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会议室分区照明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3358发布日期:2019-01-15 22:3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会议室分区照明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会议室分区照明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照明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照明方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当前社会,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而会议室照明已经成为直接影响会议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会议室模式不同于办公区需要稳定、持续的视觉环境,其具有工作时间不定、空间大小不定等特点,这样一来,用户在使用会议室照明时,需要根据会议空间的变化快速进入到相应的场景灯光环境。

但现有技术中,首先,会议室各种设备本来就很多,不同用途的照明设备更多。在会议室照明设计上,传统的设计思路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会议室设备多,对应的控制开关也比较多,物理硬件回路多,现场控制需要多次调试;另一种直接采用大面积区域控制的方式,照明回路通过楼宇自控室控制,现场无开关,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照明状态,使用不便。以上两种方式都增加了会议室的管理难度。其次,为了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和效率,现阶段可以根据会议的大小在会议间隙采用屏风进行大小会议区间的切换,但是相应照明系统的重新切换会比较复杂。比如原有的听众区可能要变成讲台区,照明的要求是不同的,并且,传统的照明功能设置简单,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到合适的照明环境。再者,传统的会议室照明,一旦装修部署完毕,基本功能也已经固定下来,再根据会议内容营造不同灯光场景、照明布局、发光时间、控制方式等等就比较困难。

因此,现有的会议室照明根本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会议室分区照明控制系统。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会议室分区照明控制系统,包括控制面板及照明设备,所述照明设备根据区域划分为至少一组,且每组照明设备具备独立的照明设备组号,所述控制面板和所述照明设备均设有无线控制模块,各无线控制模块间可进行无线自组网,

所述控制面板根据用户照明需求确定用户所需要调起的照明设备,并获取所述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

所述控制面板通过所述无线自组网向各照明设备广播携带所述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的无线控制命令;

所述各照明设备接收并转发所述无线控制命令,并根据其中携带的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执行对应操作。

可选地,所述控制面板根据用户需求选择对应的照明场景,并通过所述无线自组网向当前照明设备组号对应的照明设备发送无线控制命令,其中,所述无线控制命令中携带用户所选的照明场景。

可选地,所述照明设备接收并转发所述控制面板发送的无线控制命令,并根据其中携带的用户所选的照明场景进行照明。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会议室分区照明控制装置及系统,首先将会议室中的照明设备根据区域划分为至少一组,且每组照明设备具备独立的照明设备组号。并且,在控制面板与照明设备中设置无线控制模块,各无线控制模块间可进行无线自组网,控制面板可以通过建立的无线自组网控制会议室中的照明设备。更具体地,还可以由控制面板的模式预设模块预设至少一种工作模式及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并生成工作模式与照明设备组号一一对应的工作表存储于控制面板端,进一步控制面板的选择获取模块根据用户照明需求查询控制面板端存储的工作表确定用户所需要调起的照明设备,并获取照明设备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随之,由控制面板的第一无线控制模块通过各无线控制模块间的无线自组网向各照明设备广播无线控制命令,由各照明设备接收并转发携带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的无线控制命令,并根据该无线控制命令执行对应的操作。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控制面板通过各模块间的无线自组网控制会议室的照明设备,该方式无需再为多种设备配置多种开关,也无需建立复杂的硬件回路,用户仅通过控制面板即可在会议室的任意位置对会议室照明设备的开关、亮度、色温等进行调整,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无线组网技术,可以与网络建立连接,功能强大,应用场合广,另外,各照明设备组还可以随意配置组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系统自定义配置及互换,智能地实现若干个会议室空间区域照明的分开与合并。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通过控制面板简单、快速地为不同的会议区域设置不同的照明场景以适配不同会议状态下不同的照明效果,各个会议区域独立控制,提高会议室使用效率的同时减少会议室照明切换管理工作,提升用户感受体验。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会议室分区照明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会议室区域工作场景拓补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预先对会议室区域分组计算生成的工作表样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会议室分区控制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应用于照明设备端的会议室分区照明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大型会议室照明示意图;

图6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对图6a中的大型会议室进行分区控制形成三个小型会议室独立照明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会议室分区照明控制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会议室照明场景模式切换的方法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会议报告中会议室场景模式自动切换的方法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会议室分区照明控制装置的第一种示意性框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会议室分区照明控制装置的第二种示意性框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会议室分区照明控制装置的第三种示意性框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会议室分区照明控制装置的第四种示意性框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会议室分区照明控制装置的第五种示意性框图;以及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会议室分区照明控制装置的第五种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现有技术中,传统的会议室往往存在许多需要控制的设备,比如会议室照明设备包括一般性照明灯、舞台射灯、投影灯等,另外,其他的会议设备还包括窗帘、空调、屏幕、投影机等等。并且,越大型的会议室所包含的设备会越多,而会议室设备越多,所需的开关也会越多,这样一来,人们对会议室的应用及管理便会存在很大的麻烦。比如,现阶段,每次会议之前都需要专业的设备调试人员对会议室的灯光及其他设备进行调试,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浪费用户大量的时间,给用户带来不便。并且,会议过程中会议室的相关设备也会经常性地出现各种状况,此时,仍需再次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调试,无法保证会议的正常进行,降低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会议室分区照明控制方法。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会议室分区照明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至少包括步骤S102至步骤S106:

步骤S102、由控制面板预设至少一种工作模式及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并生成工作模式与照明设备组号一一对应的工作表存储于控制面板端;

步骤S104、由控制面板根据用户照明需求查询控制面板端存储的工作表确定用户所需要调起的照明设备,并获取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

步骤S106、由控制面板通过各无线控制模块间的无线自组网向各照明设备广播携带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的无线控制命令,由各照明设备接收并转发无线控制命令,并根据无线控制命令执行对应操作。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会议室分区照明控制方法,首先将会议室中的照明设备根据区域划分为至少一组,且每组照明设备具备独立的照明设备组号。并且,在控制面板与照明设备中设置无线控制模块,各无线控制模块间可进行无线自组网,控制面板可以通过建立的无线自组网控制会议室中的照明设备。更具体地,还可以由控制面板预设至少一种工作模式及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并生成工作模式与照明设备组号一一对应的工作表存储于控制面板端,进一步控制面板根据用户照明需求及当前工作模式查询控制面板端存储的工作表确定用户所需要调起的照明设备,并获取照明设备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随之,由控制面板通过各无线控制模块间的无线自组网向各照明设备广播无线控制命令,由各照明设备接收并转发携带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的无线控制命令,并根据该无线控制命令执行对应的操作。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由控制面板通过各模块间的无线自组网控制会议室的照明设备,该方式无需再为多种设备配置多种开关,也无需建立复杂的硬件回路,用户仅通过控制面板即可在会议室的任意位置对会议室照明设备的开关、亮度、色温等进行调整,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无线组网技术,可以与网络建立连接,功能强大,应用场合广,另外,各照明设备组还可以随意配置组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系统自定义配置及互换,智能地实现若干个会议室空间区域照明的分开与合并。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通过控制面板简单、快速地为不同的会议区域设置不同的照明场景以适配不同会议状态下的不同照明效果,各个会议区域独立控制,提高会议室使用效率的同时减少会议室照明切换管理工作,提升用户感受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会议室的所有照明设备及对应的控制面板中均设置有无线控制模块,所设置的无线控制模块均具备无线收发功能,可以发送、接收并解析无线控制命令,进而,根据解析结果执行相应的操作。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以通过控制面板与照明设备间的无线控制模块建立无线自组网,本实施例提及的无线组网即通过控制面板与照明设备间的各无线控制模块构建的无线自组网。

无线自组网是在无线分组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由一组带有无线收发装置的可移动节点所组成的一个临时性多跳自治系统,不依赖于预设的基础设施,具有可临时组网、快速展开、无控制中心、抗毁性强等特点,在军事方面、民事方面和民用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正是通过控制面板与照明设备间建立的无线自组网实现控制命令及其他命令的传输,通过无线自组网技术,各命令可以通过最近的任意照明设备节点进行广播传递或者中继传递。因此,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控制面板在会议室的任何位置、任何方向对照明设备进行控制,本实施例对控制面板的使用角度没有任何限制,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会议室区域工作场景拓补图。如图2 所示,该会议室区域中包含的设备有:主光源、背景柔光灯、投影灯、控制面板、智能照明总控箱等。其中,所有的照明设备和控制面板为基本组件,该会议室区域内所有的组件都包含一个无线控制模块,无线控制模块具备无线收发功能,进一步还用于无线命令的控制。所有的照明设备在物理上进行供电接入总控(如图2中实线线路),并且,切换过程中无需用到物理电路的开关,而是通过无线控制模块间的网络进行控制(如图2中虚线线路)。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首先将会议室的照明设备根据其安装位置或功能特点划分为至少一组,并且为划分出的每组照明设备匹配独立的照明设备组号,并存储于照明设备本地。通过对照明设备预先分组并为每组照明设备匹配组号的方式,可以更加方便地对会议室的照明设备进行管理。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在控制面板和照明设备中增设无线控制模块,并在各无线控制模块间进行无线自组网,形成可以通信的网络。进而,控制面板可以通过该通信网络控制会议室中的照明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可以首先执行步骤S102,由控制面板预设至少一种工作模式及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并生成工作模式与照明设备组号一一对应的工作表存储于控制面板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图3为例,图3示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预先对会议室区域分组计算生成的工作表样例示意图。参见图3,本实施例预设的工作模式可以包括报告模式、讨论模式、清扫模式,还可以包括多个模式合并而成的新的工作模式。其中,报告模式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为1,讨论模式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为2,清扫模式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为3。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法,还可以预设更多种工作模式,并生成包含更多工作模式与照明设备组号一一对应关系的、内容更加丰富的工作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图3为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工作模式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模式还可以包括其他多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并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步骤S102执行结束之后,在控制面板端会存储有预先设定的工作表,进一步执行步骤S104,由控制面板根据用户的照明需求及当前工作模式查询控制面板端存储的工作表,进而确定用户所需要调起的照明设备,并获取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

具体地,在根据用户的照明需求确定用户所需要调起的照明设备时,可以通过控制面板接收用户的触发,当接收到用户触发的控制命令时,可以从控制面板当前控制的照明设备端获取其本地存储的工作模式。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控制面板当前控制的照明设备可以是根据控制面板内部预先设定的控制面板与相应照明设备的控制关系确定的照明设备,还可以是由控制面板根据信号强度(或距离范围)所选择的在照明设备与控制面板交互的过程中信号强度最强(或与控制面板距离最近)的照明设备。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各照明设备存储有最近一次所接收的工作模式。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由控制面板根据当前控制的照明设备所对应的工作模式查询控制面板端存储的工作表,根据工作表中工作模式与照明设备组号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用户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并获取与当前控制的照明设备本地存储的工作模式对应的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根据用户的照明需求确定用户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时,还可以首先判断控制面板是否接收到用户触发的模式切换命令,若是,则通过控制面板获取用户选择的切换后的工作模式。在获取到用户选择的切换后的工作模式后,可以将用户选择的该切换后的工作模式在会议室的各自组网节点进行同步更新存储。具体地,可以由控制面板通过各无线控制模块间的无线自组网向会议室中各照明设备及各控制面板广播携带上述切换后工作模式的无线控制命令。进一步,由各照明设备及各控制面板接收并转发该无线控制命令,并根据该无线控制命令更新各照明设备及各控制面板本地存储的工作模式。此时,各照明设备及各控制面板本地会存储有更新后的工作模式,若控制面板接收到用户触发的控制命令,便可从各照明设备的本地存储中获取到其最近一次接收的用户选择的切换后的工作模式。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可以直接在控制面板端获取其自身更新存储的工作模式。进而,根据获取到的更新后的工作模式(用户所选择的切换后的工作模式)查询控制面板端存储的工作表以确定用户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并获取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会议室存在多种工作模式,用户在进行模式切换时也可以有多种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以图4为例,图4示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会议室分区控制的一种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会议室被分成了两个区域,分别为会议室1和会议室2,会议室1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为 1,会议室2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为2。会议室1和会议室2可以独立存在。此时,会议室1对应的照明设备1和会议室2对应的照明设备2均独立工作,且会议室1和会议室2分别对应不同的工作模式,控制面板也可以分别独立控制这两个区域。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会议室1和会议室2还可以合并。具体地,当会议室1和会议室2分别独立工作,处于各自组内控制的状态时,一旦接收到照明设备组号合并的命令,则只有与照明设备组号对应的待合并小会议室对应的照明设备才能执行对应的操作,最终根据接收到的合并命令合并为一个组合的大会议室。此时,会议室1对应的照明设备1和会议室2对应的照明设备 2组合工作,构成一种新的工作模式,控制面板可以直接对组合后的大会议室进行控制,即控制面板可以直接对照明设备组号1、2对应的所有照明设备进行统一控制。可见,本实施例可以通过控制面板直接对组合的大会议模式进行一键式控制,方便用户直接、快速地对会议室进行控制,提高了会议室管理效率。

上述步骤执行结束之后,可以确定用户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并可以进一步获取该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随后,执行步骤S106,由控制面板通过各无线控制模块间的无线自组网向各照明设备广播无线控制命令,进一步由各照明设备接收并转发无线控制命令,并根据该无线控制命令执行对应的操作。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线控制命令中携带有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节省资源,可以对无线控制命令中携带的照明设备组号进行编辑。比如,当系统中的照明设备被分为较多组时,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也会很多,此时若需在无线控制命令中携带多组照明设备组号则会占用较多字节,浪费资源。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节省资源,可以由控制面板按照预先设定的加密规则对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对应的多组照明设备组号进行编码,生成特定格式的、占用资源较少的工作组号。进而,由控制面板向各照明设备广播携带特定格式工作组号的无线控制命令。更多地,还可以根据本实施例的加密规则对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组号进行统一编码进而生成特定格式的工作组号。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工作组号是按照设定的加密规则进行编码生成的,其具有统一的定义规范。参见图3,会议室1对应的工作模式为报告模式;会议室2对应的工作模式为讨论模式;会议室3对应的工作模式为清扫模式。并且,会议室1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为1,会议室2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为2,会议室3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为3。在本实施例中,若根据用户的触发确定当前控制的照明设备的工作模式为报告模式,则可以直接查询图3所示的工作模式与照明设备组号对应关系表确定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组号为1。进一步,可以根据本实施例设定的加密规则对获取的照明设备组号1进行编码,得到会议室1的工作组号0x1、会议室2的工作组号0x2、会议室3 的工作组号0x3。

此外,上述各个独立的会议室还可以组合工作,合并后形成新的工作模式。比如,在上述三个独立的会议室中,任意挑选两个会议室进行合并可以存在三种不同的合并方式:第一种,会议室1、会议室2合并,形成一种工作模式;第二种,会议室1、会议室3合并,形成另外一种工作模式;第三种,会议室 2、会议室3合并,又形成另外一种工作模式。此时,可以根据本实施例设定的加密规则分别对三种不同的合并方式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进行编码,得到第一种组合的工作组号为0x11、第二种组合的工作组号为0x12、第三种组合的工作组号为0x1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将上述三个独立的会议室全部合并,此时,根据本实施例设定的加密规则对需合并的照明设备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进行编码,得到合并后的工作组号为0x21。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比如对照明设备组号进行不同进制编码或其他可行方式对照明设备组号进行编码生成对应的工作组号以达到节省系统资源的目的,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根据用户需求整合会议室区域的照明设备,并为其生成特定格式的工作组号后,控制面板可以直接根据新生成的工作组号对相应区域的照明设备进行控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控制面板可以通过会议室中各无线控制模块间的无线组网将特定的工作组号广播至各照明设备,由各照明设备对特定的工作组号按照预先设定的解码规则对接收的工作组号进行解码,并根据解码出的照明设备组号执行相应的操作。

上述步骤执行结束之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用户还可以对不同工作模式下会议室区域对应的照明设备进行更加具体地控制。首先,可以通过控制面板预设至少一种照明场景,进一步由用户通过控制面板选择符合需求的照明场景。进而由控制面板通过各无线控制模块间的无线自组网向当前照明设备组号对应的照明设备发送无线控制命令控制照明设备的照明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面板向照明设备广播的无线控制命令中携带用户所选的照明场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控制面板按照用户所选择的照明场景控制相应照明设备进行照明后,还可以通过控制面板对处于工作状态的照明设备进行场景检测。首先,控制面板通过无线自组网在当前工作组号对应的照明设备中选择 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强度最强的照明设备并建立连接。进一步,通过控制面板获取所连接的照明设备的目标照明参数及实际照明参数。

其中,会议室中的每个照明设备都在本地预设有相应的目标照明参数,当照明设备工作时首先会默认以预设的目标照明参数启动。但是,在实际照明时,由于环境或其他因素可能会导致照明设备并不符合目标照明参数所能达到的照明要求。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还需获取当前工作的照明设备的实际照明参数。进一步,将获取的实际照明参数与目标照明参数进行比较,当两者不同时,控制面板可以根据目标照明参数计算实际照明参数的修正系数。进而,通过控制面板根据计算得到的修正系数对所连接的照明设备的照明参数进行调整,并控制所连接的照明设备按照调整后的照明参数进行照明。更多地,根据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修正后的照明参数保存在对应的照明设备中,待照明设备再次工作时,默认以修正后的照明参数启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按用户选择的照明场景进行照明之后,如果该照明场景没有进行实际校准,那么控制面板的颜色传感器便开始工作。首先颜色传感器连接当前照明场景下工作的任一照明设备,获取其目标照明参数,并侦测实际环境照度等实际照明参数。如果目标照明参数与对应的实际照明参数间存在差异,则由颜色传感器发送补光调整命令,对照明设备进行微调控制直至照明稳定。在本实施例中,该调整命令中的补偿参数会保存在本地,照明设备以调整后的参数为准继续工作。通过该种方式,照明设备的照明不会受到不同会议室的影响,比如是否有窗户透过自然光或天气因素等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控制面板对所连接的照明设备的照明参数进行调整之后,还可以通过控制面板将所得到的修正系数发送至当前照明设备组号对应的所有照明设备。并且,根据修正系数对当前照明设备组号对应的所有照明设备的照明参数进行调整,并控制当前照明设备组号对应的所有照明设备按照调整后的照明参数进行照明。此外,还可以将调整后的照明参数分别更新保存在相应的照明设备中以供后续照明使用。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以对会议室的照明场景进行自定义编辑,由控制面板通过无线自组网对会议室的任意照明设备进行照明场景配置。比如,用户可以通过控制面板对任意照明设备进行上电、关电、亮度调节、色温调节、亮度和色温组合照度设置等操作。并且,用户不需要计算或了解具体的亮度和色温的技术性数值,在控制面板中可以预置若干的亮度、色温数据组合,用户只需要选择相应的数据组合就可以完成自定义场景组合的更新和配置。

上述步骤执行结束之后,为了使得会议室照明能够更加智能化,实现大型会议的自动化管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以通过控制面板进行更高级的系统配置,实现会议的全自动控制。具体地,通过控制面板的内部定时器为不同的场景模式设定不同的定时时间,当到达每一场景模式的定时时间,自动切换至下一个预设的场景模式。本实施例支持将会议室场景化模式进行串联,根据预设的定时时间自动地在各种场景模式之间转换,仅过内部定时器即可对会议室照明场景进行自动切换,而无需通过控制面板主动切换,方便与会人员对会议进度的把控,而不必特意地去关注、打断或提醒等等。会议室照明场景的自动切换也使得会议变得更加人性化,与会人员能够更加放松、更加高效地参加会议。

基于上文各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应用于控制面板端的会议室分区照明控制方法,基于同一构思,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应用于照明设备端的会议室分区照明控制方法。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应用于照明设备端的会议室分区照明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至少包括步骤S502至步骤S506:

步骤S502、照明设备通过各无线控制模块间的无线自组网接收控制面板广的无线控制命令;

步骤S504、由照明设备根据无线控制命令获取其中携带的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

步骤S506、照明设备根据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判断自身是否需要响应无线控制命令,若是,照明设备执行并转发无线控制命令,若否,照明设备转发无线控制命令。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由照明设备按照设定的解密规则对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对应的特定格式的照明设备组号进行解码,得到解码后的各独立的照明设备组号;

由照明设备根据解码后各独立的照明设备组号判断自身是否需要响应无线控制命令。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照明设备预设与控制面板的照明场景匹配的照明参数;

通过照明设备接收并转发控制面板发送的无线控制命令,其中,无线控制命令中携带用户所选的照明场景;

由照明设备根据用户所选的照明场景对应的照明参数进行照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各优选实施例可以任意组合为新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通过控制面板直接对照明设备进行一系列地控制,比如,控制照明设备的开关、亮度、色温等,还可以为照明设备预设多种不同的照明场景,使得照明设备能够营造不同的灯光效果。并且,本实施例基于对照明设备的分组,实现了会议室的快速分开与合并,扩大了会议室的使用范围,并提高了会议室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此外,本实施例的照明设备和控制面板仅通过无线组网即可实现智能控制,各设备在网络中均以节点存在,控制命令可以通过任意节点进行传递,当网络中有节点出现损坏时,并不会影响其他节点的继续运行。并且,本实施例对硬件的部署安装并没有太多要求,也无需进行严格布线,方便任意照明设备节点扩充。

下面将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以图6a、图6b为基础,图6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大型会议室照明示意图。图6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对图6a中的大型会议室进行分区控制形成三个小型会议室独立照明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如果通过传统的有线控制方式实现会议室的分区控制,不仅布线工作量巨大,改造代价大,而且实际应用过程中对照明设备的开关布线也必须由专业的工作人员来处理,操作步骤繁琐复杂。

在本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会议室分区照明控制装置及系统,首先,将会议室的照明设备进行分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或功能特点对照明设备进行分组,并为分组后的每组照明设备匹配独立的照明设备组号。然后,在会议室的照明设备及对应的控制面板中均增设无线控制模块,各无线控制模块间可以进行无线自组网,控制面板通过无线自组网控制会议室中的照明设备。通过本实用新型,仅需要对照明设备进行分组逻辑控制,由控制面板对不同的照明设备组发送不同的无线控制命令控制对应的照明设备组执行不同的操作,通过无线控制的方式,快速实现会议室的设置。

具体地,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会议室分区照明控制方法的具体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会议室分区照明控制方法至少包括步骤S701至步骤S709:

步骤S701、由控制面板预设至少一种工作模式及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并生成工作模式与照明设备组号一一对应的工作表存储于控制面板端;

步骤S702、判断控制面板是否接收到模式切换命令,若是,执行步骤S703,若否,执行步骤S704;

步骤S703、由控制面板获取切换后的工作模式并通过各无线控制模块间的无线自组网向会议室中各照明设备及各控制面板广播携带切换后工作模式的无线控制命令,由各照明设备及各控制面板接收并转发无线控制命令,并根据无线控制命令更新各照明设备及各控制面板本地存储的工作模式;

步骤S704、控制面板接收用户触发的控制命令,并获取当前控制的照明设备所对应的工作模式;

步骤S705、由控制面板根据当前控制的照明设备所对应的工作模式查询控制面板端存储的工作表确定用户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并获取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

步骤S706、由控制面板通过各无线控制模块间的无线自组网向各照明设备广播携带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的无线控制命令;

步骤S707、由各照明设备接收并转发无线控制命令,并控制当前调起的照明设备按照默认场景模式进行照明;

步骤S708、控制面板搜索附近所有的无线控制模块,并根据RSSI计算寻找最近的无线控制模块,并与其建立连接,启动控制面板颜色传感器,获取实际照明参数,进一步计算得到其与目标照明参数间的修正系数,将该修正系数广播至当前调起的照明设备,由当前调起的照明设备将对应的参数保存至缓存;

步骤S709、按照对应的目标照明参数和修正系数调整当前调起的照明设备的照明参数,并按照调整后的照明参数照明。

以上即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会议室分区照明控制装置及系统的具体分区切换控制方法,通过该方法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会议室进行多种切换调整,并可快速的对切换后的会议室进行控制。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应用于完成会议室分区切换之后,直接对切换后的会议室的照明场景进行控制的场合。在本例中,首先可以预设多种不同模式的照明场景,并为不同的照明场景匹配具体的照明参数。不同照明场景的照明参数均保存在照明设备本地,当接收到控制面板发送的相应照明场景命令后,照明设备按照对应的照明参数进行照明,实现会议室照明场景的切换控制。

在本例中,可以预设多种照明场景,比如欢迎模式、讨论模式、演讲模式、休息模式、清洁模式、离开模式等。下面对多种模式的照明场景进行详细阐述。

欢迎模式:灯光自动打开或调亮以达到合适的会议亮度。如果会议室中的照明设备由主光源、柔光源、背景灯配合工作,那么主光源的亮度需较柔光源、背景灯亮度要高。并且,灯光路数需尽量多地开启,电源相对充足,营造热烈的会议气氛。

讨论模式:灯光较会议模式的亮度有所变弱。

演讲模式:灯光会自动调节到只满足会议桌面照明的需求,以方便与会人员看资料或做会议记录。此时,主光源开启较少或者不开启,辅光源或者局部灯带作为主光源。

休息模式:灯光自动调暗并关闭部分灯光。此时,主光源开启较少,光源照度适中,营造轻松舒适的灯光效果。

清洁模式:灯光自动调节到只满足清洁所需的亮度需求。

离开模式:关闭所有会议室照明设备。

本实施例在预设了多种模式的照明场景之后,可以由控制面板通过用户的不同需求控制会议室照明场景的模式切换,具体切换方法参见图8,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会议室照明场景模式切换的方法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照明场景模式切换方法至少包括步骤S801至步骤S811:

步骤S801、用户按下控制面板的场景切换按键,将控制面板从睡眠模式唤醒;

步骤S802、搜索所在区域的无线控制模块的RSSI,选择信号强度最强的无线控制模块建立连接;

步骤S803、获取信号强度最强的无线控制模块所在照明设备中存储的工作模式;

步骤S804、判断照明设备所存储的工作模式与控制面板所存储的工作模式是否一致,若是,执行步骤S806,若否,执行步骤S805;后续请按以上修改, 并修改图8

步骤S805、按照当前照明设备对应的工作模式更新控制面板的本地缓存;

步骤S806、按照当前工作模式向对应的照明设备广播场景切换命令;

步骤S807、同组照明设备的无线控制模块收到无线控制命令后转发至同组的其他设备;

步骤S808、照明设备的无线控制模块接收并解析无线控制命令,根据解析结果执行相应的操作;

步骤S809、判断解析结果是否为控制照明设备亮灭的开关命令,若是,执行步骤S811,若否,执行步骤S810;

步骤S810、根据当前照明场景的实际照明参数和目标照明参数计算校准参数,进而根据校准参数计算新的照明参数;

步骤S811、无线控制模块控制照明设备的RGBW/CW(色温控制)的PWM 输出,照明设备按照当前的照明参数进行照明。

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的虚线部分表示相应的操作是可选的,并不是必须的。比如,步骤S802、步骤S807,控制面板被唤醒之后,可以无需连接RSSI 信号最强的照明设备,可以选择任意可以连接的照明设备,进而获取照明设备端存储的工作模式,只要确定该工作模式与控制面板端存储的工作模式一致,即通过控制面板对该照明设备进行控制,以实现对任意照明设备的控制。

在本实施例实现中,不管是合并后的大会议室还是分开后的各个小会议室,每个会议室的照明场景实现的流程是相同的。其均需通过控制面板的照明场景切换按键发送无线控制命令,进而由相应的照明设备自动完成一系列动作,以达到相应的场景转换的需求。不同会议情境下所需的照度参数统一定义,根据不同模式的照明场景和实际会议室照明设备的位置对照明设备的照明参数进行设计,并存于照明设备的本地缓存中,这些预置的参数均是经过综合计算的。本实施例结合环境照度标准和实际校准系数整体控制场景照明,确保达到会议室所需的整体照明要求。

比如,假设会议室整个中心是会议桌,以会议桌的照明为主,区域照度值应该达到500Lux(勒克斯,照度单位),并且还需设法使桌子表面镜面反射减到最小,另外还要考虑各种演示设备的应用,比如书写板的照明,投影仪、幻灯录像机使用时室内照明设备的控制等。在一个重要场合中,灯光效果在整个环境中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实施例不但采用多种光源,并且通过对不同光源的调光和场景设置营造了多种灯光效果,进而变幻出多种不同空间环境,给人以舒适完美的会议视觉。

此外,对会议室照明设备的照明参数进行配置时,也会随着使用的光源不同而有所区别。比如,会议室一般采用色温3200K的冷光源,这样不会因为长时间照明而出现刺眼、灼热等不舒服的状况。另外,演讲报告等情况下,主席区的平均照度不低于800Lux,一般区的平均照度不低于500Lux,监视器或大屏幕投影机周围的照度处于50Lux-80Lux之间,否则将影响观看效果。

本实施例通过预先为会议室设置不同模式的照明场景,可以快速地进行会议室照明模式的一键切换。根据上述方法会议室中不管是射灯、头顶灯、辅灯,不需要通过很多开关进行多次的调试、切换等操作,直接一键切换即可按预设的参数全部配置好。比如,会议结束时可以一键切换到离开模式,会议室中所有照明设备接收到信号后即可自动关闭,用户可以省心地离开。此外,本实施例还可以在一键切换的基础上实现多种通过按键控制的操作,为按键增加不同的功能。比如单键触控功能,当用户触发按键时,即可使得关闭主灯、调适柔美次灯等动作同时完成。这样一来,如果在会议的紧张阶段,便无需多次打开、关闭开关或者调试灯光,节约大量时间,提高会议效率。

上述步骤执行结束之后,会议室的照明场景即可切换完成,此时,可以断开本次所有的连接,直至下次照明场景切换到来时,再次建立连接。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通过控制面板的定时器为不同的场景模式设定不同的定时时间,当到达每一场景模式的定时时间,自动切换至下一个预设的场景模式。本实施例支持将会议室场景化模式进行串联,根据预设的定时时间自动地在各种场景模式之间转换,以实现大型会议的自动化管理。

本实施例以会议报告为例,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会议报告中会议室场景模式自动切换的方法流程图。如图9所示,该方法至少包括步骤 S901至步骤S905:

步骤S901、确认会议室分区切换后,设定会议开始时间、起始进场场景模式、会议开始时的场景模式及定时时间、切换后的报告提醒场景模式及定时时间以及其他所需切换的场景模式及相应的定时时间;

步骤S902、判断当前时间是否已到设定的会议开始时间,若是,执行步骤 S903,若否,执行步骤S901;

步骤S903、切换到设定的会议开始时的会议场景模式;

步骤S904、判断当前时间是否已到设定的报告提醒时间,若是,自动切换至报告提醒场景模式,若否,执行步骤S903,如此循环直到所有报告完毕;

步骤S905、进入设定的下一项会议主题对应的照明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设定13:00开始会议,每人演讲15分钟,接下来5 分钟是点评时间,然后下一个人演讲发言15分钟,接着5分钟点评,以此类推,每4个人演讲为一轮,一轮结束之后进入休息茶歇时间,两轮结束之后整个会议结束。通过上述会议模式的自动切换方法,不再需要额外的工作人员通过时间牌提示演讲人,仅通过会议室不同的灯光效果切换即可达到会议议程的控制,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并节省大量的时间,提高会议效率。

因此,实用新型由控制面板通过无线组网控制会议室的照明设备,该方式无需再为多种设备配置多种开关,也无需建立复杂的硬件回路,用户仅通过控制面板即可在会议室的任意位置对会议室照明设备的开关、亮度、色温等进行调整,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无线组网技术,可以与网络建立连接,功能强大,应用场合广,另外,各照明设备组还可以随意配置组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系统自定义配置及互换,智能地实现若干个会议室空间区域照明的分开与合并。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通过控制面板简单、快速地为不同的会议区域设置不同的照明场景以适配不同会议状态下不同的照明效果,各个会议区域独立控制,提高会议室使用效率的同时减少会议室照明切换管理工作,提升用户感受体验。

更多地,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广泛地用于各种大型、小型、中型的会议室商业照明系统,也可部分应用于日常家居的不同区域系统的控制。本实用新型能够很好地跟会议室的其他智能子系统进行连接控制,比如音响扩声系统、会议讨论系统、自动跟踪摄像系统、多媒体视频系统等多个子系统。上述各系统结合照明系统使得会议环境设备有机的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实现了会议的智能化管理。

基于上文各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基于同一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会议室分区照明控制装置,应用于控制会议室照明设备工作状态的控制面板端,会议室中照明设备根据区域划分为至少一组,且每组照明设备具备独立的照明设备组号,控制面板和照明设备均设有无线控制模块,各无线控制模块间可进行无线组网,如图10所示,装置包括:

模式预设模块1010,配置为由控制面板预设至少一种工作模式及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并生成工作模式与照明设备组号一一对应的工作表存储于控制面板端;

选择获取模块1020,与模式预设模块1010耦合,配置为由控制面板根据用户照明需求查询控制面板端存储的工作表确定用户所需要调起的照明设备,并获取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

第一无线控制模块1030,与选择获取模块1020耦合,配置为由控制面板通过各无线控制模块间的无线自组网向各照明设备广播携带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的无线控制命令,由各照明设备接收并转发无线控制命令,并根据无线控制命令执行对应操作。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选择获取模块1020,还配置为:

控制面板接收用户的触发的控制命令,并获取当前控制的照明设备所对应的工作模式,其中,各照明设备存储有最近一次所接收的工作模式;

由控制面板根据当前控制的照明设备所对应的工作模式查询控制面板端存储的工作表确定用户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并获取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该装置还包括:

切换判断模块1110,与模式预设模块1010耦合,配置为判断控制面板是否接收到模式切换命令,若是,通过控制面板获取切换后的工作模式;

由控制面板通过各无线控制模块间的无线自组网向会议室中各照明设备及各控制面板广播携带切换后工作模式的无线控制命令,由各照明设备及各控制面板接收并转发无线控制命令,并根据无线控制命令更新各照明设备及各控制面板本地存储的工作模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无线控制模块,还配置为:

由控制面板按照设定的加密规则对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进行编码,生成特定格式的工作组号;

由控制面板通过各无线控制模块间的无线自组网向各照明设备广播携带特定格式工作组号的无线控制命令。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该装置还包括:

场景预设模块1210,配置为通过控制面板预设至少一种照明场景;

场景选择模块1220,与场景预设模块1210耦合,配置为通过控制面板根据用户需求选择对应的照明场景;

第一无线控制模块1030,与场景选择模块1220耦合,还配置为由控制面板通过各无线控制模块间的无线自组网向当前照明设备组号对应的照明设备发送无线控制命令控制照明设备的照明状态,其中,无线控制命令中携带用户所选的照明场景。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还包括:

第一无线控制模块1030,还配置为控制面板通过无线自组网在当前照明设备组号对应的照明设备中选择RSSI强度最强的照明设备并建立连接;

通过控制面板获取所连接的照明设备的目标照明参数及实际照明参数;

场景检测模块1310,与第一无线控制模块1030耦合,配置为由控制面板根据目标照明参数计算实际照明参数的修正系数;

通过控制面板根据修正系数对所连接的照明设备的照明参数进行调整,并控制所连接的照明设备按照调整后的照明参数进行照明。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还包括:

场景修正模块1320,与场景检测模块1310耦合,配置为通过控制面板将修正系数发送至当前照明设备组号对应的所有照明设备;

根据修正系数对当前照明设备组号对应的所有照明设备的照明参数进行调整,并控制当前照明设备组号对应的所有照明设备按照调整后的照明参数进行照明。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还包括:

场景定时切换模块1330,与场景修正模块1320耦合,配置为通过控制面板的定时器为不同的场景模式设定不同的定时时间;

当到达每一场景模式的定时时间,自动切换至下一个预设的场景模式。

基于上文各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基于同一构思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会议室分区照明控制装置,应用于接收控制面板控制信号的照明设备端,控制面板和照明设备均设有无线控制模块,各无线控制模块间可进行无线自组网,如图14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二无线控制模块1410,配置为照明设备通过各无线控制模块间的无线自组网接收控制面板广播的无线控制命令;

确定模块1420,与第二无线控制模块1410耦合,配置为由照明设备根据无线控制命令获取其中携带的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

响应模块1430,与确定模块1420耦合,配置为照明设备根据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对应的照明设备组号判断自身是否需要响应无线控制命令,若是,照明设备执行并转发无线控制命令,若否,照明设备转发无线控制命令。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响应模块,还配置为:

由照明设备按照设定的解密规则对所需调起的照明设备对应的特定格式的照明设备组号进行解码,得到解码后的各独立的照明设备组号;

由照明设备根据解码后各独立的照明设备组号判断自身是否需要响应无线控制命令。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还包括:

场景配置模块1510,配置为通过照明设备预设与控制面板的照明场景匹配的照明参数;

第二无线控制模块1410,与场景配置模块1510耦合,配置为通过照明设备接收并转发控制面板发送的无线控制命令,其中,无线控制命令中携带用户所选的照明场景;

照明模块1520,与第二无线控制模块1410耦合,配置为由照明设备根据用户所选的照明场景对应的照明参数进行照明。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实用新型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实用新型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设备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实用新型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