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线与印制件的装联装置及装联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67934发布日期:2018-11-24 12:51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电子装联领域,涉及一种导线与印制件的装联装置及装联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军事现代化的发展,军用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对高密度高可靠性的电子装联方法提出极大需求。传统的机箱内导线束的焊接方式存在很多弊端。由于软导线与高刚度的印制板之间天然的力学性能差异,产品在转运与移动过程中因导线活动会在导线根部焊点附近形成极大的应力,导线在应力的作用下极易产生疲劳断裂,因此新的连接方式应能尽可能的避免应力引起的疲劳断裂。首先,狭小的布线空间使得导线束很难满足标准的要求进行走线、绑扎、固定,若在没有固定的条件下将导线直接焊接到印制板上,焊点处将存在极大的断裂风险;其次,产品空间的狭小使得导线走线、固定、绑扎难度大、风险高,操作不具有可实施性及返修性;且不同直径的导线使得印制板焊盘尺寸也不同,非一致性的设计给设计人员带来很大不便;最后,传统焊线方式走线空间大,导线数量超过一定数目即会出现排布杂乱、不易整理等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线与印制件的装联装置及装联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线与印制件的装联装置,包括印制件、连接导线和压接端子,印制件上设有与压接端子外径相适配固定连接的连接孔,连接导线固定于压接端子的轴孔内。

进一步的,压接端子上设有用于观察连接导线的固定深度的观察孔。

进一步的,其中压接端子贯穿固定于印制件上。

进一步的,压接端子与印制件焊接固定。

进一步的,压接端子为易变性金属件,连接导线压制固定于压接端子的轴孔内。

一种导线与印制件的装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连接导线固定于压接端子轴孔内;使连接导线与压接端子导电;

步骤2)、将压接端子固定于印制件的连接孔内。

进一步的,将连接导线通过焊接固定于压接端子轴孔内,或者使压接端子产生机械压缩和变形,实现连接导线与压接端子的固定。

进一步的,使压接端子产生对称变形压痕。

进一步的,将压接端子贯穿连接于印制件的连接孔内,印制件两端均与压接端子焊接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一种导线与印制件的装联装置,利用压接端子分别与印制件和连接导线,借助压接端子为桥梁,作为印制件和连接导线的连接桥梁,避免了连接导线与印制件直接固定连接在没有固定的条件下将导线直接焊接到印制板上,焊点处将存在极大的断裂风险;本装置通过利用压接端子将连接导线固定在其连接孔内,同时将压接端子与印制件固定连接,增大了连接导线的受力面积,保证了产品在狭小空间内能够保证导线走线、固定、绑扎方便,便于操作及返修。

一种导线与印制件的装联方法,通过使压接端子产生机械变形与连接导线固定连接,不需焊剂,消除了腐蚀的问题,压接连接存在金属互溶流动,能够得到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电连续性,由于导线是由多股单根圆线芯绞合而成,因此每根芯线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间隙,当绞合而成的圆发生变形并不允许大于它的圆直径时,势必破坏圆单根芯线的绞合规则而填充间隙,当间隙填充满并继续变形时,使导线的每根芯线之间以及与压接筒内壁之间产生塑性变形而形成一定的静摩擦力,它们之间的金属分子相互渗透。导线被压紧后,由于圆单根芯线的刚性,导线端就不会散开,保证了导线的传导性能不变,将压接端子与印制板焊接,对压接接点可进行目视检查,使用导线先压接后,再焊接连接的方法使整机导线束布线工艺往小型化发展得以实现,提高电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压接导线的压接端子示意图。

图2为压接导线的压接端子纵截面解剖图。

图3为压接导线的压接端子横截面解剖图。

图4为压接端子在印制板上焊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导线与印制件的装联装置,包括印制件1、连接导线2和压接端子3,印制件1上设有与压接端子3外径相适配固定连接的连接孔,连接导线2固定于压接端子3的轴孔内;

压接端子3上设有观察孔4,便于观察连接导线2的固定深度;

其中压接端子3贯穿固定于印制件1上;

具体的,压接端子3与印制件1焊接固定;

压接端子3为易变性金属件,连接导线2压制固定于压接端子3的轴孔内;

一种导线与印制件的装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连接导线2固定于压接端子3轴孔内;使连接导线2与压接端子3导电;

步骤2)、将压接端子3固定于印制件1的连接孔内。

具体的,将连接导线2通过焊接固定于压接端子3轴孔内,或者使压接端子3产生机械压缩和变形,实现连接导线2与压接端子3的固定;具体的使压接端子3产生对称变形压痕,保证连接稳定性;

将压接端子3贯穿连接于印制件1的连接孔内,印制件1两端均与压接端子3焊接连接。

采用手动压接工具或自动压接工具来进行连接导线2与压接端子3的固定连接,使压接端子3沿导线四周产生机械压缩和变形,操作方法简便,检验标准明确,用压接工具或自动压接工具对压接端子3进行机械压紧而产生连接。该方法可使金属在规定的限度内压缩和位移并将导线连接到接触件上,使多芯导线和接触件材料对称变形,压接连接存在金属互溶流动,能够得到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电连续性。由于导线是由多股单根圆线芯绞合而成,因此每根芯线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间隙,当绞合而成的圆发生变形并不允许大于它的圆直径时,势必破坏圆单根芯线的绞合规则而填充间隙,当间隙填充满并继续变形时,使导线的每根芯线之间以及与压接筒内壁之间产生塑性变形而形成一定的静摩擦力,它们之间的金属分子相互渗透。导线被压紧后,由于圆单根芯线的刚性,导线端就不会散开,形成喇叭状。

之后将刚性压接端子的插针端焊接至印制板的金属化孔中,由于压接端子的尺寸适宜((最粗处直径不大于2mm,长不超过15mm)),其中插针直径为0.762±0.013,长度约为7mm,该尺寸可十分灵活放置于印制件的任何区域,且刚性的插针与印制板之间可实现良好的焊接连接。

由于压接的结果,接触件与导线之间产生较大的接触面积,因此它具有较小的接触电阻和较大的抗拉强度。1、压接不需焊剂,消除了腐蚀的问题;2、压接消除了人的因素对端接质量的影响,压接质量靠工具来保证;3、用20号或更小线规导线,压接点和导线本身具有同样的强度;4、对压接接点可进行目视检查;5、压接工具为通用型,提高了端接的标准化程度;6、无需进行专门准备工作,在任何需要之处均可进行压接;7、导线可拆除,此后还可再压接;8、同轴电缆也可以压接;9、表面清洁度对连接效果无影响;10、压接降低了安装维护费用;11、压接使电连接器往小型化发展得以实现;12、压接不需要热源,适用于各种季节和各种环境;13、压接没有污染物,改善了工作环境;14、导线布线统一、规范、不必要占用大面积走线空间,提高pcb空间使用率。使用导线先压接后,再焊接连接的方法使整机导线束布线工艺往小型化发展得以实现,提高电连接可靠性。

由压接端子的使用特性可知,不同规格的压接端子可与不同截面积的导线进行自由适配、组合。由实例图可见,通过焊线区域的统一化布局规划,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美观程度,还能很好的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图4)。更重要的是,经过坑压式压接焊线后,由于使用压接连接的导线与压接针的连接强度远远强于导线直接焊至印制板上的连接强度,由试验数据,如:使用截面积为0.1mm2的高温导线配合一根型号为22d的压接端子连接成的组合件焊接到印制板后拉脱力大于26n、抗拉次数大于15次;而将截面积为0.1mm2的高温导线直接焊接到印制板上后拉脱力为20n左右、抗拉次数仅为4-5次。由此可见,使用的优化后的导线束连接可靠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布线美观程度由原来的分散、凌乱状态变为优化后的整洁、统一。对于pcb布局来说,起到了标准设计规范、优化设计、大幅提高pcb板空间使用率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