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6613发布日期:2018-08-21 18:22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外壳。



背景技术:

随着大功率车载充电机设备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广泛,尺寸小、高功率密度的车载充电机越来越受到重视,且对尺寸小、高功率密度的车载充电机的散热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尺寸小、高功率密度车载充电机的散热一直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外壳,加快实现了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内部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的导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外壳,用于对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内部发热器件的散热,包括散热主板以及数个散热片,所述散热主板包括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包括中间区域和围绕所述中间区域设置的边缘区域,所述内部发热器件连接于所述散热主板的所述第一表面,数个所述散热片间隔排列固定于所述散热主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所述边缘区域,且所述散热片由所述中间区域向所述边缘区域延伸,每一所述散热片为弧形片体。

其中,所述散热片包括第一散热片体与第二散热片体,所述第一散热片体与所述第二散热片体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外壳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固定于所述散热主板的所述中间区域,数个所述散热片围绕所述风扇。

其中,所述散热主板上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用于支撑所述风扇。

其中,所述散热主板的周缘背离所述散热片的一侧连接有散热侧壁,所述散热侧壁与所述散热主板形成收容所述内部发热器件的收容空间。

其中,所述散热主板上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上设有透气阀,所述透气阀用于平衡所述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外壳内的气压与所述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外壳外的气压。

其中,所述散热主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导线穿过以导接所述内部发热器件与所述风扇。

其中,所述散热主板上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设有扎线座,所述扎线座用于将所述导线扎紧。

其中,所述散热侧壁上设有输入端子部、输出端子部以及信号控制端子部,所述输入端子部用于与供电系统连接的输入端子连接,所述输出端子部用于与负载连接的输出端子连接,所述信号控制端子部用于与负载达成通讯控制的信号控制端子连接。

其中,所述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外壳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盖合所述散热侧壁并与所述散热侧壁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外壳的散热片为弧形片体,增大了所述散热片的散热面积,加快实现了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内部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的导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外壳安装了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外壳处于另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外壳,用于对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内部发热器件的散热,包括散热主板10以及数个散热片20,散热主板10包括第一表面(图中未示出)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102,第二表面102包括中间区域103和围绕中间区域103设置的边缘区域104,内部发热器件连接于散热主板10的第一表面,数个散热片20间隔排列固定于散热主板10的第二表面102上的边缘区域104,且散热片20由中间区域103向边缘区域104延伸,每一散热片20为弧形片体。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片20与散热主板10一体成型,且散热片20垂直于散热主板10,需要说明的是,在工艺设计以及生产中,由于受误差或者工艺水平的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垂直可能不是严格的互相垂直,而是散热片20以及散热主板10之间的夹角接近90°,但不是90°,但是散热片20以及散热主板10之间的夹角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应该是能够接受的,且该夹角不应该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目的的实现。本实用新型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外壳的散热片20设置为弧形片体,实现增大了散热片20的散热面积,加快了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内部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的导出。在本实施例中,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内部发热器件包括发热的电路板、磁性器件以及其他元器件。

散热片20包括第一散热片体201与第二散热片体202,第一散热片体201与第二散热片体202间隔设置。具体为,第一散热片体201与第二散热片体202之间的间隙均匀,且第一散热片体201较第二散热片体202的面积大,实现了方便第一散热片体201与第二散热片体202按预设成型需求连接至散热主板10的边缘区域104,而第二散热片体202较第一散热片体201减少的面积所预留出的空间方便散热主板10上其他零件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片体201与第二散热片体202的弧度不做限定,只要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可。

请参阅图1-图3,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外壳包括风扇30,风扇30固定于所述散热主板10的所述中间区域103,数个散热片20围绕风扇30。具体为,第一散热片体201与第二散热片体202围绕风扇30设置,风扇30用于向散热主板10、第一散热片体201以及第二散热片体202吹风,以加快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内部发热器件传导到散热主板10、第一散热片体201以及第二散热片体202热量的输出,从而达到加快散热的技术效果。在本实施例中,风扇30包括风扇轮毂、设于所述风扇轮毂周缘的扇叶以及盖合扇叶与风扇轮毂的风扇罩,风扇轮毂中设有电机,电机带动扇叶转动以向散热主板10、第一散热片体201以及第二散热片体202吹风,风扇罩用于保护扇叶。散热主板10上设有支撑柱40,支撑柱40用于支撑风扇30。风扇30的风扇罩周缘设有第一螺纹孔(图中未示出),第一螺纹孔用于将风扇罩锁紧的第一螺丝50穿过,进而实现在扇叶转动时,风扇罩保护扇叶和风扇轮毂。

散热主板10上设有通孔60,通孔60用于导线穿过以连接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内部发热器件以及风扇30。具体为,通孔60用于导线穿过以连接内部发热器件的电路板与风扇30,当需风扇30启动为散热主板10、第一散热片体201以及第二散热片体202吹风以加强散热时,电路板通过导线为风扇30提供电能。

散热主板10上还设有固定柱70,固定柱70上设有扎线座80,扎线座80用于将导线扎紧。具体为,当导线的长度超过实际需求的长度时,采用扎带将折叠后的导线扎紧并固定于扎线座80上,扎线座80上设有第二螺纹孔(图中未示出),第二螺丝90穿过第二螺纹孔将扎线座80固定于固定柱70上,以防止导线的晃动。

散热主板10的周缘背离散热片20的一端连接有散热侧壁100,散热侧壁100与散热主板10形成收容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内部发热器件的收容空间。具体为,散热主板10周缘的散热侧壁100垂直连接于散热主板10,进而形成收容车载充电机的收容空间。需要说明的是,在工艺设计以及生产中,由于受误差或者工艺水平的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垂直可能不是严格的互相垂直,而是散热侧壁100以及散热主板10之间的夹角接近90°,但不是90°,但是散热侧壁100以及散热主板10之间的夹角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应该是能够接受的,且该夹角不应该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目的的实现。

散热侧壁100设有输入端子部110、输出端子部120以及信号控制端子部130,输入端子部110用于与供电系统连接的输入端子140连接,输出端子部120用于与负载连接的输出端子150连接,信号控制端子部130用于与负载达成通讯控制的信号控制端子160连接。具体为,散热侧壁100上形成有三个凸台,每个凸台的顶面向内凹陷且贯通散热侧壁100,进而形成输入端子部110、输出端子部120以及信号控制端子部130。输入端子140包括输入端子本体1401以及垂直连接于输入端子本体1401的输入端子延伸部1402,输入端子延伸部1402与输入端子部110配合;输出端子150包括输出端子本体1501以及垂直连接于输出端子本体1501的输出端子延伸部1502,输出端子延伸部1502与输出端子部120配合;信号控制端子160包括信号控制端子本体1601以及垂直连接于信号控制端子本体1601的信号控制端子延伸部1602,信号控制端子延伸部1602与信号控制端子部130配合。输入端子延伸部1402、输出端子延伸部1502以及信号控制端子延伸部1602上均设有第三螺纹孔(图中未示出),第三螺丝170穿过第三螺纹孔分别将输入端子140与输入端子部110固定、输出端子150与输出端子部120固定以及信号控制端子160与信号控制端子部130固定。输入端子部110与供电系统连接的输入端子140的连接实现了为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内部器件的稳定供电;输出端子部120与负载连接的输出端子150的连接实现了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内部器件为负载的供电;信号控制端子部130与负载达成通讯控制的信号控制端子160的连接实现了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内部器件与负载的稳定通讯。

请参阅图3,所述散热外壳还包括盖板180,盖板180盖合散热侧壁100并与散热侧壁100固定。具体为,盖板180上设有第四螺纹孔(图中未示出),第四螺丝190穿过第四螺纹孔将盖板180与散热侧壁100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盖板180为长方体结构,只要可将散热侧壁100盖合,在本申请中,盖板180的形状在此不做限定。盖板180用于将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内部与外部隔离,以达到防止外部物品进入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内部,同时起到防尘、防水以及防虫的作用。盖板180还可以用做整个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安装支架,方便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外壳的安装。盖板180盖合散热侧壁100后,盖板180、散热侧壁100以及散热主板10形成了收容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内部发热器件的封闭空间。

请参阅图1、图2,散热主板10上还设有透气孔200,透气孔200上设有透气阀210,透气阀210用于平衡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外壳内的气压与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外壳外的气压。具体为,当盖板180盖合散热侧壁100后,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外壳中形成一个封闭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内部发热器件的封闭空间,容易造成封闭空间中的气压与外界气压不平衡,透气阀210装于透气孔200上实现了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外壳内与3.3kW风冷车载充电机的外壳外的气压平衡。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