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电器的防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1498阅读:778来源:国知局
加热电器的防烫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电器,特别涉及一种加热电器的防烫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液体加热类产品中,因为内部加热时温度较高,所以会导致产品外侧壁温度过高,导致容易烫伤使用者,或者使用者因高温外壁容易烫伤体表而造成体验感非常差,而传统结构均没有有效的办法解决上述问题,一般都只是在产品外表面贴一高温提醒标贴,但所起到的作用不大,而且温度过高的外壁不便于及时提拿操作;也有通过增加隔热层,从而达到隔热效果,隔热层虽然可有效隔热避免产品外壁温度过高,但其隔热效果也大大降低了产品内部的散热效果,长时间使用,内部零件容易损坏,导致其使用寿命较短。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散热效果好,效率高、有效避免产品外壁温度过高的加热电器的防烫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加热电器的防烫结构,包括底座组件和隔热内胆,底座组件内设有加热腔和电气腔,隔热内胆设置于加热腔内,电气腔内设置有控制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内胆侧壁与加热腔内壁之间间隙配合,形成有散热风道;散热风道一端连通外界,另一端连通电气腔;电气腔内设置有风机,风机的送风端连通散热风道的进风端,底座组件对应风机的吸风端设有连通外界的进气孔,风机电连接控制主板。

所述隔热内胆的开口与加热腔的开口之间间隙配合,形成散热风口。

所述隔热内胆开口处设有支承翻边,底座组件对应加热腔的开口处设有一个以上凸点,支承翻边支撑在凸点上,使支承翻边与加热腔的开口之间形成所述的散热风口。

所述底座组件侧壁设有出风口,散热风道通过出风口连通外界。

所述底座组件上设有用于分隔加热腔和电气腔的隔板,隔板对应风机的送风端设有若干通孔,通孔使加热腔与电气腔相互连通。

所述进气孔设置于底座组件的底部或侧壁,进气孔使电气腔连通外界。

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座主体和底板,加热腔和电气腔分别设置于底座主体上,底板封闭电气腔的底部开口,进气孔设置于底板上,风机固定在底板上。

所述电气腔分隔有散热室和电控室,风机设置于散热室内,控制主板设置于电控室内。

所述控制主板上设置有操控模块,操控模块包括指示灯、功能键和/或显示单元,底座主体对应操控模块设有控制面板。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隔热内胆与底座组件之间设置散热风道,并通过风机进行送风,使底座组件内部形成对流风,及时将底座组件内的高温空气吹走,有效的进行散热,使产品外壁温度不会过高,防止烫伤事故;主板通过程序控制风机的启停及转速,保证了加热与散热的平衡,达到低碳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组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整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底座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底总成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底座总成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底座总成的散热工作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隔热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底座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6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底座总成的散热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图12,本实施例涉及的加热电器包括杯盖总成A1、杯体总成A2和底座总成A3,其中,防烫结构设置于底座总成A3上,该底座总成A3包括底座组件和隔热内胆5,底座组件内设有加热腔和电气腔b,隔热内胆5拆卸式设置于加热腔内,电气腔b内设置有控制主板13;隔热内胆5侧壁与加热腔内壁之间间隙配合,形成有筒状的散热风道a;散热风道a顶端连通外界,底端连通电气腔b;电气腔b内设置有风机12,风机12的送风端连通散热风道a的进风端,底座组件对应风机12的吸风端设有连通外界的进气孔14.1,风机12电连接控制主板13。本结构的散热风道利用空气隔热原理,将发热源与产品外壁隔离,达到了初步隔热功能;此外,在电气腔b内增加风机12将散热风道a内的热空气及时吹走,散热风道a内形成空气对流,使产品外壁温度不会升高,而且由于散热风道a呈筒状,其散热效果好,散热效率高;另外,控制主板13可通过程序控制风机的启停及转速,保证加热与散热的平衡,达到低碳节能的目的。

进一步说,隔热内胆5的开口与加热腔的开口之间间隙配合,形成散热风口c,散热风道a最终通过散热风口c连通外界,实现送风。具体是,隔热内胆5开口处往外折弯有支承翻边5.1,底座组件对应加热腔的开口处环形均布有若干凸点11.1,支承翻边5.1支撑在凸点11.1上,使支承翻边5.1与加热腔的开口之间形成所述的散热风口c。

进一步说,底座组件内设有用于分隔加热腔和电气腔b的隔板11.3,隔板11.3对应风机12的送风端设有若干通孔11.2,通孔11.2使加热腔与电气腔b相互连通,风机12通过通孔11.2向散热风道a送风,使其产生对流效果。

进一步说,进气孔14.1设置于底座组件的底部,进气孔14.1使电气腔b连通外界。为确保进气孔14.1顺利进风,底座组件底部设置有垫块15,使底座组件与桌面保持有间距,外界空气通过该间距经进气孔14.1进入电气腔b。

进一步说,底座组件包括底座主体11和底板14,加热腔和电气腔b分别设置于底座主体11上,底板14封闭电气腔b的底部开口,进气孔14.1设置于底板14上,风机12固定在底板14上。

进一步说,底板14通过挡板14.2将电气腔b分隔有后侧的散热室和前侧的电控室,风机12和进气孔14.1分别设置于散热室内,控制主板13设置于电控室内。控制主板13上设置有操控模块,操控模块包括指示灯、功能键和显示单元,底座主体11前侧对应操控模块设有控制面板11.4,方便用户操控。

进一步说,隔热内胆5内设置有加热筒3,加热筒3外壁与隔热内胆5内壁之间间隙配合,进一步提高隔热效果;加热筒3外壁四周设置有发热源4,通过四周加热的方式有效提高加热效率,且加热均匀;加热筒3开口边缘设置有隔热密封圈2,确保加热筒3开口与隔热内胆5开口之间的密封性。

进一步说,隔热内胆5内腔底部设置有隔热座9,隔热座9上设置有探针固定件1,隔热座9与探针固定件1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过热断电开关6和热熔断器7,隔热座9和探针固定件1上通过贯穿有导电探针10,温度传感器、过热断电开关6、热熔断器7和导电探针10分别电连接控制主板13。

具体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电;

2.温度传感器接通则进入下一步骤,否则系统进行报错;

3.控制主板13控制发热源4开始加热,温度传感器时刻检测温度;

4.温度传感器的读数达到程序设定值时,控制主板13控制风机12启动,对内部进行散热,温度传感器继续检测温度;若温度传感器读数低于设定值,控制主板13控制风机12停止。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13,本加热电器的防烫结构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底座组件侧壁上部设有出风口11.5,散热风道a通过出风口11.5连通外界。

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这里不再分析说明。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