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石墨烯膜片及基于其的理疗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7211发布日期:2018-12-14 23:2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新型石墨烯膜片及基于其的理疗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烯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石墨烯膜片及基于其的理疗贴。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对身体健康方面尤为注意。因此理疗贴进入大众的视线中,理疗贴作为一款保健品越来越多的为人所知,并被人们所接受。理疗贴中所使用的石墨烯作为一种先进的材料被广泛使用,石墨烯具有非常好的热传导性能。纯的无缺陷的单层石墨烯的导热系数高达5300W/mK,是目前为止导热系数最高的碳材料,高于单壁碳纳米管(3500W/mK)和多壁碳纳米管(3000W/mK)。当它作为载体时,导热系数也可达600W/mK。

同时,石墨烯具有非常良好的光学特性,在较宽波长范围内吸收率约为2.3%,看上去几乎是透明的。在几层石墨烯厚度范围内,厚度每增加一层,吸收率增加2.3%。大面积的石墨烯薄膜同样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且其光学特性随石墨烯厚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针对相关技术中新型石墨烯膜片发热检测及电极数较多,电极间的连线复杂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石墨烯膜片及基于其的理疗贴,解决新型石墨烯膜片发热检测及电极数较多,电极间的连线复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型石墨烯膜片。

根据本申请的新型石墨烯膜片,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基底层及设置于基底层中的发热层,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发热层上的温度检测装置、第一电极、电极组和第二电极,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电极组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连接,所述发热层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发热层连接,所述电极组、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的极性相反。

上述新型石墨烯膜片,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用于固定至少一层膜片结构,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固定至少一个水凝胶贴。

上述新型石墨烯膜片,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本体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三通孔,四个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本体的四个顶角处。

上述新型石墨烯膜片,所述第一电极通过导电线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所述发热层连接,所述温度检测装置通过导电线与所述电极组连接,所述发热层通过导电线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

上述新型石墨烯膜片,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电极组中的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呈扣状结构,通过所述扣状结构固定外部控制设备,并与所述外部控制设备电性连接。

上述新型石墨烯膜片,所述第一电极为正极,所述电极组和所述第二电极为负极。

上述新型石墨烯膜片,所述基底层包括:上基底层和下基底层,所述上基底层和所述下基底层为由PET材质组成的热塑材料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新型石墨烯膜片的理疗贴。

根据本申请的基于新型石墨烯膜片的理疗贴,包括所述的新型石墨烯膜片,以及用于控制发热和发热强度的理疗控制器,所述理疗控制器与所述新型石墨烯膜片上的第一电极、电极组、第二电极电性连接,通过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电极组及所述第二电极的扣状结构固定所述理疗控制器。

上述基于新型石墨烯膜片的理疗贴,还包括:正PU层、反PU层、保温层和反光层,所述正PU层的一侧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反光层,所述反光层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新型石墨烯膜片,所述新型石墨烯膜片的一侧设置有反PU层。

上述基于新型石墨烯膜片的理疗贴,所述反PU层上开设有窗口,所述窗口,用于增强远红外的疗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改进新型石墨烯膜片的方式,通过发热层、温度检测装置、第一电极、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的配合,达到了发热层发热温度检测并控制,以及减少电极数量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减少电极与外界的连线数量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新型石墨烯膜片发热检测及电极数较多,电极间的连线复杂造成的产品多样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石墨烯膜片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新型石墨烯膜片的理疗贴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新型石墨烯膜片的理疗贴层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新型石墨烯膜片的理疗贴(不带控制器)的正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新型石墨烯膜片的理疗贴背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本体;2、发热层;3、基底层;21、第一电极;22、电极组;23、第二电极;4、第一固定件;41、第一通孔;42、第二通孔;5、第二固定件;51、第三通孔;6、导电线;9、PU层;91、反PU层;92、正PU层;10、水凝胶贴;11、理疗控制器;12、保温层;13、反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石墨烯膜片,包括本体1,本体1是指新型石墨烯膜片,其至少具有通过石墨烯发出远红外光的功能。本体1包括:基底层3及设置于基底层中的发热层2,基底层3用于覆盖发热层2,达到保护发热层的目的,优选为PET材料用作基材,PET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冲击强度是其他薄膜的3-5倍,耐折性好,同时具有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优选的,所述基底层包括:上基底层和下基底层,所述上基底层和所述下基底层为由PET材质组成的热塑材料层。发热层2是指通电后能够发热的结构,优选的,发热层为石墨烯材料层,能够发出利于人体的生命之光,从而实现较好的远红外理疗效果;还包括:设置于发热层2中的温度检测装置、第一电极21、电极组22和第二电极23,温度检测装置与第一电极连接21,电极组22与温度检测装置连接,发热层2与第一电极21连接,第二电极23与发热层2连接,温度检测装置与第一电极21、电极组22、外部控制设备配合,可以检测发热层2的温度,实现温度反馈的作用,将发热层2的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实现发热层2的恒温效果;发热层2与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22、外部控制设备配合,可以发出远红外光,从而实现远红外理疗效果;进而温度检测装置和发热层2仅需要三个电极即可实现供电、控制,减少了电极数量,且降低了布线的复杂程度。电极组22中的电极、第二电极23和第一电极21的极性相反,第一电极21可以是正极,也可以是负极,第一电极21为正极,则电极组22中的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为负极,第一电极21为负极,则电极组22中的电极和第二电极为正极,从而能够通过一正极或一负极就实现温度检测装置和发热层的通电。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电极21为正极,所述电极组22中的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23为负极,第一电极21优选为正极,通过共用一个正极,实现温度检测装置和发热层2的通电,从而达到减少电极的效果。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改进新型石墨烯膜片的方式,通过发热层2、温度检测装置、第一电极21、电极组22和第二电极23的配合,达到了发热层2发热温度检测并控制,以及减少电极数量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减少电极与外界的连线数量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新型石墨烯膜片发热检测及电极数较多,电极间的连线复杂造成的产品多样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技术问题。

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固定件4和第二固定件5,第一固定件4,用于固定至少一层膜片结构,达到固定膜片的作用,第二固定件5,用于固定至少一个水凝胶贴,达到紧固的效果;通过水凝胶贴可以固定于人体皮肤,防止理疗中脱落的情况;还可以不设置第二固定件5,使用无纺布胶贴固定理疗贴,具体为理疗贴设置为圆形,无纺布胶贴粘在远离人体的理疗贴的一侧上,同时有两个小翅膀,通过小翅膀上的粘胶贴合皮肤。

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42,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42沿本体周向、间隔分布,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42为固定通孔,该固定通孔便于新型石墨烯膜片在应用时,上下两种材料的连接和固定从而减少多种材料和新型石墨烯膜片叠加使用时的应力,增加产品的柔软性,优选的,第一通孔41为圆形,第二通孔42呈不规则状,且第二通孔42的面积远大于第一通孔41;第二固定件5包括:第三通孔51,四个第三通孔51位于本体的四个顶角处,第三通孔51作为连接孔,连接膜片和配件,达到固定水凝胶贴的目的,水凝胶贴无毒、无刺激,且贴敷后人体皮肤不会产生任何过敏反应;通过第三通孔51和设置的暗扣相配合,可以和凝胶贴相连。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电极21通过导电线6与温度检测装置、发热层2连接,温度检测装置通过导电线6与电极组22连接,发热层2通过导电线6与第二电极23连接,导电线6形状呈螺旋线分布,达到归置整齐,布线简单的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电极21/电极组22中的电极/第二电极23呈扣状结构,通过扣状结构固定外部控制设备,并与外部控制设备电性连接,扣状结构简单,便于实施,以达到装配简单,减少时间的目的,而且在装配的同时,达到电性连接的效果,能够通过外部控制设备对新型石墨烯膜片实施控制。

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由至少2个ntc电阻组成,所述电极组有至少2个第三电极组成,所述ntc电阻与所述第三电极连接。通过至少两个ntc电阻、第一电极和至少两个第三电极的配合,能够检测不同的位置的温度,从而再与外部控制设备配合,可以达到整个新型石墨烯膜片均匀发热的目的。比如:可以是2个第三电极,3个第三电极,或者n(n大于3)个第三电极;可以根据产品本身的需求布置。共用一个第一电极,在接入多个ntc电阻时,能够大大减少电极数,从而大大降低布线复杂性。

如图2-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基于新型石墨烯膜片的理疗贴,包括新型石墨烯膜片1,以及用于控制发热和发热强度的理疗控制器11,理疗控制器11与新型石墨烯膜片1上的第一电极21、电极组22、第二电极23电性连接,通过第一电极21、电极组22及第二电极23的扣状结构以达到固定理疗控制器11。理疗控制器11即以上所述的外部控制设备,通过理疗控制器11可以控制新型石墨烯膜片1发热的启停,而且可以控制发热的强度,优选的,通过与温度检测装置的配合,实现发热温度的恒温控制;进一步的,理疗控制器1包括:供电电池、理疗控制电路和控制面板,通过供电电池实现发热层、温度检测装置的供电,通过理疗控制电路实现运算、信号分配等,通过控制面板实现与人的交互,使人员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更进一步的,控制面板为触摸控制屏和/或按键;可以为人员提供多一种控制方式。

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还包括:正PU层92、反PU层91、保温层12和反光层13,正PU层92的一侧设置有保温层12,保温层12的一侧设置有反光层13,反光层13的一侧设置有新型石墨烯膜片1,新型石墨烯膜片1的一侧设置有反PU层91,PU层9保护内部结构,且PU层9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优异的耐寒、透气、耐老化性能,保温层12是指防止理疗时的热量散失,从而达到保温效果,反光层13可以将远红外光反射回人体表皮,提高远红外光的利用效率,从而增强新型石墨烯膜片1的远红外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反PU层91上开设有窗口,窗口用于增强远红外的疗效,减小红外光的损耗,更好地发挥新型石墨烯膜片的理疗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相似的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