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主回路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8499发布日期:2018-09-01 00:27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回路柜,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主回路柜。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城镇化、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高楼层电梯也随之需求增多,因电梯产品(包括控制部分和产品结构部分)都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加工工艺的不断完善,固而致使产品生产、制作工艺的不断淘汰与升级,电梯产品结构主回路柜装配部分是电梯控制结构的动力、指令发出和指令获取的最重要的一环受科技的发展其结构也不断的发生着优化与完善。

现有技术中,左侧板、右侧板、后板依据原有的制作工艺是将通风散热孔设计成百叶窗类型不利于产品的运输和存放;安装板安装在设计之初是将左右两侧中间位置安装板用一连接板连接,另一侧与支架固定,通过拉力让其保持在一平面,由于与支架连接端部件比较小且有合页配合致使产品装配存在配合间隙导致安装之后产品向内凹陷;另因产品制作工艺的提升和电器元器件的更新换代在依据原有的制作工艺和电器元器件件安装位置与产品布线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有可能影响其他电器件的指令接收与发出,同时因产品制作工艺的不断成熟致使早期的产品设计缺陷的不断放大,不利于产品制作和产品成本的降低,没有利用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主回路柜,其合理利用了空间,提高了第一安装板的安装强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电梯主回路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左侧板、右门板、左门板、吊装板、锁、靠墙挡板、线槽盖板、下盖板、顶板 、顶部尘网安装板、连接片、第一安装板 、指示灯支架、主断路器安装板、第一接触器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底板焊接件、第二接触器安装支架、隔板、锁定板、侧风扇安装板、第一支架、第三安装支架、第一电抗器安装板、第二电抗器安装板、后板、加强梁、风扇安装板、铜排、导风槽、后滤尘网安装板、第二安装支架、第二支架、合页、散热器把手、支撑梁、上底板、右侧板,左侧板与左门板转动连接,右侧板与右门板转动连接,顶板的两侧都设有一个吊装板,顶板与左门板、右门板、靠墙挡板、固定,锁位于右门板的中间,靠墙挡板位于锁的侧后方,线槽盖板位于右侧板的底端,下盖板位于左门板的底端、右门板的底端,顶部尘网安装板位于顶板上,第一支架、第三安装支架、第一电抗器安装板、第二电抗器安装板、后板、加强梁、风扇安装板都安装在靠墙挡板上,两个第一安装板之间通过连接片连接,第一安装板与第三安装支架之间通过第二安装支架连接,指示灯支架位于第一安装板和第一安装板之间,第一接触器安装板位于第二安装板和第一安装板之间,底板焊接件位于第二安装板的下面,隔板位于第二接触器安装支架和第一接触器安装板之间,锁定板位于主断路器安装板的侧面,侧风扇安装板位于第一安装板 的下面,第一支架位于两个第三安装支架之间,后板位于第三安装支架和第一电抗器安装板之间,第二电抗器安装板位于第一电抗器安装板的下面,加强梁位于第三安装支架的上面,风扇安装板位于第一支架的上面,铜排位于导风槽下方,后滤尘网安装板位于导风槽的一侧面,第二支架位于第二安装支架和合页之间,散热器把手位于合页的侧上面,第二支架、合页都位于导风槽的另一侧面,第一安装板 通过多个螺钉固定在支撑梁上,支撑梁位于上底板的上面,上底板位于两个侧风扇安装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左侧板、右门板、左门板、右侧板上都设有散热孔。

优选地,所述散热孔的形状为圆形。

优选地,所述左侧板与左门板之间通过两个合页进行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右侧板与右门板之间通过两个合页进行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完善和优化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的同时,也大幅度的减少了产品的加工和运输存储及人工成本,使产品的合格率得到了保证。因为将百叶窗修改为圆孔大大的提升了产品的运输摆放数量,同时也避免了因产品摆放太多造成的产品变形和刮花等不良产生;另一个是将产品元器件通过块的方式来分布装配有效合理的布置和利用了产品的空间,同时有使装配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侧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顶部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打开时的俯视图。

图8为沿着图7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打开时的正面示意图。

图10为沿着图9的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梯主回路柜包括左侧板1、右门板2、左门板3、吊装板4、锁5、靠墙挡板6、线槽盖板7、下盖板8、顶板9 、顶部尘网安装板10、连接片11、第一安装板 12、指示灯支架13、主断路器安装板14、第一接触器安装板15、第二安装板16、底板焊接件17、第二接触器安装支架18、隔板19、锁定板20、侧风扇安装板21、第一支架22、第三安装支架23、第一电抗器安装板24、第二电抗器安装板25、后板26、加强梁27、风扇安装板28、铜排29、导风槽30、后滤尘网安装板31、第二安装支架32、第二支架33、合页34、散热器把手35、支撑梁36、上底板37、右侧板38,左侧板1与左门板3转动连接,右侧板38与右门板2转动连接,顶板9的两侧都设有一个吊装板4,顶板9与左门板3、右门板2、靠墙挡板6、固定,锁5位于右门板2的中间,靠墙挡板6位于锁5的侧后方,线槽盖板7位于右侧板38的底端,下盖板8位于左门板3的底端、右门板2的底端,顶部尘网安装板10位于顶板9上,第一支架22、第三安装支架23、第一电抗器安装板24、第二电抗器安装板25、后板26、加强梁27、风扇安装板28都安装在靠墙挡板6上,两个第一安装板12之间通过连接片11连接,第一安装板12与第三安装支架23之间通过第二安装支架32连接,指示灯支架13位于第一安装板12和第一安装板14之间,第一接触器安装板15位于第二安装板16和第一安装板14之间,底板焊接件17位于第二安装板16的下面,隔板19位于第二接触器安装支架18和第一接触器安装板15之间,锁定板20位于主断路器安装板14的侧面,侧风扇安装板21位于第一安装板 12的下面,第一支架22位于两个第三安装支架23之间,后板26位于第三安装支架23和第一电抗器安装板24之间,第二电抗器安装板25位于第一电抗器安装板24的下面,加强梁27位于第三安装支架23的上面,风扇安装板28位于第一支架22的上面,铜排29位于导风槽30下方,后滤尘网安装板31位于导风槽30的一侧面,第二支架33位于第二安装支架32和合页34之间,散热器把手35位于合页34的侧上面,第二支架33、合页34都位于导风槽30的另一侧面,第一安装板 12通过多个螺钉固定在支撑梁36上,支撑梁36位于上底板37的上面,上底板37位于两个侧风扇安装板21之间。

左侧板1、右门板2、左门板、右侧板38上都设有散热孔39,这样提高散热能力。

散热孔的形状为圆形,使产品运输转序成本减少,同时也避免了产品因受重和摩擦所引起的产品不良。

左侧板1与左门板3之间通过两个合页进行转动连接,这样方便进行转动。

右侧板38与右门板2之间通过两个合页进行转动连接,这样方便进行转动。

加强梁用于固定风扇安装板与第三安装支架,提高固定牢靠性。吊装板提升起吊的受力强度,提高了装配作业的安全性能。第一安装板通过多个螺钉固定在支撑梁上,这样可以合理利用了空间的同时,也大幅度的提高了第一安装板的安装强度,避免了因产品受力导致空间变形。第一接触器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一电抗器安装板、第二电抗器安装板进行分层,可以将柜内电气件装配合理布局,合理利用空间,避免了产品因电波、磁场等一系列问题干扰控制柜内部元器件指令接收和发出的同时,也更好的避免了因电气件元器件发热不一影响周边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