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件供给装置、部件供给管理系统以及部件供给作业支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00640发布日期:2019-04-03 04:56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部件供给装置、部件供给管理系统以及部件供给作业支援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从收纳了部件的收纳体供给部件的部件供给装置、对部件供给装置的部件供给进行管理的部件供给管理系统以及对使用了部件供给装置的部件供给作业进行支援的部件供给作业支援方法。



背景技术:

在将部件安装于基板的部件安装装置中,作为供给部件的部件供给装置大多使用带式供料器。带式供料器具有通过利用链轮的旋转动作对从带安装口安装(插入)的载带进行间距输送,从而将收纳于载带的部件向规定的部件供给位置供给的结构。在现有的带式供料器中,为了使后续的载带(后续带)与先行的载带(先行带)连续地行进,需要在先行带的终端部通过带式供料器的带安装口之前使后续带的起始部与先行带的终端部连接(搭接)。

近年来,为了减轻由作业人员进行的载带的补给作业的负担,开发了自动装载载带并进行间距输送的自动装载方式的带式供料器。在该自动装载方式的带式供料器中,若在先行带的终端部通过带安装口之前将后续带安装在带安装口,则后续带以跟随先行带的终端部的方式进行间距输送,因此,不需要以往那样的载带的搭接(例如,日本特开2017-103374号公报)。因此,自动装载方式的带式供料器也被称为无搭接供料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0337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无搭接供料器中,由于能够同时安装多个载带,因此存在难以从部件供给作业中的外观掌握应该安装后续的载带的时期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掌握后续的载带的安装的定时、能够提高部件供给作业的作业效率的部件供给装置、部件供给管理系统以及部件供给作业支援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部件供给装置具备能够同时安装多个收纳有部件的收纳体的收纳体安装部,部件供给装置进行动作以使得从安装于收纳体安装部的至少一个收纳体中的一个收纳体向规定的部件供给位置供给部件。而且,部件供给装置具备:供给状态检测部,检测安装于收纳体安装部的至少一个收纳体的整体的部件的供给状态;判断部,基于供给状态,判断收纳体安装部处于不能安装后续的收纳体的不能安装状态、能够安装后续的收纳体的能安装状态以及需要安装后续的收纳体的需要安装状态的哪一种状态;以及通知部,将判断部判断的收纳体安装部的状态通知给作业人员。

本发明的部件供给管理系统具备能够同时安装多个收纳有部件的收纳体的收纳体安装部,并管理部件供给装置的部件供给,该部件供给装置进行动作以使得从安装于收纳体安装部的至少一个收纳体中的一个收纳体向规定的部件供给位置供给部件。而且,部件供给管理系统具备:供给状态检测部,检测安装于收纳体安装部的至少一个收纳体的整体的部件的供给状态;判断部,基于供给状态,判断收纳体安装部处于不能安装后续的收纳体的不能安装状态、能够安装后续的收纳体的能安装状态以及需要安装后续的收纳体的需要安装状态的哪一种状态;以及通知部,将判断部判断的收纳体安装部的状态通知给作业人员。

本发明的部件供给作业支援方法具备能够同时安装多个收纳有部件的收纳体的收纳体安装部,支援使用了部件供给装置的部件供给作业,该部件供给装置进行动作以使得从安装于收纳体安装部的至少一个收纳体中的一个收纳体向规定的部件供给位置供给部件。而且,部件供给作业支援方法包括:供给状态检测工序,对安装于收纳体安装部的至少一个收纳体的整体中的部件的供给状态进行检测;判断工序,基于供给状态,判断收纳体安装部处于不能安装后续的收纳体的不能安装状态、能够安装后续的收纳体的能安装状态以及需要安装后续的收纳体的需要安装状态的哪一种状态;以及通知工序,将在判断工序中判断的收纳体安装部的状态通知给作业人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容易地掌握后续的载带的安装的定时,能够提高部件供给作业的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部件安装装置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部件安装装置具备的带式供料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部件供给管理系统执行的部件供给作业支援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部件安装装置,13:带式供料器(部件供给装置),13k孔部件供给口(部件供给位置),18:载带(收纳体),32:带安装部(收纳体安装部),34:主链轮(链轮),42:安装个数检测部(供给状态检测部),43:剩余量检测部(供给状态检测部),50a:判断部,50b:通知控制部(通知部),51:触摸面板(通知部),pt: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部件安装装置1。部件安装装置1以在从上游侧搬入的基板kb安装部件pt并向下游侧搬出的方式进行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作业人员op观察的左右方向(与图1的纸面正交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从作业人员op观察的前后方向(图1的纸面的左右方向)设为y轴方向。另外,将上下方向(图1的纸面的上下方向)设为z轴方向。

在图1中,部件安装装置1具备基台11、基板搬送部12、多个带式供料器13、安装头14以及头移动机构15。基板搬送部12由一对输送机构12a构成,沿x轴方向搬送基板kb并定位在规定的作业位置。多个带式供料器13在x轴方向上并排安装于作为与基台11连结的台车16的一部分的供料器基座17(参照图2)。在台车16保持有卷盘19,该卷盘19对收纳有部件pt的载带18进行卷绕。各带式供料器13对从卷盘19拉出的载带18进行间距输送,向作为部件pt的供给位置的部件供给口13k供给部件pt。

在图1中,安装头14具备向下方延伸的多个吸嘴14n。各吸嘴14n能够进行升降以及绕z轴的旋转动作,能够在各吸嘴14n的下端产生吸附部件pt的真空吸引力。头移动机构15使安装头14在水平面内方向上移动。安装头14通过吸嘴14n吸附带式供料器13向部件供给口13k供给的部件pt,并安装于基板kb。

在这样的结构的部件安装装置1中,如图2所示,带式供料器13具有装卸自如地安装在供料器基座17的主体部31。而且,在主体部31的后部(作业人员op侧)设置有用于安装载带18的带安装部32。带安装部32具有上下两个带安装口(下段侧安装口32a和上段侧安装口32b)。

下段侧安装口32a是优先于上段侧安装口32b地安装(插入)载带18的位置,在带式供料器13未安装有载带18的情况下,载带18被安装在下段侧安装口32a。上段侧安装口32b是安装(插入)有后续的(补充用的)载带18的位置,在下段侧安装口32a已经安装有载带18的情况下使用。即,在实施方式中,在带安装部32能够同时安装多个载带18。

在图2中,在主体部31的内部,作为载带18的行进通路的带通路33从主体部31的后方向前方延伸而形成。在主体部31的前端侧的部分设置有使带通路33内的载带18朝向前方进行间距输送的主链轮34,在与主链轮34相邻的后方位置设置有副链轮35。进而,在主体部31的后端侧的部分设置有供料器链轮36。主链轮34、副链轮35以及供料器链轮36通过在主体部31内设置的供料器控制部37来控制旋转。

供料器链轮36通过与从下段侧安装口32a插入到带通路33内的载带18卡合而旋转,从而将载带18向前方输送。副链轮35与通过供料器链轮36向前方输送来的载带18卡合而旋转,由此将载带18交接到主链轮34。主链轮34与从副链轮35接受的载带18卡合而进行间距旋转,从而将载带18朝向部件供给口13k进行间距输送。在载带18的起始部到达主链轮34而主链轮34开始载带18的间距输送之后,副链轮35和供料器链轮36不进行载带18的进给动作,相反地成为通过载带18从动旋转的自由旋转状态。

这样,本实施方式中的带式供料器13是所谓的自动装载方式的带式供料器(无搭接供料器),在与先行地进行间距输送的载带18(称为先行带18a)连续地搬送后续的载带18(称为后续带18b)的情况下,只要将后续带18b安装于带安装部32即可。因此,不需要在先行带18a的终端部利用带构件连接后续带18b的起始部等的作业。

在带式供料器13的主体部31内设置有未图示的多个传感器和带位置检测部41。多个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在带通路33中行进的载带18的起始部、终端部等的通过,并将该检测出的通过信息发送至供料器控制部37(图2)。而且,带位置检测部41根据发送的通过信息检测载带18的有无(位置)。

对在安装有先行带18a的带式供料器13将新的后续带18b安装于带安装部32的顺序进行说明。在先行带18a的终端部还未到达下段侧安装口32a(未空出下段侧安装口32a)的情况下,后续带18b被安装于上段侧安装口32b。安装于上段侧安装口32b的后续带18b的起始部在通过先行带18a的上方区域与供料器链轮36卡合时待机。然后,在行进的先行带18a的终端部通过待机的后续带18b的起始部(超越),通过位于带通路33的中间附近的传感器(带位置检测部41)检测到后,供料器链轮36被供料器控制部37旋转驱动。通过供料器链轮36进行旋转驱动,后续带18b以追赶先行带18a的方式在带通路33内行进,被交接到主链轮34而被输送。由此,后续带18b切换到先行带18a。

接下来,对在后续带18b切换到先行带18a之后,重新将后续带18b安装于带安装部32的顺序进行说明。从后续带18b切换的先行带18a安装于上段侧安装口32b。因此,作业人员op将先行带18a更换为下段侧安装口32a,使上段侧安装口32b为空。然后,作业人员op将后续带18b安装于变空的上段侧安装口32b。安装于上段侧安装口32b的后续带18b以原样进入带通路33的方式被作业人员op压入,起始部与供料器链轮36卡合。然后,若先行的先行带18a的终端部通过(超越)待机的后续带18b的起始部而被位于带通路33的中间附近的传感器(带位置检测部41)检测到,则供料器链轮36开始旋转。由此,后续带18b以追赶先行带18a的方式在带通路33内行进,交接到主链轮34而被输送。

带式供料器13通过主链轮34的旋转动作对如上述那样输送的载带18进行间距输送,将收纳于载带18的部件pt向部件供给口13k供给。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带式供料器13具备能够同时安装多个收纳有部件pt的载带18(收纳体)的带安装部32(收纳体安装部)。而且,带式供料器13成为以从安装于带安装部32的至少一个载带18中的一个向规定的部件供给位置(部件供给口13k)供给部件pt的方式动作的部件供给装置。

此外,在此,在带安装部32安装载带18的安装口形成为下段侧安装口32a和上段侧安装口32b这两个,但可以将安装口做成三个以上。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以下结构,即,越是下侧的安装口越优先于上侧的安装口安装(插入)有载带18。即使是这种结构的带式供料器13,也能够构成为以从安装于带安装部32的至少一个载带18中的一个向规定的部件供给位置(部件供给口13k)供给部件pt的方式进行动作。

在带式供料器13的主体部31内设置有安装个数检测部42。安装个数检测部42检测安装在带安装部32的载带18的个数(根数),并将该检测出的信息发送至供料器控制部37(图2)。因此,供料器控制部37能够掌握在带安装部32中插入有多少根载带18,即,带安装部32是否处于能够安装(插入)载带18的状态。

在带式供料器13的主体部31内还设置有剩余量检测部43。剩余量检测部43检测在带通路33内行进的载带18、即当前由供给部件pt的载带18(以下,称为部件供给带。在与后续带18b的关系中,先行带18a相当于此)供给的部件pt的能供给剩余量,并将该检测出的信息发送到供料器控制部37(图2)。在此,上述“由部件供给带供给的部件pt的能供给剩余量”可以看作部件供给带的部件pt的剩余数量本身,可以看作从部件供给带的终端部至下段侧安装口32a为止的长度。

剩余量检测部43通过检测部件供给带的部件pt的剩余数量、部件供给带中的收纳部件pt的区域与未收纳部件pt的区域的交界的位置或部件供给带的剩余长度中的至少一个来检测由部件供给带供给的部件pt的能供给剩余量。以下,对各检测对象的能供给剩余量的检测进行说明。

在剩余量检测部43是检测部件供给带的部件pt的剩余数量的部件(剩余数量检测器)的情况下,如下那样检测能供给剩余量。首先,剩余量检测部43基于在部件供给带的最前头的部件pt到达部件供给口13k的时刻读入的部件数的数据和部件供给带的最前头的部件pt到达部件供给口13k之后的间距输送次数,计算部件供给带收纳的部件pt的剩余数量。然后,剩余量检测部43根据该计算得到的部件pt的剩余数量,求出由部件供给带供给的部件pt的能供给剩余量。

在剩余量检测部43检测部件供给带中的收纳部件pt的区域与未收纳部件pt的区域的交界的位置的情况下,如下那样检测能供给剩余量。首先,剩余量检测部43确认有无收纳于载带18(先行带18a)的部件pt。具体而言,剩余量检测部43根据有无部件pt的周期性发生变化来掌握上述交界的位置。此外,剩余量检测部43例如设置在下段侧安装口32a的附近,由具有投光部和受光部的光传感器构成。而且,剩余量检测部根据该掌握的交界的位置和到载带18的终端部为止的长度,求出由部件供给带供给的部件pt的能供给剩余量。

在剩余量检测部43检测部件供给带的剩余长度的情况下,如下那样检测能供给剩余量。首先,剩余量检测部43根据由带位置检测部41检测出的带通路33内的载带18(即部件供给带)的位置和预先存储的载带18的长度,检测部件供给带的剩余长度。而且,剩余量检测部43基于该检测出的部件pt供给带的剩余长度,求出由部件供给带供给的部件pt的能供给剩余量。

通过组合由安装个数检测部42得到的带安装部32中的载带18的安装状态的信息和当前由作为对部件pt进行供给的载带18的部件供给带供给的部件pt的能供给剩余量的信息,能够检测安装在带式供料器13的带安装部32的至少一个载带18的整体中的部件pt的供给状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带式供料器13所具备的安装个数检测部42和剩余量检测部43成为对安装于该带式供料器13的带安装部32的至少一个载带18的整体中的部件pt的供给状态进行检测的供给状态检测部。

在图1中,部件安装装置1所具备的控制装置50控制基板输送部12对基板kb的搬送。另外,控制装置50对基于头移动机构15的安装头14的移动进行控制。另外,控制装置50控制由安装头14进行的吸嘴14n的动作和吸嘴14n的吸附。安装于供料器基座17的各带式供料器13的供料器控制部37与控制装置50连接。各带式供料器13的供料器控制部37获取的带式供料器13中的部件供给带的位置信息、安装于带安装部32的载带18的个数的信息及由部件供给带供给的部件pt的能供给剩余量的信息等被传输至控制装置50。

在控制装置50连接有触摸面板51,作业人员op能够通过触摸面板51对控制装置50进行所需的输入。另外,控制装置50通过触摸面板51对作业人员op发出各种指示,并通知信息。此外,触摸面板51可以不设置在部件安装装置1中,例如可以是作业人员op持有的便携终端等。

在图1中,部件安装装置1的控制装置50具备判断部50a和通知控制部50b。判断部50a基于由各带式供料器13所具备的供给状态检测部(安装个数检测部42以及剩余量检测部43)检测出的信息,判断各带式供料器13的带安装部32处于“不能安装状态”、“能安装状态”及“需要安装状态”中的哪一种状态。通知控制部50b使触摸面板51显示判断部50a判断的结果(带安装部32的状态),并将其内容通知给作业人员op。

在此,上述“不能安装状态”是指不能使后续带18b安装在带安装部32的状态,“能安装状态”是指能够使后续带18b安装在带安装部32的状态。另外,“需要安装状态”是指带安装部32需要安装后续带18b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装置1中,包括供给状态检测部的带式供料器13、控制装置50所具备的判断部50a、通知控制部50b的两个功能部以及触摸面板51在内系统构成部件供给管理系统,该部件供给管理系统对作为部件供给装置的带式供料器13的部件供给进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通知控制部50b和触摸面板51作为向作业人员op通知判断部50a判断出的带安装部32的状态的通知部而发挥功能。

图3所示的流程图表示部件供给管理系统执行的部件供给作业支援控制的过程(部件供给作业支援方法)。在此,部件供给作业支援控制是指用于使作业人员op能够容易地掌握后续带18b相对于带式供料器13的安装的定时的支援控制。这里所示的流程图表示针对安装于供料器基座17的多个带式供料器13中的任意一个带式供料器13的过程的流程,成为对象的带式供料器13以搬送部件供给带而进行部件pt的供给的状态为前提。

在部件供给管理系统进行的部件供给作业支援控制中,首先,通过作为对象的带式供料器13所具备的安装个数检测部42,检测安装于带安装部32的载带18的个数(根数)(图3的步骤st1的安装个数检测工序)。安装在带安装部32的载带18的个数基于部件安装装置1或带式供料器13中存储的载带18的信息的数量来检测。载带18的信息包含在粘贴于卷轴19的表面的id代码中。当操作者op将卷轴19安装在带式供料器13时,通过扫描仪来识别id代码。然后,识别出的id码作为载带18的信息存储在部件安装装置1或带式供料器13中。另外,除了载带18的信息以外,可以在带安装部32设置具有投光部和受光部的光传感器等,在物理上检测载带18的个数。

另外,通过带式供料器13所具备的剩余量检测部43,检测由部件供给带供给的部件pt的能供给剩余量(步骤st2的剩余量检测工序)。在本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作业支援控制中,步骤st1的安装个数检测工序和步骤st2的剩余量检测工序成为对在作为收纳体安装部的带安装部32中安装的至少一个载带18中的部件pt的供给状态进行检测的供给状态检测工序。

如果检测出安装在带安装部32的载带18的个数和由部件供给带供给的部件pt的能供给剩余量,则判断部50a判断在带安装部32中是否存在能够安装(插入)载带18的空间(步骤st3)。判断部50a基于从作为对象的带式供料器13的供料器控制部37送来的来自安装个数检测部42的检测信息进行该判断。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载带18插入带安装部32的数量最多为两个,其中的一个(下段侧安装口32a)占据部件供给带。因此,如果安装于带安装部32的载带18的个数为一个,则判断部50a判断为“有空间”,如果安装于带安装部32的载带18的个数为两个,(即,如果由安装个数检测部42检测出的载带18的个数与能够安装于带安装部32的个数相同),则判断为“没有空间”。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判断部50a在由安装个数检测部42检测出的载带18的个数与能够安装于带安装部32的个数相同的情况下,判断为带安装部32处于不能安装状态。

在步骤st3中,在判断部50a判断为“没有空间”的情况下,通知控制部50b对作业人员op通知无法向带安装部32安装载带18(步骤st4)。该通知通过通知控制部50b使触摸面板51画面显示上述内容来进行。

在步骤st3中判断为“有空间”的情况下,判断部50a进一步判断安装在带安装部32的载带18是否为一个(步骤st5)。判断部50a基于从作为对象的带式供料器13的供料器控制部37送来的来自安装个数检测部42的检测信息进行该判断。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载带18插入带安装部32的数量最多为两个,其中的一个(下段侧安装口32a)占据部件供给带。因此,如果安装于带安装部32的载带18的个数为一个,则判断部50a判断为“安装的载带18为一个”,如果安装于带安装部32的载带18的个数为两个,则判断为“安装的载带18不是一个”。

在步骤st5中,在判断部50a判断为“安装的载带18为一个”的情况下,进一步判断由部件供给带供给的部件pt的能供给剩余量是否为预定的规定量以下(步骤st6)。判断部50a基于来自剩余量检测部43的检测信息进行该判断。

在此,上述“规定量”是指由部件供给带供给的部件pt的能供给剩余量中、能够确保作业人员op进行将后续带18b向上段侧安装口32b安装的作业所需的时间的最低限度的剩余量。该最低限度的剩余量能够根据上述作业所需的时间和带式供料器13的部件pt的供给速度(在此为载带18的间距输送的速度)来计算。

在步骤st6中,在判断部50a判断为由部件供给带供给的部件pt的能供给剩余量不在上述规定量以下的情况下,通知控制部50b向作业人员op通知假设后续带18b的安装没有紧急性,能够将载料带18安装在带安装部32的意思(步骤st7)。该通知通过通知控制部50b控制触摸面板51,使触摸面板51画面显示上述通知内容来进行。

与此相对,在步骤st6中,在判断部50a判断为由部件供给带供给的部件pt的能供给剩余量为上述规定量以下的情况下,假设后续带18b的安装有紧急性,通知控制部50b向作业人员op通知需要将载带18安装在带安装部32的意思(步骤st8)。该通知通过通知控制部50b控制触摸面板51,使触摸面板51画面显示上述通知内容来进行。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判断部50a在由安装个数检测部42检测出的载带18的个数为一个且由剩余量检测部43检测出的由部件供给带供给的部件pt的能供给剩余量为规定量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带安装部32处于需要安装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在带安装部32安装载带18的安装口是两个,因此,在步骤st3中判断为“有空间”之后的步骤st5中,不能判断为“安装的载带18不是一个”。但是,假设在带安装部32有三个以上能够安装载带18的安装口的情况下,在步骤st5中,有时判断为“安装的载带18不是一个”(即,安装于带安装部32的载带18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处于能够将载带18安装于带安装部32的状态,而且由于该载带18的安装没有紧急性,因此,通知控制部50b对作业人员op进行步骤st7的通知(能够将载带18安装于带安装部32的意思的通知)。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判断部50a在由安装个数检测部42检测出的载带18的个数比能够安装于带安装部32的个数少、且由剩余量检测部43检测出的由部件供给带供给的部件pt的能供给剩余量为规定量以上的情况下,或者,在由安装个数检测部42检测出的载带18的个数少于能够安装于带安装部32的个数且由安装个数检测部42检测出的载带18的个数为两个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带安装部32处于能安装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作业支援控制中,步骤st3、步骤st5和步骤st6是基于由上述的供给状态检测工序中检测出的安装在带安装部32中的至少一个载带18中的部件的供给状态,判断处于不能安装后续带18b的不能安装状态、能够安装后续带18b的能安装状态以及需要安装后续带18b的需要安装状态的哪一种状态的判断工序。另外,步骤st4、步骤st7以及步骤st8成为向作业人员op通知在判断工序中判断出的带安装部32的状态的通知工序。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管理系统中,首先,检测安装在带式供料器13的带安装部32的至少一个载带18中的部件pt的供给状态(步骤st1和步骤st2)。接下来,判断带安装部32处于“不能安装状态”、“能安装状态”及“需要安装状态”中的哪一种状态(步骤st3、步骤st5及步骤st6)。而且,作为其结果的带安装部32的状态被通知给作业人员op(步骤st4、步骤st7以及步骤st8)。因此,作业人员op能够容易地掌握后续带18b的安装的定时。因此,能够将作业人员op无法安装载带18而安装、或者载带18的安装不紧急而紧急安装,或者在载带18的安装为紧急时而未注意到而使部件pt的供给停滞的错误防患于未然。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管理系统,能够显著提高使用了作为部件供给装置的带式供料器13的部件供给作业的作业效率。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判断部50a以及通知控制部50b的两个功能部属于控制装置50,但使这些两个功能部属于各带式供料器13所具备的供料器控制部37,进而,如果使设置于各带式供料器13的灯(至少能够选择性地显示三色的灯)等进行触摸面板51进行的通知动作,则能够使各带式供料器13具有与上述部件供给管理系统同等的系统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通知控制部50b和灯作为通知部发挥功能。根据这种结构的带式供料器13,能够执行与上述部件供给管理系统相同的部件供给作业方法,因此能够得到与上述部件供给管理系统相同的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例如,作为带式供料器13,可以不采用带安装部32的带安装口安装载带18的方式,而将本发明应用于能够在一个带安装口安装多个载带18的带式供料器。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t3中判断为“有空间”之后的步骤st5中,需要判断为“安装的载带18不是一个”。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载带18作为收纳有部件pt的收纳体的一个例子而举出。而且,带式供料器13具备能够同时安装多个收纳体的收纳体安装部(带安装部32),作为从安装于收纳体安装部的至少一个收纳体中的一个向规定的部件供给位置(部件供给口13k)供给部件pt地进行动作而进行部件供给作业的部件供给装置的一例而举出。因此,可以代替带式供料器13而使用具有与带式供料器13同等的结构的部件供给装置(例如杆式供料器)。

在部件供给装置为杆式供料器的情况下,将多个部件pt排列成一列而收纳的杆状壳体相当于收纳体。杆式供料器具备杆状壳体安装部,该杆状壳体安装部为能够将多个收纳体(杆状壳体)多个同时安装为堆叠状态的收纳体安装部。然后,进行动作,使得部件从以堆叠状态安装在杆状壳体安装部的至少一个杆状壳体中的一个向规定的部件供给位置供给。

在杆式供料器中,位于堆叠在杆状壳体安装部的多个杆状壳体中最下层的杆状壳体成为部件供给收纳体,供给部件。而且,如果作为部件供给收纳体的部件供给杆壳体内的部件pt变空,则该杆状壳体被排出,堆叠的补充用的杆状壳体整体因重力而下降,位于其中最下层的杆状壳体成为下一个部件供给收纳体的结构。

这样,杆式供料器具备能够同时安装多个收纳有部件pt的收纳体(杆状壳体)的收纳体安装部(杆状壳体安装部)。由于是以从安装于收纳体安装部的至少一个收纳体中的一个向规定的部件供给位置供给部件的方式进行动作的结构的部件供给装置,因此,能够构成与上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相同的部件供给管理系统,因此,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相同的效果。此外,在部件供给装置为杆式供料器的情况下,由部件供给杆壳体供给的部件pt的能供给剩余量除了能够理解为部件供给杆壳体内的部件pt的剩余数量本身以外,还能够看作在部件供给杆内排成一列的多个部件pt的整体的长度。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掌握后续的载带的安装的定时,提高部件供给作业的作业效率的部件供给装置、部件供给管理系统以及部件供给作业支援方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