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阻抗条的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91740发布日期:2018-07-20 22:21阅读:26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设计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阻抗条的电路板的设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电路板的出厂检测或一些第三方检测环境下,需要获取电路板的电路阻值特性时,只能够通过查阅技术手册,才能够得到相应数据,如果需要设备检测的手段,若电路板上没有插接元器件,则电路无法导通,如果插接元器件,则有可能导致电路板的使用不当从而损坏电路板。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不损坏电路板的前提下进行电路板数值获取的手段,解决电路板无痕检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带阻抗条的电路板,包括阻抗条,所述阻抗条上设置有若干接口,接口之间设置有阻抗元件,阻抗元件的阻值为电路板上功能元件的等效阻抗值,阻抗条与电路板上其他元件不导通。

具体地,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若干功能区域,阻抗条上设置有与功能区域数量相同的阻抗元件,每个阻抗元件与一个功能区域对应,每个阻抗元件阻抗值为对应功能区域的等效阻抗值,阻抗元件的两端设置有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阻抗区域设置在电路板的一侧,呈条式排列。

优选地,所述阻抗条包括设置在电路板一侧的线圈,线圈的中段与接口连接,相邻接口之间将线圈分割为多段阻抗元件,多段阻抗元件的阻抗值分别与电路板功能区域的等效阻抗值相等。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直接将检测设备接入到阻抗元件的两端接口上进行数值的读取、检测,而且在检测完成后仍能够继续使用。避免了现有手段检测电路板的等效阻抗值需要通电并接通若干功能元件,导致用于电路板可能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电路板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电路板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阻抗条;

11、接口;

12、阻抗元件;

13、线圈;

21、功能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介绍一种带阻抗条的电路板,如图中所示,包括阻抗条1,所述阻抗条上设置有若干接口11,接口之间设置有阻抗元件12,阻抗元件12的阻值为电路板上功能元件的等效阻抗值,阻抗条与电路板上其他元件不导通。图中电路板上印刷电路集中在电路板的右侧,我们称之为功能区域,电路板的预设功能有赖于功能区域内电路的设计,阻抗条设置在电路板的左侧。其中,功能元件可以指印刷电路板上电路本身,也可以包括在电路板上插接的其他电路元器件,这里以电路本身的阻抗值与阻抗元件12的阻抗值相等为例,在设计之初,印刷电路板上可用的电路本身长度等参数就可以知道,电路本身的阻抗值与长度相关,则可以在电路设计之初在左侧就一起设计或印刷一个阻抗元件,阻抗元件的阻值与电路板上功能区域的印刷电路等效阻抗值相同,这样在出厂检测或第三方需要对电路板进行检测等操作时,对于本实用新型电路板的阻抗值的提取或检测,可以直接将检测设备接入到阻抗元件的两端接口上进行数值的读取、检测,而且在检测完成后仍能够继续使用。避免了现有手段检测电路板的等效阻抗值需要通电并接通若干功能元件,导致用于电路板可能损坏的问题。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电路板上设置多个功能区域21,功能区域是对电路板的工作部分进行的意义上的划分,为的是能够让每个阻抗元件与功能区域对应,并将每个阻抗元件阻抗值设置为对应功能区域的等效阻抗值。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阻抗条上设置有与功能区域数量相同的四个阻抗元件,阻抗元件的两端设置有接口。由于在设计之初,每个功能区域的印刷电路长度就能够确定,从而在一开始就设计四个阻抗元件,每个阻抗元件的值分别与功能区域相对应,这样在检测的时候,就能够分别对多个阻抗元件的阻抗值进行探测读取,只需要将需要的阻抗元件两端的接口导通接入检测仪器即可。从而避免了对电路的损坏,更好地解决了电路板的无痕检测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阻抗元件设置在电路板的一侧,呈条式排列,此种位置设计能够节约阻抗条对电路板的占用,避免影响电路板的正常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这里请参看图2,所述阻抗条包括设置在电路板一侧的线圈13,线圈的中段引线与接口连接,若干接口之间将线圈分割为多段阻抗元件,多段阻抗元件的阻抗值分别与电路板功能区域的等效阻抗值相等。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线圈可以与电路板同时化,标准化制造,后续只需要根据具体印刷电路板的线路的不同,用打孔机打上不同的接口(插孔)通过上述设计,进一步地简化了生产,更好地解决了本实用新型的生产效率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