制隧道内的一盏灯具3,以及与该灯具3配套的一个交流电源4。灯具3与交流电源4之间通过火线和零线连接,其中火线上设有一个继电器5。

如图2所示,控制输出装置1包括输出处理器11,交流转直流电源转换器12、通信接收装置13、无线通信装置15、天线151和继电器控制电路17。通信发射装置23可以是有线式的通信装置,比如RS485总线式通信装置,RS232总线式通信装置,CAN-BUS总线式通信装置,并与位于该控制输入装置2正上方的控制输出装置1进行通信,通信发射装置23可以是无线式的通信装置,比如红外管式通信装置,与位于该控制输入装置2正上方的控制输出装置1进行通信。输出处理器11可采用8位或者是32位ARM处理器,用于对继电器5进行动作,实现对灯具3的控制。输出处理器11通过交流转直流电源转换器12连接交流电源4。灯具3工作所需的交流电压经过交流转直流电源转换器12,转化成直流电压,以供输出处理器11工作时使用。无线通信装置15采用频率为通信频率为433MHz或者2.4GHz。无线通信装置5由挪威产的nRF24L01P芯片和美国的20dBm功率放大芯片组成,并连接天线51,使无线通信装置5的最大发射功率达到100mW(20dBm),以使单个控制输出装置1的无线通信装置15的作用实现控制信息在控制输出系统的各个无线总线控制输出装置1之间的链式传递,本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装置15是同时向其与其相邻的若干个无线通信装置15同时发送信息的,即无线通信装置15的信号覆盖与其相邻的若干个控制输出装置1,这样可在控制输出系统中任意一个控制输出装置1出现故障时不影响信息的链式传递。通信接收装置13可以是有线式的通信装置,比如RS485总线式通信装置,RS232总线式通信装置,CAN-BUS总线式通信装置,并与位于该控制输入装置2正上方的控制输出装置1进行通信,通信发射装置23也可以是无线式的通信装置,比如红外管式通信装置,使所述控制输出系统接收来自控制输入装置的控制信号,实现对所有灯具3的控制。

如图3所示,交流转直流电源转换器12由金升阳公司的LS03-15B05SR2S开关电源U2和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3为德州仪器的TLV1117-33CDCYR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组成。开关电源U2的第一个输入端口,即AC(L)端口,连接交流电源4的火线,开关电源U2的第二个输入端口,即AC(N)端口,连接交流电源4的零线。交流电源4与开关电源U2的AC(L)端口之间设有保险丝ZF1,开关电源U2的AC(L)端口和开关电源U2的AC(N)端口之间跨接有压敏电阻RV1,开关电源U2的AC(L)端口连接零线,因此开关电源U2得到了过压保护。开关电源U2上还设有:+Vo端口、+V(cap)端口、-V(cap)端口和-Vo端口,+Vo端口连接+5V直流电源端;+V(cap)端口和-V(cap)端口之间连接极性电容E2,且-V(cap)端口通过电容C6接地。-Vo端口接地。+5V直流电源端与接地端之间设有极性电容E1。极性电容E2以及电容C6与开关电源U2形成交流转+5V直流电压输出,极性电容E1为一个滤波储能电容。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3的IN端口连接+5V直流电源端,GND端接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3的OUT端口和TPAD端口同时连接+3.3V直流电源端。+3.3V直流电源端与接地端之间设有极性电容EC1。开关电源U2输出的+5V直流电压在通过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3降压至+3.3V输出,给输出处理器11提供电源。

如图4所示,继电器控制电路17是由三极管Q1和二极管D1组成的。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限流电阻R10接入输出处理器1的IO端口。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接地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5V直流电压端。本实施例中,继电器5为欧姆龙公司的G5LA-14-直流5V继电器。二极管D1与继电器5的线圈并联。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通过无线通信装置或者通信接受装置同时向其与其相邻的若干个控制输出装置同时发送信息,即控制输入装置的信号覆盖与其相邻的若干个控制输出装置,这样当控制输出系统中任意一个控制输出装置出现故障时不影响信息的链式传递给其它控制输出装置。其技术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让灯具更加方便控制,提高自动化程度,节省能源。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经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对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