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火线调光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5239发布日期:2018-11-23 21:33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控制,尤其涉及灯具的调光控制,具体是指一种单火线调光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单火线调光开关控制回路见图1,一般是利用调节电阻对电容的充放电时间进行控制,从而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达到调光的目的。这种方案有很大的技术缺陷,这是由于可控硅导通后仅靠自身的维持电流才能正常工作,在匹配不同负载时不可避免的出现灯具闪烁的情况,因此该种方案仅适用白炽灯产品,出现类似情况也只能通过选低触发电流、低维持电流、低通态电流的双向可控硅来解决,由此又带来了驳接负载功率不能太大的弊端。

针对目前市场上产品缺陷,急需提出一种使可控硅的触发不受可控硅通态电流、触发电流以及维持电流的影响、可以调节各类可调光负载的目的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可控硅的触发不受可控硅通态电流、触发电流以及维持电流的影响、能够调节各类可调光负载的的单火线调光控制电路。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单火线调光控制电路具有如下构成:

该单火线调光控制电路,包括用于调光的可控硅控制回路,以及电源回路,且所述的电源回路与所述的可控硅控制回路相连接,为所述的可控硅控制回路供电。

较佳地,所述的电源回路通过主控回路为所述的可控硅控制回路供电。

更佳地,所述的可控硅控制回路与主控回路之间还设置有过零检测回路,用于检测所述的可控硅控制回路的导通零点。

更佳地,所述的可控硅控制回路与主控回路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整流回路,用于对流向可控硅控制回路的电流进行整流处理。

更佳地,所述的可控硅控制回路包括互相连接的单向可控硅回路和功率调光单元。

更佳地,所述的电源回路通过主控回路连接到所述的单向可控硅回路,为所述的单向可控硅回路供电,所述的单向可控硅回路推动功率调光单元。

更佳地,所述的功率调光单元为双向可控硅回路。

更佳地,所述的单向可控硅回路和双向可控硅回路之间设置有第二整流回路,用于对流向所述的双向可控硅回路的电流进行整流处理。

更佳地,所述的双向可控硅回路包括双向可控硅和第一电阻。

更佳地,所述的双向可控硅的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分别连接市电的火线和零线,第一电阻连接在该双向可控硅的第一阳极和控制极之间。

更佳地,所述的单向可控硅回路中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单向可控硅。

更佳地,所述的单向可控硅的阴极接地,第二电阻设置于阴极与控制极之间,所述的第三电阻连接所述的单向可控硅的控制极。

更佳地,所述的第一整流回路和第二整流回路相同,均为包括有全桥整流器件的整流回路。

更佳地,所述的第二全桥整流器件的V-极与单向可控硅的阴极相连接,V+极与单向可控硅的阳极相连接,两个AC端分别连接该双向可控硅的第二阳极和控制极。

更佳地,所述的主控回路与单向可控硅回路之间还设置有过零检测回路。

更佳地,所述的过零检测回路包括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第七电阻至第十电阻,其中,所述的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依次连接,所述的稳压二极管和第十电阻并联。

更佳地,所述的稳压二极管和第十电阻并联组成的回路一头连接所述的二极管的负极,一头接地,所述的二极管的负极还连接到所述的主控回路。

更佳地,所述的第七电阻连接所述的单向可控硅回路,所述的第九电阻连接二极管的正极。

更佳地,所述的第七电阻与所述的单向可控硅回路中的单向可控硅的阳极相连接。

更佳地,所述的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负极连接所述的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的第十电阻并联在所述的稳压二极管两端。

更佳地,所述的单火线调光控制电路中包括A/D转换回路,与可控硅控制回路中用于调光的调节电阻相连接,获取该调节电阻的阻值。

较佳地,所述的电源回路为隔离电源回路。

采用了该实用新型的单火线调光控制电路,提供了一个独立的电源,在使用过程中,可控硅导通非常充分,完全避免了可控硅需要靠自身维持电流的缺陷,可以彻底解决不同负载调节过程会闪烁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单火线调光控制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火线调光控制电路的回路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单火线调光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该单火线调光控制电路,包括用于调光的可控硅控制回路,以及电源回路,且所述的电源回路与所述的可控硅控制回路相连接,为所述的可控硅控制回路供电。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电源回路通过主控回路为所述的可控硅控制回路供电。

在一种更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可控硅控制回路与主控回路之间还设置有过零检测回路,用于检测所述的可控硅控制回路的导通零点。

在一种更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可控硅控制回路与主控回路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整流回路,用于对流向可控硅控制回路的电流进行整流处理。

在一种更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可控硅控制回路包括互相连接的单向可控硅回路和功率调光单元。

在一种更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电源回路通过主控回路连接到所述的单向可控硅回路,为所述的单向可控硅回路供电,所述的单向可控硅回路推动功率调光单元。

在一种更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功率调光单元为双向可控硅回路。

在一种更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单向可控硅回路和双向可控硅回路之间设置有第二整流回路,用于对流向所述的双向可控硅回路的电流进行整流处理。

在一种更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双向可控硅回路包括双向可控硅和第一电阻。

在一种更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双向可控硅的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分别连接市电的火线和零线,第一电阻连接在该双向可控硅的第一阳极和控制极之间。

在一种更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单向可控硅回路中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单向可控硅。

在一种更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单向可控硅的阴极接地,第二电阻设置于阴极与控制极之间,所述的第三电阻连接所述的单向可控硅的控制极。

在一种更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整流回路和第二整流回路相同,均为包括有全桥整流器件的整流回路。

在一种更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二全桥整流器件的V-极与单向可控硅的阴极相连接,V+极与单向可控硅的阳极相连接,两个AC端分别连接该双向可控硅的第二阳极和控制极。

在一种更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主控回路与单向可控硅回路之间还设置有过零检测回路。

在一种更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过零检测回路包括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第七电阻至第十电阻,其中,所述的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依次连接,所述的稳压二极管和第十电阻并联。

在一种更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稳压二极管和第十电阻并联组成的回路一头连接所述的二极管的负极,一头接地,所述的二极管的负极还连接到所述的主控回路。

在一种更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七电阻连接所述的单向可控硅回路,所述的第九电阻连接二极管的正极。

在一种更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七电阻与所述的单向可控硅回路中的单向可控硅的阳极相连接。

在一种更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负极连接所述的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的第十电阻并联在所述的稳压二极管两端。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可控硅控制回路中还包括调节电阻用于调光,在具体实施例中体现为通过对调节电阻的控制,对可控硅控制回路的导通角进行调整。

在一种更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单火线调光控制电路中包括A/D转换回路,与可控硅控制回路中用于调光的调节电阻相连接,获取该调节电阻的阻值。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电源回路为隔离电源回路。

请参阅图2,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该单火线调光控制电路由可控硅控制回路、整流回路、主控回路,隔离电源回路、过零检测回路五部分组成。由隔离电源回路为主控回路提供稳定的工作电源,主控回路推动可控硅控制回路中的单向可控硅,再由单向可控硅推动功率调光单元的双向可控硅。由过零检测回路判断单向可控硅的导通零点,通过A/D采样判断调节旋钮的阻值,从而达到控制可控硅导通角的目的。

请参阅图3,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

(1)V1、R1为双向可控硅控制回路,V1的通态电流、触发电流、维持电流均不影响调光效果,R1可以有效抑制开关打开时负载灯具闪一下就熄的情况。

(2)DB1为全桥整流器件,为单向可控硅可以正常工作提供必要的脉动直流电源。

(3)V2、R2、R3为单向可控硅控制回路,由于单向可控硅触发电流灵敏度高,所消耗的能量较少,可大大降低隔离电源的负担。

(4)R7至R10为过零检测回路,通过微控制芯片判断R10电组的上升沿或者下降沿判断交流电的导通零点。

(5)该单火线调光控制电路提供了一个与整流回路完全隔离的电源,使单向可控硅有稳定的触发电流。

采用了该实用新型的单火线调光控制电路,提供了一个独立的电源,在使用过程中,可控硅导通非常充分,完全避免了可控硅需要靠自身维持电流的缺陷,可以彻底解决不同负载调节过程会闪烁的问题。

在此说明书中,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