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低损耗可调恒流电源控制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5651发布日期:2018-12-11 21:56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功率低损耗可调恒流电源控制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卤素车灯电源控制模组,尤其是一种大功率低损耗可调恒流电源控制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车灯行业的迅速发展,车灯的种类越来越多,卤素灯作为目前使用最广的汽车前大灯,其照明强度、节能性以及寿命远不及氙气大灯、LED大灯及激光大灯等先进的车灯。但由于其成本较低、经济性高,还是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卤素车灯的功率在55W左右,能耗较大。对于较昏暗的乡间小路,55W的功率刚好满足需求,但对于某些城市照明充足的路面,全功率的车灯模式导致了电能的浪费,还容易造成对面驾驶员的眩光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卤素车灯无法调节功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功率低损耗可调恒流电源控制模组,通过调节卤素车灯内部电流的大小来实时增降车灯的功率,从而起到节能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大功率低损耗可调恒流电源控制模组,它包括电源接口、LDO(低压差稳压器)、稳流器和电流调节模块,电源接口与LDO相连,LDO对车载电源的电压进行调整;LDO与稳流器相连,稳流器接收来自LDO的稳定的电压值,输出恒定电流;稳流器与电流调节模块相连,电流调节模块根据单片机反馈的信号对来自稳流器的恒定电流在1-4A范围内进行调节,输出所需大小的稳定电流值至卤素车灯。

进一步地,稳流器自身的损耗低于5%。

进一步地,电流调节模块外接两只卤素车灯,每只卤素车灯的功率为55W。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针对卤素车灯,引入可调恒流电源控制模组,通过单片机反馈的信号,对稳流器输出的稳定电流进行控制,为卤素车灯提供所需大小的稳定电流,达到稳定且不同光强的照明效果,从而提高了电能的使用效率,避免能量浪费损失。

2.本实用新型的电流调节模块可以在周围环境亮度不足或足够时以及车辆静止时降低卤素车灯的功率,又不关闭灯具;本实用新型的稳流器能够减小灯泡启动时的电流冲击,延长卤素车灯寿命,而且稳流器自身的损耗也较低(低于5%),保证了电能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调恒流电源控制模组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LDO的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稳流器的电路图;

图中:1-电源接口、2-LDO、3-稳流器、4-电流调节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大功率低损耗可调恒流电源控制模组,如图1所示,它包括电源接口1、LDO 2、稳流器3和电流调节模块4,电源接口1与LDO 2相连,LDO 2对车载电源的电压进行调整;LDO 2与稳流器3相连,稳流器3接收来自LDO 2的稳定的电压值,输出恒定电流;稳流器3与电流调节模块4相连,电流调节模块4根据单片机反馈的信号对来自所稳流器3的恒定电流在1-4A范围内进行调节,输出所需大小的稳定电流值至卤素车灯,为卤素车灯提供适合周边环境的功率值。

在本实施例中,车载电源的电压波动范围一般为6-17V,当汽车启动以及其他用电模块开启时,电压会发生明显的波动,从而影响到加载在卤素车灯上的电压,造成灯光不稳。当接入可调恒流电源控制模组后,车载电源1连接稳流器3后输出恒定电流,不受其他用电模块的影响。卤素车灯的电压一般加载为13V左右,卤素车灯的输出功率为恒定的55W/只。当汽车行驶在光线较暗的路面时,光学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光强,并将其反馈给单片机,单片机通过运算后发出一个增大电流的信号给电流调节模块4,电流调节模块4将来自稳流器3的电流进行调节,增加电流强度,最高可达4A,从而提高功率,加强照明效果。当周围环境光强足够时或者当车停留在原地等待时,单片机发出一个减小电流的信号给电流调节模块4,电流调节模块4对稳流器3的电流进行降低,电流值最低至1A,卤素车灯保持低功率状态运行,起到节能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LDO 2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和一个三端稳压器U1(LM7805);三端稳压器U1的8脚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及第一电容C1的一端相连,作为稳压前电压输入端,输入13.5V电压;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相连,作为接地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相连;三端稳压器U1的1脚作为稳压后电压输出端,输出5V电压;三端稳压器U1的7脚与6脚相连,作为接地端;三端稳压器U1的2脚与3脚相连,作为接地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稳流器3包括第一运放U2(LM101A)、第二运放U3(LM308)、第一至第十二电阻R1-R12、第一至第八电容C1-C8、第一稳压二极管D1(LM113)、第二稳压二极管D2(1N821)、第一至第五三极管T1-T5、第一至第五发光二极管LED1-LED5、第二可调电阻W1和第二可调电阻W2,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一端及第一可调电阻W1的一端相连,作为电压输入正极端Ui,输入25-35V电压;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五三极管T5(2N2905)的发射极相连,第五三极管T5的基极与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另一端、第一可调电阻W1的另一端及第七电阻R7的一端相连,第五三极管T5的集电极与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一端及第二可调电阻W2的一端相连,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另一端与第二可调电阻W2的另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第八电容C8的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及第四发光二极管LED4(1N4002)的一端相连,作为接地端;第一可调电阻W1的可调端经过第四电阻R4与第一运放U2的2脚相连,第一运放U2的3脚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一三极管T1(LM395)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T2(LM395)的集电极、第三三级管T3(LM395)的集电极及第四电容C4的一端相连;第一运放U2的6脚与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1N457)的一端相连,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另一端与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第一三极管T1的基极、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第三三级管T3的基极及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相连;第一运放U2的1脚经过第一电容C1与第一运放U2的8脚及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1N457)的一端相连;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另一端与第二运放U3的6脚、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及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的一端相连;第二运放U3的2脚与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及第三电阻R3的一端相连,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四发光二极管LED4(1N4002)的另一端、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极、第三三级管T3的发射极、第四三极管T4(LM395)的集电极、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三三极管LED3的另一端及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相连,作为稳流器3的输出端;第二运放U3的1脚经过第二电容C2与第二运放U3的8脚相连;第二运放U3的3脚与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及第五电阻R5的一端相连,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二可调电阻W2的可调端相连;第二运放U3的9脚与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及第四三极管T4的基极相连;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四三极管T4的发射极、第五发光二极管LED5(1N4002)的一端、第七电容C7的一端相连,作为电压输入负极端-Ui,输入-5--10V电压;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与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相连;第五发光二极管LED5的另一端与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相连,作为接地端。

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